加强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政治思想领导

2019-11-14 17:55孙应帅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长江丛刊 2019年30期
关键词:社会科学哲学马克思主义

■孙应帅/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加强和改善党对哲学社会科学的领导,是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根本保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因此,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其中就包括党对哲学社会科学的领导,其中对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政治、思想上的领导又是最重要的。

一、加强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政治领导

(一)坚持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地位

哲学社会科学是具有高度政治性和意识形态性的科学。与自然科学不同,尽管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都属于科学范畴,都是通过研究客观规律、把握事物本质和发展趋势的科学。如果所有哲学社会科学均可以把其假设的前提建立在自然科学公理的基础之上,那么就可以消除可能存在争议的许多主观假设。然而,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由人组成的社会的运行规律,而人是有不同的视角、立场和利益诉求的,正如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所说的:“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一个相同的社会事件,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总结出若干不同的甚至是完全对立的社会规律,形成不同的、甚至是完全对立的社会科学理论,也如列宁曾经引用过一句著名的格言说:“几何公理要是触犯了人们的利益,那也一定会遭到反驳的。”因此,哲学社会科学比自然科学公理具有更多的模糊性和变量,而这种变量就是人们不同的视角、立场和利益诉求所施加的,表现为哲学社会科学具有高度政治性和意识形态性。因此,远离人的、社会的、政治的和意识形态影响的,“纯粹的”哲学社会科学是不存在的。

仅以法学为例,有学者认为,法学既是一门科学,就可以、应该且必须远离政治的影响和羁绊,这样才能在书斋里像研究自然科学那样去探寻科学的、纯粹的法学。但从具体实践上看,法学并不可能远离政治,这是由法学的性质决定的。“政治可以理解为国家治理过程中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现代政治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民主政治,而民主政治的基本治理方式就是实行法治。因此,法治总是同一定国家的政治制度相联系,是对国家政治制度和政治关系规范化、法治化的表达。”因此,各国的政治必然影响各国的法治治理方向,法治也必须放到各国整个国家的政治背景中加以考察,各国的政治变化也必然会引起各国法律的相应调整,那种认为可以脱离政治的法治和法学研究只能是看似科学、纯粹,实则一碰就破的水中月、镜中花。

在中国,最大的政治现实就是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且长期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因此,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全面领导和影响是不容绕过或回避的现实。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包括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在内的各行各业齐心协力,协同推进。

(二)发挥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作用

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既体现在政治、思想等原则性、大方向的领导上,也体现在组织、制度等具体性、操作性的领导上,具体分解为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纪律领导、学风领导、制度领导、工作指导等方面,其中的政治领导主要是发挥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作用,这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具体体现。

哲学社会科学既然是研究人的社会的运行规律,则其研究结论就有个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也就是研究工作的立场和方向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这就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解决根本问题指明了方向。为什么人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核心问题,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性、方向性、原则性问题,也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的根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和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唯物史观的根本观点,决定了党的根本宗旨就是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政治路线就是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根本认识路线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根本作风就是密切联系群众,一刻也不能脱离群众。”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既然是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从根本上说同样是人民的事业。因此,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同样要坚持为全体中国人民做学问。反映人民心声,为人民谋利益,这既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立场,也是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确定的基本方向。

当然,哲学社会科学作为一门科学,对科学规范的观察研究就有了与观察研究自然现象相似的特点,因此也需要遵循与自然科学研究类似的科学方法,如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逻辑学的方法等,这样才能使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具备必要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为了落实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认真落实党委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责任。一方面努力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一方面抓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引导管理,不断提升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水平,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把好关、服好务。

二、加强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思想领导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

自然科学通过研究自然规律可以预测自然界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哲学社会科学则通过研究社会规律可以预测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和方向,科学的、符合大多数人利益需求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才能最大限度减少各种变量的干扰,正确预测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和方向。马克思主义运用了唯物史观和辩证分析的方法,着眼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而能成为科学的、符合大多数人利益需求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因而能最大限度减少各种变量的干扰,正确预测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这一重大论断,进一步明确了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中的指导地位,也为我们加强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指明了根本方向。

马克思主义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屡灭不绝,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贫富分化的屡生不绝,显示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基本判断和社会发展趋势的基本分析方法的科学性,并没有随着科技发展和时代变迁而过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各国共产党与左翼力量持续发展的实践也证明,马克思主义至今依然显示出科学思想的伟力,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正是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历史性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并紧密结合中国实际加以运用后,中华民族才从历史的迷茫和苦难中找到正确的发展道路,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成就,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也正是在这一伟大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自身也才迎来了发展契机,实现了传统文化的涅槃重生和科学精神的深入人心,实现了繁荣发展。因此,马克思主义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至今仍需坚持运用的、科学的思维方法。

(二)确保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发展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创造了丰厚条件,反过来,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也要起到促进作用,而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思维和正确方法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才能对此产生正向促进作用。仍以法学为例,在西方“民主宪政”、“三权分立”等的影响下,本应推动政治文明、社会进步的法学研究,在东欧中亚、北非阿拉伯等后发国家,带来的却是政治分裂、社会动荡的恶果,可见,科学思维和正确方法对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性。因此,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结果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起到正向促进作用,也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思维和正确方法。

当前,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问题上,社会上也存在一些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如在思想认识上,有的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中国现在搞的不是马克思主义;有的说马克思主义只是一种意识形态说教,没有学术上的学理性和系统性,等等。在实际工作上,有的领域出现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的现象,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的状况也不时出现,等等,这恰恰是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思想领导需要重点使力之处。要通过党的思想领导,使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自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思维和正确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教学的全过程。

注释:

①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 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56:82.

③《列宁全集》第17 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88:11.

④柯华庆. 正确理解法学的政治性与科学性[N]. 人民日报,2018-8-27.

⑤王伟光.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问题[N]. 光明日报, 2013-9-11.

⑥习近平. 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6-5-19.

猜你喜欢
社会科学哲学马克思主义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五届编辑委员会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人文社会科学的功能及其限度——韦伯人文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哲学意蕴
菱的哲学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小包哲学
马克思主义在陕西的早期传播
社会科学总论
晾衣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