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者的立德树人工作

2019-11-14 17:55遵义师范学院
长江丛刊 2019年30期
关键词:立德思政政治

■何 叶/ 遵义师范学院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十九大做出的一个重要论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新使命、新担当。新的时代形式,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思政工作者必须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做好思政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所谓“立德树人”,立什么德?树什么人?新时代思政工作者应该怎么样立德树人?这是我们必须要回答的一个问题。

一、为学生立什么德

“立德”是中国古人不朽的追求,是“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之首,是人生修养的最高境界。“德”在人的一生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人们常说,“有德无才要误事,有才无德要坏事”。德,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意义和价值,那么,新时代的今天,高等教育应该为我们的学生立什么样的德呢?在我看来,第一个是政治大德,其次是社会公德,第三是个人私德。

(一)政治大德

习总书记说,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这是总书记对青年的殷殷期盼与厚重寄望。所以,为我们的青年立什么样的德,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关乎国家前途和民族未来。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为学生树立政治大德,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所谓立政治大德,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学生头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要求学生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道路、政治原则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听党话,跟党走。培养学生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主义情怀,自发自觉地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引领学生形成对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国共产党强大的政治认同、心理认同和文化认同,坚定“四个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就如习近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的,“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

(二)社会公德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天生是政治的动物”,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性是人的根本属性,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充分说明,人是社会的一份子,人只有融入社会中才能更好地成长,人也只有遵守社会规则才能更好地生存。所以,在生活中,我们必须要树立起社会公德,遵守社会规则。所谓“社会公德”,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和公共交往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社会成员之间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秩序、保证社会和谐稳定最起码的道德要求。

社会公德的缺失,将会给社会和自己带来无法估量的伤害。比如重庆万州的大巴车事件,因为乘客与司机在开车途中吵架动手导致自己和全车人丧命,多么可悲可泣;还有层出不穷的旅客堵住高铁车门去等和自己同行的人,因而耽误列车发车事件;更有南京徐老太事件,老太摔倒后,好心的彭宇将其扶起送往医院并垫付医药费,最后还被告上法庭并被判决赔偿4 万多元的损失费。徐老太事件引起社会广泛议论,老人这一摔,把整个社会的信任都摔没了,往后很长一段时间,“老人摔倒扶不扶”成为了社会的争议的热点话题。 这一系列事件表明,社会公德在整个社会的运行过程中非常重要,如果没有自律和他律,我们的公共空间将会乱成一团,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会受到伤害。在立德树人的语境里,我们还必须引导学生树立起文明礼貌、爱护公物、助人为乐、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公共道德。我们要用社会文明之光,照亮新时代学生的心堂。

(三)个人私德

个人私德是和社会公德相对应的。个人私德则是指个人私生活中有关个人的做人品德、作风、习惯等,即古人所谓的“修身立德”、“克己复礼” 等。俗话说:人无德不立,子曰:“吾日三省吾身”都体现了个人品德对于个人安身立命的重要性。个人品德是一个人幸福生活的重要源泉,只有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品德,才能身心愉悦,才能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感受到生活的幸福,体味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作为高校思政工作者,还必须培养学生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良好的个人品德,培养有良好个人修养、积极健康、青春阳光、向上向善、充满活力的祖国好青年。

二、为社会树什么人

在新时代的今天,树什么人显得尤其重要。

第一,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我们是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当然要树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其中,“合格”和“可靠”非常重要。习总书记说:“我们决不能培养吃里扒外,砸自己锅的人”。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第二,树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必然要求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中华民族要强起来,必须要做到自主创新,开放包容,做世界的领跑者。然而,很多国家根本就不想看到中国强大,如美国商务部长罗斯说“中国一直是世界工厂,现在竟然想成为全球科技中心,可怕。”他们不能接受一个强大的中国,他们给中国人的定位就是让中国人永远只能给他们打工,不能有所逾越。当华为的5G 通信出来以后,他们难以置信,不能容忍,于是拼命地打压。由此可以看到,中国的发展和强大,只能靠我们自己,这就需要无数的高素质的人才。所以习总书记才会提出: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我们立德树人,就是要树敢于担当、不懈奋斗、勇于创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乐于奉献的时代新人。

第三,树有着强烈政治认同的新时代大学生。在全球化思潮和世界文化相互激荡的背景下,我们还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学生提供正确的价值理念,培养有着坚定的社会主义政治认同和国家认同的新时代大学生。没有国家意识和共同价值观的民族就是仍然在沉睡状态的民族。这就需要我们培养紧紧团结团结在党中央周围的时代青年,这样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俗话说:团结就是力量,这是最朴素的真理。再大的困难,除以13亿,都将会变得微不足道,再小的力量,乘以13 亿,将会变成改变历史的磅礴之力。无数青年的政治向心力凝聚成的强大力量,才能支撑我们国家在历史长河中破浪前行。

第四,树为“四个服务”的人。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要努力培养能够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人。

三、高校思政工作者怎样立德树人

高校思政工作者应通过师德垂范、文化熏陶、实践砥砺等方式为社会树有着坚定理想信念、吃苦耐劳、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独立自主、勇于创新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大学生。

(一)师德垂范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习总书记说,上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立德树人的工作,教师最关键。教师承担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这就对教师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常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着重大影响,都将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言传身教,身教尤其重要。老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赢得学生的喜爱,要用自己丰厚的学识去开启学生智慧的大门。所谓“立德树人”,首先要立师德,如果教师都没有德,何以给学生立德。当今社会,出现了很多师德败坏的例子,如老师收受贿赂、性侵学生、剥削学生劳动成果等,给社会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因为某些老师师德的缺失,给学生的心灵留下无法弥合的伤痛,有的甚者导致学生丧失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这些都造成了整个社会对教师的不信任。新时代的教师,要立德树人,首先要为自己立德。我一直认为,教师工作是一个良心活,我们教师一定要明白自己身上的使命和责任,要有大爱情怀。很喜欢张载的那句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对教师工作最好的阐释。在更高远的站位上为天地立心,在更宽广的胸怀上为生民立命,在无垠的时空里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要培养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教师自己首先就要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

(二)文化熏陶

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广大教师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接受无声的熏陶。习总书记说:一所学校的校风和学风,犹如阳光和空气决定万物生长一样,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成长。好的校风和学风,能够为学生学习成长营造好气候,创造好生态。良好校风、学风的熏陶,能够直抵学生心灵,给人以春风化雨般的教化。如图书馆里安静的学习的场景,能够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欲望;身边优秀的同学优秀事迹,同学们会自发效仿;橱窗里的宣传栏,人们会自觉不自觉的看一眼;道路两旁的哲人语录,扰人心怀,催人思索;各种各样的名师讲座,同学们竞相占座的热情,点燃了身边的每一个人。老师们严谨的治学精神,传承给每一个求学者;学生们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感动了别人也感动了自己;食堂阿姨和蔼的微笑,温暖了每一个学子;寝室里的欢声笑语,沁人心脾。美好的校园文化,需要老师、学生、管理人员、校友等一起呵护和创造,校园文化是常新的、永恒的,能触动学生心灵,唤起学生激情,催人奋进,引人向上向善的。用良好的校风学风来树人,才能树立起学生内心自发自觉的大爱和大德。

(三)实践砥砺

社会实践是高校育人的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磨炼意志等的重要载体。党和国家很重视实践育人工作,在2014 年就提出“实践育人共同体计划建设”,要建立一批青少年社会实践活动基地。高校要努力为学生的社会实践提供平台、搭建舞台,让学生能够充分参与进来。努力构建日常志愿服务、三下乡、寒暑期社会实践、大学生返乡调研等实践活动制度体系,组织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同学们在实践活动中去增强本领、去培养对人民群众的情感、去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去体味人生的酸甜苦辣,在广阔的基层沃土中砥砺心志、锻炼自我、认识社会。学生不仅要向书本学习,还要在实践中学习。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如在各种各样的社会志愿服务中,同学们能够享受到奉献社会的乐趣,感受到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和意义;在三下乡活动中,同学们通过跟老百姓接触,可以了解中国农村的生存生活面貌,培养出对人民群众的深情厚谊;在返乡调研中,同学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实地调研情况为家乡的发展、为祖国的建设建言献策。在实践活动中,同学们亲自动手、亲自参与、亲自体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体验与收获,来得更加深刻和真实。他们学以致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熔炉中,在社会的大学校里,掌握真才实学,增益其所不能,努力成长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神圣使命,我们首先要搞清楚要为学生立什么德、为社会树什么人的问题,才能明白在自己的工作中怎样去立德树人。通过师德垂范、校园文化熏陶、社会实践磨砺,培养有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有着扎实专业知识和深厚爱国主义情怀的新时代大学生。

注释:

①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29.

②2018 年10 月28 日10 时08 分,重庆万州区发生一起公交车与私家车碰撞后公交车坠江的道路交通事故。

③2006 年11 月20 日上午,南京市民徐寿兰女士在某公交车站等车,据其称被正在下车的市民彭宇撞倒,而彭宇则称下车时候见老人摔倒,则将其扶起送往医院并付了200 元的医药费。2007 年1月4 日,徐老太将彭宇告上了法庭,9 月3 日,判决的结果是彭宇应该赔偿40%的损失费计45876.36 元。判决结果引起极大争议。

④樊礼恭. 不能忽视个人私德[J]. 民主, 1999(1):15.

⑤所谓政治认同,是“指人们对一定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产生的一种肯定、接纳、赞同的情感体验,它反映人们的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体现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利益诉求” 杨峻岭. 怎样增强政治认同[N]. 中国教育报,2016-12-12(6).

⑥杜崇斌. 大儒张载[M]. 西安: 西安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立德思政政治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
例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立德教育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