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新媒体素养教育途径探析

2019-11-14 21:58沈新华扬州市职业大学
长江丛刊 2019年34期
关键词:素养大学生教育

■王 军 沈新华/扬州市职业大学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以它便捷、互动、信息海量等诸多优势势如破竹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作为青年大学生,自身有着较强的猎奇心理和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从而当然不让成为新媒体界的宠儿。然而,青年大学生由于长期学习生活在校园这个美丽纯真的象牙塔中,面对外界鱼目混杂的新媒体世界,自我管控、审视辨别能力弱等问题得以暴露,因网络沉迷、网络受骗、转载或发布不实网络信息等而让财物、身心等受到多重创伤的事件时有发生,给青年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正确“三观”的树立带去了不小的影响。因而,在新时代下,必须强化大学生的新媒体素养教育工程。

一、新媒体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一)正视现实问题的需要

新媒体好似一把“双刃剑”,在积极一面的背后,我们也要清晰看到其中“杂质”所带来的充斥,尤其是对一些涉世未深的大学生,诸如网络依赖症,网络游戏的沉迷,虚假、低俗的信息误导等,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思想产生了一定的毒害和不良影响。从校园随机调查中也不难得到验证,约53%的受访同学每天接触新媒体时间在3小时以上,近91%的同学接触新媒体是为了娱乐。此外,“络绎不绝”的学生网络被骗事件、高校新媒体运营管理意外事件等,更是进一步验证了新媒体带给新时代大学生和高校意识形态带来的冲击,因此,帮助和提升大学生的新媒体素养,引导大学生正确新媒体运用势在必行。

(二)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

新媒体的广泛普及运用,它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迅速改变着我们社会交往、工作环境和岗位要求等诸多方面,尤其是在当前的诸多企业中,新媒体所具有的丰富图片、视频、语音和互动等功能被广泛推广与运用,通过给消费者带去不一样的产品宣传和体验感受,并针对消费者通过新媒体的互动反馈信息,及时给予“量身定造”式的高质量服务。所以,青年大学生作为未来的职场人,在自身的职业能力中必须拥有新媒体的全面应用能力这个“标配”功能。

(三)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

新媒体的普及运用赋予了新时代大学生新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在肯定新媒体技术同时,要发现新时代大学生信息强烈的获知欲和思想、心智不成熟对新媒体信息选择、辨别困惑问题的矛盾,要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参与性,打破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合理将传统与新媒体相结合,不仅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参与互动性和实效性,也有助于大学生对新媒体的认知、判断和运用能力,进而促进他们正确思想意识的树立和自我的完善。

二、新媒体素养教育现状

(一)运用多,认知浅

大学生有着更多的自我支配时间,然而由于心智的不够完善,对各种事物好坏甄别能力的不够成熟,往往更多时间被消耗在漫无目的的休闲娱乐、网络交友和消费中,严重者甚至丧失了学习的动力和人生的目标。根据校园调查显示,近90%的受访学生接触新媒体类型主要是QQ(90.93%)、微信(90.38%)、微博(66.48%),接触目的排前三的是娱乐(90.93%)、消费(64.01%)和交友(59.62%),所以青年大学生对新媒体认知与正确使用需要积极正面的引导。

(二)管的多,教育少

面对新媒体,学校、家庭更多采取的是堵和管,例如学校更多考虑的“维稳”因素,所以更多在于学生网络舆情的监控,官媒信息推送权力的把控等,然而却未能将学生新媒体素养教育上升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大体系,缺乏系统的新媒体素养教育规划,部分教育管理者自身对新媒体的素养也只是“自我”摸索;而家庭,往往是“谈网色变”,更是片面认为接触新媒体就是“玩物丧志”,必须阻止。殊不知,新媒体发展运用是时代不可逆转的事务,他们低估了新媒体对青年大学生的渗透力,单纯靠管和堵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正确的还是需要从教育与引导着手。

(三)启动晚,有差距

媒体素养教育最初是在20世纪30年代由英国学者和丹麦教育工作者提出的一种教育主张。80年代后学校的媒体素养教育开始形成规模,很多国家都将其纳入学校课程内并逐渐成为一种终身教育,例如新西兰英语课程纲要求小学五年级学生学习媒体素养相关的内容。而我国对媒体素养研究始于21世纪初,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北京、上海等地少数高校开设了面向大学生的媒体素养教育选修课程,有媒体素养的专著、论文等,但对媒体素养教育的实践性、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性等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新媒体素养教育的途径建议

(一)高校要承担起主体教育职责

首先要善于学习借鉴。针对国外对新媒体素养教育启动较早,国内实施较晚的事实,高校需善于主动研究借鉴国外成熟做法,并结合自身实际,凝练出适合自身的可行性实施路径。其次要善于“教”与“育”融合。在“教”中,一是抓牢“教”的主体——教师队伍建设,要转变教师的思想,尤其是教辅人员,认识到新媒体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和自身新媒体素养的不足,从政策等层面鼓励教师提升新媒体素养和参与新媒体素养教育;二是抓牢“教”的载体——课程规划,要开展大学生新媒体素养教育课题研讨、制定课程标准,同时注重新媒体素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教育等的有机融合。在“育”中,要着力注重校内外新媒体体验平台的打造,例如校内的校报记者团、校新媒体运营中心等一些学生组织的建立;积极寻求校外新媒体机构合作,邀请资深新媒体人开展有关讲座、交流会,聘其担任校内新媒体学生组织指导老师等。

(二)社会要营造风清气正的媒体环境

一是政府要统管全局。从政策到技术,从规章到法律等多层面强化新媒体健康发展的指导和规范,从而为大学生正确认识新媒体及健康成长营造出良好的社会新媒体环境。二是行业自身要自律。针对新媒体对大学生成长有着不可规避的影响,新媒体自身有责任与义务担负起大学生“引导员”和“服务员”职能,需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主动与高校合作,开展符合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例如抖音大赛、网络征文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新媒体素养。

(三)家庭要正确正视新媒体素养教育

家庭也是学生接受新媒体教育的主阵地,在这个阵地中,父母是第一“指导员”。过去对绝大多数父母而言,对子女接触新媒体采取堵、拦,担心子女会沉迷、丧志,这是出于父母对子女爱的一种体现,无可厚非和理解,这根本的原因还是父母自身缺乏对新媒体知识的掌握了解,从而产生“新媒体”是猛虎的错觉。对于现在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靠堵、拦已无法阻止新媒体的影响步伐,作为父母需要正视这个事实,需要丢弃过去陈旧的堵、拦的落后做法,更多的应该是通过自学或培训去努力提升自身的新媒体素养,找到与子女就新媒体的共同话题,并通过日常亲情间的有效互动交流,去正确引导和疏导,理性对待新媒体,在无形中提升新媒体素养教育效果。

(四)自身要主动去提升新媒体素养

作为新时代大学生面对新媒体不能单纯的作为一个普通看客,无意识、无目的、无节制,甚至无节操地沉沦其中,要充分发挥自身对新事物的猎奇心理和较强的学习能力,静下心、沉下步,有计划、有目标,主动通过书籍、课程学习或实践等多途径去丰富自身的知识面和阅历,不断去正确认识与运用新媒体,从而正确掌握一定的信息识别、判断能力,及信息加工传播技巧等,让新媒体成为促进自身学习成长的有力帮手。同时,青年大学生作为一名成年人和有文化者,要有较强的道德法律意识,需要掌握新媒体道德和相关法律法规,对自身在新媒体中的一言一行要认真负责,理性发表自身观点,合法运用新媒体技术。

猜你喜欢
素养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