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第二课堂活动为载体,提升财经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研究

2019-11-15 03:04覃维彬广西财经学院
长江丛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财经类第二课堂大学生

■董 建 覃维彬/广西财经学院

在现代高校学习中,第一课堂是大学生学习理论和研究的主阵地,第二课堂则作为大学生认识和发扬校园文化、开展学生活动的重要载体,是学生展现和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实践理论的主战场。在财经类高校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根据社会对财经人才能力需求上,充分发挥第二课堂活动的作用,提高财经课程的实用性和实践性,最终回归到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方向上。

一、第二课堂活动对提升财经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作用

(一)搭建创新创业的实践平台,检验创新创业能力

经过第一课堂的理论学习、学术锻炼、课题科研等环节的磨砺,大学生对财经学科的基础理论、学科思维有了初步认识和了解。而第二课堂活动是以实践、创新为中心的平台,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还能为学生提供开展实践活动必要场所和外部环境。通过此平台,一方面可检验财经理论的实用性,使学生认识到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学生在第二课堂活动实践中,提升了实践能力,加深了自身对创新认识,检验了自身创业能力的高低程度,这对于学生在将来的社会创业中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培养创新创业精神、激发创新创业意识

随着创业浪潮一路高歌,创新创业的气氛在高校校园学习生活中也愈发浓厚。国内各大高校纷纷营造以创新创业为主题的校园文化,甚至将其升华为一种精神、一种意识。而第二课堂的出现,适应了当前创业趋势,通过校园文化和活动为载体,无形中塑造一种创新创业的合力,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创业激情和创新潜力,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事业观。

(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强团队协作意识

社团活动是第二课堂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管理社团的实践中,学生不仅依靠自身的专业能力,还依赖专业以外的,比如沟通、表达、组织协调等的能力管理社团,这些能力为学生往后创业奠定了基础,在第二课堂的社团活动组织中,主观上要求各个社团成员能发挥自身所长,完成属于自己的工作,而客观上要求社团成员摒弃自身过度的个性化,为实现共同愿景而协作。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取了团队协作意识、能力和经验,从而能为将来更好的、更有效地实现创业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二、以第二课堂活动为载体,提升财经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途径

(一)更新创新创业认知,提高思想认识

创新创业活动是一个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过程,对于熟练掌握专业理论的大学生而言,创业是一个机会,更是一个挑战。在校园的第二课堂中,学生开展的创新创业活动与社会中的创新创业活动还有不小差距。为了让学生更清楚、更真实了解社会中的创新创业过程,缩小上述两者之间的差距,学校应当在第二课堂中注重更新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认知。一是在第二课堂组织实施中,邀请社会上一些有影响力的成功创业者来学校开展专题讲座、创业交流会,让财经类学生清楚了解到自身专业领域在社会中和市场中的应用,未来发展方向,了解社会中的创新创业与校园中的创新创业之间的差距,并进行创业实践指导,传授经验和介绍更多的创新创业的方法,借此及时更新学生对于自身领域创新创业的认知;二是邀请校园中正在进行的创新创业的创业者与即将创业的学生举办经验交流会。通过专题讲座或经验交流会等第二课堂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顾虑,从而让学生能在交流中审视自身,领悟创新创业内涵,激发创新创业意识和精神,从而对创新创业有一个更加直观、全面、深刻地理解和

(二)为提升财经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供制度保障

正确领会、解读、贯彻落实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高校应与当地教育部门建立健全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的保障制度和配套机制。

首先,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投资机制。在创业中,资金作为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资金缺乏是当下学生创业中普遍的难点之一。因此,解决资金问题需要学校和当地政府部门通力合作建立相应的创业资金政策,创业资金使用和退出机制,使得满足政策条件的学生能顺利申请创业资金,解决创业资金缺乏问题。从而达到降低学生创业的资金风险,激励学生发挥自身创新创业潜力的保障目标。

其次,不断规范第二课堂活动机制。以创业创新为核心,围绕财经类大学生设置主题课堂,提供创业实验基地。在设置课堂方面,实行学分制,学生可在学校提供的创业实验基地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即可获得相应的学分,这些学分将纳入学生学习学分中。设立弹性学制,针对创业实践的特殊性,学校可允许参与创业的学生休学,开展创业活动,保留其学籍和学分。由此减少学生课业方面的压力,全身心投入到创业当中。学校应积极寻求企业合作,获取社会资源,加强高校创新创业平台建设,让学生在一个设施更为完备、资源更为丰富的环境中实现创新创业目标。

第三,建立第二课堂对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实效性的反馈机制。在学生开展创新创业项目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为了发挥和检验第二课堂对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效用,学校应当建立第二课堂的效应反馈机制。一方面总结创新创业项目的成功经验,分析和研究成功经验中第二课堂的效用及其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程度,使得学校能够从研究和分析中得到真实反馈,从而能不断加强和完善学校方面的制度保障。另一方面,及时分析失败项目,吸取教训,将这些失败经验作为教材案例,避免学生重复犯错,提高资源使用率,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三)针对性培养,多样化实践

在第二课堂开展的活动中,坚持针对性和多样化相结合原则,提高第二课堂活动的广度和深度,着重发挥第二课堂的效用,稳步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能力。对于财经类的学生而言,在第二课堂活动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既要突出活动的实践性,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要结合财经类学生的特点,开展多元化专题比赛,比如财经类创新创业大赛,财经类专业技能大赛,财经学科竞赛,职业资格认证等相关活动,增强财经类学生对专业领域的认识,加深对未来自身专业领域的职业认知。同时,学校可提供更多创新创业实践中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课程、讲座、短期培训班等实用性强的活动。进而提升财经类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以及素养。

(四)加强创业创新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在建立完善的教学制度、教学课程的基础上,需要加强培养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师资队伍。首先,针对性建设师资队伍。以第二课堂活动、财经类专业、创新创业为标准建设师资队伍,让学生能够在更加专业,教学经验更加丰富老师的协助下积累更专业的理论知识,掌握与创新创业高契合度的实用技能;其次,加强师资队伍的培训。根据学校第二课堂活动的教学要求,开展创新创业的主题培训课程和创新创业案例讲解,丰富教师的实战经验,加深教师对本校创新创业活动的认识。最后,加强对创新创业教师的考核评价,促使教师能够在熟悉掌握本校创新创业课程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其教学能力,提高第二课堂的教学水平,最终实现创新创业的教学水平与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需求之间的平衡。

猜你喜欢
财经类第二课堂大学生
“第二课堂”课程化建设路径探究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01—02合刊
2020年成人高校招生考试模拟试题数学(文史财经类)(一)
2020年成人高校招生考试模拟试题数学(文史财经类)(二)
2020年成人高校招生考试模拟试题数学(文史财经类)(三)
2018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数学(文史财经类)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