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研究

2019-11-15 08:03沧州职业技术学院
长江丛刊 2019年22期
关键词:创新性创造性中华

■张 娜/沧州职业技术学院

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习总书记提出了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双创方针,标志着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过程中,对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有了新的认识和实践,标志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文化的发展和创新提出了新的政策和方针,标志着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要紧抓物质文明和精明文明的建设,标准着民族的建设真正的走进了现代化的发展。文章指出在对中华的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和创新性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对文化的梳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真正实现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遵循原则

(一)尊重

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在发展过程中的指明灯,因此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基础上要尊重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文化转化的过程中,要充分的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尊重文化的本质,在创新性发展的过程中,要以人民为中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离不开人民群众,要在人民群众的基础上进行文化的创新和发展,结合时代的发展赋予文化新的内容和使命。源于在岁月的侵蚀和风雨的洗礼中,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经过了几千年的沉淀,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和思想观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只有充分的了解到我国的历史,才能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做到良好的推进和改革。

(二)和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

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历史实践的产物,因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过程中,要想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也要和社会主义的实践相结合,把握时代的发展方向,促进传统文化的转化和创新。一方面是传统文化中优秀的部分占据着一部分的比例,但也有存在糟粕的地方,其精华的地方容易和落后的内容混为一谈。另一方面是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起源于农耕文明也发展于农耕文明,比较符合封建社会统治下的标准,但是和现阶段的社会主义相驳,因此在现阶段对传统文化进行转化和创新的时候,要结合当今时代的发展观念对传统的观念进行创新,剔除陈旧的思想和观念,注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血液,使之成为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动力和源泉。

二、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途径

(一)文化的梳理

对现有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梳理是推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在当前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要对现有的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保护,对现有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盘点和普查,比如说在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记录和梳理,在当前我国开展了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普查,针对中国传统的村落进行修缮和保护,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农耕文明遗产保护群,对现有的文物资源进行了及时的查询和统计,方面了文化遗产的管理和保护。

在文物的修缮和保护中,颁布了相关的文件制定了相关的文物资源的管理制度,针对文物的资源资产和管理加强了重视,通过国家文物登陆制度和文物登陆机构的建立让文物的保护和管理走向了标准化和规范化。因此在当前阶段,要加强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研究,深化我们对传统历史文化的理解,能够采取科学公正的态度正确的对待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做好正确的取舍,不能照单全收,尊重文化的发展规律,根据当前时代发展的规律将中华传统文化有效的融合,维护在发展中传统文化的独特性和民族性,这就是传统文化梳理的目的,只有系统性的掌握和理解才能在发展的过程中结合传统文化的特点实现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真正的实现去伪存真,将具有代表性和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充分的挖掘出来,促进现代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

(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中华的传统文化是在上下五千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渐的形成的,经历过几千年的传承和发展,在传统文化中不乏有很多陈旧落后的思想不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特征,这是当前传统文化不能解决中国积贫困局的主要原因。中华传统文化中有相对落后的思想会影响到社会的发展。比如说儒家思想中的郭巨埋儿和卧冰求锂讲的就是中国传统的愚孝,而实现文化的转化和创新就是在原有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的发展对现有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和完善,使之为今人所用,比如说随着娱乐方式的多样化发展,传统曲艺的发展在日渐式微,因而在发展的过程中除了对过去文化形式的传承也要结合当前时代的发展,适应大众的价值取向和审美的标准,比如说在相声中,虽然说在当前的演绎过程中很多延续的还是比较传统的片段,但是在剧场演绎中还是加了很多的现挂,就拿相声中的太平歌词来说,太平歌词是相声表演中本门的唱,而在现代的表演中对为了符合当下时代的发展对太平歌词的曲调进行了创新和改良,受到了大众的喜爱和追捧。因而在进行传统文化创新的过程中,要结合到当前社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使其映射出的思想价值观符合师弟啊的需求,才能在时代的发展中获取持久的生命力。

(三)推进世俗化和日常化

在对传统文化进行转化和创新的过程中,要加大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解决多个角度多种方式引导社会大众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民族观,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一方面是在现阶段的道德建设和国民的教育过程中,将中华传统文化有效的进行转化和创新。比如说民国时期的老课本,在教材中没有空洞的口号,没有虚伪的说教,从小故事中映射了正确的人生观,从家国情怀中传达了厚重的价值观,既加强了私德的教育,又促进了公德的培养,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了基础的知识,提升了文学的修养,也提高了对传统文化的欣赏能力,促进了审美观的提升,让学生受益终生。

另一方面是在日常生活中促进文化的融入,在当前市面上关于国学经典的解读大多都是带有个人的视角,有的甚至是心灵鸡汤式的误导,在我国台湾的家庭教育则是将传统文化有效的融入,实现了文化的转化和创新,因此在现阶段大陆地区的传统文化的转化创新方面,要将实际的所学所思转化为自身的思想行为意识和准则,将传统文化落实到实际的行为中,贯穿在日常的生活中,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社会大众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四)表现形式的创新

在近年来的传统文化的发展中,在政策的引导下,将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进行了创新和改革,促进了传统文化的转化和创新,比如说在近年来热播的《国家宝藏》、《中国诗词大会》等等在尊重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实现了形式的创新,符合现时代的审美和视听习惯。因此在对传统文化进行转化和创新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对国外先进的文化进行借鉴和吸收,与时俱进的方式实现文化形式的创新,另一方面是要将中国的传统文化推向国际,针对现有的国外市场进行深度的分析和调研,提高原创作品的品质,才能有效的扩大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为未来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促进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过程中,要结合我国的时代发展和基本国情对现有的传统文化进行梳理,取其精华,创新表现形式才能在促进文化的转化和创新,迎来传统文化发展的新时代。

猜你喜欢
创新性创造性中华
浅谈创造性审査意见答复的切入点
建筑设计中色彩对外立面的创新性应用思考
谈高中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冬季体育教育对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成公绥赋作的模式化与创新性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