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互联网视角下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提升

2019-11-15 08:03黄泳茵HUANGYONGYIN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
长江丛刊 2019年22期
关键词:队伍辅导员岗位

■黄泳茵(HUANG YONGYIN)/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

1952年,国家提出在高校设立政治辅导员,并且选择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作为试点高校,发现这一制度符合高校需求,所以便进一步推广开来,逐渐形成了现在普遍的高校辅导员制度体系,首要职责是做政治教育方面的,引领学生端正思想观念和态度、充实大学生活。

为了改进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党中央、国务院、教育部等有关部门多次出台相关文件政策,例如2004年中共中央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大力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2005年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了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提出要制定辅导员培训规划,建立分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体系;随后教育部签发《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规划》、《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通过这一系列政策文件,不断调整和完善高校辅导员的培养体系、工作职能、考核指标。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大学生深受互联网热潮的影响,其中所包含的各种思想观念,极大地反映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以往的辅导员工作模式已经于实际情况有所偏差,需要进行改进和提升,因此,高校辅导员要加强对互联网的认识和理解,用好互联网工具,合理利用,使之成为自身能力提升的助力器。

一、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内涵

根据教育部出台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教思政[2014]2号)文件,辅导员既是教师也是干部,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一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并且将辅导员划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这3个等级。

在文件中还规定了辅导员应该具备以下职业能力特征: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具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学科的知识储备;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及教育引导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等。

二、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面临的现状和挑战

(一)微信、QQ等平台使用广泛

传统的辅导员工作模式,主要是和学生面对面沟通交流为主,辅导员通过开展主题班会、单独谈话等形式,将一些重要的通知信息传达给学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困难也会直接联系辅导员处理,学生和辅导员之间的直接交流比较频繁,这样有利于辅导员了解学生情况,使得辅导员工作开展顺利。

而今多数工作也逐渐从线下转到线上,建立了微信班群、专业群等,学生通过微信、QQ接收信息,但学生获取信息有时间差,并且很多学生会屏蔽群信息,重要的通知很容易被其他信息刷走,学生不看群消息、不在群上发言,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线上沟通较少。另一方面,网络上的信息鱼龙混杂,学生容易受不良思想的影响,大大增加了辅导员引导的难度。

(二)辅导员对职业能力提升认知不足

虽然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和规章制度,从岗前培训、定期考核等方面提升辅导员的职业能力,促进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以期实现辅导员队伍长久稳定发展。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很多辅导员并不了解自身岗位,认识有所欠缺,认为这个岗位不适合未来的职业发展,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就会想着“跳槽”,还有就是部分辅导员在求学中所学习的学科方向与辅导员这个职位要求的专业方向并不一致,工作起来有些手忙脚乱,一定程度上加重了辅导员的工作量,影响辅导员对自身工作的认识,降低职业认同感。

(三)辅导员职业发展空间受限,队伍流动性大

“轻行政重科研”这一现象一直以来被众多专家学者诟病,也在进行改革,辅导员作为高翔行政管理的一员,处于中下游位置,首先,辅导员岗位的薪资低于专业教师,但工作时长远远超过教师;第二,辅导员岗位的晋升和职称的评定非常难,基本上只有行政管理一条线,晋升空间小,可供选择的岗位不多。另外,由于辅导员日常工作和生活时间大半部分被学生事务所占据,一个辅导员至少管理近百个学生,不仅要从思想、行为、学习上进行引导,解决学生问题,还需要承担部分行政工作,例如学籍管理、考试信息、档案整理、宿舍管理等,时间碎片化,很难有足够的充足的时间去进行科研活动,专心研究,导致科研成果较少,许多辅导员都戏称:“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

在实际的辅导员工作中,辅导员岗位的流动性较大,普遍在岗时间不长,不少在岗的辅导员,会选择转行,例如参加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考试考入国家编制内,还有的选择考取研究生、博士等更高学位进行学术深造,真正愿意从事辅导员岗位的很少,岗位吸引力不强,难以留住人才以实现辅导员职业化。

三、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途径

(一)高校要完善辅导员培训机制,拓宽发展空间

高校要利用整体资源,对辅导员开展与自身职业能力有关的培训,例如心理健康、分享沙龙等,以培养专家型、学习型辅导员队伍为目标,邀请专家学者为辅导员进行一个系统的、完整的培训,并且要严格考核,对于在考核过程中排名靠后的辅导员进行帮扶,实现“以点带面,共同进步”的局面。再者,可以创造条件,与兄弟院校达成合作,定期选派优秀辅导员进行外出交流学习,并且对于每年考核排名靠前、工作能力突出的辅导员,可以选拔至其他行政管理岗位,作为储备干部,实现辅导员队伍的全方位、多样化发展,做好奖惩分明,提高积极性和事业感。

另一方面,高校要明确辅导员工作的职责以及其他职能部门的工作范围,真正做到权责分明,改变辅导员“万金油”的角色定位,,高校也应制定符合辅导员岗位实际的职称评审制度,特殊岗位特别评审,结合具体情况,建立辅导员专项工资体系,专款专用,探索绩效和收入挂钩的方式方法,缩小辅导员与专业教师的收入差距,使其劳有所得,增强他们对辅导员职位的认同感和干劲。

(二)辅导员要加强基础能力锻炼,提高自身职业素养

辅导员的本职工作就是以学生为主,服务学生,所以辅导员必须要利用好互联网平台和工具,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转变工作模式和方法,更多地走进学生群体,利用微博、微信、QQ等新媒体工具,了解学生的诉求,平时也要多走学生宿舍,了解他们的生活日常,可以运用网络平台发表“正能量”,用正确的思想引领学生,做学生的“政治导师”和“良师益友”。

同时,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也要创新工作方式,虚心向其他经验丰富的辅导员学习,在业余时间多听多问多学习,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明确自己的和职业定位。

四、结语

高校辅导员是履行高等学校学生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其职业能力的提升关系着学生的健康成长,要从高校、自身这两方面进行完善管理,结合实际,对辅导员进行专业化的培训,树立职业精神,提升职业技能,增强辅导员的职业自信心和职业归属感,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成为真正的“领路人”。

猜你喜欢
队伍辅导员岗位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提高少先队员“四史教育”有效性 辅导员可以怎么做
森林消防通信岗位上的“蓝凤凰”
大雁的飞行队伍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还剩多少人?
青藏高原筑“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