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集街16号

2019-11-15 03:04高士林
长江丛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背街大集冯先生

■高士林

那天,受武汉市蔡甸区政协文史委主任冯小林先生之邀,一同前往知音湖畔的大集街去探访一位年轻的建筑企业家。早就听说地处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北相邻的蔡甸区大集街作为蔡甸的一个新城区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很想去看看,去感受一下现代建设的快节奏,去领略一下新城区古镇文化的厚重底蕴,只因所谓的工作繁忙,一直不能如愿。此次随冯先生同往,正好了却心愿,心中不由得萌生一种快感。

我们驱车前往,一路向东。来来往往的行人车辆、相互交织的柏油路、亮闪闪的红绿灯让我眼花瞭乱,要不是冯先生开车在前面带路,我真会不知所向。大约半个小时的车程,在一个十字路口向右拐后,冯先生慢慢地把车泊在公路的右边,下车走到车尾向我招手,我亦把车滑向冯先生的车尾停下,还未等我下车,冯先生兴奋地指着公路对面的一个社区说:“这是大集最大的社区,莲溪社区。你看像花园似的,这可是这座新型城镇里的一个标识……”冯先生说话的神态里透着一股兴奋,喜形于色地向我介绍起莲溪社区的前世今生。看得出,作为大集人的冯先生为自己家乡的变迁,深感骄傲与自豪。

“标识”,一个多么精准而又富有深意的词语啊!是的,城镇建筑是城镇文明的重要表象及城镇品位的重要标识,它往往承载着城镇居民的家园梦想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诠释着一种地域性的文化特质和审美情趣,演绎着一个区域变更的动人故事和经典印记,它所构筑的一道道靓丽的城镇风景,不仅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而且给人心灵上以极大的震撼。其实,我此刻的感觉便是如此。

接着,我们驱车向前,拐弯,便到了大集老街,人们习惯称之“大集场”。称之为“大集场”,真是一点也不夸张,街道纵横,店铺林立,摆摊设点的也随处可见,遮阳布篷撑到了街心,大大小小参差不齐,颇有几分古肆遗风。很佩服富有智慧的大集人为此取地名的直截了当,简约而不简单的风格。只可惜大多店面为现代钢筋水泥建筑,交错的街道流淌着现代生活气息。古镇大集,此刻,给我的印象一点不古,倒真的是让我体味到了现代建设的快节奏。

我们在一个小巷口停下车,然后徒步从这个逼仄的巷口进入,向街道集市的背面(人称背街)走去。没想到,这背街里高楼林立,富丽堂皇,院落别墅,琉璃彩釉,耀眼满目,但没有市面的喧嚣。看得出,这里现代文明建筑的繁华早已拭去了昔时古建筑的风貌。不知为何,穿行其间,我倒生出几分意兴阑珊的感觉。是这么多年来我在谋生的踉跄中看贯了城市的楼宇?抑或是这钢筋水泥铸就的森林更激起了我对一座古镇原初建筑风貌的探访欲望?我实在是说不清楚。

跟随冯先生左拐右弯后进了一个别院,这便是受访者的家。好客的主人亲和而睿智,与之访谈轻松且投机。我们的话题都是围绕着旧城的改造,和对新城建设的展望而谈。受访者对旧城改造的见地、对新城发展的前景以及对公益事业的热情,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说实在话,我从心底钦佩和仰视这些新城建设者们的胆识与大智慧,他们才真正是城市的本源!不知不觉已近中午,主人起身邀我们休息一会儿后,前去酒店用餐。心想,不如趁此进餐前休息的间隙到街面上去逛逛。

出了院门,沿着背街的一条小巷我拐进了大街,这里离热闹的中心地带有点距离,来往的人稀少。街道像烈日下树荫里打盹的猫,微阖着眼,对偶尔走来的三三两两的人毫不设防,也不感兴趣,自顾自沉浸在梦乡里。街上的店门,偶尔一两家用“铁将军”把门。大多门户洞开,三五个上了年纪的妇人聚在门前的阳台上一边说话,一边在做着什么手工活,她们不紧不慢地用剪刀剪着、理着,脸上挂着满足与慈祥的笑容;偶尔见到一两个年轻的女子坐在自家的门前小凳上埋头书刊里,看得出,她们一定是被书刊中的某一个人或某一个情节逮住了心,不然,怎会那么沉迷?望着她们,我想,哪一位都能入我们的镜头,作我文字描写的对象。

漫步街头,路过某个门前台阶上的一束束月季花,或一株株旁逸斜出的松,它们倒是有精有神的,花开得泼辣,树长得健壮,偶尔一辆过往的小车与我擦身而过……突然,眼前的一间房屋黏住了我的目光,停滞了我的脚步,房屋的墙面虽粉刷过,但并没有完全盖住它原有的本色,能看得出它很有些年代了。透过粉刷的白灰隐约可见几层重叠的标语,最里层的是繁体,繁体的上面又被一行粗旷的排笔字体所覆盖,字迹雄浑大气,排笔字体上面又有一行字覆在上面……房屋墙体是青色的砖,屋顶是青色的瓦。青是天青色,是天空的颜色,那种深邃和幽远的青能让你的心在刹那间变得宁静。瓦大约有两个手掌那么大,有曲曲的弧度恰如美女的睫毛弯弯状,小巧玲珑的瓦们重叠着排列在屋顶上,像波浪在湖面上。青砖砌的门楣高高的,需要仰头望。门楣上方,一块硕大的青砖,上面凸显几个字:大集街16号。

“大集街16号。”我默默地念着,想着……感觉这门牌似乎隐隐地在向我诉说着什么。风雨的漂洗,时光的沉淀,多少人在这里生了又老了,来了又去了,而它缄默不语淡然地看人间风月流转,世事轮回,风云变换,它依然固我,那么沉静,那么老成。也许它是在向我们昭示,它与它曾并排过的那些不复存的青砖青瓦们就是这座小城镇的原初,这座集市的起始,集市的根。

“这房子有些年头了,我做小孩时它就在……”不知什么时候冯先生出现在我的身旁,我回头笑了笑,没有说什么,因为,此刻我的心有一种无法言说的宁静,或者说,面对眼前这栋老屋,我的心有一种参禅般的虔诚。是啊,在时光里,我们长长的一生不过是短短的一瞬,浮生若寄,我们能做的,不过是教会自己的心,于无风景处看风景,在刹那间阅尽千年。

猜你喜欢
背街大集冯先生
有一种年味叫泊里大集
冯先生和钟点工
北京市核心区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成果展示
宽堂先生(特写)
北京设立“街长”“巷长”专治背街小巷
10岁女童被拒继承父亲财产,法院判决为孩子撑腰
开集啦!
地暖漏水淹家 反遭厂家索赔
明星开心笑果大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