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FR基因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的预后疗效

2019-11-15 06:12
实用癌症杂志 2019年11期
关键词:外显子配体激酶

石 萌 杨 俊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1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大多数患者在诊断时已是晚期[1]。随着靶向药物的发展,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问世开创了靶向治疗NSCLC的新时代[2-4]。EGFR基因位于7号染色体的短臂7p12-14区域,很多患者的EGFR突变多发生在外显子18-21中,表明为EGFR阳性[5-6];通过口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显著延长其生存时间,而且具有治疗针对性强、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小等优点[7]。比如吉非替尼可以通过与ATP竞争结合受体酪氨酸激酶的催化区使EGFR信号通路被抑制,从而实现抑制癌细胞增殖和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目的[8-9]。本文具体探讨了NSCLC EGFR基因表达靶向治疗的预后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2013年2月到2017年6月我院诊治的EGFR突变型NSCLC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基因检测EGFR 基因突变阳性,为19号外显子LREA缺失或21号外显子L858R点突变;符合NSCLC的诊断标准,临床分期标准达到Ⅲ、Ⅳ期;治疗前血常规、肝肾功能和心功能大致正常;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了此次研究;具有可测量的病灶;病历资料详实。排除标准:妊娠与哺乳期妇女;既往有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患者;临床资料缺乏者;其他病理及突变类型;肺部转移癌;随访不合作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2组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资料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PC方案化疗,紫杉醇(国药准字H20067522,哈尔滨莱博通药业有限公司)175 mg/m2,静脉注射,每周1次;卡铂(国药准字H20044616,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AUC=5,静脉注射,每周1次,每3周重复1次为1个疗程,治疗观察2个疗程。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厄洛替尼靶向治疗,口服盐酸厄洛替尼片[国药准字J20120060,RocheS.p.A.(意大利)]150 mg,1次/天,治疗疗程同对照组。

1.3 观察指标

①疗效标准:参考实体肿瘤的疗效评价标准(RECIST)分为进展(PD)、稳定(SD)、部分缓解(PR)和完全缓解(CR),(CR+PR)/本组例数×100.0%=总有效率。②在治疗前后采取空腹静脉血,采用全自动蛋白分析仪(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外周血免疫球蛋白(IgA、IgM)水平。③不良反应:记录2组治疗期间出现的白细胞减少、血小板降低、消化道反应、肝肾损害等不良反应情况。④生存情况:观察与记录2组的总生存时间与无瘤生存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0分析,用均数±标准差、百分比、率与例数表示计量资料与计数数据,采用卡方χ2检验与t检验进行对比分析,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果

2.1 总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9.1%(41/4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6%(32/46) (χ2=5.373,P=0.02)。见表2。

表2 2组疗效对比/例

2.2 免疫指标变化对比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IgM与IgA值都高于治疗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免疫指标变化对比

2.3 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观察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主要为白细胞减少、血小板降低、消化道反应、肝肾损害等,多数为Ⅰ~Ⅱ级,均可耐受,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例

2.4 生存情况对比

随访至2018年8月,观察组的总生存时间与无瘤生存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2组生存情况对比月)

3 讨论

NSCLC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且每年的发病率在逐渐增加[10]。手术是治愈NSCLC的主要方法,但是很多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晚期,错过了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联合铂类的PC方案为治疗晚期NSCLC的一线方案,但是总有效率仅40%左右,5年生存率低于10%[11]。

当前研究发现,影响NSCL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很多,而寻找合适分子标志物能有效指导临床治疗与预后判断。EGFR与肿瘤细胞的增殖、粘附、转移、侵袭密切相关,并介导肿瘤血管生成。研究表明,NSCLC细胞系表面表达NKG2D配体,40%~80%NSCLC细胞表面表达EGFR[12-13]。厄洛替尼为常见的EGFR/TKI,可使NSCLC细胞表面NKG2D 配体的表达上调,进而使NK细胞的杀伤活性得到提高。不过EGFR在NSCLC患者中常存在突变情况,EGFR基因最常见的突变类型为19号外显子的缺失突变,占晚期NSCLC患者EGFR总突变的45%以上[14-15]。本研究显示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主要为白细胞减少、血小板降低、消化道反应、肝肾损害等,多数为Ⅰ~Ⅱ级,均可耐受,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厄洛替尼辅助治疗晚期EGFR突变型NSCLC患者能提高治疗效果,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EGFR属于酪氨酸激酶型受体,与其配体结合后可激活RAS/MAPK、PI3K/Akt信号通路调节DNA 复制进而调节细胞增殖、分化与生长[16]。与野生型EGFR相比,EGFR突变可导致EGFR-TKI 的亲和力较强而与ATP 的亲和力下降,从而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放化疗敏感性、浸润程度、肿瘤耐药性及预后等密切相关[17-18]。免疫球蛋白是介导体液免疫应答的重要效应分子,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主要包括IgM、IgA等[19]。肿瘤与化疗都可导致神经-内分泌-免疫紊乱,产生免疫抑制效应,导致血清抑制因子和抑制细胞出现,影响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20]。本研究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IgM与IgA值都高于治疗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表明厄洛替尼的应用能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

晚期NSCLC的治疗目的主要是控制肿瘤负担,改善症状,进而延长生存时间。60%左右的NSCLC患者存在EGFR过表达,EGFR是ErbB受体家族成员之一[21]。EGFR可与多种内源性配体结合,促进产生EGFR同源或异源二聚体,增强肿瘤细胞抗凋亡、增殖及侵袭的能力[22]。本研究显示随访至2018年8月,观察组的总生存时间与无瘤生存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当前研究显示EGFR耐药机制不仅与EGFR基因突变有关,还与血管生成、EGFR旁路TK信号的激活等有关,下游效应分子发生结构性活化时可使EGFR的效应降低,厄洛替尼的应用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23]。本研究也有一定的不足,研究的样本量比较少,已有样本的选择存在一定的偏倚,机制分析还不够明确,将在下一步进行深入分析。

总之,厄洛替尼靶向治疗EGFR基因突变型NSCLC能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且不良反应没有增加。

猜你喜欢
外显子配体激酶
外显子跳跃模式中组蛋白修饰的组合模式分析
蚓激酶对UUO大鼠肾组织NOX4、FAK、Src的影响
蚓激酶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外显子组测序助力产前诊断胎儿骨骼发育不良
含季铵盐的芳酰腙配体的铜 (Ⅱ)配合物的合成和表征:体外DNA键合和核酸酶活性
外显子组测序助力产前诊断胎儿骨骼发育不良
基于[2,2]对环芳烷骨架手性配体的设计、合成及其在不对称反应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报告
黏着斑激酶和踝蛋白在黏着斑合成代谢中的作用
人类组成型和可变外显子的密码子偏性及聚类分析
Doublecortin样激酶-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