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癌的MRI表现与Bosniak分级的相关性

2019-11-15 06:12袁会军
实用癌症杂志 2019年11期
关键词:肾癌实性恶性

钱 才 袁会军

肾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肾癌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在50岁以上的人群中多发[1]。在发病早期临床可表现为血尿、腰痛等症状,具有恶性程度低、转移率低等特征,及时确诊并进行手术切除能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2-3]。近年我国肾癌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但是具体的发病机制还不太明确。肾癌的影像学表现复杂多样,术前诊断相对较困难,容易出现漏诊与误诊情况[4-5]。当前肾癌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普通X线、B超、CT、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等。X线、B超、CT可检出具有一定规律性表现的肾癌,但是对具有囊性改变的肾癌检出效果不佳[6]。MRI具有超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可显示病灶状况,也可分析病灶内成分[7],并且MRI对于分隔不均匀增厚的病灶更加能够清晰显示细小分隔,对病灶成分比较敏感[8]。Bosniak肾癌分级标准是基于CT判断发展而来,该标准已被临床放射科与泌尿外科医师所接受[9-10]。本文具体探讨与分析了肾癌的MRI表现与Bosniak分级的相关性,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回顾性、总结研究方法,研究得到了西南大学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选择2016年2月到2018年8月在西南大学医院诊治的肾癌患者78例,纳入标准:临床表现为血尿、腰痛等症状;临床与影像学资料完整;患者知情同意本研究;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肾癌[11];年龄20~80岁;单侧病灶。排除标准:妊娠与哺乳期妇女;临床与影像学资料缺乏者;严重心、肝、肾衰竭患者。

78例患者中男性40例,女性38例;病灶直径平均(2.11±0.45)cm;平均体重指数(22.42±2.19)kg/m2;年龄最小32岁,最大77岁,平均年龄(56.11±4.44)岁;平均病程(3.10±1.42)年;病灶部位:肾脏上极40例,肾脏中极20例,肾脏下极18例;临床分期:Ⅰ期30例,Ⅱ期30例,Ⅲ期18例;组织学分化:高分化40例,中分化20例,低分化18例。

1.2 Bosniak分级标准

Ⅰ级:恶性风险≤1%,光滑,边界清楚,钙化或实性结节,癌壁薄;Ⅱ级:恶性风险>1%~40%,内可有少量纤薄分隔,癌壁或分隔处可有少量钙化;Ⅲ级:恶性风险>40%~59%,癌壁厚,病灶内可见多条分隔,厚且不规则,不能定性的病变;Ⅳ级:恶性风险≥60%,典型的恶性病变,病灶内见显著增强的实性结节。

1.3 MRI检查方法

选择美国GE 3.0TSigna Excite核磁共振仪,检查前4 h禁食,呼吸后屏息扫描,使用体部相控阵线圈,扫描范围自胸骨剑突下至双肾下极水平。

扫描参数:T1WI:TR 550 ms,TE 5 ms,矩阵352×16,应用视野(FOV)34 cm×36 cm,层厚7 mm,层间隔2.5 mm,扫描时间30 s。

T2WI:TR 4000 ms,TE 10 ms,矩阵488×192,层厚7 mm,层间隔2.5 mm,扫描时间30 s。

DWI(b=800)增强扫描:加速容积采集动态增强,矩阵272×160,层间距1.5 mm,TR 3.7 ms,TE 1.5 ms,层厚3 mm。

1.4 观察指标

(1)由3位具备副主任医师资质的放射科诊断医生(≥5年工作经验)对MRI图像进行观察分析,与Bosniak分级与病理学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对分级有异议病例,可依据多数原则来确认分级。(2)MRI特征:分隔增厚:最薄处癌壁或分隔厚度>1 mm;钙化:癌壁或分隔是否出现能够被肉眼识别的钙化;实性成分:局限性软组织肿块或厚癌壁/分隔;同时记录癌壁厚度。

1.5 统计方法

选择SPSS 20.00分析,计数数据、计量数据采用百分比、均数±标准差表示,相关性分析采用直线相关分析,计数数据、计量数据对比方法包括卡方分析、配对t检验等,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果

2.1 Bosniak分级情况

在78例患者中,病理确诊为Bosniak Ⅰ级25例,Ⅱ级20例,Ⅲ级25例,Ⅳ级8例。

2.2 MRI特征

在78例患者中,MRI判断为分隔增厚21例,癌壁厚度(2.84±0.67)mm,钙化32例,实性成分18例。MRI T1WI检查表现为60例病灶边界清楚,18例边界模糊;T2WI显示60例为高信号,10例为稍高信号,8例为等信号;DWI显示8例为等信号/稍高信号,12例为高信号,58例为低信号。

2.3 诊断效果

MRI判断为Bosniak Ⅰ级24例,Ⅱ级18例,Ⅲ级28例,Ⅳ级8例,MRI诊断肾癌Bosniak 分级的准确性为91.0%(71/78)。见表1。

表1 MRI诊断肾癌Bosniak分级的准确性/例

2.4 相关性分析

在78例患者中,直线相关性分析显示MRI分隔增厚、癌壁厚度、钙化、实性成分都与病理Bosniak分级呈现显著正相关性(P<0.05)。见表2。

表2 MRI诊断肾癌的影像学特征与Bosniak分级的相关性(n=78)

3 讨论

肾癌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以中老年多见,具有恶性程度低、预后较好、发病率低等特点[12]。相关研究分析认为肾癌的形成原因如下:①肿瘤囊性生长,大部分形成假包膜;②肾癌部分血供不足,局部生坏死、出血,合并假囊肿;③肿瘤细胞生长导致肾小管及肾小动脉的阻塞,形成继发囊肿。肾癌在早期容易被误诊为良性肿瘤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为此对于诊断与鉴别的要求比较高[13]。

Bosniak分级系统是临床上根据影像学将肾癌分类的最常用标准,Bosniak Ⅲ级、Ⅳ级病变需要手术切除,但是也有部分Ⅱ级病变患者需要手术切除[14]。本研究显示在78例患者中,手术病理确诊为BosniakⅠ级25例,Ⅱ级20例,Ⅲ级25例,Ⅳ级8例。不过Bosniak分级的主观性比较强,易出现漏诊。肾癌患者的影像学特征主要为病灶边界不清,癌壁及分隔厚薄不均,形态欠规则,密度不均匀。近年来由于MRI技术的日益成熟,肾癌的影像学评估越来越多样化[15-16]。MRI具有扫描速度快、扫描范围广、软组织分辨率高等特征,能将肾脏全貌都显示出来[17]。本研究显示在78例患者中,MRI判断为分隔增厚21例,癌壁厚度(2.84±0.67)mm,钙化32例,实性成分18例。相关研究也显示MRI 显示癌壁、分隔及其有无强化方面有很好的优势,T小肾癌病灶多表现为短T1稍长T2信号,癌壁及分隔大部分为等信号[18-19]。

肾癌除了与肾囊肿容易误诊外,也与肾错构瘤的鉴别比较困难。典型肾囊肿合并出血、感染时,需与肾癌鉴别[20-21]。肾错构瘤是一种由不成熟或成熟脂肪组织、厚壁血管及平滑肌组成的良性肿瘤,通常病变较小,无包膜;当伴发出血、坏死时,可表现为以囊性为主的混合回声,也需要与肾癌进行合理鉴别[22]。利用MRI的技术优势,可迅速进行大范围薄层扫描,这样可获得理想的诊断效果[23]。本研究直线相关性分析显示肾癌的MRI分隔增厚、癌壁厚度、钙化、实性成分都与手术病理Bosniak分级呈现显著正相关性(P<0.05)。实性成分强化是预测恶性囊性病变的可靠因素,不过部分肾癌表现为乏血供或无血供,在临床上要合理鉴别[24]。不过研究也有一定的缺陷,肾癌的MRI表现与Bosniak分级都为主观性判定,没有具体的量化指标,客观性存在一定的不足,将在下一步进行深入分析。

总之,肾癌的MRI表现与Bosniak分级有显著相关性,能指导肾癌的病情判断、临床诊断与治疗。

猜你喜欢
肾癌实性恶性
胰腺实性浆液性囊腺瘤1例
超声在诊断甲状腺囊实性结节中的应用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卵巢恶性Brenner瘤CT表现3例
索拉非尼治疗晚期肾癌期间引发高血压的分析
儿童实性颈部异位胸腺的影像分析
24例恶性间皮瘤临床分析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14例临床诊治分析
自噬与肾癌
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对小肾癌诊断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