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造影联合弹性成像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诊断价值分析

2019-11-15 06:12郝历红王小龙
实用癌症杂志 2019年11期
关键词:乳头状敏感性良性

郝历红 张 赟 王小龙

临床上在检查甲状腺时主要采用超声检查方法。在甲状腺微小癌中乳头状癌属于最常见类型,其病灶微小,位于腺体内,并且多与甲状腺良性结节并发,因此声像图特征缺乏特异性。临床检查由于肿瘤体积小,并且不具备特殊症状,术前通过常规超声诊断缺乏准确性依据,所以临床医学比较注重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1-2]。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是1种病灶直径小于1 cm,伴有淋巴结转移。多数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临床症状不明显,并且多发良性结节,所以采用超声诊断效果不理想。随着超声检查技术的发展,临床上开始采用超声造影联合弹性成像技术对甲状腺良恶性肿瘤进行诊断,此种诊断方式不会对患者造成损伤,并且可以采用活体检测方式对器官良恶性肿瘤进行诊断鉴别,有效弥补了超声检查技术的局限性然而由于选取病灶大小,评价标准和方法差异性,使超声造影和弹性成像检查结果存在差别[3-5]。因此此次研究主要是探讨分析超声造影联合弹性成像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价值,现将此次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97例甲状腺微小结节患者,共计107个结节,本组患者中男性患者43例,女性患者54例,年龄23~67岁,平均年龄为(45.3±3.7)岁。此次研究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同意此次研究。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本组患者经手术病理诊断确诊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病灶结节直径小于1 cm;甲状腺表现为实质性回声均匀;患者病例资料完整,年龄大于18岁。

排除标准:不满足纳入标准患者;高/等回声结节患者;造影剂过敏,依从性差患者。

1.3 方法

本组患者均采用高端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高频探头,探头频率为3~13 MHz,使用弹性成像和超声造影分析软件进行分析,设备指数为0.06~0.08。选择声诺维造影剂,使用造影剂之前需要注射5 ml生理盐水,配置为8 μg/ml SF6浓度的微泡混悬液。

本组患者均进行弹性成像检查和超声造影检查,实施步骤如下:患者采取仰卧位,充分暴露颈部,首先实施二维超声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患者甲状腺结节位置,大小,形态以及边界,回声等。开启弹性成像模式,选择最适宜显示切面,确保探头固定并与病灶垂直,施压振动。在检查期间需要叮嘱患者缓慢呼吸,不能出现吞咽动作。确保压力指数处于3~4之间,持续时间为4 s左右,病灶显示出绿色和蓝色。若蓝色显示面积超过50%,则以蓝色为主,存储图像[6]。开启超声造影成像模式,频率设置在6~8 MHz,功率3%,灰阶45%,深度3 cm,声压为45 kPa。选择病灶下方进行探查,肘部静脉穿刺,注射2 ml造影剂并使用生理盐水冲管。开启计时,实时观察药物注射后2 min动态图像,之后将图像存储于超声仪器中。通过手术获得病理结果。

1.4 评价标准

超声造影和弹性成像诊断技术主要由影像科医生采用双盲法归纳总结诊断意见。弹性成像技术采用5分法分析甲状腺病变。0分:囊性成分表现为红蓝绿相间色。1分:病灶和周边组织呈现绿色。2分:病灶区域以绿色为主,且绿色面积超过90%。3分:病灶区域以蓝色为主,且蓝色面积超过90%。病灶评分小于3分诊断为良性肿瘤,大于3分诊断为恶性肿瘤。超声造影评估标准如下:病灶增强程度包括低、等、高增强。增强模式包括均匀和不均匀两种。消退包括早期和无早期两种。恶性结节诊断标准:弱增强模式,增强模式和不均匀增强模式。

1.5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超声造影、弹性成像、超声造影联合弹性成像诊断在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特异性,准确性,敏感性,阳性、阴性预测值。

1.6 统计学方法

对所有患者数据资料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方式,以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理检查结果

在本组97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中共有107个结节,其中47个良性结节,60个恶性结节。

2.2 超声造影和弹性成像对甲状腺微小结节诊断结果

此次研究将手术病理结果作为对照标准,超声造影诊断结果准确率为86.92%,其中有7例良性结节被误诊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有8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被误诊为良性结节,超声造影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准确性为84%,特异性为80%,敏感性为87%;使用弹性成像评分大于3分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进行诊断,准确性为71.4%,特异性为90%,敏感性为93%;联合弹性成像和超声造影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准确性为93.8%,特异性为91.6%,敏感性为95.6%。

2.3 甲状腺微小结节的超声造影表现

良性、恶性甲状腺微小结节间超声造影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良性、恶性甲状腺微小结节超声造影存在重叠性,见表1。

表1 甲状微小结节的超声造影表现

3 讨论

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也相应提升了病理诊断技术和超声诊断技术,甲状腺微小癌诊断率也不断上升,由于该种疾病会极大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必须尽早诊断治疗。尽管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发展缓慢,且生物学行为呈良性,然而会逐渐发展为淋巴结转移。临床上必须尽早诊断和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这样可以有效延缓患者病情进展[7-9]。当前,临床上在检查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是主要采用核素显像,超声检查,彩色多普勒检查等。然而由于以上检查方法都存在限制性因素。超声检查方法空间分辨率和密度分辨率比较高,能够全面显示出甲状腺形态,大小及其解剖关系,并且对结节内细小钙化病灶具有较高敏感性[10-12]。然而最终检查方法无法显示出直径小于10 mm微小结节。核素显像检查技术对结节代谢变化敏感度比较高,但是不能清晰显示出体积小的结节。再加上此项检查技术具有放射性危害,彩色多普勒检查具有较高分辨率,可以实现多角度,多参数观察。然而此项检查技术无法清晰显示出我性结节内钙化情况。

临床上在检查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时首要选择超声检查技术,此项检查技术不会对患者造成损伤,并且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图像分辨率。然而由于患者病灶体积比较小,采用超声审查技术会与良性小结节重叠,漏诊率和误诊率比较高。在超声检查技术快速发展过程中,临床开始采用超声造影技术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该项检查技术可以清晰显示出甲状腺内血流灌注。按照部分学者的研究报告显示,采用超声造影技术诊断良性、恶性结节时血流灌注存在重叠型特点,因此超声造影检查技术也存在局限性。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患者肿瘤体积比较小,结节会表现出恶性肿瘤血管特点。诊断期间采用不同造影剂,操作人员技术水平等因素都会对超声造影诊断结果产生影响。弹性成像技术属于新型检查技术,可以将外部压力施加给检测组织,使组织变形扭曲,检测变形扭曲程度,以此反映出检测组织的硬度[13-15]。一般来说,恶性结节为浸润性生长,并且边界不规则,减小变形程度,使病灶呈现蓝色。弹性评分增加可以有效提升恶性结节诊断准确率。然而,由于良性结节和恶性结节弹性系数存在重叠,使弹性成像检查技术存在不足,影响诊断结果。导致该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肿瘤多由滤泡组织组成,且各组织分化程度存在差异性。当滤泡分化良好时,会使恶性结节软硬度与正常组织无差别,导致弹性分级降低。其次,炎性反应刺激也会使患者出现玻璃样和纤维化病理改变,病灶硬度增加,影响诊断结果。按照此次研究结果显示,超声造影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准确性为84%,特异性为80%,敏感性为87%;使用弹性成像评分大于3分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进行诊断,准确性为71.4%,特异性为90%,敏感性为93%;联合弹性成像和超声造影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准确性为93.8%,特异性为91.6%,敏感性为95.6%。从上述结果能够验证超声造影联合弹性成像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诊断中的价值。

综上所述,超声造影和弹性成像在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时均具备显著价值,然而超声造影联合弹性成像诊断方法在准确性、敏感性以及特异性等方面显著高于单一诊断技术,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乳头状敏感性良性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超声造影结合定量分析法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价值
丹参叶片在快速生长期对短期UV-B辐射的敏感性
钇对Mg-Zn-Y-Zr合金热裂敏感性影响
基层良性发展从何入手
甲状腺良性病变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SUMO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受害者敏感性与报复、宽恕的关系:沉思的中介作用
乳头状汗管囊腺癌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