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蔬菜供应链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批发市场食品安全和流通效率

2019-11-15 02:46付以彬
中国经贸导刊 2019年28期
关键词:批发市场食用菌流通

付以彬

蔬菜作为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具有明显的生鲜特征,以及地域性、季节性、必备性、公共性,属于准公共產品。从国际来看,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蔬菜都区别于一般的商品,相应的流通模式和价格形成机制都具有公共性的特点。保障蔬菜供应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作,事关社会稳定和城市安全运行。

一、蔬菜生产及流通现状

(一)种植总量大,但单位规模较小

据统计,目前我国蔬菜种植面积约3.35亿亩,产量达到7.69亿吨。整体产量巨大,但80%产量由分散的个体种植户种植,单位种植面积小,标准化生产难,市场话语权小,抗波动能力小。

(二)产业发展迅速,但布局不够合理

蔬菜产业发展迅速,由于全国蔬菜生产发展缺乏统一规则,导致各地蔬菜发育有一定的盲目性,致使栽培季节、栽培方式、栽培种类和品种结构雷同,尚未能充分发挥适地、适季和品种资源优势,已经出现地区性、季节性和某些种类、品种的过剩,以及卖菜难和菜贱伤农现象。

(三)源头涉足加工,但标准水平较低

蔬菜已经有部分开始简单加工,但整体看,标准化程度较低且标准不统一,不适合产业长远发展。

(四)流通链条成熟,但中间环节较多

目前整个流通过程,运营体系相对健全,但是运营主体多为中间商、贸易商,整体规模较小,从产地到销地,需5—7个环节,多次易权易价,食品安全无保障。

(五)政策法规健全,但总体协调不足

现阶段从政府层面建立了较为健全的管理制度和法律法规。但总体看,区域政府、上下部门之间协调不够、强制力不足、经济支撑薄弱。还存在售前检查行为不足、运输过程监管处于真空地带,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管理还有一段距离。

二、全供应链管理体系探索

从国内蔬菜现状来看,按照现有生产和流通模式,蔬菜安全风险依然很大,种植过程存在很多监管盲区、流通过程存在多环节易权易价。为了有效解决这种局面,北菜集团北京农产品中央批发市场学习借鉴日本“产加批”蔬菜管理模式,与市场经营大户共同探索全供应链体系模式,建立统一蔬菜标准化体系、质量安全准入机制,从源头管理、全程管控,已形成食用菌、特菜两大安全供应体系。

一是产品生产过程的严格把控。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过程,严把原料关,精准控制生产过程。特菜从源头基地选取开始,选择宁夏、张北、云南等海拔较高的冷凉地区,本地污染小、病虫害发生率小,同时加强过程监控,科学施药施肥采摘,产品安全得到有效管控。跟踪近三年抽检数据,食用菌近三年产品抽检合格率100%,特菜抽检合格率99.7%。

二是持续提高产品规模化、标准化。根据市场需求,按照工业化方式,建立统一的种植、加工、包装标准,提高产品的通用性,提升单品生产规模。

三是产地直供产销对接。中央农产品批发市场是目前北京市规模最大的特菜、食用菌交易中心。其中,特菜经营商120余户,总批发量占北京市特菜供应量的70%;食用菌经营者60余户,交易规模占华北地区50%以上。中央农产品批发市场利用平台优势,组织特菜、食用菌的生产企业、经销企业建立对接关系,实现产地直供,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交易成本,保证了食品安全。

四是周年供应价格稳定。工厂化生产食用菌企业,产品实现了周年稳定供应,市场价位相对稳定,有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

五是包装标准降低物流成本。特菜、食用菌都是包装蔬菜,而且包装规格相对稳定,有利于实现标准化物流,降低流通成本。

三、建设蔬菜供应链体系规划

从中央农产品市场全供应链管理体系探索过程看,蔬菜质量安全基本得到控制,产品的集中度和工业化水平逐渐提高,产品的标准体系基本形成,整体来看是成功的。但是整个探索过程还是以中间商、贸易商为主体,真正的种植者并没有参与交易过程,整个流通过程并没有实现信息化、透明化,还需要进一步深化、细化。

根据北京市最新规划,北菜集团北京鲜活农产品流通中心将是北京市“四个一批”之一,中央农产品批发市场将整体搬迁至北京鲜活农产品流通中心。在这样的新时期和新形势下,北京鲜活农产品流通中心将建立基于现有批发市场的首都农产品新流通体系,加强蔬菜全供应链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批发市场食品安全和流通效率,引领行业发展。

(一)总体目标

以引领绿色消费、满足美好生活为目标,以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为支撑,建设数字平台;通过品牌建设和标准制定,以规模化单品生产和物流标准化为基础,建设产加批、仓配售一体化的全供应链体系和集仓共配体系 ,形成批发市场食品安全和物流标准准入机制;集成创新,打造以净菜为特征、以数字订单驱动为核心蔬菜全供应链体系,全面提升批发市场食品安全和流通效率,提升城市的安全供给水平和调控能力,提高保质、保量和保应急的水平。

(二)运营路径

一是数字化订单驱动。打造信息对称、订单驱动的,由餐桌到农田的逆向供应链体系。二是生产标准化。优选生产本底,通过合理控制施肥、施药等,实现标准化生产。三是加工标准化。按照统一预处理标准,通过分级拣选、预冷、清洗等,实现标准化加工。四是物流标准化。全程标准化物流,各环节无缝衔接,打造“产加批+仓配售”新型蔬菜供应链体系。

(三)运营模式

在环京500公里及蔬菜核心产区,筛选合格种植本底,建设多个环北京规模化单品绿色蔬菜直供基地,以及产地加工中心。并且将经过产地加工中心标准化处理的安全农产品,作为北京鲜活农产品流通中心的准入条件,以此保障首农渠道进京农产品的安全化、标准化。经由产地加工中心运至北京鲜活农产品流通中心的农产品一律采用标准化周转筐带板运输,北京鲜活农产品流通中心完全采用叉车以标准框为单位按照数字订单快速高效分拨,并应用新能源物流班车直接配送至城市需求端客户。

四、意义

一是食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源头把控,确保合理施肥、农残不超标,全供应链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品权属不变,农产品由生产到批发权属不变,归种植企业或合作社所有,直至到批发市场销售后,货权转移。有利于质量追溯和产品品牌化发展,有利于产品质量的保障。

二是实效高效流通。“产加批”无缝对接“仓配售”,大幅缩减流通环节。全程循环共用统一标准托盘、周转筐等集装化设施设备,大幅降低途中损耗、缩减周转时间,降低蔬菜流通整体费用。

三是提高政府监控效率。全供应链统一流通标准,统一运营主体,有利于政府相关部门实施监管。随着生产和交易信息的积累,将通过大数据系统给以分析和决策,逐步实现以销定产,走向订单农业的发展之路,避免当下盲目生产、无序竞争的混乱局面,推动国家农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也为国家产业规划、市场调控、保障民生等诸方面,提供有效数据支持。

四是减少了市场环节,实现菜农和消费者共赢。农产品由生产到批发只有一个中间环节,由“产地加工配送中心”统一分拣、加工、包装、运输、销售(批发),实现产加批一体化。而销地市场由于价格透明、订单驱动,也减少了二批、三批环节。与传统交易模式相比,让菜农分享了流通环节的利益,让消费者购买产品性价比更高。

五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从产业上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通过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带动地方产业发展,树立单一品类全国基地、全国标杆,进区域协调发展,从产业上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作者为北菜集团常务副总经理)

猜你喜欢
批发市场食用菌流通
食用菌市场近期行情
我国流通产业现代化的路径思考
食用菌市场近期行情
食用菌市场近期行情
The Japanese keiretsu system
全国主要批发市场水果价格
全国主要批发市场水果价格
全国主要批发市场水果价格
全国主要批发市场水果价格
双色镶嵌流通纪念币前景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