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习现代散文,培养审美意识与能力

2019-11-15 02:52杨春华
语文教学之友 2019年11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提升学生审美鉴赏和创造能力。体会散文意境,感受作品基调,品味精彩语言,感悟作者情感,这些方法都能让学生提升审美感受能力,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现代散文;审美鉴赏能力;初中语文

现代散文具有浓郁的文学色彩,有着明显的情感性,富有形象感,具有审美特性,因此赏析散文作品能让人获得独特的审美感受。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鉴赏散文的能力,要从散文的形式美、情感美等多种角度入手感悟散文之美。通过引导学生积极阅读散文作品,使学生的审美鉴赏和创造能力得到发展,进而提升其语文核心素养。

一、营造意境,体会情景交融

不少经典的散文都展现出了一个特有的意境,因此在品味这些散文的时候也要引领学生体悟散文的意境。为了让学生获得更真切的感受,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能很好地创设情景,促使学生体会作品的情景交融之处。

指导学生学习七年级上册《春》一文時,为了让学生能感受到这篇散文的意境,教师可先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感受朱自清笔下的春天之美。然后鼓励学生展开联想,说说文章中哪些词句具有画面感,能突出展现作者的情怀。学生首先找出“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等词句,引导学生思考它们表现得是怎样的春天场景。之后鼓励学生尝试在脑海中构建这些意象所组成的画面,思考整篇散文可以用哪些画面概括出来。学生认为这篇散文能用“盼望春天、描绘春天、春天礼赞”等图片展现出来,其中“描绘春天”又能分成“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等若干不同的片段。最后鼓励学生说说从这些画面中能感悟到作者怎样的情怀,学生认识到:“从文章中能感受到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这样学生就逐步理解了文章情景交融的特点。

在体悟作品意境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作品形神合一的特点,这对其把握文本的阅读方向、体会文本的审美旨趣有很大的帮助,能全面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发展其审美能力。

二、抓住文眼,感受情感基调

文眼指的是文章中最能展现作者写作意图的词语或句子,也是全文主题思想的展现窗口,是读者找到文章内部联系和全文脉络的关键所在。一般来说,文眼比较有概括力,能将文章中的主旨观点和精神力量凝聚起来,展现出基本格调。在阅读时教师需引导学生围绕文眼展开探究,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到底是什么。

指导学生学习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一文时,鼓励学生围绕文章的文眼展开探究。首先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整体感悟,说说文章所描绘的城市、山水有怎样的特点。学生发现:“虽然作者所写的是冬天,但是并不寒冷,反而有一种温晴的感觉。”因此“温晴”这个词语就是散文的文眼,接下来就要引导学生在此文眼的基础上探究下去。“文章有哪些地方展现了济南温晴的特点呢?”学生认为:“文章一开始就说明济南是温晴的宝地,此后文章又从城市被小山包围、积雪的状态、冬天植物的状态等角度入手,写出了济南具有温晴的特点。”“济南冬天的特点应该很多吧,为何作者单单挑选温晴这个特点呢?”学生认为:“在寒冷的冬天,温晴能让人感受到温暖,产生希望,这样就更能体现出作者对济南的喜爱之情。”学生围绕散文的整体基调,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真情实感。

在找到了文章的文眼后,学生就会发现作者的情感、思绪和感受都凝聚在这文眼之中。沿着文眼探索下去,就能很快发现作者是怎样倾泻情绪的。需要注意的是,有的散文作品文眼比较明显,很容易就能发现,有的散文作品文眼隐藏比较深,需要反复诵读,细细揣摩,才能体会到文眼的妙处。

三、品咂语言,体会散文内涵

现代散文的特点之一就是语言风格多样,有的凝练,有的优美,让人印象深刻。在指导学生阅读散文的时候也要鼓励其细细品味散文的语言,尝试把握其中的内涵。首先要引导学生注意把握品味语言的切入点。一般来说,文章中的关键词句、刻画优美传神的词句都是需要细细品味的切入点,它们往往起到了揭示文章主旨、暗示作者内心等作用,要读懂散文就必须抓住这些词句进行细细品味。

指导学生学习七年级下册《紫藤萝瀑布》一文时,文中的不少语言都值得品味,作者在展现紫藤萝炫目色彩的同时,也体现出其对于生命的冷静思考,这种绚烂和冷静的反差,让文章显得意味深长。在教学中首先鼓励学生品味作品的语言,找出作品中描写紫藤萝的词句,如“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进溅的水花”等,说说阅读这些词句的整体感受。学生认为:“作者将紫藤萝扩大化展现了出来,似乎不是在描写一种花,而是在描写辽阔的自然。”“那么,这又怎么引起了作者的思考呢?”“紫藤萝从凋零到繁盛,形成对比,它有着旺盛的生命力,这给了作者无穷的希望,让他觉得人生也是有希望的。”找准了切入点,学生就能从“花”的描写入手,理解作品的主旨。

除了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句展开诵读以外,体会语言的独特表达方式也是十分重要的。要引导学生透过文字的表面,深入作者的心灵深处加以感悟。还要鼓励学生运用比较、咀嚼的方式展开分析,尝试探究文章语言的过人之处。最后还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从文章的词句中“看”出其表现的画面,甚至体会到作者的内心世界。这样的阅读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现代散文,感受到其语言的妙处。

四、知人论世,升华真情实感

知人论世也是学习现代散文的好方法。“知人”指的是了解作者。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生活,体会其思想,感受其态度。学生若能体会到作者的个体精神,那么也能体会到作者笔下散文所蕴藏的特殊内涵。“论世”指的是了解写作的时代背景。由于文学作品都要展现特定的社会现实,所以了解时代特点,对于体会作品的情感非常有帮助。

指导学生学习八年级上册《背影》一文时,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加以理解,学生的感悟会更为深入。首先要了解作者其人。作者和父亲的关系并不很好,大多都站在父亲的对立面,但是,看到了父亲的“背影”竟然能让他唤醒了对天伦之情的感悟,这更能体现出“背影”的力量之大。此外,写作的时代背景也是需要考虑的一个方面。当时新文化运动逐渐退潮,人们对于传统文化不再持有全批判的态度,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这促使作者也开始反思自己的叛逆行为,此时父亲的举动自然能让其有所感悟,体会到父爱的伟大。结合知人论世的方法展开阅读,学生可以更好地体会到“我”情感深处的矛盾,体会到这段父子之情的特殊性。

知人论世的方法有助于学生感受作者创作时的情感,适时鼓励学生运用情感换位的方法将自己代入到作品中,借助自己的生活体验获得更丰富的感受。此时可尝试借助角色扮演、话题讨论的方法,让学生升华情感,进一步体会作品中凝聚的深深情意。

指导学生阅读散文作品要鼓励学生抓住散文的特点展开阅读,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整体阅读中把握文本,同时也要鼓励他们积极展开个性化解读,激发其想象和联想。在这样的阅读中,学生能进一步理解散文,感受散文之美,提升审美意识,发展审美能力。

作者简介:杨春华(1974—),男,江苏省如东县新店镇初级中学一级教师,主研方向初中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运用生活元素调动初中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层递式教学的策略
加强教学资源开发,活跃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初中语文教师的能力结构简析
论初中语文作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