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翔华系杜洛克猪专门化品系生长性状选育

2019-11-16 02:56赵云翔李私丞
猪业科学 2019年9期
关键词:杜洛克品系后备

彭 兴,赵云翔,2,李私丞,江 威,朱 琳,郑 伟

(1.广西扬翔农牧有限责任公司,广西 贵港 537100;2.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广东 佛山 528000;3.广西秀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西 贵港 537100)

近年来,随着猪育种技术的不断提升,多数国家的猪育种已逐步从品种选育转向专门化配套品系选育[1]。专门化品系的选育是利用各品系在杂交配套中的优势,对目标性状不断进行遗传改良,从而在商品猪生产方面获得性能全面提高。众所周知,杜洛克猪是现今瘦肉型商品猪繁育体系中最重要的终端父本品种之一[2],因此,培育高性能杜洛克猪专门化品系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扬翔华系杜洛克专门化品系是以从美国和丹麦分别引进的美系杜洛克和丹系杜洛克原种猪为育种素材,在广西扬翔经过连续7个世代的不断选育而成的。扬翔华系杜洛克专门化品系各项技术指标都得到了较大的提升,特别在其生长性能方面遗传改良效果显著。

1 材料与方法

1.1 扬翔华系杜洛克猪的培育

扬翔华系杜洛克猪的培育工作开始于2012 年,到目前已经完成7个世代的选育。从2012 年至2019年实施开放式选育,允许中途导入不同品系杜洛克种猪血统,少数优秀个体允许世代重叠,以综合指数选择为主同时结合独立淘汰,世代间隔不强求一致。扬翔华系杜洛克猪选育过程主要历经2 个阶段。2012 年引进新美系杜洛克猪原种后,从存栏的杜洛克群体中挑选出优秀公猪36 头和优秀母猪145 头组成基础群进行选育。2014 年导入丹系杜洛克猪原种,进一步加速提升了生长性能的水平,加速了杜洛克群体的遗传改良。在世代选育推进的过程中,按照国家标准测定了各世代母猪的繁殖性能和后备猪生长性能。

1.2 饲养管理

种猪场为全封闭的栏舍结构,配备有风机水帘以及全自动温控通风设备。采用现代化的生产工艺流程,根据猪不同生长阶段组织生产。选留后备公猪转至独立公猪站,成种后供应猪精。后备猪建有独立的隔离猪舍。保育舍为高床全漏缝地板结构,生长育肥舍采用的是半漏缝水泥地板设计。

1.3 性状测定

在扬翔种猪场对扬翔华系杜洛克进行了0—7世代的选育,记录了9 719 头后备猪生长性状数据。收集的性状指标包括体重115 kg 左右的日龄和背膘厚度。当后备猪长到85 ~130 kg 范围内时,空腹称量体重同时使用Mylab Touch Vet B 超仪测量倒数第3、4 根肋骨之间左侧距背中线5 cm 处的背膘厚度。

1.4 数据分析

利用Excel 统计各性能指标数据平均值与标准差。采用SPSS 软件进行方差分析、显著性检验及多重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扬翔华系杜洛克猪不同世代后备公母猪生长性状测定结果见表1。从表1 中可见,后备公、母猪生长速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后备公猪的生长速度快于后备母猪,且从第5世代开始,后面3 个世代生长速度均显著优于前面各世代(P <0.05)。选育结果表明,第7世代后备公、母猪校正115 kg 体重日龄分别达到了166.28 d 和171.36 d,均显著快 于0 世 代(P <0.05);7世 代的后备公、母猪较0 世代分别快了22.10 d 和22.43 d。在 校 正115 kg体重日龄方面,后备公、母猪的表型平均世代改良比例分别达到了1.76%和1.72%。图1 展示了扬翔华系杜洛克猪校正115 kg 体重日龄世代遗传趋势。从图1 可知,扬翔华系杜洛克公、母猪在0 到7世代生长速度呈现出快速改良的趋势,扬翔华系杜洛克公、母猪平均各世代改善2.69 d 和2.49 d。

表1 扬翔华系杜洛克各世代生长速度及背膘厚表型

在校正115 kg 体重背膘厚方面,后备公、母猪背膘厚总体均呈下降趋势。后备公猪在5 世代之后有所回升,7世代背膘厚较厚可能是由于测定量偏小的原因,不具有代表性,在不计算7世代的情况下,后备公猪背膘厚基本维持在11 mm左右。后备母猪背膘呈现出相对平稳的趋势,基本维持在11.5 mm 左右。在校正115 kg 体重背膘厚方面,在不计算7世代的情况下公、母平均世代表型改良比例分别为1.77%和2.44%。图2 展示了扬翔华系杜洛克校正115 kg 体重背膘厚遗传趋势。从图2 可知,扬翔华系杜洛克公、母猪从0 到7世代背膘厚总体呈现持续改良的趋势,扬翔华系杜洛克公、母猪平均各世代改善0.15 mm 和0.20 mm。

3 讨论

扬翔华系杜洛克猪专门化品系以美系和丹系杜洛克为育种素材,从2012 年开始进行培育,中途导入丹系杜洛克。以综合指数选择为主同时结合独立淘汰,世代间隔不强求一致。经7个世代的选育,生长速度指标大幅度改善。后备公、母猪校正115 kg 体重日龄随着世代的增加呈现出快速下降的趋势,7世代与0 世代相比分别提前22.10 d 和22.43 d,且差异显著(P <0.05)。校正115 kg 体重背膘厚方面,随着世代的增加,背膘厚指标总体呈现出不断改良下降趋势,且基本维持在11 mm 左右。但7世代的公猪背膘厚度较厚与0世代相比差异不显著(P <0.05),7世代背膘较厚可能是所测数量小造成的。在遗传进展方面,校正115 kg 体重日龄和校正115 kg 体重背膘厚均呈现出良好的持续下降的趋势,这说明扬翔华系杜洛克专门化品系培育在遗传改良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由于环境对于种猪遗传的影响较大, 特别是对于猪群生长速度方面的影响,一个好的生长环境才能更好地发挥出种猪的生长速度潜能[3]。或许在更优异的环境中,扬翔华系杜洛克猪能表现出更优秀的成绩。

在当前形势下,中国猪育种的总体策略应该是充分利用已有的种猪资源,来选育出中国自己的优良瘦肉型猪专门化品系[4]。扬翔华系杜洛克猪专门化品系的培育成功,可为多种杂交配套组合提供素材,以满足市场对不同优良品系猪的需求,对我国养猪业的快速发展意义重大。

图1 校正115 kg 体重日龄遗传进展

图2 校正115 kg 体重背膘厚遗传进展

猜你喜欢
杜洛克品系后备
不同品系杜洛克公猪繁殖性能分析
后备制动系统可在紧急情况下为轮胎放气
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
不同品系杜洛克后代商品猪胴体性状的比较分析
“富硒多倍体蒲公英新品系”在太谷区试种成功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二)
耐高温高湿的松毛虫赤眼蜂品系筛选
我国冰球“贯通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梵净山地区野生树莓引种试验
大理州优质蚕豆新品系比较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