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高职学院学生党建工作创新路径研究

2019-11-16 06:45郭环
青年时代 2019年27期
关键词:学生党建融媒体高职

郭环

摘 要:融媒体时代,高职学院学生的党建工作已与互联网全面接轨,其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高职学院的学生党建工作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优势,同时也接受严峻的考验和挑战。作为学生党建工作者,只有乘势而上,大胆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才能推动党建工作向前发展。

关键词:融媒体;高职;学生党建;路径

融媒体时代,人们更加重视信息的时效性,且自觉、不自觉地会参与融媒体的各种活动。我党历来重视党建工作,它事关我党的生存与发展。学生党建工作者如何将融媒体与党建工作有机结合,充分利用融媒体传播规律和方式推动高职学院学生党建工作向前发展,具有极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针对性。

一、融媒体时代高职学院学生党建工作的优势分析

(一)融媒体传播具有权威性与开放性

融媒体传播解构和颠覆了传统媒介的传播模式,使网络传输的范围更广、速度更快、效率更高,有助于提高学生党建工作的时效性,拓展了受众范围的渗透性。“融媒體”是指充分利用媒介载体,把广播、电视、报纸等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的不同媒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互联网空间和平台的虚拟性、开放性和快捷性,有利于信息即时、高效、便捷地进行传输,也有利用拓展信息共享和受众范围。这相较于传统相对封闭的党建工作方式来说,无论在时间还是空间上,都得到了较大突破,能够让所有的参与对象同步进行沟通和交流,使党建工作更具时效性和渗透性。

(二)融媒体传播具有实效性与时效性

融媒体拓宽了网络传输的传播路径,提升了传播效率和传播效果,有助于提高学生党建工作的质量和水平。相较于日新月异的经济社会发展速度,高职学院在开展学生党建工作时,传统模式的工作方法已捉襟见肘、格格不入,它不仅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而且不能适应现代人才培养的要求。传统党建的工作方法过多依赖人为和人力的因素,很少利用现代化的传播手段和传播方式,以致于党建工作的时效性和效能性大打折扣。在融媒体时代,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优势相结合,使单一媒体的竞争力变为多媒体共同的竞争力,从而为“我”所用,为“我”服务,使其功能、手段、价值得以全面提升,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给高职学院的学生党建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加之融媒体本身有信息传输及时性和反馈便利性方面的特质,能够使党建工作者在工作的过程中获取最先进和最及时的反馈信息,从而提高了学生党建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三)融媒体传播具有单向性与多维性

自媒体传播模式打破了传统媒介传播的单向模式,成为由网络上的任何个体来提供信息生产、传递、共享、反馈的多维交互立体传播模式,有助于增强学生党建工作内容的针对性。针对不同的工作对象,高职学院在开展学生党建工作时,其工作内容是因人而异的。在融媒体时代,高职学院的学生党建工作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及时有效地收集工作对象的相关信息,了解工作对象的心理状态、辨别能力和思想状况,然后以此为依据,对党建工作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增强党建工作内容的针对性,使其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

(四)融媒体传播具有现实性与虚拟性

互联网强大的搜索功能和超链接功能使学生党建工作在二次传播、多次传播过程中能够被更快捷地检索、浏览和使用,增添了党建工作的生动性和趣味性。高职学院传统的学生党建工作形式,多数是开座谈会和阅读报刊,这些形式单调、枯燥,且效果不佳,多数对象以一种被动接受的方式来参与,直接影响到学生党建工作的效果。但是,在融媒体时代,高职学院可以在开展学生党建工作时,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寻找相关图片、视频和音乐,并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一系列的趣味性活动,对工作对象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党建工作的趣味性,还能够增强党建工作的效果。

二、融媒体时代高职学院学生党建工作的劣势分析

(一)党建工作主体对信息的管控面临巨大的挑战

在融媒体时代,网络空间的虚拟性质、参与对象高度自主、信息传播方式高度迅速且随意,同时,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容易失范和失序,新闻信息容易出现流动和演变,容易融入一些需求信息,进而对人们的思想产生干扰。此外,由于党建工作的主流媒体信息舆论主导权明显弱化,每个人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是传播者,不稳定因素放大。

(二)对于学生党建工作人员的个人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移动互联网与党建工作的相互结合,使党建工作的信息化水平逐渐展示出来,进而将党建工作的神秘感彻底消除。由于学生党建工作者的工作经验不足,个人辨别能力有限,无法对实际网络党建平台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进行深入、正确的分析,看待事物不够全面,不能及时有效的向学生解答网络上出现的关于党建工作的虚假信息。

三、融媒体时代高职学院学生党建工作创新路径

(一)创新实现学生党建工作融媒体传播

注重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交互融合,构建学生党建工作新型网络传播格局。一是强化传统主流媒体的互联网思维,推动传统媒体的数字化、网络化发展。推动传统广播媒体、电视媒体在网络广播、网络电视等传播形态中的拓展。二是加强传统媒体与新型网络媒体的交互融合,持续加快报网融合、台网融合步伐,加快传播渠道、传播平台、传播内容的互联互通,逐步构建形成全面覆盖线上、线下的学生党建工作传播网,实现学生党建工作资源的融合、互通、共享,形成学生党建工作传播合力。三是推动上级主流传播平台与学院主流媒体的层级交流合作,形成学生党建工作多层互动传播的长效机制。学院媒体通过主动加强与上级主流传播平台的多层次交流合作,使地方特色学生党建工作获得更广泛的宣传和推广。上级传播平台也可以积极联手学院媒体,通过交互共享,实现学院学生党建工作信息最大化的传播和利用。四是提升学生党建工作多传媒传播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学生党建工作者应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和历史文化素养,树立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对摄影、摄像、图片编辑、视音频剪辑、网页制作美化等新媒体制作技术的学习和运用。

(二)创新开发多媒体信息互动平台,打造学生党建工作融媒体传播品牌

一是建好、用好学生党建工作特色网站,发掘学生党建工作的精神内涵,打造学生党建工作融媒体传播品牌。在学院官方网站开辟宣传学生党建工作的特色化网络栏目,在传统性节日、革命纪念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辟网上学习、交流等互动性、参与性活动。二是注重学生党建工作自媒体传播“微平台”的建设,利用社交互动提升学生党建工作在社会公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中的认知、认同。建好、用好官方微信、微博公眾服务平台,及时更新、推送学生党建工作热点新闻、相关网站和知识链接等。三是依托影视试听网络平台,提升学生党建工作的传播效果。围绕宣传主体和网络用户需求,设计、制作、发布弘扬学生党建工作的“微电影”产品,加强与微信公号平台、QQ平台以及微博平台的合作,借助网络社群互动的影响力,持续提升学生党建工作的传播效果。

(三)创新运用网络前沿媒体技术,加强学生党建工作资源保护与利用

一是创建学生党建工作数字化体验馆。结合人工智能技术、3D影像技术、VR网络虚拟现实技术等前沿科技手段,综合运用现代网络和声、光、电等方式,使以前受条件或技术限制不能开放展示的部分珍贵、濒危学生党建工作遗物、遗址等形成视、听、触多维体验化展示,使学生党建工作在动态、活态传承中增强感染力和实效性。二是构建学生党建工作网上虚拟展览馆。以传统展馆为基础,运用现代数字虚拟技术,实现三维实景的展示、宣传与教育模式。三是开发新型融合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将博物馆展览与电视、网络传播相结合,将相关视音频作品上传、推送、链接至相关网站、微信公众号进行展示,让大学生来直观体验和亲身感悟党建工作,帮助他们更好的认同学生党建工作,践行党建工作。

(四)创新实现融合媒体对外传播,提升学生党建工作国际影响力

一是注重与国外正规传播机构、主流媒体、网络媒体的合作,提升境内媒体在学生党建工作传播中的国际影响力。二是强化学生党建工作相关产业在学生党建工作对外传播方面的影响和效能。利用数字化体验馆、网上虚拟展览馆、学生党建工作旅游、红色影视等形式与手段,研究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与特点,提升我国学生党建工作的国际吸引力和影响力。三是注重学生党建工作对外传播中的话语方式和交流方式转换。做好学生党建工作的国际化表达,切实增强学生党建工作对外传播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参考文献:

[1]李秦,高昂,程越,王双.高校“互联网+”党建标准化平台建设研究[J].标准科学,2018(6):101-104.

[2]赵德金,蒋元春.“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党建信息化建设探析[J].大理大学学报,2018(9):79-82.

[3]李莎莎.加强互联网时代的高校党建工作[J].青春岁月,2017(19):209.

[4]邓沛栖.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党建工作活力的提升路径[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9):84-86.

[5]谭文海.“互联网+”时代条件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发展研究[J].时代报告,2018(6):51-52.

猜你喜欢
学生党建融媒体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载体的创新与实践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新媒体平台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探索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