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成长视角下的2018级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探究

2019-11-16 06:45单蕊蕊李健康
青年时代 2019年27期
关键词:大学新生心理特点心理健康

单蕊蕊 李健康

摘 要:大学阶段是人成长发展过程中带有转折性的关键时期,由自身的生理心理特点所决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起着决定性作用。本文通过对2018级大学新生心理特点的分析,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新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新生;心理健康;心理特点

一、引言

隨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的竞争力和人才的竞争力进一步加剧,导致人的身体和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所以心理健康问题也成为是全社会最关注的问题。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同等重要,身体健康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心理健康是一个人成功的桥梁,不管一个人是有多健壮的体魄,还是多大的能力,只要他的心理出现了问题,那么他离成功的距离就会很远。

大学生中,独生子女的数量越来越多,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对于大一的新生,他们是95后,甚至是00后,心理感情更丰富,心理问题也更复杂,所以对于大一的新生,我们更要关注他们,关注他们的学习、关注他们的生活、关注他们的身体、关注他们的心理。本文主要研究了大一新生的心理特点,并对常出现的心理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

二、健康的定义

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及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人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因此,现代人的健康内容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及环境健康等。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健康是生活质量的基础;健康是人类自我觉醒的重要方面;健康是生命存在的最佳状态,有着丰富深蕴的内涵。

三、2018级大学新生的心理特点

(一)难以适应生活新环境的焦虑心理

新生入学首先面临的就是生活环境的变化。有很大部分的学生在上大学之前,没有出过远门,而且在家是“小皇帝”,过得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所有的一切都由父母或保姆一手操办,形成了较强的依赖心理。但是进入大学以后,父母不在身边,失去了往日的特殊照顾,对于这些自立能力差的学生来说,一时很不习惯,根本无法适应,生活无规律,许多问题不知道如何去做。例如,开支没有计划,时常出现“经济危机”;面对大学里面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无法适应。有的学生是从外省来到商丘,首先对环境不太适应,另外总觉得别人应该照顾和帮助他。一些适应能力差的新生遇到这些问题时,常常束手无策,郁郁寡欢,不愿与别人沟通交流,怕别人笑话,致使有的学生出现烦躁、痛苦、紧张、不安等焦虑情绪和疲倦、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神经衰弱症。

(二)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形成的失落心理

在进入大学之前,每个人都在心里构想过自己美好的大学生活,但是进入大学后,在经过一小段时间兴奋后,学生们突然间发现现实中的大学跟自己想像中的大学有很大的差距,并非那么的完美。有的学生因为高考失利;有些学生是听从父母的安排;有些学生是因为可以远离父母的管辖;有些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不感兴趣。这所有的一切,致使一些学生情绪低落,感到前途渺茫,困惑失望,从而形成了失落心理。

1.感到学校或专业不理想

这是一种较普遍存在的、影响新生情绪的消极心理。自认为未考好或志愿未填好,产生对高考结果的失落。上此学校是一种无奈,是抱着权宜之计上学。带着沮丧、遗憾、无奈等复杂情绪入学,也在考虑退学或转院的意念,更谈不上学习的目标与动力。由于对录取学校所学专业不接纳、不认同,导致对前途的茫然、失望,心理上的抵触情绪和失落感比较严重。

2.所上大学与理想中的大学差距太大

由于入学前将大学生活过分理想化,把大学生活想象的浪漫、神秘和多姿多彩,且对所上学校优势的不了解,所以入学后却发现或感到并非完全如此。现实的生活与想象中的差距使得他们产生了很大的心理落差,他们往往是从校园环境等表现现象得出结论。过高的期望值与大学的现实生活反差较大,导致部分新生入学出现情绪波动和失落。

对失落心理可运用解释性心理治疗(咨询):成因的解释;学校优势的介绍;专业思想的教育;对个人努力在成长中的作用。

(三)人际关系难以适应的抑郁心理

大学生有人际方面的困惑,在大一新生里面得到了充分体现。在大学中,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汇集成了一个社会群体。在交际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问题。有些学生因为语言表达能力较差,使他们害怕与他人沟通思想感情,把自己的内心封闭起来,处于一种要求交往而又害怕交往的矛盾中,很容易导致孤独、抑郁或自卑。个人原因常常与自我中心、个性不良及人际交流技巧缺陷等有关。例如,现在年轻人空闲的时间就是玩玩游戏,玩玩电脑、手机,真正坐下来和别人进行沟通的时间很少,无形中就影响了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之间的沟通。人际关系变的紧张,对一些同学,特别性格内向的同学的影响是很大的。在人际交往和交际方面,作为辅导员,一定要引导好学生做好这一点,使他们知道如何与他人沟通和交流,懂得交流和沟通的重要性。

(四)自我意识错误导致自卑心理

大多数考上三本院校的新生,在中学时代或多或少都有过一段对未来的向往,进入三本院校学习也许并不是自己的“理想”,加上一种新的竞争压力使不少学生产生心理失衡,转向自卑。另外,还有部分同学会因为学习优势的丧失、家庭经济的贫困、缺乏文体特长、人际交往障碍或身材相貌缺陷等方面原因而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影响心理健康。

(五)昂贵的学费和就业压力

一名普通高校的学生每年需交纳5000元左右的学费,而三本院校则需要上万元费用。现在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改革阶段,有很多学生的父母双双下岗或领取很低的生活补助金,对他们来说这一万元是一个非常大的数目,而对于那些来自贫困山区的农民家庭的学生来说,这简直是一个天文数字。许多学生在受到繁重的学习压力同时也要受到生活上的压力。

四、解决大一新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对策

(一)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

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采用“心理健康问卷”从中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主动约请他们到心理咨询中心进一步通过面谈分析诊断,根据面谈分析,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

(二)重视新生的学校适应教育

加强新生的入学教育,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让其正确地面对现实和理想的差距。在他们入学之初,学生工作人员应该及时开展形式多样的入学教育。通过参观校园、介绍校情校史及专业教师介绍学科建设情况等让新生对学校、对自己所学专业有一个基本的了解;通过丰富多彩的迎新活动使新生对学校产生亲切感与认同感;通过新老生座谈等形式让新生与老生建立联系,进一步了解并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

(三)关心关爱学生,完善心理疏导机制

作为高校学生工作者,应当尽快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认真翻阅学生卡片,对照照片,力争在新生入学后的一两天内熟悉部分新生的姓名,消除与新生问的距离感。还应深入课堂和学生宿舍,与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内心感受,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同时,发现和关注问题学生与贫困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有问题愿意和老师沟通,老师也能及时发现学生中思想、生活和学习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减少心理疾病发生的概率。同时,应充分发挥校内社团组织的作用,完善心理疏导机制。及时了解学生情绪的波动,加强对学生心态的监督、评价和预警。引导学生的心态良性发展,避免他们不良心态的累积,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达到心理上的和谐。

(四)引导新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高校学生工作人员应有意识地引导新生主动、热情地投入到新的集体中,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与其他同学交往。同时,发现自己和他人的优缺点和性格上的特性,互相包容,求同存异。正确处理与同学之间的矛盾,既不感情用事,也不消极回避。引导同学之间要坦诚相见,平等相处,以诚实守信的原则、不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和良好的沟通方法处理好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同宿舍舍友之间的人际关系。把同学当成自己的兄弟姐妹,把老师当成自己的家长,把集体当成自己的家庭。遇到困难可以和同学商量,可以请老师帮助解决,把自己从紧张的心理状态中彻底解放出来,帮助新生减轻甚至摆脱人际交往中不必要的心理困扰。

五、结语

作为高校学生工作人员,要不断加强学习,把心理学的知识和原理运用到工作中,提高自身的專业素质。要不断加强对大学新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超越自我,避免现有问题的沉积和恶性扩大,使新生度过健康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引导他们走向成才之路。

猜你喜欢
大学新生心理特点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大学新生实验室安全教育探究
一例大学新生适应不良问题的案例报告
当代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辅导方法
宫外孕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