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2019-11-16 06:45王相敏
青年时代 2019年27期
关键词:中职改革教学模式

王相敏

摘 要:在职业教育体系中,中等职业教育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中职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担负着培养农业企业管理人才和一线农业技术人才的重任。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高速发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入推进。当前,我国农业人才需求和中职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开设情况之间存在着不平衡、不协调的现象,中职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改革迫在眉睫。本文重点论述了中职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模式改革策略。

关键词:中职;现代农艺技术;教学模式;改革

随着中职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当前中职现代农艺技术专业知识内容多,知识覆盖面广,实践意义强,另外现代农艺技术专业还面临着探究性浅薄、课时普遍少、实践性教学少的现状,导致有一些学生对这门课程不感兴趣,课堂学习效率不尽人意。为此,笔者提出了中职现代农艺技术课程实践性教学改革的几点策略,以期全面提高现代农艺技术专业课堂的教学效率,为社会培养更优秀的农艺技术人才。

一、当前中职学校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定位理论与现实错位

培养一批高素质、综合能力强的劳动型、技术型人才是当前中职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教学目标,因此,中职学校要根据教学目标去培养具有较强综合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对此,中职学校应该由过去单一的专业教育朝着职业教育方面转变,从过去重视学科能力教学逐渐转变到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同时还需在在岗能力和专业学科方面进行转变[1]。在新形势下,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教学必须要根据学生发展与就业及实践等,真正意义上树立起以学生为基础的教学目标,基于这门课程的特点,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就业的实际需求,以便让当前课程地位理论与现实的错位得到有效弥补。

(二)缺乏适用专业性教材

立足于当前中职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教学,教材比较多且不统一,一直以来,中职现代农艺技术教学也没有根据教学设计或是整体规划进行弥补。虽然中职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教材接连更替了很多版本,但总的来说,绝大多数学校在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性教材的选取方面还缺乏稳定性,导致教师无法稳定发挥自身的教学水平。另外,专业性教材的缺失问题还会影响教学的整体水平构架,影响现代农艺实践教学的开展[2]。

(三)课堂教学方法较落后

培养初中级应用技术人才是中职学校的主要教学目标。由于中职院校现代农艺技术教学授课方式与普通高中文化课授课方式有一定的相似处,加之绝大多数教师都是大学毕业后进入中职学校任教[3]。因此,他们实际工作经验并不丰富,在具体教学中过于重视教学知识的讲授和课程内容的完整性,采用“满堂灌”或是“填鸭式”的方式,搬照书本内容,不会灵活运用、变通知识。

(四)课堂教学评价手段单一

纵观当前中职学校的现代农艺技术教学,对于学生的评价主要沿袭着传统的评价标准,基本都是通过考试来确定对学生进行评价,过关式的考核和学习导致学生的学习死气沉沉,缺乏活力。评价主要以一份100分的考试试卷来判定,以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这种方式会让学生仅仅重视文化理论课程的学习,而在实际操作中不知如何下手。同时,教师也面临着极大的考评压力,绝大多数学校都是用学生的成绩来评断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当前很多中职学校都很重视学生的结业会考,这关系到中职学生毕业文凭的获取,因此,中职学校的各个部门对学生学习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就会存在一定的“功利心”。而仅仅为了考试成绩去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对中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4]。

(五)校企合作缺乏深化合作

立足于现代农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特点来看,学校必须要加强与校外企业的合作,以便更好地为中职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进而让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得到良好的培养。受多种因素影响,很多企业都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看作是自身的发展目标,无法与学校进行产教融合,无法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训练,加之部分工种耗材较多,很多企业都无法接受。此外,由于当前的学生娇生惯养,无法适应农业生产的劳动强度,这样一来,就导致学校人才培养和企业利润无法契合,二者之间的矛盾不断扩大,最终校企合作流于形式,不管是在新技术的应用还是在专业覆盖面方面都无法实现深度合作。

二、中职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策略

(一)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

培养中职学生的实践能力,就需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切换应用到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一方面要重视理论教学,另一方面还要加强实践课程教学力度。第一,教师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中必须将教材文本知识或是所讲的重点知识,融入到实践中,真正做到讲解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例如,在讲解农艺技术果树栽培或是病虫害防治的课程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到校外教学实践基地,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病虫害的实际情况,学生通过认真的分析和观察,加深对果树栽培或者对果树病虫害的主观认识,更好地掌握课堂所学知识。第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几个课题实践小组,针对性地制定计划,在不同时间段,深入到基地了解果树的成长情况和病虫害情况,促使学生更好的将系统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取得显著的教学成效。

(二)完善农艺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为更好地改革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教学模式,首先,教师需坚持以种植业生产过程为导向,坚持以工作岗位任务为核心,通过各种途径优化或整合现有课程内容;其次,紧紧围绕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发展方向,开发或设计项目课程,在进行项目课程中要认真分析种植业典型工作任务,同时还要坚持以生产季节为主线设计农艺技术教学内容,不断整合专业核心課程,真正意义上实现“学练循环”[5];最后,针对性设置课程内容,坚持以教学针对性、实用性、有效性和关联性为指导,切实有效安排时令性课程、实用课程和核心课程等,通过上述举措,不断完善当前现代农艺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

(三)不断丰富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为从整体上提高现代农艺技术教学课堂效率,第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微课、多媒体、交互电子白板等,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教师还可以采用多媒体音像、投影和实物展示等方式,将文字、语言和图像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这样的途径,弥补农艺实践教学资源无法直接带入课堂教学的缺陷。第二,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丰富现代农艺技术的教学内容,不断开拓学生视野,以便更好地让学生的专业技能跟上当前农业发展趋势。第三,改变当前教学模式。众所周知,农产品的生长、发育受地域、气候的影响非常大,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农艺专业这门学科的特点,为学生制定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指导策略,同时教师还要统筹安排教学内容,在校内开辟试验田,种植蔬菜、果树、花卉等,为学生创造一个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环境,或是不定期组织学生下试验田,进行实践,将所学知识用到实践中,实现专业课程与实际生产的有效结合,从整体上提高课程的整合性和教学资源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同时又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四)改革农艺技术实践教学考核方法

一直以来,考核都是学生学习的风向标,故而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直接影响实践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考核方法。对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坚持以个人为主线的“实践过程考核+终结考核”,教师在考核过程中要将学生的着装、出勤、日常表现和任务等纳入到考核成绩中;第二,坚持以“团队成绩+表现成绩”,这种以团队为主线的考核方式,主要用于实践过程中,教师在学生完成了实践工作任务后,根据团队任务完成情况,给予成绩,之后小组长再根据小组成员的表现,给予每位组员成绩,将个人成绩和团队成绩有效的总汇起来,作为学生的考核成绩。

(五)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加强产教融合

全面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培训基本方针和指导思想,这也是职业教育改革的要求。首先,学校要立足于当前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在新形势下不断加强与企业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以便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将学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就业进行有效对接。其次,还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寻找一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途径,构建校企一体化培养体系。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期间一方面能接受学校的常规教学,另一方面还可以参与到生产实践中。最后,为更好地将理论和实践有机融合在一起,學校还可以与本地区农业生产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业种植大户构建深度合作机制,同时并安排相应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当前的新工艺、新技术,还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业观察学习或进行实践,了解现代化管理知识,吸收新工艺、新艺术,将科技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

三、结语

当前中职学校绝大多数教师都是采用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授课,导致课程定位理论与现实的错位。基于此,学校必须要根据现代农艺技术专业的实际情况,将理论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完善农艺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不断丰富教学模式,改革农艺技术实践教学考核方法,从深化校企合作加强产教融合等方面入手,改革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玥璇.以特色农业为抓手 全面塑造品牌专业:江苏省句容中等专业学校现代农艺技术品牌专业建设侧记[J].职业,2015(24):11-12.

[2]许于生,许玉婕.中职学校校企合作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教学质量管理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4(33):22-23.

[3]刘召华,黄卫华.现代农艺技术专业课程标准解读[J].江苏教育,2016(Z4):31-33.

[4]尹小莉.中职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求知导刊,2016(13):150.

[5]徐轩,马金艳,孙国花.中等职业院校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发展对策:基于奈曼旗民族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办学现状的思考[J].园艺与种苗,2015(3):25-27.

猜你喜欢
中职改革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瞧,那些改革推手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