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助推德阳城乡发展分析

2019-11-16 06:45王岚
青年时代 2019年27期
关键词:德阳全域旅游

王岚

摘 要:“全域旅游”是一种全新的旅游发展思路和模式的转变。德阳结合自身情况,参考各种创新模式,努力探索属于德阳的“全域旅游”发展之路。但德阳发展“全域旅游”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旅游产品不足、项目单一、同质化竞争严重等。德阳发展“全域旅游”,唯有立足未来优势,抢抓发展机遇,布局全景蓝图,打造全域景区,着力构建“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发展新格局,进而带动德阳城乡同步发展,探索出全新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全域旅游”;城乡发展;德阳

一、引言

新时期,旅游業在国民经济文化生活中的重要价值得到了空前关注和认可,转变旅游发展思路,“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模式过渡,更好地服务于城乡经济。德阳市城乡发展在旅游业的推动之下出现了新势头。

二、“全域旅游”的兴起

“全域旅游”是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政策法规及文明素质等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带动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理念和模式。“全域旅游”已成为旅游业重要发展模式。

三、“全域旅游”的模式

国内各地在结合自身资源优势以及当地民情的基础之上不断探索、创新“全域旅游”发展新模式。目前较成熟的“全域旅游”发展模式有五种。

一是城市全域辐射型。以城市旅游目的地为主体,打造旅游城市知名品牌和产品,推动“多规合一”,促进城乡旅游互动和城乡一体化发展,以旅游引领新型城镇化发展,如辽宁大连、福建厦门等。

二是全域景区发展型。把整个区域看作一个大景区来规划、建设、管理和营销,实行全资源整合、全领域互动、全社会参与,推进旅游城镇、旅游村落、风景庭院、风景园区、风景厂矿及风景道等建设,实现“处处是景、时时见景”,如浙江桐庐、河南栾川等。

三是特色资源驱动型。以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为基础,谋划一批健康养生、避暑休闲、度假疗养、山地体育及汽车露营等新业态,带动区域旅游业发展,形成特色旅游目的地,如重庆武隆、云南抚仙湖及贵州花溪等。

四是产业深度融合型。以“全域旅游”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旅游+文化、商贸、科技、体育、宗教、养生、教育”等,开发文化休闲、生态观光等跨界产品,推动“全域旅游”要素整合。如浙江义乌、南京江宁。

五是旅游功能区支撑型。通过对原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实现全域延伸、多点支撑,由单一业态向多业态深度融合转变,由传统观光游向深度体验游转型,如湖南张(家界)崀(山)桂(林)旅游走廊、青岛崂山区。

四、德阳发展“全域旅游”的基础及短板

德阳结合自身情况,参考各种创新模式,努力探索属于德阳的“全域旅游”发展之路。

(一)德阳发展“全域旅游”的资源优势

德阳是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卫生城市、园林城市、森林城市,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发展“全域旅游”潜力巨大。

1.良好的建设基础

德阳市历史文化悠久,拥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古蜀文化、三国文化、儒家文化及孝德文化等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优美,集平原沃野、雪山森林、湖泊山水于一身,拥有国家级地质公园2处、国家级森林公园1处,市区可见野生鸟类超200种,被誉为“中国鸟语城”。乡村旅游资源丰富,田园风光秀美,基础设施完善,高槐乡村咖啡、三水易家河坝、马祖农禅文化、鄢家山地运动等广受欢迎。特色民俗文化鲜明,形成了三星堆戏剧季、广汉保保节、绵竹年画节、孝泉上九会等一批群众文化活动品牌。

2.德阳“全域旅游”建设初见成效

2016年德阳接待游客2500余万人次,增长12.2%,旅游总收入190亿元,增长22.1%,旅游基础不断夯实,后续力量不断积蓄。高起点规划建设锦绣天府国际健康谷;白马关入选全国首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三星堆文化产业园、崴螺山养生产业园、蓥华山旅游开发等项目以及中国玫瑰谷、雪茄风情小镇、航空小镇等特色小镇加快建设;“四川国际航展”“三星堆丝绸之路戏剧季”“雪茄风情节”“定向汽车拉力赛”及“帐篷音乐节”等系列活动精彩纷呈。

(二)德阳发展“全域旅游”的问题

当前德阳“全域旅游”还处于萌发阶段,2016年旅游总收入在成都经济区排名倒数第二,旅游业乃至服务业仍是德阳经济发展短板。主要问题表现在:旅游产品不足、项目单一,同质化竞争严重,产业链条较短,缺乏核心产品和黄金旅游路线;体制机制不健全,缺乏统一规划,资源整合不足,政策创新较少,部门职能单一,管理手段相对滞后;资源挖掘不充分,配套设施不完善,宣传造势力度不够,导致优势资源知名度不大。

五、德阳发展“全域旅游”对策分析

德阳发展“全域旅游”,唯有立足未来优势,抢抓发展机遇,布局全景蓝图,打造全域景区,着力构建“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发展新格局。

(一)坚持目标导向,培育千亿旅游“大产业”

深入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坚持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发展之路,紧紧围绕打造“国际文化名城、生态田园典范”战略定位,将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以建成千亿旅游产业为目标,以推动“全域旅游”发展为主线,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实现井喷式增长。根据德阳市政府规划,力争到2020年,成功创建第三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旅游总收入占GDP比重达15%,在成都经济区排名显著提升,把德阳市建成旅游产业发达、产品丰富、设施完善、服务优良、安全有序、市场竞争力位居全省前列的“全域旅游”目的地。

(二)坚持特色定位,打造县域旅游“金字招牌”

坚持“一区一品一特色”,突出县域旅游特色定位,培育多层次、特色化优秀旅游目的地。广汉立足“古蜀三星堆,今日航空城”定位,打造探秘之旅;什邡立足“马祖故里、雪茄风情”定位,打造洗涤心灵之旅;绵竹立足“酒乡画城,玫瑰人生”定位,打造浪漫休闲之旅;旌阳立足“十里绵远绕旌城,五湖涵养健康谷”,打造都市康养品质之旅;罗江立足“出川入蜀第一关、运动休闲新天地”定位,打造运动休闲之旅;中江立足“三江六岸绕塔城、大乐挂面写人生”定位,打造乡村休闲之旅。

(三)坚持实施路径,构建“全域旅游”大格局

坚持“城乡即旅游、旅游即生活”思路,按照“全域化规划、全景区建设、全行业融合、全时空打造、全社会参与”总体布局,统筹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构建“一城两带三环三廊”大旅游格局。“一城”,即以三星堆文化旅游度假区、文庙新天地及环旌湖都市休闲区、锦绣天府国际健康谷为核心的北部新城;“两带”,即沿龙门山脉的山地养生度假产业带、沿龙泉山脉的山地户外运动休闲产业带;“三环”,即锦绣天府国际健康谷环线、特色小镇和精品村寨环线、以连接五个县城的生态旅游景观环线;“三廊”,即南起成都北至西安出川入蜀的旅游黄金走廊、大九寨环线旅游黄金走廊、成德遂渝旅游黄金走廊。

(四)创新发展举措,引领“全域旅游”纵深推进

首先,改革创新,做实“全域旅游”新机制。坚持问题导向,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破解体制机制障碍,激活旅游发展活力。

其次,丰富供给,做强“全域旅游”新业态。实施“旅游+”战略,推动旅游与各领域融合发展,培育发展自驾游、文创游、运动游、研学游及低空游等新业态。一是打造低空旅游。依托雄厚制造业基础和通航优势,突出“冒险+梦想”,打造航空小镇,发展低空旅游及航空运动、航空文化体验、休闲度假等。二是开发工业旅游。依托三大厂(中国二重、东方电机、东方汽轮机)、剑南春酒厂、雪茄生产基地等特色平台,突出“猎奇+体验”,开发风电主题公园、光能太阳城、雪茄博物馆等项目。

再次,坚持设计,做活“全域旅游”新创意。推进旅游供给侧改革,打造高品质、有创新的旅游项目和服务,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从此,整合资源,做大“全域旅游”新空间。整合区域资源,拓展发展空间,打造区域旅游新高地。同时,要以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为抓手,务实推动区域旅游协同发展,联合开发旅游产品、实施整合营销。以成德同城化为契机,以金沙遗址和三星堆为核心,以成德大道为旅游通道,串接整合两地资源,打造世界级古蜀文化旅游目的地。

最后,综合施策,做优“全域旅游”新环境。绿化环境,美化景观,优化服务,全面提升游客休憩体验。一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坚持生态优先发展战略,打好污染防治“三大战役”,深化农村环境治理,全面落实“河长制”,打造天蓝地绿、山青水秀的美丽德阳,筑牢旅游发展底色。二要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构建大成都环线的旅游公路和轨道交通,打通连接景区的“最后一公里”。加快镇乡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推进农村垃圾分类收集和资源利用,逐步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全面处理。三要提升旅游服务环境。大力发展旅游电子商务,推动“互联网+旅游”,打造全媒体时代立体营销体系,为游客提供信息查询、在线交易等服务。

六、结语

随着“全域旅游”发展时代的全面到来,旅游业发展处于持续上升的风口。德阳应牢牢抓住时代契机,贯彻落实发展理念,全方位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在新一轮旅游发展中赢得先机、走在前列。

参考文献:

[1]于洁,胡静.国内“全域旅游”研究进展与展望[J].旅游研究,2016(6).

[2]陈凤君,周毅.“全域旅游”背景下的鄉村旅游发展与对策研究[J].旅游纵览,2016(3).

[3]左文君,明庆忠,李圆圆.“全域旅游”特征、发展动力和实现路径研究[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6(11).

猜你喜欢
德阳全域旅游
封面照片说明
三线建设时期的中国城市化——以四川德阳为中心
全域旅游视角下嘉峪关市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探索
车祸
德阳现代城市规划的源起
德阳外国语小学
编委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