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图书管理模式创新探讨

2019-11-16 06:45徐小平
青年时代 2019年27期
关键词:图书管理模式创新信息技术

徐小平

摘 要:基于管理角度而言,信息化实质上属于近年来所产生的全新管理思维和方式。信息化建设在图书管理方面应用先进的科学信息技术,全方位、系统化、科学化的管理图书,使读者获得更为高效和优质的服务。本文阐述了图书管理信息化的特点,分析了创新图书管理信息化模式的意义,并提出了创新加强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信息技术;图书管理;模式创新

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实质上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图书管理工作的创新,其通过应用信息化技术,使得图书管理趋于数字化、知识信息传播网络化、图书管理工作智能化,图书管理工作智能化可以细分为基本管理工作智能化和图书管理现代化。通过应用信息化技术,在图书管理工作中融入科学化设计,使得图书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大大降低人工操作过程中所可能出现的误操作行为,有效促进图书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发展。

一、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图书管理模式特点

(一)图书借阅更为快捷

传统图书管理形式太过复杂,图书借阅过程也极为繁琐,读者在借阅过程中要在书架上寻找很久,然后再按照借书流程经历各种登记才能够获得书籍,使得读者和图书管理人员会在这方面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当前移动互联网终端和PC设备的广泛应用有力推动办公和网上学习向无纸化方向发展。目前,在较为先进的图书馆中,读者只需要从相关终端检索所需要的书籍,就可以进行在线阅读,此操作方式极为简便,备受广大读者的青睐,图书管理人员也因此降低了工作量,便捷的借阅过程也为读者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二)趋近于无限的存储量

传统图书馆在建设过程中很可能会因为缺乏足够资金支持而无法保证其建设规模,图书存量也较少,导致同一本书的馆藏量只有3~5本,严重制约了读者的借阅需求,很多热门书籍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而在图书管理中应用信息化技术,可以使这一问题得到有效改善。相对于实体图书而言,数字化图书资源所占空间极小,但其所能够拥有的数字资源量远大于实体图书,并且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跨地域的资源共享,能够有效推动科学文化的发展。

二、创新图书管理信息化模式的重要意义

图书管理工作是保障图书馆稳定运行、促进图书资料充分发挥作用的关键所在,在信息化背景下,对图书进行信息化管理能够显著提升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信息化时代下,信息间的交流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资源能够实现实时共享,且可利用的资源范围明显上升。图书管理的信息化发展可以有效提高文化资源的传播速度,扩大信息资源的影响范围,以确保读者能够充分应用图书资料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和文化素养;而且信息化时代下,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通过提升图书管理的水平,能够帮助读者获得更为丰富的图书资源,从而为促进各行业的现代化发展培养优秀的人才,并提供高质量的材料信息,促进科研建设项目的推进,进而有力推动社会科学的发展;同时,强化图书管理工作也是弘扬华夏文化的重要措施之一。书籍是人类知识和文化的载体,阅读书籍能够有效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有效促进文化发展。所以,创新图书管理信息化模式能够更好的促进文化传播,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当前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无法有效共享数据资源

传统图书管理模式侧重应用信息技术优化馆藏、查询和分类等方面工作,而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图书资源和信息逐渐向数字化方向发展。在此背景下,图书管理除了需要继续管理传统的纸质书籍之外,还需要做好对视频、音频以及电子图书等数字资源的管理。但需要明确的是,由于当前存在部分技术限制,导致各图书馆之间无法有效共享所有数据资源,问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是需要占用较长的时间才能够将原本的传统纸质书籍全部处理为电子数据;第二是各图书馆之间未能实现有效的数据共享,所以出现无法有效共享数据资源的情况。

(二)图书管理人员与读者之间缺乏实质性的交流沟通

只有确保图书管理人员和读者之间有效合作,才能够落实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只有让读者充分参与到其中,并以亲身体验来感受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所具有的优势,才能够使其主动与图书管理人员合作,促进图书管理信息化发展。但是,在当前很大一部分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图书管理人员未能与读者之间进行充分交流沟通,无法从读者方面获得信息化建设相关建议,导致目前进行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基本都是图书管理人员的单方面行为,并未考虑到读者的实际使用体验,所以很可能会出现在完成信息化建设工作之后,读者使用体验下降的情况。

(三)对数据资源利用率存在不足

随着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逐渐深化,纸质书籍正逐渐被数字化、电子化书籍所替代。就实际情况而言,当前读者对于数据资源的利用效率并不高,究其原因,是因为当前社会已经处于信息化时代,人们可以从各类网络和媒介获得足够丰富的信息,所以书籍方面的信息渠道就不再是唯一选择。

四、信息技术背景下图书管理模式创新措施

(一)健全完善图书管理系统

当前由于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想要实现所有图书馆之间的数据信息共享存在较大难度,但图书管理部门应当充分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开发能够体现自身图书管理特点和发展要求的图书管理系统平台,所构建的系统平台必须要拥有至少以下两方面的功能。

第一要具备互动功能,能够通过该平台实现图书管理部门与市场、读者以及出版社三方面之间的交流沟通,确保互动机制健全完善,使图書管理系统平台应用信息化技术后,能够将图书出版之后所有需要涉及的环节都表示清楚,并且充分整合所有环节的服务内容;第二需要具备联动功能,该功能可以让图书管理系统平台具有联动效果,从而充分体现图书管理系统平台与出版社、市场以及读者之间的联动和影响,让图书管理人员能够第一时间了解三方的需求情况,以确保图书管理的活动具有针对性。

(二)提升图书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水平,加强与读者交流

在建设图书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图书管理人员必须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水平,除了需要掌握图书管理业务的基本职业技能之外,还必须要熟练掌握基本的网络操作和必要的网络安全知识,更好地顺应当前时代发展需求。所以,图书管理人员应当接受专业的培训活动。首先,要确保图书管理人员能够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及时调整自己的思想观念,以科学、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图书市场动向、挖掘社会热点,不断积累自身的文化知识储备,确保能够为每一位读者提供更为准确和专业的指导与推荐服务;其次,要加强对图书管理人员基本业务能力和科学信息网络技术的培训,促进其应用互联网技术加强与读者之间的沟通交流,通过应用在线索引、分类采集及协调技术,让读者能够快速从网上获得所需要的电子信息资源。

(三)构建规范的图书管理制度,创新图书管理方法模式

制度是保障管理工作有序开展的关键所在,针对当前我国图书管理所普遍存在的借出不还、藏书丢失、图书污损等情况,需要在图书管理中引入信息化技术,并充分借鉴银行系统的个人征信体制,根据读者的实际情况构建满足图书管理需求的个人信用制度和使用制度;对图书在借阅和使用过程中所出现的破损或丢失情况,设置明确的赔偿标准,通过所构建的相关制度实现对借阅者和图书管理者的硬性约束,提高其自律意识。只有将个人的信用档案信息与其自身的名誉有效关联,才会确保借阅者能够真正爱惜图书馆的藏书,充分尊重图书管理人员,大大降低不良现象出现的几率。

同时要创新图书管理方法模式,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平台或开发相应的APP,构建相应的交流沟通平台,实现图书管理人员与读者之间的交流沟通,并满足读者通过平台借阅和预定图书资源的需求,要尽可能将这一沟通平台构建成为促进图书管理人员和读者之间交流的渠道,让图书管理人员能够第一时间详细了解读者的真实反馈情况,从而在此基础上采取合理的措施改革来创新图书管理的方法与模式,使得读者可以享受到更高质量的服务。此外,还可以通过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帮助图书管理人员提升自身的工作效率,尽可能减少原本需要人工操作的简单步骤,促进图书管理向着科学化和电子化的方向发展,强化信息技术在图书管理方面的应用。

五、总结

高质量的图书管理工作能够有效促进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但目前我国图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所以,各图书馆应当主动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和技术,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采取措施,健全图书管理系统,提升图书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并做好與读者之间的交流沟通工作,构建规范的图书管理制度,积极创新图书管理方法模式,改革创新信息化背景下的图书管理模式,切实提高其知识的传播能力。

参考文献:

[1]乔秀珍.基于智能推荐的图书馆管理系统设计[J].微型电脑应用,2018(12):79-81,85.

[2]莫仁.互联网时代下的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浅谈[J].才智,2018(35):233.

[3]荣婷.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图书管理模式创新探讨[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30):101-103.

[4]刘昌润.基于传统模式背景下的电子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5(16):212.

猜你喜欢
图书管理模式创新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关于技工学校图书管理的信息建设研究
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
信息化条件下如何创新图书管理
谈数据挖掘为图书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基于手机应用软件的幼儿园家园联系模式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