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花鼓灯艺术

2019-11-16 02:15常海棠
艺术大观 2019年34期
关键词:表演感悟

常海棠

摘要:我生命中最宝贵的二十年是与花鼓灯艺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其间,我身体力行了安徽花鼓灯艺术的发展与繁荣,在安徽花鼓灯艺术的沃土上执着而虔诚地耕耘着,有过辛酸,有过彷徨,但更多的是收获的喜悦,花鼓灯艺术是上天给予我人生最宝贵的馈赠。随着岁月的沉淀,而今正致力于挖掘花鼓灯宝贵的艺术资源,探索安徽花鼓灯艺术未来的新发展。我喜爱花鼓灯艺术,花鼓灯艺术就是我的一切。

关键词:花鼓灯;表演;感悟

一、我与花鼓灯艺术

花鼓灯悠久的历史,像源远流长的淮河水一样,生生不息。花鼓灯是发祥于淮河流域独特的综合性表演艺术,是汉民族舞蹈的典型代表。它由歌、舞、锣鼓演奏、后场小戏组成,通过情节和人物表现简单的生活事件和群体情绪。花鼓灯以自由活泼的艺术形式在淮河两岸广为流传,在素有“花鼓灯之乡”的安徽省怀远县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这里自古就有“无村不玩灯”的习俗。

20世纪六十年代末,我出生在花鼓灯的艺术之乡、花鼓灯的艺术摇篮地——怀远县常坟镇。耳濡目染,童年最快乐的时光就是在欢快、激越的花鼓灯锣鼓声中度过的,我从11岁起开始正式学习花鼓灯的基本功。1984年,我考进了怀远县文化馆花鼓灯舞蹈培训班。由于自身的刻苦练习和花鼓灯名师的辛勤培养,我在花鼓灯舞蹈、锣鼓等方面进步很快,得到领导和老师的赞赏,很快挑起了舞蹈队的大梁。

1986年,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比赛在首都北京拉开帷幕,在上级宣传部门的关怀下,怀远县组织编排了花鼓灯吹打乐作品,代表安徽省进京参加比赛。这在当时是怀远人民的一大喜事,作为其中一员的我,更是兴奋得一夜没有睡着,北京是人人向往的地方,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万里长城……

酷暑的烈日下、山坡的石子路上、县文化局大院的水泥地上,到处都留下了我们排练的汗水。经过全体演职员的共同努力,一个让人兴奋的花鼓灯形式的吹打乐《花鼓灯锣鼓》节目诞生了。我们在当年12月初带着安徽省六千多万人民的期望奔赴北京参加比赛。为确保表演质量,每个演员都十分投入,甚至在吃饭、就寝的间隙都在练習着自己的动作。6日晚,北京民族文化宫灯火辉煌、座无虚席。我们的节目《花鼓灯锣鼓》第一个出场,直到节目演完,我紧张的好像连一个鼓点都没听见,当评委亮出9.84分的高分时,我们全队都忘情地欢呼起来。比赛结束后,当得知9.84分即为全场最高分,我们荣获了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比赛器乐组大奖时,我们半天都没回过神来。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怀远县乃至安徽省在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比赛中获得的最高奖项。

二、花鼓灯艺术的发展亲历

乘着《花鼓灯锣鼓》在京获奖的春风,1987年,怀远县成立了中国第一家农民花鼓灯歌舞团。农闲从艺、农忙务农,以创作节目力争在全国性的文艺汇演中获奖为目标,我们这些来自十里八乡的农村娃就这样走到了一起。在建团初期,由于经费困难,演员们训练极为艰苦,吃的简单,住得简陋,没有固定的训练场所,服装道具、乐器都相当缺乏,艺术团的生存一度受到了严峻的考验。

1988年,为保护花鼓灯这一汉民族文化艺术瑰宝,当时已是省级先进企业的怀远圣泉啤酒厂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超前的企业文化意识,在企业资金较为紧张的情况下,毅然决定扶持这个因经费问题濒临解散的农民花鼓灯歌舞团。圣泉啤酒厂每年拿出专项资金资助花鼓灯歌舞团的创作、排练和演出,配置了演出专用的大客车,更新了服装、道具、灯光、音响等,并分批给艺术团演员办理了招工手续,将这个农民企业花鼓灯歌舞团改建成为企业的一支专业性艺术团体。由于业务能力突出,我被任命为花鼓灯艺术团常务副团长,全面主持艺术团的节目创作、编排和演出工作。

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许多市县级戏剧、歌舞演出团体因经费问题纷纷解散或停演,而与圣泉啤酒厂“联姻”的花鼓灯艺术团在圣泉甘霖的滋润下,得到了快速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我们在继承传统花鼓灯的同时不断地尝试着艺术创新,演出规模和艺术水准日新月异。

三、花鼓灯艺术的荣耀见证

1988年,随团赴云南昆明参加首届全国民间广场舞蹈会演。在容纳万人的云南体育馆,大型花鼓灯舞蹈《欢腾的鼓乡》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赢得了在场观众和国内外专家的一致好评,场内掌声经久不息。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戴爱莲、贾作光激动地跑下观礼台拥抱我们的演员,戴爱莲先生激动地说:“谁说汉族没有舞蹈,花鼓灯就是汉族舞蹈的典型代表。”1989年10月《欢腾的鼓乡》又被选入第二届中国艺术节暨建国四十周年大型庆典天安门广场焰火晚会的演出,又获得了如潮的好评。本人作为演员代表还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杨尚昆、乔石、万里等同志的亲切接见。

1989年底,我被招入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80304部队长缨文工团,担纲主演了《抢板凳》《当我成为战士的时候》《高山情》等节目,受到基地领导和部队艺术家们的好评。进入长缨文工团之前,我是县艺术团舞蹈队长,业务骨干,我的离开也使得刚刚步入正轨的怀远花鼓灯艺术团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为此,县里有关领导以“影响了地方文化事业的发展”为由,不予批准办理正式入伍手续。后经与部队协商,结束了仅仅半年的军旅生活,次年5月我又回到了县艺术团。但短暂的部队从艺经历,为我以后的艺术成长之路提供了特殊的养分。

1990年5月,舞蹈《根雕》参加首届安徽省花鼓灯会比赛,获演出一等奖;9月,该舞蹈赴北京参加第十一届亚运会艺术节开幕式演出获得好评。

1991年8月,我作为中国民间花鼓灯艺术团主要成员,代表国家出访了法国、葡萄牙、摩洛哥等国家;10月,《欢腾的鼓乡》获首届沈阳国际秧歌节暨全国秧歌大赛,最高优胜奖,和个人演出奖。

1992年11月,《欢腾的鼓乡》赴北京参加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比赛获舞蹈大奖;12月参加全国“群星奖”获金奖。

1994年10月,在第三届安徽省花鼓灯会上,舞蹈《大地土风》《十八岁大姐九岁郎》获演出一等奖,其中《十八岁大姐九岁郎》获个人表演二等奖;11月,参加黄山国际旅游节。

1995年4月,赴南京参加全国企业舞蹈比赛的舞蹈《大地土风》《棋道》获金奖,《十八岁大姐九岁郎》获银奖;

1997年9月,参加第四届安徽花鼓灯会,参演舞蹈《淮河情韵》《棋道》获演出一等奖。

1999年11月,在第九届全国“群星奖”音乐比赛中,我团参加演出的吹打乐《淮河情韵》获银奖。2000年4月,参加由中央电视台和无锡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中华鼓王大会”,吹打乐《淮河情韵》荣获最佳表演奖,花鼓灯锣鼓获得“中华鼓王”的称号;

2000年11月,第六届安徽省艺术节新作品舞蹈比赛中,参演节目《咱的鼓》荣获演出一等奖,《车轮滚滚》荣获二等奖;12月赴浙江台州参加第十届全国“群星奖”舞蹈比赛,舞蹈《娘》荣获银奖。

2001年11月,参加第五届安徽省花鼓灯会比赛,舞蹈《鼓欢》《悠悠淮河情》获得演出一等奖,舞蹈《春柳》、民乐合奏《鼓乡情》获得二等奖。

2002年5月,赴云南昆明参加由中国文联、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办的第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单、双、三比赛,参赛的男子双人舞《灯》获得了创作银奖、演出铜奖的优异成绩。

2002年11月,赴北京参加在中南海举行的由中华总工会、中国文联、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的首届中国职工艺术节闭幕式演出。

由于本人对花鼓灯艺术的热爱以及所做出的成绩,2003年3月,通过安徽省特殊人才引进、绿色通道,我被调到安徽省歌舞剧院工作,着手组建“花鼓灯艺术团”。在没有场地、没有经费、没有人员的情况下,组织上任命我为该团团长。安徽省歌舞剧院确定花鼓灯艺术团专门从事花鼓灯艺术的挖掘、收集、整理、创作、传播(演出)工作,按照市场规律运作,是直属安徽省厅管辖的省直职业化艺术团体;人事制度上实行在歌舞剧院领导下的自主招聘制。我受命后深感责任重大、难于起步,经和院领导研究,决定采取“借水养鱼”的方法先把队伍拉起来,通过演出活动打出去。在各界领导、朋友的帮助下,我们很快和杭州廣夏集团“天都城欢乐四季公园”建立合作关系,将花鼓灯艺术团推到了专业剧团市场化运作的前沿,进行商业性演出。当时团里大部分演员都是刚刚经过3个月花鼓灯舞蹈培训的小学员,各种困难可想而知,但我们的队伍在市场重压下迅速成长。我们对内实行严格的企业化管理,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逐渐完善管理体制,不断增强演员的敬业爱岗意识以及团队的向心力;对外我们虚心向合作单位和先进的艺术团体学习,和谐共处,共同进步,实现双赢。这一年我们演出了300多场,将一批优秀的花鼓灯节目《欢腾的鼓乡》《大地土风》《灯》《淮河情》《夫妻观灯》《双回门》《徽女情》等展现在国内外的观众面前,深受市场好评。2004年5月,我团参加第六届全国舞蹈比赛,花鼓灯舞蹈《灯》获得创作二等奖、表演三等奖。9月份,受中国文化部派遣,我团赴香港进行了20多天的慰问演出。10月,花鼓灯舞蹈《徽女情》参加第十届安徽省艺术节比赛,获创作一等奖和表演一等奖。2005年在全省宣传战线大练兵活动中,在剧院领导指导下,花鼓灯艺术团结束了两年的“借水养鱼”生活,从杭州回到合肥开展学习、训练。我们一手抓思想,一手抓业务,努力打造“德艺双馨”的花鼓灯艺术人才队伍。全团人员在思想认识和专业素质上有了明显提高。4月份,我团参加了在日本爱知举办的世界博览会演出。10月份,在上海参加第六届中国艺术节暨首届全国民歌、民舞、民乐演出活动中,花鼓灯舞蹈《淮水舞韵》《徽女情》分别获最佳表演奖和最佳贡献奖。11月份,参加贵阳花溪举办的第五届“荷花奖”全国舞蹈(民族民间)比赛,花鼓灯舞蹈《淮水舞韵》获得十佳表演奖并被授予“民族之花”的称号。在随后昆明举办的第五届“荷花奖”全国舞蹈(当代舞)比赛中,《徽女情》获得创作铜奖,演员也被授予“荷花新秀”称号。

2006年,为了传承花鼓灯艺术,学习并掌握原有表演形态的花鼓灯节目,我与老一辈花鼓灯理论研究工作者董振亚、花鼓灯老艺人陈敬芝老师一道,恢复排练了传统花鼓灯《大花场》《盘板凳》《抢扇子》《小花场》等节目。5月,花鼓灯艺术团再次受香港联谊公司邀请赴香港做花鼓灯专场演出,我担任此次专场演出的艺术总监,专场演出受到了很高评价。

四、我将一生献给花鼓灯艺术

我这个人好像注定就是为花鼓灯艺术而生。我出生在花鼓灯之乡,幼时痴迷看花鼓灯,少年时喜欢跳花鼓灯。我深深地迷恋上了她。她是我的母亲,我的恋人。我曾经为几个动作的编排琢磨一个晚上而乐此不疲。回想二十年前至今,我是那么如痴如醉地留恋在花鼓灯艺术的殿堂之中。

曾有记者给予我“花鼓灯艺术之集大成者”的美誉,说我是花鼓灯历史的传承者,又是未来的开创者。但我有自知之明,我不敢接受这么高地评价。回顾过去的三十年,可以说没有花鼓灯艺术,原本一个普通农村娃的我,绝不会有今日的微薄成就。我非常热爱花鼓灯艺术,花鼓灯艺术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我将不遗余力地将花鼓灯艺术进一步发扬光大。

从艺期间,我一直笔耕不辍地宣传花鼓灯艺术,先后在多家专业报刊上发表了《文化与企业的完美结合》《淮畔幽兰吐芳民间》等论文,并多次在《安徽日报》《安徽宣传》《工商导报》《安徽文化周报》《蚌埠日报》等刊物上及时报道花鼓灯的重大演出情况及获奖信息。我希望更多的人能了解花鼓灯艺术、喜爱花鼓灯艺术,希望花鼓灯艺术能给更多人带来美好的艺术享受。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追求花鼓灯艺术二十多年,感慨良多。“忆往者之不可谏,知来者犹可追”,如今担任安徽花鼓灯艺术团团长,我深感任重在肩,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我将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继续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充分挖掘花鼓灯艺术的宝贵资源,进一步探索安徽花鼓灯艺术的未来发展之路。我,花鼓灯艺术的儿子,将为花鼓灯艺术的发展奉献我毕生的精力。

猜你喜欢
表演感悟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初探
小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参与研究型”模式的反思
加强数学思想渗透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关于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解题的几点建议
浅议滑稽戏表演艺术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想象力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