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寄宿制高中家校交流策略研究

2019-11-18 06:34叶彦萍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9年18期
关键词:互联网+互联网策略

【内容摘要】家长和学校共同的目标都是育人,寄宿制高中学生长期在学校学习生活,家庭教育严重缺失。传统家校交流方式难以顺应时代新要求。及时发现问题,提出对策是本研究的第一任务。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普及,学生家庭和寄宿制学校之间实时、实地的交流成为可能。建立家校微信群、QQ群;建立班级博客等互联网线上交流策略是目前家校交流形势所趋。而不同于线下交流的是,由于线上交流不受时间、地点、空间、人数等因素的限制,内容形式丰富多样,除了线上平台的搭建,线上平台的管理在有效的家校沟通以及教育合力的生成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互联网+” 寄宿制高中 家校交流 策略 线上管理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越临近期末,网络上就会被各种关于学生家长和老师的漫画刷屏,总结起来,无非就是老师从开学的精神抖擞到期末的疲惫不堪;家长和孩子从放假初的相亲相爱迅速演变为“相看两厌”。显然,这种情况在寄宿制学校尤为突出。那么,如何在寄宿制学校中,利用当前迅猛发展的互联网环境实现对学生个体的家校共育并使两者合力最大化,是教育工作者尤其是身在教学一线的班主任们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不可能完成造就全面发展的人这一极其细微艰苦的工程”。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全封闭寄宿制独立高中,地处甘肃省兰州市兰州新区,而百分之八十左右的学生生源来自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由于地理位置所限,学生除了寒暑假其余时间均在学校度过。在这样的寄宿制高中,仅凭家长会、家长临时造访、教师家访等传统方式的家校交流活动,根本不足以形成家校之间及时有效的沟通,进而影响甚至遏制了对学生个体的健康全面发展。综上所述,以互联网为依托,如何通过各种媒介促成信息传递、思想交流,使学校和家庭之间相互了解、沟通、合作,进而达成共同的教育目标,是本研究需要解决的重要内容。

一、“互联网+”背景下寄宿制高中家校交流策略

“互联网+”理念最早在2012年11月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出现,指的是互联网与传统产业之间的关系:“+”是指传统行业的各行各业。通俗来讲,“互联网+”就是“互聯网+传统行业的各行各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

在“互联网+”背景下,学生家庭和寄宿制学校之间的交流不再受距离的限制,家校之间实时、实地的交流成为可能。建立家校微信群、QQ群;建立班级博客等互联网线上交流策略是目前家校交流形势所趋。

1.通过创建班级微信群、QQ群实现家校零距离沟通

当前社会处在一个通讯工具及其普遍的时代,即使在非常偏远的农村,也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手机。微信、QQ等社交工具交流成本低,使用便捷,是当今盛行的社交工具。笔者在学生入学报到时调查,绝大多数家长在平时的生活中都会熟练使用微信或QQ等社交软件,这使得建立班级线上交流群成为可能。在班级交流群里,老师将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校生活、学校表现反馈给家长,家长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孩子的动态,及时跟老师交流,家校配合,齐心协力实现对孩子更好的教育。同时,在家校交流群里,老师可以公布学校的各种事务,拉近学校、在校学生和家长的距离。另外,老师可以跟家长就学生的教育集思广益,跟家长随时随地互动,并且老师在假期可以用群公告的方式和家长共享家庭作业等信息,以便家长在家督促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等相关任务。

2.创建班级博客

不同于QQ群和微信群,班级博客可以上传学生作品,学生活动视频,以及学生社会实践报告,旅游见闻,心得体会等等。教师不仅随时向家长传递正确的教育观,而且还可以不定期公布学生在校的成绩,学生在某方面取得的进步、获得的各种奖励等等,充分利用榜样作用,激发家长参与孩子教育的积极性,为学生的学习成长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

二、“互联网+”背景下寄宿制高中家校线上交流管理研究

不同于线下交流,线上交流不受时间、地点、空间、人数等因素的限制,内容形式丰富多样,除了线上平台的搭建,线上平台的管理在有效的家校沟通以及教育合力的生成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规矩不成方圆,一则为了更好的管理班级群,二则为了使每位群成员具备规则意识,家校交流群群公约应运而生,公约拟为 “健康、积极向上的家校沟通交流的环境”而服务。公约条款如下:全体群成员实名制,不得邀请非本班学生家长加入;班级群仅限于家长和老师的沟通交流,所有群成员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网络信息管理规定,不得发表与孩子学习生活无关的言论;例如传播谣言、转发色情、病毒链接、各种投票的网页等。

此外,线上家校交流群的管理人员除了班主任之外,还可加入代课教师,部分家长。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寄宿制高中的学生教育不仅仅局限在家庭或者学校,学期内或者寒暑假,孩子的教育在任何时候都不应该是孤立的片段式的教育。在信息共享、信息对等的基础上进行全员教育,一起认识问题、出谋划策、解决问题,分享优质教育资源,成长感悟。作为孩子教育的领跑者,老师和家长绝不能故步自封,更应该站在时代前列,跟上时代的发展跟孩子一起成长。

众所周知,教育的结果取决于家校教育影响的一致性。笔者以兰州新区舟曲中学为研究对象,通过为期三年的实践研究,深层次挖掘出了目前寄宿制高中家校交流缺陷所在及其原因;借助互联网,重建家校交流顺畅进行的渠道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我们正是通过这样的方式,一步一步整合家庭和学校各自的教育优势,优化配置资源,营造和谐的育人氛围,以促成寄宿制高中教育合力可持续发展的新格局。

【参考文献】

[1] 王福强.“互联网+”背景下的家校沟通应注意什么[J].江苏教育,2017(87).

[2] 钱桂春.小议现代信息技术在家校沟通中的作用[A].教育理论研究,2018.

[3] 刘贤和.创新家校沟通机制的探索[J].广西教育,2017(25).

[4] 李晓馥.寄宿制学校家校合作重塑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6.

作者简介:叶彦萍(1987.10-),女,汉族,甘肃会宁人,硕士学历,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英语教育教学.

(作者单位:甘肃省兰州市兰州新区舟曲中学)

猜你喜欢
互联网+互联网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