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德有亏 难持公器

2019-11-19 01:41李慧勇
支部建设 2019年16期
关键词:修德人者私德

◎ 李慧勇

人无私德则不能立身,官无私德则不能为政。党员干部严私德,就是要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戒贪止欲、克己奉公,切实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造福人民。明万历首辅张居正在位期间力推改革,功勋卓著,可叹的是,后期恃功而骄,生活腐化,结局悲惨。“欲明人者先自明,欲正人者先正己。”私德的疏忽,足以让政德沦丧,让政治生命终结。为官者只有严私德,重操守,善始敬终,方能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抚今追昔,无论历史如何变迁,时代怎样发展,涵养高尚道德情操是为人做官的底线。纵观近年来走上贪腐不归路的党员干部,大多是从操守不严、品行不端、道德败坏开始的。俗话说得好,小节不拘,终累大德。一些领导干部出问题,不是出在才上,而是出在德上。一个不能清白为人者,何以清白为官?修德不勤、不善、不精,正是他们出问题的内因所在,失德最终必然导致失节。

把好私德关口,重在慎微笃行。张澜的《四勉·一戒》说:“人不可以不自爱,不可以不自修,不可以不自尊,不可以不自强,而断不可以自欺。”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最平凡、最细微的言行最能看出一个人的品德。能否慎独慎微,是判断私德好坏的重要标准,也是领导干部应有的私德修养。束身以圭,观物以镜;种德如树,养心如鱼。对党员干部来说,就要时刻绷紧纪律规矩之弦,将慎独慎微作为人生的重要信条,不断加强自律,做到台上台下一个样,人前人后一个样。尤其是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更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

把好私德关口,成在久久为功。“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修德立身,难的是长期坚持、持之以恒,突破自我。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一个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一个人战胜不了自己,制度设计再缜密,难免“法令滋彰,盗贼常有”现象。晚清名臣曾国藩从29岁起开始写日记直到去世前一天,在每天的日记中修身自省,洗心自新。周恩来同志始终践行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他在南开中学时写过一副自勉自律的对联:“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周总理几十年革命生涯,时时处处都在按照这副对联的要求修炼自己。“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只有以慎独之心修己,以平静之心对己,才能管好权力、慎用权力,才能做到不随黄叶舞秋风、不因红尘随波流,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把好私德关口,贵在心怀敬畏。“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邓小平同志曾说,共产党员“一怕党,二怕群众,三怕民主党派,总是好一些”。一个人有了敬畏之心,胸中就有了方向,行为就有了准则,就能自觉约束自己,不会轻易浮躁,不易“出格”,不闯红灯,不越雷池。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只有敬畏组织、敬畏人民、敬畏规矩,将敬畏“二字”植根于心间,律己、慎言、慎行,“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才能守住道德的底线,不触权力的红线,不摸纪律的高压线。

“公德者私德之推也。”私德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独善其身,还在于以公共空间为坐标锚定私人领域的界限,相善其群。领导干部把修私德作为终生必修课,心中有党不忘恩、心中有民不忘本、心中有责不懈怠、心中有戒不妄为,方能“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赢得人民群众真正拥护和信赖。

猜你喜欢
修德人者私德
以私德的培育促公德的成长
翟方进: 敬人者,人恒敬之
名言积累
私德教育
五步成仙
“公德”与“私德”
公德与私德的“先后”
疗贫之铭
做官与“修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