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严复翻译《群己权界论》及密尔原文

2019-11-20 06:37廖若蘩南开大学哲学院
长江丛刊 2019年30期
关键词:严复界限原文

■廖若蘩/ 南开大学哲学院

一、自由与自繇的区分

严复将英文Liberty 译为“自繇”,在译凡例中,他首先解释了为什么要译为“自繇”而非“公道”,因为“公道”更准确的译法是Justice;又说明了“由”、“繇”二字虽是通假字,但是密尔所指的Liberty 应该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所以他用“自繇”来强调其抽象性,以此来与具体的、个人的“自由”相区别。不过在本文的论述中,为了阅读的流畅,除了引用严复译文的部分,还是将Liberty写作“自由”。

严复在译凡例中总述了自由的含义,这里可以直接地看出他对自由这一概念的看法。自由非贬义亦非褒义,是一个中性词;自由并非指无所限制,“自繇者凡所欲为,理无不可,此如有人独居世外,其自繇界域,岂有界域,为善为恶,一切皆自本身起义。”所以,人自由的界限就在于不要影响到他人的自由。密尔此书讨论的焦点,就在于探讨自由和不自由的界限在哪里。严复不同意卢梭“谓斯民生而自繇”,因为自由权利的行使需要有自制力的人,而人刚生下来的时候“生死饥饱,权非己操”,所以是没有自由的。严复强调“小己之自繇”,个人的自由,无论是君主、贵族还是社会种的其他群体,都不能干涉。

另外,在密尔的原文中,最难自由的东西被看作是信仰,而严复翻译成了“纲常名教”,这与中国社会的传统相结合,为当时现实的政治变革提供了指导,中国几千年来形成的纲常名教的思想固然是很难改变的,但这也说明了,中国想要成为一个自由的社会,就需要对类似纲常名教这样的旧思想做出改变。

二、以往社会中的自由

在严复译文的第一段,严复的译法更强调了国家与公民、或者说社会与个人的对应关系。Liberty of the Will 被译为“心理之自繇”,Civil or Social Liberty被译为“群理之自繇”,前者更多地讨论的是哲学意义上的、抽象概念的自由,后者则是现实政治中,社会能对个人施用的权力的限度,即the nature and limits of the power which can be legitinately exercised by society over the individual,“小己受制国人,以正道大法言之,彼此权力界限,定于何所”。严复一开篇即有意将个人与社会对立起来,这是在密尔原文中没有强调的,这样写强调了社会中“个人”对于自由认识的重要性,在社会中,“自由”的问题实际上是国家对个人能有多大程度限制的问题。

在第二段中,Liberty 译作“自繇”,Authority 译作“节制”,译文将节制放在了自由的反面,自由属于人民,节制则针对政府权力。在古代的历史条件之下,人民与政府处于对立关系,所以当时所谓的自由就是“抑治权之暴横”,同时又“民生有群,不可无君,顾君权不可废矣”,君的出现既伤害了人民的自由,但是“自人类不可以无君,而两相其害取其轻者”,所以当时的爱国者也不过是尽可能地限制君权,或者建立国民代表制。比起原著一开始就强调所有君主其实都是人民的敌人,严复的译本除了肯定“君”与“民”之间存在利益的矛盾之外,还肯定了人类社会“有君”的正确性。值得一提的是,在翻译第二种限制君权的方式时,原作强调constitutional checks,也就是“宪法的”检查,而严复译文中只提到了“代表制”,没有强调立宪这个背景。肯定君主制的合理性,这是顺应了当时的中国人的理解的,不过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君主是“君父”,一位明君的存在是有利于人民的,严复的译法却在此基础上提出君主的存在与人民自由的对立性,这无疑是一种思想上的冲击。

三、民主社会中的自由

那么如何才能突破民与君的对立状态,达到自由社会呢?第三段指出,“出治之君”与“受治之民”关系的应转变“为一体”,也就是人民要成立自己的治理机构,有真正与民同思想、同利益的统治集团(Party),使民能够自治,“惟自治之民乃真自繇也”。相较于原文,这是一种更加激进的说法。原文中密尔陈述了建立民主国家的一种方法,同时也暗示了即使是完全对人民负责的政府,其权力也需有所控制,但是由于当时的我国,正处于民主制度尚未建立的阶段,所以严复更强调的是,要达到自由的社会状态,建立一个这样的政府的必要性。

接下来的两段中说道了“多数人的暴政”的危害,“专制之武断”其罪恶是“显然可指”,而“大半之暴行” 是“无形” 的,这同样是比原文激进的。译文“实较所以折专制之淫威者,为尤重也” 更强调了“民主暴政” 预防的重要性,原文是There is a limit to the legitimate interference of collective opinion with individual independence…is as indispensable to a good condition of human affairs, as protection against political despotism. 原文这里比较的意味更弱,民主暴政与专制暴政需要预防的程度是一样的,严复的译文显然更突出防范多数人的暴行的重要性,从中可以看出严复实际上是不支持西方式的民主的,也就是那种人民政府权力完全不受限制的状况,因为即便是真的对人民负责的集体,对个人自由的干涉也需要一个限度,更何况要让政府的行为真的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也是很难做到的。这样翻译的用意,在于防止当时一些支持民主制度的人走向另一个极端,以为只要人民掌握政权,其权力就不需要受到限制了。

四、自由的界限

(一)划定界限存在的困难

第六段解答了集体权力对个人自由限制的范围的问题,这一段严复对原文的改动较大。原文的观点主要是,自由的限制需要有一定的行为法则,可以是法律,也可以是习俗,不同的个人、国家以及不同时代的习俗都是非常不一样的,因为人的行为不一定是出于理性,也可能有各种因素的影响;一国的道德也不是确定不变的,是由它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所决定的,人们的爱憎情感,也是受到了这种道德感的影响。严复一方面将道德morality 译为“礼法”,这是适应了中国传统语境的;一方面又指出,“其所谓理者非理,其成见可也,其迷信可也,其所以媚俗可也”。这里可以看作是对中国传统的“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观念的冲击,中国传统思想中那些过去被认为是永恒真理的东西,不过是统治阶级强加于被统治者的意识形态,传统的道德观念也有可能是一种成见,并不是对个人的合理的限制,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革,新的价值观念也应该产生。

从这一段看,严复的译文更强调改革对于欧洲自由观念发源的重要性,改革给了自由观念一个源头,不过这里的自由仍然只是一个理论上的概念,它并没有对个人和集体的权力做出明确的划分,正因如此,这种自由在实践中是难以实现的,所以也不能运用到政治管理中。

(二)具体的界限

关于自由的界限,密尔指出了划定自由的范围的一条原则,the sole end for which mankind are warranted, individually or collectively, in interfering with the liberty of action of any of their number, is self-protection. 严复译为“今夫人类所可以己干人者无它,曰吾以保吾之生云尔”,人的独立性只有在仅涉及自己的那一部分才是绝对的,如果不是出于自保,那么即使是为了他人好,也是不能干预的。

当然,这样的自由是建立在成熟社会的基础上,而且在判断人的行为是正当还是不正当时,往往也需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严复译文第十一段的最后一句改动较大,“盖社会之责弥轻,其天良之责弥重。己之方寸,即其国之士师,知其事皆一己之所,自将而同类之众,虽欲绳检之,而其道无由。凡此皆其不得自繇矣。”想要让一个社会强制性的规定管得越少,那么这个社会的道德感就要越强,人的良知就越是重要,自由是与人的道德义务或道德自觉性相联系的。人在社会中享有属于自己的自由的同时,还承担着义务,如果说不伤害他人可以用法律来约束的话,做对他人有利的事就需要人的道德感了。严复这里的翻译表明,他认为自由并不仅仅是社会机制建设的问题,也是社会及其成员道德和文化的问题。

按照这条原理,人类自由的适当领域(the appropriate region of human liber ty)包括了以下三方面:意念自繇(the inward domain of consciousness)、行己自繇(liberty of tastes and pursuits)、气类自繇(liberty of comnination among individ uals),也就是人内心世界及表达自己思想的自由、人顺从自己性格的自由和人与人之间相互联合的自由。比起原文,严复用了更多的篇幅写这四种自由。尤其是第一类自由,“由是以意念自繇,而得言论自繇、著述自繇、刊布自繇之数者之自繇,亦完全而无缺”,原文只是陈述了发刊和发表意见的自由,而严复的译文则更强调言论自由的重要性,这种自由是与人的意念自由一样不可剥夺的,这种陈述方式是更有针对性和煽动性的,可以看出严复是有意针对当时中国言论不自由的现实状况的。

五、结语

所以,总的来说,严复翻译的《群己权界论》比起密尔原文,首先是加入了许多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语言,将密尔的理论带入到中国的现实情况下,在西方自由民主的概念带入中国的文化环境的同时,与中国的传统思想形成鲜明对比,这是有利于自由的思想在中国传播的。

其次,这样的译法也包含着对中国现实政治的批判,通过回顾人类社会追求自由的发展历史,严复的翻译显示出对专制帝制的否定,强调一个自由的社会必须是人民自治的,要求变革帝制;同时他也不支持西方式的民主制度,指出了自由应该有一个界限,而非无所限制,这是对当时中国一些支持完全西化的声音的一种批驳。

最后,严复强调的是对政治和思想文化全方位的改造,既要在政治方面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制度,来最大程度地实现人民的自由,也需要改变中国人的思想文化,自由的观念应该深入人心,人民要有一种“自制力”,也就是要增进道德观念,这样才不至于处处都需要国家用法律来管理,也有利于国家达到真自由。这些都是,密尔原文没有强调的。

猜你喜欢
严复界限原文
界限
间隙
严复的遗嘱
过去
破次元
严复:落日青山一片愁
严复:落日青山一片愁
严复修改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