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木偶艺术之我见

2019-11-20 08:10
剧影月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木偶戏木偶扬州

扬州素有木偶之乡的美誉,扬州木偶是扬州地方艺术的一朵奇葩,在发展中不断与其他传统文化相融合,吸收民俗特征,融入民众生活,形成独特的文化,薪火相传,厚积薄发,扬州木偶业内创造了很多第一。作为非遗传承单位的年轻一代,为了担负起继承与发展的双重任务,常常思考木偶工艺传承发展和创新渠道等几个问题,以期为扬州木偶这一传统技艺的长足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扬州是中国木偶戏的发源地之一,其木偶主要以杖头木偶为主,在中国木偶戏剧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1]。以虔诚的态度梳理经典,以尊重的目光发现价值。传承首先要传特色、传风格、传流派,这才是木偶剧本体魅力,是“非遗”的魂,创作要适合木偶技艺的表现,遵循木偶表演的规律,要在刻画人物上多下功夫,要向长期以来坚守在木偶领域的前辈同仁学习,正是有了他们对于传统木偶艺术的坚守与保护,才有“中国木偶艺术人才传承培训基地”在扬州挂牌。作为一项有着特定传统内涵和文化意义的传统手工技艺,扬州杖头木偶在制作工艺层面一直坚持纯手工打磨、雕画,以人形偶像为主打[2],在精致度和形象化方面经年累月,历久弥“醇”;在选材用材得当的基础之上,以偶头为中心,三雕七画,将不同人物造型所需突出的面部表情刻画得淋漓尽致、宛若真身,最大限度地贴近了戏剧艺术本身,与造型整体组合协调[3],同不同剧情的衍生背景和相应的文化传统有机统一、相应成体,为木偶戏表演的开展做了最好的铺垫。这一被列入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的传统手工技艺,因其精细化制作而赋予了木偶戏剧以有灵魂的“生命”。

被称为“百戏之祖”的木偶戏,既要注重传统戏剧的传承,还要不断植入现代元素,剧目不断推成出新,题材的多样要求木偶的造型摆脱传统,但忌流行的异化和“标新立异”“喧宾夺主”的创新 ,不能丢了不同地域特色,扬州木偶剧团的几代人努力,木偶制作技艺的持续传承,舞台上的优秀表演艺术薪火相传,改革创新,已经深入骨髓、融入血液、注入灵魂,给木偶以无限的生命力[4]。我们把时代审美和传统技艺融合在一个平台上,中间没有缝隙,传统为现实服务,为了保证民间艺术能在现代发展风向中保持竞争力,在保持其固有的民族性、传统性以及个性同时,与现代先进技术和新兴的产业、工艺相结合,为其注入鲜活的生命力。偶头是制作中关键步骤,不同的选材在表现张力、制作空间及功能效用截然不同,传统偶头多以木质雕刻而成,木偶重,表情不丰富;改用纸浆木偶后,人物造型精美,很轻便,可塑性强,坚固性好,且不易腐蚀变形,成本相对偏低;现也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为主体,它具有吸水性小,有优良的抗水性,机械强度好,缓冲性能优异,易于加工模塑成型,着色性好,温度适应性强等优点,而且尺寸精度高,结构均匀,头骨容易挖空,装多个机关,操作轻便,不但能眨眼睛还顾盼传情、嘴巴开合自如、点头转头等更加灵活,加上眉毛、鼻子、耳朵的动作,偶人双手还可以雕刻成不同姿势的手型,甚至制成拿放道具的活动手,大大丰富了木偶表演的生动性。表演家操作木偶既能甩须抖髯、耍帽展翅、翻跟头等粗犷的动作,也能把女性轻盈的步履、婀娜的舞姿等细腻动作表演得栩栩如生,水袖、变脸、作画、书法和喷火等绝活,让观众拍手叫绝[5]。

扬州木偶艺术大胆改革谋求发展的路径有:

1.依托“非遗旅游”平台,结合旅游创意产品

“非遗旅游”作为近年传统文化与旅游行业创意合作的标杆,扬州风景名胜众多,文化底蕴深厚,传统民俗纷繁复杂,是不折不扣的旅游热土,木偶造型制作技艺可因地制宜,巧借这一绝佳的文化旅游平台,从深闺大院走出去,面向大众,为这一传统手工技艺搭建专属的展示平台,被国家文化部、旅游局列入《国家文化旅游重点项目目录——旅游演出类》,如此而求得在固有传承之路上的花式突破,对于技艺本身的推广、扩大文化影响力、进一步落实传承保护工作极有裨益,杖头木偶走进景区演出,让更多的游客得以领略扬州木偶表演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突出文化艺术教育和文化旅游的功能。

根据NPD集团对全球12个国家的追踪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玩具行业的销售额增长了1%[6]。那些传统的经典玩具近年来又悄然兴起,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扬州是长毛绒玩具之乡,与木偶结合,木偶戏演好的同时,可以做成衍生产品——毛绒木偶玩具,打造从演出到玩乐的扬州木偶品牌。可在旅游人口密集的地方,为木偶戏打造专业演出场所和小剧场,同时展示销售衍生创意产品。

2.辅助数码技术和全息投影应用

在时代的潮流中,只有新人不断地取代并超越前人,才能在新的时代有所突破。在偶型设计制作前,先使用数位板在PC平台上进行绘画创作,让设计理念通过画笔随意表达并输入电脑呈现出最满意的方案,节约纸张又提高效率,通过3D动画预测制模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及细节。演出中尝试全息投影技术很好地和木偶相融合,如2018年新排木偶剧版本《大闹天宫》,那些神话里的角色,都化成了演员们手中的木偶,变化万千,全息投影技术的加入,增强神话色彩,这位神通广大的美猴王,不但要在天宫里大施本领,明年还将赴美国商演,实现传统艺术的价值。《神奇的宝盒》应用全息投影、舞美、灯光、音乐共同打造魔幻的宝盒。采用多种艺术手段展示了宝盒内三段惊险、神奇、趣味的寻宝旅程,缩小的宝盒世界与故事中的真实世界产生视觉对比,童趣十足的音乐谱写了孩子们探险的心路历程。《绝技组合》展示木偶书法绘画、变脸、喷火等绝技融为一堂,展现木偶的操纵技巧,增强木偶舞台的环境气氛的渲染力,增加木偶本体艺术的观赏性和魅力,让人们看到传统非遗焕发的新生机。从品类衍生性研发到成品创意性包装,综合利用开放化资源和平台,为木偶制作技艺辟得创新新路径。

3.剧目推陈出新再现经典

《偶韵流芳——庆祝江苏省木偶剧团建团六十周年纪念活动暨惠民演出》于2017年10月在扬州大剧院上演,六十年剧团创作了近五十部作品,《新三打白骨精》《琼花仙子》《白雪公主》《葫芦娃》《胡桃夹子》等优秀剧(节)目,多次获得国家级大奖。这些剧目走遍全国,常演不衰。众所周知,多数成语形成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成语故事成为很多小朋友喜欢的书籍,用木偶剧的形式讲述成语故事,选取具有诚信忠孝仁、温良恭检让、感恩向善、除暴安良、保疆卫国、勤俭刻苦、崇尚礼义廉耻等精神,并能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成语故事拍摄成系列木偶剧,打造百集中华成语系列走进校园,把它作为数字媒体艺术创作的素材,拍摄成电视连续剧,并制作成光碟和连环,打破木偶演出的一次性,让充满童趣的表演,为孩子们送去欢乐的同时,孩子们在寓教于乐中学习成语,达到高效的娱乐传媒效应。这部系列木偶剧将形成众多周边产品,剧照经过精心制作,形成连环画,配上简单的文字,供小学生阅读。

4.融入学校艺术教育

木偶形象夸张,富有动感,表演起来生动灵活,符合幼儿思维具体、形象的特点,不仅是幼儿非常喜爱的有益玩具,而且是幼儿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学校作为文化传播和传承的主要基地,对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对于木偶戏爱好者来说,平时很难欣赏到木偶戏表演,将木偶戏演出带入学校,将代表传统民俗文化的非遗项目引入中小学教材,从幼小抓起,当作兴趣培养,在理论中辅以实践;这样不但可以满足人们欣赏传统文化的需求,而且有利于对传统木偶表演技艺的传承和发扬。江苏省木偶剧团与文教部门联合,结合“非遗进校园活动”,在部分中小学和幼儿园开展特色艺术教育。邗江区部分小学开展木偶玩具制作和创新大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扬大二幼特邀请扬州市木偶研究所为中大班小朋友表演了一场精彩的木偶戏。地方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华道德传统,这是道德教育取之不竭的“宝藏”;地方文化只有进入课程才能得到真正的传承,才能更好地发挥育人作用;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滋养了学生的艺术素养与艺术气质,也让孩子们了解了本地文化,更加热爱家乡和祖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扬州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相关行政部门积极推动非遗保护传承,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木偶戏越来越得到重视,保护传承都在进行,扬州文化艺术学校扩建成“戏曲园区”,木偶研究所和市级各个艺术团体集合到一起来,整合扬剧、木偶、扬州评话、扬州清曲、扬州弹词等国家级戏曲曲艺非遗项目,集教学研究、传承保护、制作生产、展示销售为一体,成为非遗传承、艺术展演和休闲旅游融为一体的文化集聚区,有利于促进艺术团体之间的交流。艺术学校开设木偶班,培养木偶艺术后备人才,剧场的完善,也为演员以及艺校学生们提供了登台表演的机会,对于培养扬州文艺后备人才将起着重大的作用。

5.引进来,走出去

扬州木偶的足迹已遍布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近2000场,成为江苏乃至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一个优秀品牌。刚刚亮相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世博会,第20届柏林木偶节,精彩的演出,让柏林观众惊叹称奇。英国的导演尼古拉斯·洛林,把扬州杖头木偶的表演形式融入到他们的电影创作中去。扬州与阿根廷联合打造的木偶剧《森林王子》,是历史第一次和国外交流并深度合作,国外著名编导团队创作剧本、编曲、设计人物、舞美,扬州团负责木偶制作和表演,先后在圣马丁大学、阿根廷联合文化艺术中心、空间剧院等地演出四场,场场爆满。扬州木偶逼真的形象“不是真人,胜似真人”,有趣的剧情和众多阿根廷元素让阿根廷观众倍感亲切,让人惊叹的操纵技巧,引人称奇,每一场演出结束,观众们都要走上台前,与木偶近距离接触,小观众们更是忍不住伸手一探究竟,兴奋不已,感叹:“难以置信,太有趣了!”小小木偶在阿根廷收获了众多粉丝,让更多人了解中国、了解扬州,感知扬州传统文化的魅力。阿根廷空间剧院向市木偶研究所伸出橄榄枝,欲邀请我团明年再去演出,并有意向合作,将扬州木偶以商演的形式,推向南美更多国家。

在让扬州木偶走出去的同时,江苏省木偶剧团承办国家艺术基金2016年度人才培养资助项目杖头木偶表演人才培训班、中国木偶皮影艺术学会年会、全国木偶表演人才培训专家研讨会等,聘请国内外专家教授研讨授课,与国内外的优秀文化结合,邀请上海的剧团来扬州演出人偶剧《阿里巴巴》,为扬州市民带来一场不一样的木偶剧。为扬州传统文化走出去,引进来,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6.拓宽思路走向市场

扬州现代木偶,沿袭了粗犷传神的神像派和写实逼真的人像派造型特点加以创新,“好木偶,扬州造”,业界的口碑,千金难买。如今,扬州木偶制作室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杖头木偶生产基地。扬州木偶研究所的创新版权售卖模式在国内的木偶演出形式中开创先河。视觉观赏性的木偶可置于案头当作摆设,或用来把玩;也承接大型活动装置、人文景观和彩车灯会等项目;一些国内知名的木偶剧团,木偶制作人才出现了断档,经常来扬买木偶。沈阳市妇联与扬州木偶研究所达成协议,购买了《女娲补天》《滥竽充数》的版权。扬州木偶研究所将做好的剧本和木偶形象出售给购买方,而购买方在演出中形成的票房将按照比例支付给扬州木偶研究所。主动加强文化产权的申报与管理,可以依靠文化市场经纪人的运作,公益性及商演并存和版权售卖等,木偶传神、精湛的表演可以运用到商业广告、影视作品之中,使文化资源变成商业文化产品,产生社会和经济效益。

扬州木偶走过60年,是民间木偶小戏班的前辈们用独轮车和简陋网棚在乡间村野、闹市街头演出木偶戏的艰难岁月走过来的[7];作为扬州杖头木偶的保护传承单位,半个多世纪以来,在精品创作、人才培养、产业发展、文化交流、公益活动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8];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上级领导的关怀重视,我们不断探索,总结前辈的创作经验,领悟借取其精髓,大胆实践,创作手法上不断精进和改良,相信这古老的艺术瑰宝一定会更加辉煌灿烂!

猜你喜欢
木偶戏木偶扬州
传统戏剧——木偶戏
我那水蛇腰的扬州
扬州的夏日
木偶戏
一曲《扬州慢》,尽道《黍离》之悲
小木偶找智慧
“扬州绒花”
木偶的眼泪(一)
木偶戏
木偶复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