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影视传播媒介对京剧文化的影响

2019-11-20 08:10
剧影月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京剧影视艺术

戏曲作为中国传统大众艺术的代表之一,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形成了以“戏台”为中心的传播方式。随着文化生态环境的改变和新媒介的出现,多元化传播格局逐渐形成[1]。影视传播作为当前较为主流的传播媒介,有着广泛的受众基础,电影和电视为代表的影视传播更深入人心,在独自成为一种艺术门类的同时,对各种形式艺术又起到了传播与推广的作用。京剧艺术以影视传播为媒介,通过影视传播的公共平台进行宣传,在丰富电影和电视题材与内涵的同时,对于自身的发展与传播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电视艺术的记录与还原性对京剧文化的影响

1.电视艺术对京剧文化艺术表演的真实记录

电视艺术运用艺术的审美思维把握和表现客观世界,通过塑造具有特点的屏幕形象,将电视作为媒介来达到以情感人为目的的屏幕艺术形态。电视艺术有一个最大的功能,那就是记录功能,它能够保留和还原京剧的舞台演出的真实情况。保留戏曲名家最好的演出状态,使戏曲名家的演艺可以得到保留,艺术生命得到延长。《空中剧院》栏目更是利用电视艺术及时性和多渠道对京剧表演以现场直播的形式对电视观众进行直播,打破空间限制。

电视艺术对于京剧文化的真实记录不仅仅是对于表演的记录,也包含着对京剧历史的挖掘和钻研。解密类与访谈类的电视栏目兴起,一部分素材便是取自京剧的历史和京剧名家的生活。例如凤凰卫视电视栏目《我的中国心》中《马连良·不信东风唤不回》《尚小云·往事未付红尘》等专题节目在通过影像资料描述的同时还采访了其弟子、亲属等全方面的描绘人物性格与经历。

通过电视艺术在对京剧的舞台表演进行真实记录的同时,更多地利用电视录像制作科教片,保留老艺术家或者即将失传的艺术资料,极大地方便了戏曲的教学和资料的留存。保留原始的演出资料是对京剧发展历程的记录也为后来的学习和历史研究提供了参考。记录老艺术家的表演资料也是保证和延长艺术家舞台表演时间的一种有效的方法。运用电视艺术记录京剧是最简便快捷的影视方法,也最能够保证记录内容的真实性。

2.借助电视艺术再现京剧历史状况

电视艺术可以真实得还原京剧在历史上的状态和表演形式,营造出身临其境的感觉。在社会不断变化,人们的审美要求也不断变化,作为一门表演艺术的京剧也会不可避免的进行着自我的更新与发展,这样的改变促使人们离京剧的源头越来越远,人们要想了解京剧最初的面貌也会越来越困难。电视艺术成为人们还原真实历史状况的重要手段,在京剧的发展过程中电视艺术保存了大量的视频资料,包括演出片段、京剧名家的访谈等,与京剧历史有关的电视栏目也在追溯与还原京剧的发展史。

电视艺术对于可以用丰富的形式再现京剧的历史状况,来保证其恢复过程的真实性,最寻常的方法便是寻找文史资料和采访戏曲名家。例如在央视戏曲频道制作的系列专题片《海纳百川·海派京剧》中便运用了这种形式,播放早期京剧录音是画面配送当时的海报、照片等真实资料,必要时对于当时场景进行了真实再现重现当时的盛况,穿插着对于演员和当时观众的采访,不但使资料的解密更具可视性,同时对于当事人的采访从正面保证了播出和记录内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京剧发展有200多年的历史,在发展的早期有大量的珍贵的艺术资料没有被保留下来,随着时间的流逝不仅成为京剧的遗憾,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遗憾。影视技术出现前的录音技术便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人们不能听到艺术大师演唱遗憾。通过唱片技术保留下了大量原始的音频资料,有利于人们在欣赏艺术大师们演唱的同时追本溯源其了解京剧发展的源头。对京剧舞台的再现,只是通过画面对演出进行了资料保留,现在进行的音配像、像音像都是演出的实景还原,京剧唱片与电视艺术相结合所出现的音配像,在保留原始唱腔的同时,也弥补了人们没有图像的遗憾,真实地还原了京剧艺术当时的动作、武打、切末等元素。

在电视艺术中有很多电视栏目的创作便对京剧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在电视纪录片《京剧》运用独特的视角,对京剧艺术与京剧文化的发展历程与发展轨迹作了系统的阐述,例如:在其第三集《借东风·传承》便还原了过去京剧演员训练的艰苦过程,从压腿到上高的基本功训练到教师严格甚至于苛刻的训练要求,生动形象的展现了过去京剧演员训练的辛酸历程和成名之后的辉煌成果。七彩戏曲频道电视栏目《名段赏析》通过主持人与专家学者之间的切磋与交流,加上影响画面的展现,摆脱了人们对于京剧与传统文化历史枯燥乏味的固定观点,寓教于乐,使人们通过灵活的电视艺术形式,了解与掌握京剧文化的发展脉络。电视艺术不仅仅是对京剧过往历史的再现与还原更是对当下京剧活动的记录与保留,为京剧留下了完整的历史资料,为人们观摩和学习提供了借鉴。

二、电影对京剧文化表演的升华与特色元素的提取

1.电影促使京剧表演更贴近现代审美

电影艺术作为一门综合的艺术,对于京剧文化在结合交融的同时也会突出自己写实的特点,不完全是电视艺术记录性质的存在。电影本身有自己完整的发展与制作模式和成熟的技术人才,制作系统更加完善,与电视艺术相比,电影艺术对创作的要求更为严格,有更多的自主发挥的空间,电影艺术在对京剧文化进行展示的同时更多融入了自己的语言。京剧艺术作为一种戏曲,在表演与布景上存在着很大的虚拟性,即所谓的“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与“一桌两椅”。这种艺术形式如电影要求真实感是存在很大冲突的,所以利用电影来记录京剧艺术时,对京剧的表演与背景便有了新的要求,然而这种要求与变化是对京剧艺术的一种提高,便是电影对京剧的艺术性升华,使京剧的表演布景和演出流程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要求与观赏习惯。

自二十世纪50年代开始便有了这一种趋势,例如京剧《尚小云舞台艺术》中《失子惊疯》一折,山路的陡峭完全是依靠演员的表演来展示的,考验的是演员的表演功底,演出效果也是完全凭借观众的想象。但在电影中对地面做了一定的处理,使人们能够更加清楚的了解故事发生的环境,直接制作出了陡峭的山路模型,其后京剧样板戏电影的拍摄也是对京剧与电影结合的成功尝试。随着科技与电影技术的不断进步,最先进的电影技术也开始运用到了京剧文化作品的创作当中。上海京剧院所首次尝试的3D京剧电影《霸王别姬》便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大胆的运用3D技术使观众在观赏过程中身临其境,例如在描述夜静更深虞姬歌舞的场景,融入了灯光、烟雾和音乐效果,多方位立体式的描绘气氛,瞬间把观众带入故事之中,让人们感受到四面楚歌,英雄末路的伤感压抑氛围,对京剧是一次全新的尝试。电影使京剧的表演更加趋于真实,符合现代人的审美,从而实现自身的贴近现实、不断重新表演形式的突破。

电影艺术对京剧文化的影响是更加深入性的,利用电影艺术的影视布景和表演形式对京剧进行创新,升华了京剧的表演艺术性,使京剧的表演更加真实。同时电影在发展过程中提取京剧艺术最精华的最能够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部分,来充实到电影中,使电影在表达中国特色环境的过程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电影对京剧文化具有代表性部分的提取与凝练

京剧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之一,其中脸谱等京剧元素是京剧文化的代表性部分,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符号。京剧文化中还有很多独特又能够表达中国艺术特色的艺术元素,比如京剧中的服装、切末、头饰等都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物品和象征性的符号。电影艺术在创作过程中借鉴和使用京剧艺术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例如脸谱、服饰等,融入到自己的影视创作之中,以此来表述影视所要表达的中国元素和辅助对于中国特色环境的描写,可以迅速把观众带入影视作品想要描绘的中国环境。电影在反映中国情节时也会充分的利用这一些元素,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把京剧代表性的唱腔、服装等元素添加到影视作品当中。例如在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中除了出现四合院、红灯笼等中国独有元素之外,特意在表演上添加了三姨太曾经是京剧演员,能够表演京剧这一显著的特点,更加凸显了导演想要描绘的中国传统环境和氛围。电影《霸王别姬》《人·鬼·情》便直接以京剧演员作为主角在电影中的角色身份,更是把京剧这一中国文化元素运用的淋漓尽致,京剧文化的发展背景是与电影要表现得时代环境完全相契合的,为编创团队节省了很多解释的时间。

中国电影在发展的初期开始便有意在学习西方拍摄技术的同时把中国文化的内涵融入其中,而中国元素符号便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京剧文化更是如此,无论是脸谱、唱腔、道具、表演等元素还是表演的故事内容,都为电影提供了重要的灵感与借鉴。在影片《西游降魔篇》主人公与猪妖打斗的场景,传统的服装加上京剧紧密的锣鼓点配乐,更加突出了打斗的节奏感,与锣鼓点严密配合的武打动作同时伴着滑稽的表演,给观众带来了笑点。电影《赵氏孤儿》的题材虽然取材于中国古代的历史,但是首先将其搬上舞台的便是京剧,可以说电影《赵氏孤儿》与京剧《搜孤救孤》《赵氏孤儿》有很多相似点,很多地方电影借鉴了京剧的表达方式与故事情节。京剧文化中所要表达的忠孝意涵更是电影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在电影《梅兰芳》中更是直接将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的故事搬上了戏曲的舞台,并进行了适当的强调与改动。电影对京剧精华部分的提取与凝练,对京剧文化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可,在利用京剧文化元素凸显中国特色,丰富电影内涵的同时,也是人们在欣赏影片时潜移默化地了解京剧文化。

随着影视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影和电视剧等影视作品已经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同时它们也是文化传播的媒介。影视传播媒介推动京剧文化在多种平台上传播,为传统的京剧注入动力。中国电影和电视在新时代快速发展,影视传播媒介的记录性、艺术性、思想性对京剧文化提供了播种的土壤,两者之间也不断接触,并最终融合在一起。

猜你喜欢
京剧影视艺术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京剧人设》
影视声音中听觉思维的建立与培养
纸的艺术
影视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关于京剧《辛追》的创作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