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推进开放科学的策略与实践

2019-11-20 06:54张亚姝
图书与情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开放获取

摘   要:文章通过对《欧洲研究型图书馆协会2018-2019年度报告》中有关开放科学的内容进行深入解读,提出我国图书馆界应借鉴国外图书馆界的先进经验,通过协会或联盟的集体力量以及与各利益相关方合作,在关注科研政策和机制、彰显图书馆价值,强化数字技能培训,传播开放科学思想以及重视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强指导和实践,使图书馆成为开放科学重要的参与者、推进者甚至领导者。

关键词:开放科学;开放获取;科研数据;欧洲研究型图书馆协会;LIBER

中图分类号:G255.7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68/tsyqb.1003-6938.2019066

The Strategy and Practice for Library to Advance Open Science

——Interpretation of the Annual Report of 2018-2019 of European Association of Research Libraries

Abstract Based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tent about open science of the report, the author put forward some proposals. Our libraries should be organized in associations or unions so that collective forces are used to improve the jobs in digital training, spreading scientific ideas, data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nd showing library values. In this way library may become the important participant, propeller, and even the leader of open science.

Key words open science; open access; research data; European Association of Research Libraries; LIBER

21世纪初,得益于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科研协作和交流变得日益频繁,资源共享成为科研人员之间密切合作与交流的迫切需求,但科研文献的获取渠道却被大出版商垄断,科技期刊无序涨价,尤其是政府资助的科研项目,科研人员需要支付高额费用才能发表或获取学术成果,这一矛盾引发了开放获取、开放数据乃至开放科学运动的产生。开放科学不仅提倡论文和科研数据的开放,还重视科研过程的开放和数据重用,包括开放获取、开放数据、开放科研方法、开放评估、开放研究基础设施等多方面内容,受到各国政府和科研界的普遍认可,也给包括图书馆在内的各利益相关方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图书馆作为开放获取运动的倡导者,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在全球推进开放科学的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成为图书馆尤其是研究型图书馆关注的焦点。图书馆界一些重要的国际组织如国际图联(IFLA)、欧洲图书情报与文献协会管理局(EBLIDA)、欧洲研究型图书馆协会(LIBER)等也纷纷发布相关指南、报告,以指导和帮助图书馆开展开放科学的相关服务和实践。

近几年来,欧洲最大的研究型图书馆组织欧洲研究型图书馆协会(Association of European Research Libraries,LIBER)与国际组织、研究机构、协会等广泛合作,呼吁并指导研究型图书馆参与开放科学运动,尤其是2018年以来,LIBER将开放科学作为其战略核心,开展了一系列指导和帮助研究型图书馆开展开放科学服务和实践的活动。本文拟对LIBER 2019年6月发布的《欧洲研究型图书馆协会2018-2019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有关开放科学的部分进行解读,以期为我国研究型图书馆开展开放科学服务与实践提供参考。

1   LIBER《报告》解读

LIBER是注册于荷兰的基金组织,成立于1971年,是欧洲研究型图书馆的主要组织机构,也是欧洲最大的研究型图书馆协会,拥有来自40多个国家的420多所国家图书馆、大学图书馆和其他类型图书馆会员。LIBER的使命是使其成员成为世界一流的研究机构,并代表欧洲研究型图书馆、大学和研究人员的利益。为推进其使命的实现,LIBER与欧洲和全球的诸多组织如IFLA、欧洲数据基础设施(EUDAT)、学术出版和学术资源联盟欧洲(SPARC Europe)、开放存取知识库联合会(COAR)等建立了目标导向型的合作伙伴关系。

2017年11月21日,LIBER发布了五年战略规划——《欧洲研究型图书馆协会2018-2022年发展战略:研究型图书馆在數字化时代推动知识可持续发展》(LIBER Strategy for 2018-2022: Research Libraries Powering Sustainable Knowledge in the Digital Age),该规划将开放科学作为战略核心,提出了2022年的前景目标,即:开放获取是主要的出版形式;科研数据可查找、可访问、可互操作和可重用(FAIR);数字技能是更加开放和透明的研究生命周期的基础;研究基础设施具有参与性,针对不同学科的需求量身定制和扩展;明天的文化遗产建立在今天的数字信息基础之上。为实现上述目标,LIBER将研究型图书馆定位在创新学术交流平台、数字技能和服务中心以及研究基础设施合作伙伴三大战略方向上,并相应成立了创新学术交流委员会、数字技能和服务委员会以及研究基础设施委员会分别负责三大战略方向的实施[1]。《报告》总结了2018年6月到2019年5月间,LIBER推动其三大战略方向实施所采取的行动和取得的成果,也是LIBER践行其开放科学战略核心的重要举措。

1.1    成为创新学术交流的平台

LIBER通过版权与法律事务工作组、创新学术指标工作组和开放获取工作组来扩大研究型图书馆在创新学术交流中的作用。取得的主要成就有:

(1)对欧盟《单一数字市场版权指令》中有关文本与数据挖掘(Text and Data Mining,TDM)条款修正的影响。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TDM技术成为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分析工具,然而很多情况下需复制和提取信息,因而必须经过版权人和数据库制作者的授权许可。在2019年以前的欧盟法律中,已有制度无法解决TDM的版权受限问题,导致TDM找不到合法性依据而无法进行。为解决这一问题,2016年9月,欧盟公布了《单一数字市场版权指令修改草案》,首次对TDM版权例外做出了规定。但这些规定由于目的性单一、采取技术措施规定不明,有限的选择性例外可能导致成员国选择不予实施等原因,倍受科研界质疑。2018年11月13日,LIBER联名欧洲大学协会(EUA)、欧洲研究型大学联盟(LERU)、英国理工大学等十多家机构发出公开信,要求欧盟制定有利于企业和学术界的、广泛和强制性的TDM例外制度,以保证欧洲研究和创新部门的发展[2]。2018年11月26日,LIBER又联合IFLA呼吁图书馆和公众通过各国版权部门或组织,要求欧盟重新修改草案中有关TDM的版权例外条款,并设置了专门的邮箱,用于咨询和提供建议信函模板[3]。2019年3月26日,欧盟议会通过《单一数字市场版权指令》,规定了针对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遗产机构和科研机构的四项版权例外,LIBER的呼吁和努力获得了成功。

(2)为研究型图书馆提供学术评价服务指导。新的学术交流模式的出现、研究评价领域的变化以及社交媒体的应用,传统的学术评价指标体系已无法适应开放科学的发展,基于透明、开放、协作,能同时满足传统科学领域和新兴科学领域的下一代评价指标应成为研究型图书馆关注的焦点。为此,LIBER创新学术指标工作组于2018年6月28日发布报告《研究型图书馆的学术指标建议:解读森林中的树木》(Scholarly Metrics Recommendations For Research Libraries: Deciphering the Trees in the Forest)用以指导研究型图书馆应对网络环境下学术评价指标的变革。考虑到欧洲各国研究背景的不同以及不同图书馆资源、专业水平的差异,报告将建议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级别,分别从发现与可发现性、学术成果展示、服务开发、科研评价4个方面提供有关科学合理使用学术指标及开展相关服务的方法、工具、资源、途径等供图书馆参考[4]。

(3)促进开放获取。2018年9月4日,11 个欧洲国家的主要研究资助机构联合签署了一项支持开放获取的 S计划(PLAN S),其核心原則是“从 2020年1月1日起,欧洲签署S计划的国家以及欧洲研究委员会(European Research Council,ERC)拨款支持的科研项目,都必须将研究成果发表在完全开放获取的期刊或出版平台上。” S计划发布后引发了激烈的争论,一些机构表达了对这一计划的担忧。LIBER完全支持S计划,但认为开放获取的成功取决于全球范围机构的参与,明确的要求和具体的时间表将推动这一进程,但可能会将一些愿意参与但尚未完全达到S计划条件的机构排除在外。2019年2月4日,LIBER开放获取工作组发布公开声明,要求S计划的联络机构cOAlition S采取包容性政策,以吸引更多的参与者,并就开放获取期刊和平台、开放获取知识库、转换协议三方面提出了解决方案[5]。

1.2    成为数字技能和服务中心

要成为开放科学环境下的数字技能和服务中心,研究型图书馆的领导者必须具备适应数字环境的领导能力。LIBER的新兴领导者计划面向研究型图书馆的中层管理者,通过课程培训帮助他们做好准备应对数字环境的新挑战,保持其领域的前沿地位并具备领导其组织的能力。整个课程为期两年,包括4个部分:在LIBER年会上举办第一次研讨会;业务辅导一年,包括在导师所在的图书馆培训一周;一年的行动学习;在LIBER年会上举办第二次研讨会。此外,领导力项目工作组还启动了一个职位描述知识库(Job Description Repository),收集和分享研究型图书馆职位描述样本,以帮助图书馆招募到数字技能人才[6]。为提高馆员的数字技能,过去的一年时间里,LIBER还参与了多个开放科学国际项目,为成员馆创造了诸多机会参与开放科学的学习与实践。如与欧盟资助的开放科学应用与培训项目FOSTER Plus合作,召开关于馆员所需新数字技能的研讨会,并出版《开放科学工具》和《开放科学培训手册》[7];与欧洲开放科学云试点项目EOSCpilot合作,举办开放科学伦理与技能、开放科学生态系统的研讨和培训,制定开放科学能力框架中有关FAIR数据的部分,为研究型图书馆相关能力建设提供参考[8]。

数字人文(Digital Humanities,DH)开创了人文科学研究的新方法,使人文科学的文献资源、研究协作和研究过程更加开放,是开放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型图书馆应具备提供数字人文服务的基础和技能。2018年4-7月,数字人文与数字文化遗产工作组从数字人文活动的组织、馆藏、馆员技能、沟通和宣传4个方面调查了LIBER成员馆的DH建设与服务情况[9]。在此基础上,2019年2-3月又进行了一次更大规模的调查,旨在了解整个欧洲图书馆的DH馆藏建设和活动开展情况,分享好的经验,帮助图书馆开展DH服务。调查共收到来自欧洲20个国家的54个成员馆的应答,调查主题涉及与DH有关的馆藏、资金、未来的工作、影响、馆内DH组织、合作伙伴、服务支持、馆员技能、物理和虚拟空间等10个方面的内容。经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数字人文与数字文化遗产工作组提出了七项关键建议。作为图书馆建立或巩固其DH活动的框架,调查数据为图书馆的DH工作提供了背景资料,并用案例说明了在遇到挑战时可采取的解决办法[10]。

1.3   科研基础设施建设

科研数据是科研基础设施中不可取代的关键内容,被认为是开放科学的灵魂。在过去的一年中,LIBER科研数据管理工作组组织了一系列以数据管理、FAIR数据为主题的研讨会和培训课程,帮助图书馆提高科研数据管理和服务的有效性,以符合开放科学政策的要求。如代尔夫特理工大学(TU Delft)的数据管理项目经验分享、纽约大学数据科学中心科研数据管理与再现性的经验分享、图书馆数据管理课程Library Carpentry等。其次,为帮助图书馆激励科研人员在科研过程中编写数据管理计划(DMP),科研数据管理工作组还推出了不同学科的数据管理计划目录(Data Management Plan Catalogue,DMP CAT),提供对DMP的质量评审和交流平台。近几年来,图书馆关联开放数据(LOD)发布的脚步越来越快了,但从互操作性的角度来看,已有的发布手段结果并不理想。2019年5月28日,LIBER关联开放数据工作组开展了一项调查,调查对象为已经或打算将数据发布为LOD的图书馆,旨在收集LOD发布指南、最佳实践、工具和参考资料等供图书馆参考[11]。

数据存储库是图书馆协助科研人员管理科研数据的重要基础设施。2018年12月至2019年2月间,LIBER科研数据管理工作组对存储库管理员、图书馆员和技术人员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旨在调查和分析机构数据储存库的FAIR原则实施情况。调查结果发现,在“数据用丰富的元数据描述”“协议允许在必要时进行认证和授权程序”“元数据使用符合FAIR原则的词表”等方面普遍存在不符合FAIR原则的情况;而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元数据使用符合FAIR原则的词表”实施起来则非常复杂。LIBER根据调查数据分析了出现问题的原因,并提出帮助机构存储库实现FAIR原则的基础设施/平台/服务应成为欧盟和其他资助计划的首要任务。

2   《报告》对我国图书馆的启示

LIBER为促进欧洲研究型图书馆参与开放科学实践而进行的一系列努力,几乎涵盖了图书馆支持和参与开放科学发展的所有方面,值得我国图书馆界学习和借鉴。

2.1    关注科研政策和机制,彰显图书馆价值

LIBER始终将图书馆作为开放科学的关键参与者和基本推动者,关注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并在多种国际场合代表图书馆发声。如LIBER联合国际相关组织和机构要求欧盟修改《单一数字市场版权指令修改草案》中不利于开放科学发展条款的过程中,帮助立法者了解图书馆在相关技术和法律方面的实际情况,最终实现了这一指令中针对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机构和科研机构的四项版权例外。不仅如此,LIBER还密切关注《单一数字市场版权指令》在欧盟各国的执行情况,并帮助图书馆、大学及其工作人员积极参与政府如何将这一指令转换为国内法的协商活动。LIBER持续关注S计划、欧洲开放科学云、欧盟地平线2020计划等,利用多种机会表明和展示图书馆对于开放科学发展的立场和作用。此外,尽管开放科学在科技界得到广泛支持,但体制和文化障碍依然存在,如现有的学术激励机制被认为是实现开放科学最重要的障碍之一,科研人员如果采用新的科研和出版模式,其职业发展可能会受到极大影响。LIBER鼓励和指导不同规模的图书馆为科研人员提供应用和适应下一代学术评价指标的服务,使图书馆能够利用自身的优势为开放科学扫除障碍。

2015年10月,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让开放科学成为现实》(Making Open Science a Reality),标志着开放科学进入了各国政策领域。开放科学相关政策的制定、实施,不仅关系到开放科学本身,也直接影响图书馆开放科学服务的进一步开展,关注、推动和参与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有利于图书馆尽快深入开放科学领域,从服务用户的角度为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适应并参与开放科学提供指导。然而,毫无疑问,仅靠单馆的力量远远不能对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产生影响,只有通过协会或联盟的集体力量以及与各利益相关方的合作才能达成这一目的。如我国现行的学术评价体制关系到期刊定级、職称评定、教师考核、课题验收、学校评估等方方面面,关涉科研人员和科研机构的切身利益。因此,开放科学背景下的学术评价变革,不仅仅是评价指标的变化,还涉及到学术激励机制的改革,仅靠单馆或图书馆单方面的力量显然是行不通的。LIBER的做法给了我们很好的示范。2018年3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施行了我国首部针对科学数据管理与共享的法律规范——《科学数据管理办法》,此后各地也在陆续出台实施细则,然而一年多来并未有图书馆界就这一重要法规的出台发声或采取行动,图书馆界是时候行动起来了。

2.2    强化数字技能培训,传播开放科学思想

开放科学是开放获取理念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其最终目的是使科学研究更具开放性、透明性、协作性、有效性和高效性。实现这一目的首先离不开现代科技手段,同时也需要营造有利于开放科学发展的文化环境。正如LIBER在其推荐的《开放科学培训手册》中所言,“当所有研究人员都了解开放科学,并在其整个职业生涯接受培训、支持和指导以实践开放科学,就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科学研究开展和传播的方式,进而培育科学生态系统,使科学研究能够更透明,分享更有效,科研过程更诚信。”[12]馆员作为连接图书馆与科研人员的桥梁,需要深入理解开放科学的内涵,能够提前感知开放科学环境下科研过程的变化和发展趋势,并能做出及时反应。这就需要馆员不仅掌握新的数字技能,成为科研人员学术研究过程的指导者和培训者,还要以变革和开放的态度深入宣传开放科学。因此,馆员的开放科学培训与教育应包含两个方面,即技能的培训和开放科学思想的传播。

LIBER正是从这两方面推动其成员馆的开放科学培训的,“为了更好地支持科研活动,馆员需要掌握哪些新技能、需要哪些培训”成为其五年战略规划的核心之一;“制定培养馆员和研究人员的数字技能教育计划、举办研讨会重点讨论开放科学技能”是其战略规划的两大优先事项。同时,LIBER通过建立职位描述知识库、新兴领导者计划等指导图书馆的招聘和培训,目的就是帮助图书馆通过招聘和培训拥有最新数字技能的馆员;在开放科学思想的传播方面,除了在年度LIBER年会上进行宣传和培训外,带领成员馆参与国际项目,举办开放科学伦理与技能、开放科学生态系统的研讨和培训,帮助成员馆对科研人员进行培训以及在成员馆中进行有关数字人文、开放获取的调查并提出建议等丰富的活动,推动开放科学思想的传播。

目前,我国开放科学研究和实践还处于初级阶段,虽然在开放存取、开放数据领域有一定发展,但开放科学实践项目却较为少见。在图书馆领域,仅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于2017年10月签署了开放获取2020计划倡议《关于大规模实现学术期刊开放获取的意向书》,代表国家级文献情报机构参与推动学术期刊的开放获取。而众多的科研人员在面对开放科学的大环境和不断出现的开放科学政策、指南、声明以及科研社交网站、新兴数字技术、前沿实践等让其心存疑虑,这增加了科研人员适应开放科学的难度和困惑。因此,加强对馆员的数字技能培训和教育,使其具备指导科研人员的技术能力,同时认识、认可和传播开放科学文化,营造开放科学的学术氛围,是当前开放科学背景下我国图书馆界的职责和任务所在。

2.3    重视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有效的科研数据管理服务

科研数据是现代科研基础设施中不可取代的关键内容。在开放科学背景下,为实现科研数据的可查找、可访问、可互操作和可重用(FAIR),科研人员面临着各种数据管理需求,提供科研数据管理服务成为图书馆参与开放科学的重要契机。尽管在过去的几年间图书馆在机构知识库建设、资源整合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在科研数据管理服务中依然存在各种问题,尤其是在确保科研数据的质量、安全和FAIR原则上面临诸多技术上的难题,还不能完全保证数据的创建、收集、处理等符合开放科学原则的要求。LIBER对包括图书馆在内的机构数据储存库的FAIR原则实施情况、图书馆关联开放数据(LOD)发布情况进行调查、提供数据管理计划目录(DMP CAT)等,為成员馆的科研数据管理服务提供了基于实践的指南、工具和参考资料。

而一项有关我国科研机构科研数据管理现状的调查表明,我国科研人员缺少科研数据管理的必要技能,科研数据分散保存在个人手中,数据丢失或损毁现象时有发生[13]。而在图书馆领域,成为国家数据战略的一部分已成为图书馆参与和实施科研数据管理的普遍诉求,但实践中仅有少量的图书馆开展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存储与保存基础设施薄弱是多数图书馆未开展科研数据管理服务的重要原因之一。除了基础设施薄弱外,缺乏科研数据保存、管理等的行业指导和推进也是造成我国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开展较少的原因之一。2014年10月23日,由复旦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等9所高校图书馆共同成立了中国高校研究数据管理推进工作组,以每年一次学术会议的方式搭建专家学者与业界同行的交流平台,旨在探讨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与服务的问题和策略。与LIBER相比,这一推进工作组的力量还是略显单薄,未能对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实践提供切实的指导和帮助;同时参与的图书馆大都是科研实力较强的高校图书馆,科研实力较弱的中小型图书馆未能参与其中。

科研数据管理服务是图书馆参与开放科学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我国图书馆界可借鉴LIBER的做法,首先由全国性的图书馆联盟或协会、组织来全面推进和指导图书馆开展科学数据管理服务;其次是要加强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使图书馆具备科研数据管理的硬件条件,同时现有的和即将进行的数据建设应尽量遵从开放科学的相关规则和政策,以便进一步打通开放获取的通道,进而为用户提供有效的科研数据管理服务。

3   结语

开放科学已成为科学研究的新范式,“开放”也已成为科学实践与科学文化发展的重要方向。作为利益相关方之一,图书馆界应积极行动起来,借鉴的LIBER的先进经验,通过集体的力量在重要事件中发声,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服务能力,建立并完善数据基础设施,从而抓住机遇,彰显图书馆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LIBER.LIBER Launches New 2018-2022 Strategy[EB/OL].[2019-07-19].https://libereurope.eu/blog/2017/11/21/2018-2022-

strategy/.

[2]  LIBER.Europe needs to adopt a broad and mandatory Text and Data Mining(TDM)exception to guarantee a thriving European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sector[EB/OL].[2019-07-19].https://libereurope.eu/wp-content/uploads/2018/11/FINAL-Open-Letter-Mandatory-TDM-Exception-Copyright-trilogues-13November.pdf.

[3]  LIBER.EU Copyright Proposals Put Digital Humanities At Risk[EB/OL].[2019-07-19].https://libereurope.eu/blog/2018/11/26/

copyright-dh/.

[4]  LIBER.Scholarly Metrics Recommendations For Research Libraries:Deciphering the Trees in the Forest[EB/OL].[2019-07-21].https://libereurope.eu/blog/2018/06/28/scholarlymetricsreport/.

[5]  LIBER.Open Access Working Group:Statement on Plan S guidelines[EB/OL].[2019-07-21].https://libereurope.eu/blog/2019/

02/04/open-access-working-group-statement-on-plan-s-guidelines/.

[6]  LIBER.LIBER Job Description Repository aims to help libraries recruit the right people for the relevant positions[EB/OL].[2019-07-21].https://libereurope.eu/job-descriptions/.

[7]  Cecile Swiatek.Lets Build The Skills!LIBER & FOSTER Plus Workshop at LIBER 2018[EB/OL].[2019-07-22].https://libereurope.eu/blog/2018/07/12/digital-skills-liber-2018/.

[8]  LIBER.EOSCpilot & LIBER Webinar:Skills and Training in Open Science and the EOSC ecosystem[EB/OL].[2019-07-22].https://libereurope.eu/blog/2018/11/27/eoscpilot-liber-webinar-skills-and-training-in-open-science-and-the-eosc-ecosystem/.

[9]  Lotte Wilms,Caleb Derven,Liam O'Dwyer,et al.A Mini Survey of Digital Humanities in European Research Libraries [EB/OL].[2019-07-22].https://libereurope.eu/blog/2018/08/27/a-mini-survey-of-digital-humanities-in-european-research-libraries/.

[10]  LIBER.Europe's Digital Humanities Landscape:A Study From LIBER's Digital Humanities & Digital Cultural Heritage Working Group[EB/OL].[2019-07-22].https://zenodo.org/record/3247286#.XV4-pae77fZ.

[11]  LIBER.Take the Library Linked Open Data Survey[EB/OL].[2019-07-02].https://libereurope.eu/blog/2019/05/28/library-linked-open-data-survey/.

[12]  Sonja Bezjak.The Open Science Training Handbook[EB/OL].[2019-08-04].https://doi.org/10.5281/zenodo.1212496.

[13]  邢文明,楊玲.我国科研机构科研数据管理现状调研[J].数字图书馆论坛,2018(12):27-33.

作者简介:张亚姝(1967-),女,山西工程技术学院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管理、图书馆建设。

猜你喜欢
开放获取
浅析图书馆在开放获取中的作用
浅谈MOOC与信息素养教育
“大学图书馆发展趋势与服务创新论坛”综述
国外开放获取平台对我国科技期刊OA发展的启示
开放获取对国际眼科学期刊文献计量学指标的影响
澳大利亚大学图书馆的开放获取出版新模式
基于开放获取的图书馆科学数据资源与服务
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开放科学数据服务
公共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
财政资助科研论文开放获取的利益冲突及其解决机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