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管瘤病累及纵隔、脾脏及腹膜后1例

2019-11-21 06:23江永芳朴金明曹殿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9年11期
关键词:片状淋巴管尾部

江永芳,朴金明,窦 乐,曹殿波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放射科,吉林 长春 130021)

图1 淋巴管瘤病累及纵隔、脾脏及腹膜后多器官 A.腹部CT示脾内充满圆形、片状水样低密度影(箭);左上腹见不规则水样低密度影,与胰腺体尾部界限不清(箭头); B.胸部CT示食管下段周围(箭)、心包右前区(箭头)多发结节状、斑片状不规则软组织影; C.脾脏大体病理; D.脾脏淋巴管瘤病理图(HE,×100)

患者女,52岁, 体检发现脾脏及胰腺占位入院。查体:腹部平坦,左上腹有轻压痛,未触及肿块。实验室检查:血小板372×109/L,白蛋白36.2 g/L,癌胚抗原、CA19-9均为阴性。腹部CT:脾大,脾脏内充满圆形、片状水样低密度影,边缘点状钙化,增强后病灶边缘可见轻度线样强化;左上腹约10.43 cm×8.92 cm×11.03 cm形态不规则水样低密度影,包绕脾动静脉,与胰腺体尾部界限不清,增强后未见明显强化(图1A)。胸部CT:食管下段周围、心包右前区见多发结节状、斑片状不规则软组织密度影,CT值约18~35 HU,内见多个小钙化影,增强后未见明显强化(图1B)。影像学诊断:考虑淋巴管瘤病累及纵隔、脾脏及腹膜后多器官可能。行腹部探查术,术中见脾脏和胰尾部囊性病变,与周围结肠、左肾分界较清;遂行胰尾、脾肿瘤切除术,纵隔病变未予干预。术后病理示脾脏呈弥漫囊腔样变,直径0.23~6.05 cm,囊内多为较清亮液体,部分为黏液及淡褐色胶冻样物,局部伴钙化(图1C);胰尾部囊性肿物约10.06 cm×8.21 cm×10.34 cm,切面呈多房囊性,囊腔直径0.51~6.23 cm,内壁光滑,囊内为淡褐色胶冻样物,与脾脏病变性质相同;镜下见瘤细胞弥漫、多中心性生长,伴纤维化、玻璃样变性及灶状钙化,提示脾脏、胰尾部淋巴管瘤(图1D),结合胸腹部影像学表现,综合诊断为淋巴管瘤病累及纵隔、脾脏及腹膜后多器官。

讨论淋巴管瘤是先天或继发损伤等造成的淋巴管扩张,常见于婴幼儿,成人少见;多发生于颈部和腋窝,腹腔、腹膜后、骨及纵隔等区域较少见;同时累及2个部位以上者称为淋巴管瘤病。本例病变同时累及纵隔、脾脏及腹膜后多器官,十分罕见。本病可无明显症状,病灶较大压迫周围器官可引起相应症状。

淋巴管瘤CT表现为囊性低密度影或软组织样密度影,单发或多发,边界较清楚,少数可伴有钙化,病灶多有分隔、分叶,增强后壁和分隔可见轻度线状增强,其余组织无强化。本例胸腹部CT表现符合淋巴管瘤特征。治疗方法首选手术切除,完整切除肿物后,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但病灶累及广泛者常因病灶难以彻底清除而致术后复发,故需随访复查。对于病灶较小且无临床症状者可定期随访观察。

猜你喜欢
片状淋巴管尾部
淋巴管栓的研究进展*
船舶尾部响应特性试验与计算
中医药对淋巴管新生与回流功能的作用研究进展
足部淋巴管分布的研究进展及临床意义
片状变燃速发射药燃烧性能的数值计算
片状电阻器开短路失效模式浅析
海洋大探险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N的最大值是多少?
有机物凝胶—助熔剂法制备片状钡铁氧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