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小学离校制度

2019-11-21 04:46张秀丽
美文 2019年21期
关键词:离校班车教学楼

张秀丽

美国小学WES的学生接近一千人。下午放学后,他们的离校方式多种多样:有的乘坐校车;有的家长开车来接;有的家长步行来接;有的上托管班,有的上课外班,需要下课后家长来接……这么多学生,如此多种离校方式,若想保证他们每天都能安全、安静、有序地离开,比较困难。然而,WES却做得很好。它是如何做的呢?这要归功于班车卡的使用。有了班车卡,孩子们是否每天都能顺利回家?家长是否每次都能按自己的意愿接到孩子呢?那可不一定。WES有一套严格的离校制度。家长如果想让孩子变更离校方式,却没按制度要求告诉老师,将会遇到很大麻烦。重视学校通知、按照制度规定办事应成为美国留学生必须重视的一课。

“万能”的班车卡

2015年8月10日,女儿五年级开学第一天,新班主任蒙萨尔维老师给同学们发了一张“交通(离校)方式变更(Transportation/Dismissal Changes)” 通知,详细介绍了WES的离校制度,其中第五条规定是这样的:

“5. 学生可能会通过以下某种方式离开学校:

A. 乘坐校车

B. 合乘家庭轿车(carpool,以下简称“轿车”)——所有轿车都需要登记,登记后的车辆将得到一个2015~2016学年使用的、带有红色“木陆”(Woodland)标识的轿车号码。所有过去使用的轿车号码将不再使用。你可以在学校开放日或从前台领取一个2015~2016学年使用的轿车号码。家长不能携带轿车号码从步行者入口接学生。只有带轿车号码的车辆才可以在轿车专用道接学生。学校将为每个家庭提供两张轿车挂牌。每个家庭都有责任确保来接学生者携带轿车挂牌。

C. 步行者 (家长来接)——家长将得到一个必须在步行者入口出示的步行牌。步行牌上显示有“步行者”和一个号码。家长在步行者入口接学生时,必须出示这个步行牌。

D. 课外班、托管班(黄金时间、健康青年,等等)。

WES有近千名学生,仅通知中提到的离校方式就有四、五种。另外,有些学生有时上课外班、有时不上,一周五天的离校方式并不完全相同……面对如此复杂的情况,老师如何知道每位同学每天以哪种方式离校?怎么才能保证他们每天都能安全、有序地离开呢?这就不能不提WES“万能”的班车卡。

开学第一周,每天下午放学前,班主任老师都会发给学生一张空白班车卡,要求他们填写。一周五天,班车卡的颜色每天都不一样:周一是红色,周二是蓝色,周三是黄色,周四是绿色,周五是橙色。班车卡正面有“日期”“学生姓名”“班主任老师名字”和“所在年级”四个空格,以及五种离校方式:乘坐校车、合乘家庭轿车、步行回家、課后托管班、课外班。学生以哪种方式离校,就把哪一项圈起来。班车卡最下面是“信息”栏,留给学生填写需要补充说明的信息。比如:乘坐校车的学生写校车车牌号,乘坐家庭轿车的学生写轿车号码,有课外班的学生写课外班名称。班车卡的背面是空白页,乘坐校车的学生要在这里写上班级代码,其他同学则什么都不需要写。例如:女儿班的班级代码是38,她就在班车卡背面写上“38”。

下面是一张女儿2016年1月25日(星期一)的红色班车卡(正面):

日  期    2016年1月25日

学  生   刘 悠 悠

教  师   蒙萨尔维

年  级    5

校  车   合乘家庭轿车  步行

课后托管班    课外班

补充信息       (西班牙语,略)

学生填完班车卡,便开始等待学校广播站的放学通知。通知分批进行,先后顺序是:乘坐校车的同学、乘坐家庭轿车的同学、步行回家的同学。乘坐校车的学生人数最多,他们排队从教学楼右侧出口离开,分别赶往各自的校车;其他同学则全部走前门。校车与家庭轿车都有专用车道。校车车道在校园最右侧,轿车车道经过教学楼前门。轿车鱼贯而来。守候在前门外的老师看到悬挂在轿车挡风玻璃处的轿车号码后,便对等候在前门内的学生高声报出这个号码。学生听到是自家车的轿车号码,便走出教学楼,上自家轿车。乘坐轿车的学生一一离开后,步行接孩子的家长就可以手持步行牌进入教学楼了。学生在上校车、轿车或跟家长离开之前,都要把班车卡交给各自的收卡老师,再由他们转交给班主任。课外班与日托班的学生情况稍有不同,他们是在上课之前把班车卡交给任课老师。下课后,家长要在任课老师的签名本上签名后才能把孩子带走。

如果学生的离校方式有变,原先的班车卡就要取消,换一张新卡。比如说:2016年1月初,女儿五年级下学期开学后,每周一乘校车回家,班车卡补充信息处填写的是校车车牌号:#4239。1月25日以后,她每周一要上西班牙语课,不坐校车了,班车卡就换成了一张新卡,补充信息便改成了“西班牙语”。

WES使用班车卡,至少有三个优点:一、老师在确保把学生安全交给校车司机或家长后,才收卡,同意他们离开,使他们能够安全离校。二、班主任老师能够掌握学生每天的离校方式,假如有学生发生意外,可以迅速查找到前来接他的人。三、用班车卡对学生进行分流,使近千名学生在不同时间,通过不同出口先后离开教学楼,有利于保持校园的安静有序。

坐不上的校车

WES的校车只在统一的放学时间送学生回家,课外班的孩子下课后没有校车可坐,只能等家长来接。课外班的开班时间偶尔会临时改变,这样,学生的离校方式就要随之改变。假如他们不能及时接到变更通知,很可能就会错过校车,给自己和家长带来麻烦。

五年级上学期,女儿报了一个名为“海鲈(SeaPerch)”的兴趣班(针对四、五年级学生开展水下机器人项目),每周三下午2:30~4:00上课,直到下学期3月份才结束,是一个跨学期课程。2016年1月6日,下学期开学后的第一个星期三,女儿和同学妮可放学后去上“海鲈”课。走到教室一看,一个人也没有。她俩正纳闷,忽见“海鲈”课老师朝这边走来,便迎上前去询问原因。老师回答说:那天没课,下一周才开始上课呢!两个小姑娘一下慌了,赶忙跑回班里,找到班主任蒙萨尔维老师,把上“海鲈”课的卡换成了乘坐校车的卡。

换完卡之后,她们俩急急忙忙往外跑。跑出教学楼右侧门,远远看到校车车道上,排在最前面的一辆校车已经准备启动了。负责维持秩序的老师见她俩气喘吁吁地跑来,忙问:“你们是要坐校车吗?”她俩说“是”。这位老师立刻朝校车方向高声喊道:“有两个孩子没上车!”距离校车稍近的一位老师听到她的喊声,又把这句话传递给距离校车更近的老师:“有两个孩子没上车!”就这样,老师们像跑接力赛一样,一个个把这句话往前传,一直传到距离第一辆校车最近的老师耳中。这位老师听罢,挥起手臂,对着第一辆校车高喊:“校车停!校车停……”所有准备启动的校车都停了下来。女儿和妮可分别跑向各自的校车,交卡后上了车。

回到家,女儿向我描述完这件事,感叹道:“好险啊!要是再迟到一分钟,我们可能就赶不上校车了!”假如女儿坐不上校车,我就要步行去学校接她。从我们家到WES要走四十多分钟。女儿走得慢,等我接了她,再走回家,半个下午就过去了……

这件事似乎是想给我们一个警告:假如女儿不能及时了解课外班的信息,会惹出很多麻烦!可是,我们并没有以此为戒。此后不久,又发生了一件事,由于“想当然”心理作祟,我们没有采取积极措施,结果真的惹上了麻烦。

2016年1月,新学期开学不久,女儿报了一个西班牙语课外班。招生简章上写的是:开课时间为1月25日下午2:30~3:30。这天上午,一位老师给我先生打电话说:下午的西班牙语课取消了,改为下周一上。我先生用微信把这个消息转告给我,并补充说:女儿下午坐校车回来,我不用步行去接她了。我回复说“好”。本想问问他:女儿知道这件事吗?要不要让老师通知她一声?转念一想:学校既然连家长都通知了,还能不通知学生吗?况且,先生只让我在家等着,并没有提女儿知不知道这件事,也许他心里有底,我就不必再问了。

WES下午2点20放学,女儿到家时间一般是2点45。下午2点40,我正准备迎接女儿回来,突然收到先生发来的一条微信:学校给他打电话说,女儿没坐上校车,让他去学校接女儿,他没有时间,让我马上过去。我一听就急了:女儿怎能没赶上校车呢?肯定是因为想去上西班牙语课给耽误了。难道老师没通知她今天不上课吗……我一路急行来到学校。走进教学楼前门,看到头发花白的梅雷迪思女士正在前台整理文件。对面的座椅上,女儿独自跪坐在那里,无聊地朝门口张望着。我问她为何没赶上校车。女儿说,放学后,她去上西班牙语课。因为不知道教室在哪儿,就到处找。后来终于找到了,又听老师说今天的课不上了,改从下一周開始上。她慌了,急忙跑回班去换班车卡。等换完卡再跑去赶校车,校车已经开走了……

我问女儿:“你不知道今天不上课吗?”“不知道。”“老师没通知你吗?”“没有。”后来,先生告诉我说:通知他不上课的是西班牙语老师,不是女儿的班主任蒙萨尔维老师。我这才意识到:WES课外班的老师都是从校外请来的,如果上课情况有变,会直接通知家长,并不告知班主任。家长若想让孩子知晓,要自己想办法。我先生又说:他也跟我一样,以为老师一定会通知女儿的,没想到……

在国外做事最好不要凭“想当然”。国外与国内差别巨大:我们认为的“理所应当”,他们或许感觉不可思议;我们认为的“不可思议”,在他们看来也许是天经地义。遇到事情多问一句,不仅凭在国内的经验做事,有时会减少许多麻烦。

不能接的孩子

学生由于没接到学校的调课通知,想坐校车而不得,尚且可以理解;学生不想坐校车,想跟前来接自己的家长离开却不行,是我和先生万万没有想到的。在1月底的误车事件过去不久,我们就遭遇了这样一桩“怪事”。

美国小学是五年制,女儿将在8月份升入中学。美国中学也有优劣之分,竞争也比较激烈。有些学校为了抢生源,很早就开始跟附近的小学联系,邀请该校的毕业生家长前去参观或开会,桑迪斯普林斯特许中学(Sandy Springs Charter Middle School,以下简称SSCMS)就是其中之一。在亚特兰大所有中学里,SSCMS排名中等偏上,但在教学质量普遍较高的亚城北部地区,它并没有很强的竞争优势。由于WES距它较近,这里的毕业生便成为它极力争取的对象之一。2015年11月,女儿还在五年级上学期,就收到了来自SSCMS的海报,邀请WES的毕业生家长于12月7日前去参观。2016年1月,五年级下学期开学不久,SSCMS又送来海报,邀请WES的毕业生家长去该校开会,时间是2月2日下午2点45到3点30。

WES位于我们家与SSCMS之间。打车从我们家到WES,大约需要7、8分钟;再从WES到SSCMS,大约需要10分钟。女儿放学回到家一般是2点45。如果这时我们再打优步去SSCMS开会,肯定会迟到。假如女儿2点20放学后,我们从WES接上她,立即打优步去SSCMS,还有可能会按时到达。于是,我们决定采用后一种方案。2月2日早晨,女儿临出门前,我对她说:“今天下午放了学,你别坐校车回来了。我们去学校接了你之后,咱们打车直接去桑迪斯普林斯。一会儿,你也跟校车司机说一下。”女儿答应了。

为了尽量节省时间,这天下午1点半,我和先生就离开了家。由于走得快,来到WES时,才2点过5分。我先生按了一下教学楼门铃。可是,门却没像往常一样迅速打开。我们在门外等了几分钟,头发花白的梅雷迪思女士面无表情地从里面走出来,问我们有何事。我们说想接女儿去SSCMS开会。不料,她却一口拒绝了:“不行!要想接孩子,必须提前给学校写请假条!”我心里一惊:以前似乎也听说过学校有这样一条规定,但没想到执行起来会如此严格!我先生说:“悠悠已经告诉校车司机了。”梅雷迪思女士冷冷地回应:“给司机说不行,要给学校写请假条!”“我现在写可以吗?”“不行!现在写已经晚了,她今天只能坐校车回家!”“我们家里没人,悠悠即便坐校车回去,也进不了家门!”我赶忙补充道:“一个孩子在外面,很危险的!”想以此勾起她的同情心。可是,梅雷迪思女士似乎不为所动,仍坚持说女儿必须坐校车回家。

眼看放学时间越来越近,我先生急得脸色都变了:“我们没有车,是走着来的!要是再走回去,至少也要30分钟!那时候再打车去桑迪斯普林斯开会,会可能就快开完了!”听说我们是走着来的,梅雷迪思女士的态度有些缓和,但仍说“不行”。先生突然开玩笑似地將了她一军:“如果悠悠误了校车,是不是就可以了?” 梅雷迪思女士的脸上掠过一丝不易觉察的笑容。我猛然想到:女儿上次因为去上西班牙语课错过了校车,给先生打电话去学校接女儿的,很可能就是梅雷迪思女士。女儿作为WES仅有的几名中国学生之一,独自在前台对面等了我四五十分钟,她肯定有印象。

我先生见她态度不那么强硬了,赶紧反复强调我们的难处。梅雷迪思女士终于松了口,同意我先生跟她进教学楼去补请假条。我不敢再提要求,独自站在教学楼外面等。不久,放学时间到。又过了几分钟,我先生带着女儿从教学楼里走了出来……

严格的离校制度

接女儿去SSCMS开会遇阻这件事,最初给我的感觉是梅雷迪思女士有些不近人情。后来,我无意中发现了一张WES发的通知单,仔细阅读之后,恍然大悟:原来,并非梅雷迪思女士不近人情,而是我们那天的做法严重违反了WES的校规!

这张通知单就是在前面第一部分中提到的,开学第一天发的“交通(离校)方式变更”通知。当时,由于女儿刚开学,需要为她做的事情太多,我以为这张通知不重要,再加上对上面密密麻麻的英文感到头疼,就把它丢到一边了。如今再看到这张通知,我担心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会给以后带来麻烦,便硬着头皮、逐条细读起来:

1. 所有学生,只有当老师在同意离校的表格中登记之后,才可以离开。如果以往的离校方式需要改变,你必须在当天早晨给老师写便条,或者发传真或电子邮件给巴布·梅雷迪斯,吉尔·埃利斯,或珍妮·琼斯,传真号码是……

2. 所有变更离校交通方式(临时的或永久性的)的申请,必须要写成文字(便条、电子邮件或传真),提交时间不得迟于下午1:00。通过电子邮件发出的申请必须发送到巴布·梅雷迪斯的邮箱……吉尔·埃利斯的邮箱……和珍妮·琼斯的邮箱……用传真发的申请必须发送到……

3. 如果直接向老师提出改变交通方式的请求,必须在当天早晨通过日常的文件夹、日志(agenda)或手写的便条交给老师。在正常工作日,老师因为忙于教学活动,没有时间查看电子邮件或手机短信,因此,他们不接受通过电子邮件或手机发送的交通方式变更请求。

4. 不能通过电话告知学校要改变交通方式。所有改变交通方式的请求必须在当天下午1:00之前发出。1:00之后发出的请求,将不被接受。这样做是为了确保教学楼内所有学生的安全。

5. ……

6. 家长不能从校车中、校车停车点、走廊中或教室里直接把学生带走。学生只能通过乘坐校车、合乘家庭轿车、步行或在课外托管班放学地点放学。这是为了保证所有学生的安全。

7. ……

8. ……

9. 如果要早退,必须在2:00之前。我们的前门每天2:00关闭,2:30开启。家长不能在2:00~2:30之间接孩子。这是为了确保教学楼内所有学生的安全和放学秩序不被打乱。下午2:00之后,学生将按照他们常规的交通方式放学。

我一边看通知,心里一边自责:我们那天的所作所为,不是违反了“交通(离校)方式变更”通知中的某一条规定,而是违反了一系列规定!首先,学生若想改变离校方式,提交申请的对象应为学校老师或学校指定的三名职员(巴布·梅雷迪斯,吉尔·埃利斯和珍妮·琼斯),而不是校车司机;我们却只是让女儿给校车司机简单打了一声招呼。其次,学生若想变更离校方式,要写便条、发传真,或者发电子邮件,是用文字表达,而不是口头说明;我们却连一个字都没写。第三,申请送达的时间不能迟于下午1:00,而我们见到梅雷迪斯女士的时候已是下午2点多。第四,家长不能从教室或走廊里直接把孩子带走,而我们正打算那么做。第五,2:00~2:30是WES教学楼前门关闭时间,也是前台最忙碌的时间之一,家长不能在这个时间接孩子,而我们恰恰是在这个时间段——2点零5分——去按了门铃……

如此说来,我们那天分明是故意跟WES的校规作对啊,难怪梅雷迪斯女士那么不高兴!原来,不是她故意刁难我们,而是我们在给她“捣乱”!开学第一天,学校就下发了这个通知,这些规定我们早就应该知道,可是,直到发生了这件事,我才真正重视起来,太不应该了……学校发的每一张通知,都有它的用途,都不可置之不理。重视学校通知,按照制度要求办事应成为美国留学生必须重视的一课。

猜你喜欢
离校班车教学楼
澳大利亚:发布离校生工具包助青年就业
教学楼重建工程项目中的施工技术分析
教学楼重建工程项目中的施工技术分析
自动班车
5S管理技术在教学楼中的创新及应用
高校教学楼空间设计
“弹性离校”应成义务教育“标配”
小学“弹性离校”值得借鉴
提高积极性
马小逃和巴比巴教学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