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水库溢洪道设计浅析

2019-11-22 08:48陆晓英
陕西水利 2019年10期
关键词:消力池溢洪道设计规范

陆晓英

(新疆兵团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云南分院,云南 昆明 650000)

0 前言

河中水库位于云南省临沧市云县爱华镇。拟建水库流域所在河流为南箐河,属澜沧江流域澜沧江水系,位于澜沧江中段左岸二级支流南箐河上游。

河中水库的工程任务为:农业灌溉兼顾灌区人畜饮水。河中水库的修建,可将项目区内人畜用水的水源由山箐水调整为水库库水,显著提高人畜用水的保证率,从根本上解决人畜用水水源安全问题。

河中水库总库容370.00万m3,水库属山区工程,根据《防洪标准》(GB 50201-2014)、《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 252-2017)规定,本工程规模为小(1)型,工程等别为Ⅳ等,主要建筑物大坝、导流输水隧洞、溢洪道为4级,次要建筑物输水管道及其附属建筑物、管理房、进场道路、临时建筑物等为5级。

1 溢洪道轴线布置方案比选

根据现场踏勘结合地形条件,溢洪道可布置于河道的左、右两岸,左、右岸溢洪道方案比选情况如下:

1.1 地质条件

左岸轴线地形起伏较大,岸坡由NNE转为NE向,自然坡度27°~30°。溢洪道全线基岩出露,岩性为三叠系中统忙怀组(T2m)片麻岩,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全风化层厚6 m~10 m,呈砂状或土状,承载力350 kPa,变形模量40 MPa;强风化层厚10 m,建议承载力1.2 MPa;相较左岸,右岸轴线地形起伏更大,轴线0+130处发育一条小冲沟,长为200 m,切割深5 m,沟底宽为3 m~5 m。顺冲沟发育f24断层,走向81°~96°,陡倾角,断层破碎带宽0.3 m~1.0 m,由构造岩、碎裂岩组成,断层呈张扭性。综合比较左岸溢洪道稍优。

1.2 工程布置

溢洪道布置在左岸时,与导流输水隧洞竖井紧邻,结构布置紧凑;溢洪道布置在右岸时,与导流输水隧洞竖井分别位于坝顶两侧,功能分区明确;但地形地质条件差,布置须经过冲沟,须两次转弯,须两级消能。综合比较左岸溢洪道稍优。

1.3 施工条件

溢洪道与导流洞均布置在左岸时,两者相距较近,易造成施工干扰,但可通过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予以避开;溢洪道与导流输水隧洞分开布置左右两岸,施工干扰少,且靠近进场道路、管理房及施工生产生活区,交通方便。综合比较右岸溢洪道稍优。

1.4 运行管理

水库管理所位于坝址上游左岸,左岸溢洪道离水库管理所较近(约30 m),有利于日常集中管理;水库管理所位于坝址上游左岸,右岸溢洪道离水库管理所稍远(约270 m),较左岸方案,管理稍显不便。综合比较左岸溢洪道稍优。

1.5 工程投资

左岸溢洪道方案投资约1858.11万元;右岸溢洪道投资约1910.58万元。综合比较左岸溢洪道稍优。

1.6 结论

通过对地质条件,工程布置,施工条件、运行管理及工程投资的综合比较,左岸溢洪道方案具有工程布置合理,投资低、施工干扰小、运行管理方便的优点。故本阶段将左岸溢洪道作为推荐方案。

2 溢洪道堰型拟定

根据《溢洪道设计规范》(SL 253-2018)(下文简称《规范》),控制堰的形式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水力条件、运用要求,通过技术经济综合比较选定。堰型可选用开敞式或带胸墙的实用堰、宽顶堰、驼峰堰等型式。本阶段根据现场地形和地质条件,初拟实用堰与宽顶堰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根据调洪结果,溢洪道设计流量(P=3.3%)为120 m3/s,校核流量(P=0.33%)为184 m3/s,通过水力计算,初拟实用堰堰顶宽25 m,宽顶堰堰顶宽30 m,溢洪道不同堰型比较主要从流量系数、堰顶宽度、主要工程量、工程投资几方面进行,通过比较,实用堰流量系数大,过流能力强,水流条件好,且工程量少,投资省,故本阶段推荐实用堰。

3 溢洪道工程布置及结构设计

溢洪道布置在左岸坝肩,轴线与坝轴线成90°夹角,为无闸控制开敞式侧槽溢洪道,堰型为实用堰,由侧槽段、调整段、泄槽1段、泄槽2段、底流消能段、海漫段组成,溢洪道全长272.07 m。20年一遇消能防冲洪水位(1665.04 m)时泄流量为107.20 m3/s,3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1665.18 m)时泄流量为119.81 m3/s,300年一遇校核洪水位(1665.80 m)时泄流量为183.80 m3/s。结构设计见表1。

表1 溢洪道工程布置及结构设计详情

4 溢洪道水力计算

4.1 泄流能力计算

开敞式WES型实用堰的泄流能力按以下公式计算:

计算结果如下:

设计洪水位1665.18 m时,Q计=136 m3/s,Q设=120 m3/s,Q计>Q设;校核洪水位1665.80 m时,Q计=218 m3/s,Q设=184 m3/s,Q计>Q设;设计工况及校核工况均满足调洪要求。

4.2 侧槽沿程水面线计算

侧槽长度与溢流堰长度一致为25 m,底宽由4 m渐变为8 m,首端底高程为1657.30 m,末端底高程1657.24 m,槽底纵坡0.0025。侧槽内水流为一典型的空间沿程增加的变量非均匀流,沿程水面线按《溢洪道设计规范》(SL 253-2018)(以下简称规范)附录A.3.1计算,公式如下:

计算结果见表2。

表2 侧槽内各工况下水面曲线

由以上计算结果可知,在校核洪水时,侧槽首段的水深0.50 m(相对溢流堰堰顶(堰顶高程同正常蓄水位为1663.30 m)),小于堰上水头(校核洪水位-堰顶高程1665.80-1663.30=2.5 m)的一半1.25 m,由此看出侧槽断面设计是合理的。

4.3 泄槽水力计算

溢洪道泄槽,按校核流量工况进行计算,即校核泄量Q=184 m3/s,水面曲线计算根据规范采用分段求和法进行计算。根据计算结果,泄流时的水面曲线并考虑掺气水深,从而确定边墙高度。

根据规范4.4.2条,泄槽的水面线,应根据能量方程用分段求和法,计算公式详见规范,根据规范3.4.5条,泄槽边墙顶高程,应根据波动和掺气水深后的水面线加0.5 m~1.5 m的超高,则泄槽计算结果见表3。

表3 泄槽校核工况(Q=184 m3/s)水面线计算表

4.4 底流消能

消力池采用矩形断面消力池,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 252-2017)规定,山区、丘陵区水利水电工程的永久性泄水建筑物消能防冲设计的洪水标准,可低于泄水建筑物的洪水标准,本工程为4级建筑物,故取洪水重现期20年下泄流量(107 m3/s)作为消能防冲设计流量。

4.4.1 共轭水深

根据《溢洪道设计规范》(SL 253-2018)A.6.2式,渐扩式矩形断面消力池,水平护坦上水跃共轭水深h2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Fr1为收缩断面弗劳德数;h1为收缩断面水深,m;b1为跃前断面宽度,b1=8.0 m;b2为跃后断面宽度,b2=10.0 m。

经计算,共轭水深h2=7.62 m。

4.4.2 自由水跃长度计算:

根据《水力计算手册》(第二版),渐扩式矩形槽中的自由水跃长度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b1为跃前断面宽度,b1=6.0 m;

θ为侧墙扩散角(侧墙与池中心线的夹角),θ=2.2026°;

经计算,得出水跃长度L=36.44 m。

4.4.3 消力池池深、池长计算

根据《溢洪道设计规范》(SL 253-2018)A.6.3消力池池深、池长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d为池深,m;σ为水跃淹没度,可取为1.05;h2为池中发生临界水跃时的跃后水深,h2=7.62 m;ht为消力池出口下游水深,ht=2.27 m;ΔZ为消力池尾部出口水面跌落,m;Q为流量,m3/s;b为消力池跃后断面宽度,m;φ为消力池出口段流速系数,可取0.95;L为自由水跃长度,L=36.44 m。

经计算,消力池长度为Lk=25.51 m,取26.0 m,池深为4.3 m,消力池的边墙高度为8.0 m。

5 溢洪道结构稳定计算

5.1 结构稳定计算

5.1.1 侧槽段结构稳定计算

侧槽段结构稳定计算工况均为:校核洪水时,结合实际情况的受力分析,取最危险断面为计算断面(侧槽段边墙和底板为分离式结构,分开计算稳定)。运用理正岩土系列中挡土墙设计计算方法进行验算。岩土相关力学参数根据地质建议参数选取。计算的荷载主要有土压力、水压力、结构自重等,计算时采用各自最不利组合情况。稳定计算参数表见表4,侧槽段稳定计算结果见表5。

表4 稳定计算参数表

表5 侧槽段稳定计算结果

经过验算,侧槽段结构尺寸满足要求。

5.1.2 泄槽段结构稳定计算

计算工况为:校核洪水时,由于陡槽为10 m分一段,计算时只用计算最危险的部分,结合实际情况的受力分析,最危险段为:陡槽与消力池相衔接段(边墙和底板为整体计算)。

采用《中小型水库设计》中计算方法进行校核,取溢0+231.57~溢0+246.07为计算断面。

泄槽底板的滑动稳定可按下式校核:

取底板厚度取1.0 m,进行计算。

计算成果:抗滑稳定安全系数K=0.68,由《规范》表5.3.9-2设计规范得出0.68<1.05。陡槽不满足抗滑要求。

考虑增加砂浆锚杆锚固措施:根据《规范》B.2.4锚固地基的有效重计算:锚固地基的有效重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经计算,当选用φ25,间距2.0 m,锚筋锚入岩石深度4.5 m时,抗滑稳定安全系数K=2.93,由《规范》表5.3.9-2设计规范得出2.93>1.05。加锚固措施后,陡槽抗滑稳定满足要求。

5.2 底板厚度计算

5.2.1 泄槽底板厚度计算

根据《溢洪道设计规范》(SL 253-2018)5.4条文规定,泄槽底板的厚度,应考虑溢洪道的规模及其与坝体的相对位置、沿线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水利特性、气候条件、水流中挟沙情况等因素,并根据类似工程经验进行类比确定。采用《中小型水库设计》中计算公式进行校核。

经计算最大底板厚度为0.907 m,取为1.0 m。

5.2.2 消力池底板厚度计算

消力池底板厚度计算公式采用《中小型水库设计》中的公式进行计算:

式中:hc为跃前收缩断面水深,hc=0.477 m;vc为跃前收缩断面流速,vc=28.05 m/s;α为陡槽末端射流与水平方向所成的角度,α=29.05°。

经计算消能底板厚度为2.18 m,最终取为2.2 m。

5.3 消力池底板抗浮稳定计算

计算工况为:校核洪水时,结合实际情况的受力分析,取消力池整体为计算断面(边墙和底板为整体式结构,整体计算稳定),根据《溢洪道设计规范》(SL 253-2018)B.1.2底板的抗浮稳定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经计算,安全系数Kf=2.32,参照《规范》5.6消力池护坦。安全系数Kf取1.0~1.2校核情况下安全系数Kf去下限值,满足要求。

6 结语

本次设计的重点内容为溢洪道的整体布局、结构设计以及水力计算,设计过程中,主要按各相关规范的设计要求进行设计,同时充分考虑工程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性,通过分析大坝左右岸地形地质条件、溢洪道不同堰型比选,最终确定左岸无闸控制侧槽溢洪道方案为推荐方案。其设计过程及设计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消力池溢洪道设计规范
GFRP筋替代钢筋在溢洪道泄槽结构中的应用研究
高水头尾矿库场外排洪系统消力池体型研究
青山嘴水库工程(溢洪道)
基于流体体积函数法的阶梯溢洪道消能研究
不同来流条件对溢洪道过流能力的影响
跌坎式底流消力池边墙突扩宽度对池长的影响研究
底流消能平底和跌坎突扩消力池水力特性三维数学模型计算比较研究
Loss of cavin1 and expression of p-caveolin-1 in pulmonary hypertension: Possible role in neointima formation
《铁路通信设计规范》TB10006-2016解读(四)支撑网
《铁路通信设计规范》TB10006-2016解读(三)——业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