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县联村共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2019-11-22 07:07卞瑞鹤曹哲浩
农村农业农民·A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联村党群集体经济

卞瑞鹤 曹哲浩

叶县以党建为引领,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深化农村改革,发展村集体经济,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联村共建、财政倾斜、金融服务、保险托底、廉情监督”的强基之路,可供各地借鑒。

今年3月,叶县顺利通过省级贫困县退出专项评估检查,漏评率0、错退率0、综合贫困发生率0.99%、群众认可度99.37%。5月9日,河南省政府宣布叶县达到脱贫摘帽标准,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

联村共建,抱团发展

9月19日,田庄乡东李村种植的青贮玉米,已早早收割完毕,与其他村庄忙碌的场面相比,这里显得悠闲而安静。

东李村是全国文明村,全村1866口人,可耕地2200亩。为带领全村群众早日致富奔小康,该村积极响应全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号召,于2018年5月率先成立集体经济性质的叶县四季丰农业种植有限公司,发展种植青储玉米和强筋小麦,用一年时间即实现了村集体经济从零到超百万元的跨越。靠这些集体收入,东李村购置了100多万元的全套农机设备。

另外,东李村利用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专项资金120万元购买厂房,再以厂房租赁的形式入股望三江公司。按照有关约定,该公司每年支付东李村最低10万元分红,市场行情好时按效益的10%进行分红,这成了东李村集体经济的又一大收入来源。

由于各村党支部战斗力强弱不一,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成效也各不相同。近年来,为加快推进共同致富,叶县决定实施“联村共建、抱团发展”,从而实现共同致富的目标。

东李村周围的西孙庄、黄庄和牛庄,村级集体经济实力薄弱。在县、乡两级党委的支持下,经过一系列程序,东李、西孙庄、黄庄和牛庄4个村的党支部组合为中共田庄乡东李村联合总支部委员会,东李村党支部书记李富青任党总支书记,用东李村的模式带动其他3个村共同发展。目前,东李村正在其他几个村实施土地流转,秋收后土地流转规模将达到2500亩,明年将上马面粉加工项目。

平顶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叶县县委书记古松告诉记者,下一步,叶县将加大成立联合党总支的力度,力争用两年时间,通过强村带动,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稳定增收、农民家庭收入稳步增加,最终实现全县所有农村党组织战斗力整体提升、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大幅增加。

党群共建,迎来黄金期

仙台镇南庞庄村位于仙台镇东南方向约3公里处,是贫困村,全村共有174户64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82户347人,目前还有4户9人未脱贫。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曾是南庞庄村的真实写照。2018年,借助全县整治农村人居环境的时机,南庞庄村申请到项目资金60万元。为了节省资金,南庞庄村党支部决定党员干部带头,发动群众参与,尝试党群共建。

就这样,南庞庄村党群共建轰轰烈烈地开展了起来,村里垒起了大锅台、蒸起了大锅馍,做上了大锅菜、喝上了大碗茶,县乡干部一个锅里吃饭,党员群众一个工地干活儿,昔日不温不火的干群关系,如今变得融洽和谐。最终,60万元的项目款干成了近120万元的活儿。南庞庄这一试点成了全县党群共建燎原之火的助燃点。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近年来,叶县不断强化基层党建,特别选派540名第一书记,调整充实驻村工作队员842人,给每个驻村第一书记安排专项资金10万元,用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与此同时,叶县借鉴贵州塘约经验,结合实际提出了“十权同确”(十权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及宅基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小型水利产权、集体财产权、集体土地使用权、集体林权、四荒的使用权、农业类知识产权、地理标志产品使用权),顺利盘活农村资源资产,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夯实根基。

古松说:“通过探索实施党群共建模式,干群思想空前统一,群众被党支部紧密地‘团了起来,我们迎来了组织群众立足土地做文章、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黄金周期。”

“九种模式”,全面开花

田野里,绿油油的广东花菜长势喜人;菇房内,一颗颗双孢菇雪白鲜嫩。在龙泉乡,绿瑞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和叶县绿筑菌业食用菌种植基地是平顶山市农业产业的典范。

两家农业产业的一个共同点,是致富带动作用非常明显,除提供岗位解决村民就业外,还利用自身经营和市场优势,积极发挥龙头扶贫企业作用,通过“政府+公司+合作社”形式与村集体签订产业扶贫协议,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以上两家农业产业,只是叶县依托产业发展村集体经济的缩影。近年来,为了大力推进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叶县成功探索了九种模式。

阳光增收模式:在发展光伏产业上,探索“企业+村级集体经济+贫困户”模式,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村级集体经济标准化厂房模式:积极探索“企业+标准化厂房+村级集体经济+农户(贫困户)”模式,由县财政投资在全县贫困村和贫困发生率较高的非贫困村,建设标准化厂房,重点发展服装加工、电子加工、艾草加工等产业。互助资金管理模式:资金互助社在叶县已持续健康运行10年之久,全县有170个村建立了资金互助社,资金总规模达6032万元,该模式被国务院扶贫办总结为“叶县模式”在全国推广。循环农业模式:以循环农业为核心,探索出了“循环农业+生猪养殖+村集体经济+贫困户”模式,带动贫困户实现脱贫。股份合作模式:以村级合作组织为单元,探索发展“村级合作社或股份公司+龙头企业”模式,此项目年纯利润在36%以上,每村每年可稳定收益7万元以上。企地联营模式:大力探索“村级合作社或股份公司+优质项目(企业)”发展模式,实现市场配置企业,企业带动村集体经济合股联营。合作共享模式:探索“农户(贫困户)+村级合作社或股份公司+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模式。能人带动模式:采取“支部+企业+贫困户”村企合作模式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金融扶贫模式:与省人保财险公司和有关金融机构合作,以扶贫为纽带实现三方共赢。

“近年来,叶县始终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持续深化农村改革,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古松说,“2018年是叶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起步之年,今年将抓住被确定为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的机遇,探索党建引领、联村共建、财政倾斜、金融服务、保险托底、廉情监督模式,努力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做成全省示范和叶县名片。”

猜你喜欢
联村党群集体经济
拱辰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家门口的“红色家园”
区域推进“联村导师制”的实践研究
农村集体经济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让家乡更美丽
发展集体经济更需完善乡村治理
电力企业党群工作的精细化管理对策
新形势下企业党群工作中的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脱贫攻坚
论党群工作在电力企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山联村为啥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