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县:转移就业助力脱贫攻坚

2019-11-22 07:07丁浩王常峰李浩阳
农村农业农民·A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新县贫困户攻坚

丁浩 王常峰 李浩阳

新县把转移就业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通过政府主导、部门服务、企业参与,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大加快了脱贫攻坚步伐。

新县是全国著名、河南省唯一的将军县,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大别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重点县。2019年9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新县田铺乡田铺大塆,了解该地依托红色旅游资源,打造创客小镇、发展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振兴等情况。习近平总书记的到来让新县干群备受鼓舞,也让田铺大塆名气更大。

9月24日,记者一行驱车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经过的路线来到了田铺大塆。这是一个别具特色的景观村落,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各地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学习取经的党政干部纷至沓来。陪同采访的田铺乡政府工作人员戴丽告诉记者,最近到访田铺大塆的游客不断增加,农家饭店满座,创客小店手工艺品销售火爆,民宿入住率猛增。

生意好了就需要更多的人来服务。田铺乡利用这一用工需求,优先安排贫困户就业。50岁的贫困户韩光兰被田铺乡政府安排到田铺大塆创客小镇匠心工坊做绣娘,不仅收入高还能照顾家庭。记者发现,韩光兰绣的鞋垫样式好看又寓意丰富,游客纷纷围观购买。

这是新县做好转移就业助力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新县把转移就业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通过政府主导、部门服务、企业参与,帮助2万余名贫困群众实现就业,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大加快了脱贫攻坚步伐。2018年8月8日,新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成为信阳市第一个摘掉贫困县帽子的县。

技能培训走在前

扶贫先扶智。对于如何让贫困户掌握一技之长,新县在这方面走在了前列。据新县扶贫办主任黄成光介绍,新县成立了信阳市首家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心,整合人社、农业等部门的培训资源,开展专业技术、实用技能、自主创业三个方面的培训,充分考虑群众个人意愿、自身能力和市场需求等因素,采取“订单式”培训,重点开展汽车驾驶、家政服务、服装裁剪、“红城月嫂”“红城管家”等专业技能培训,做到精准培训与促进就业创业的无缝对接,实现有就业创业意愿的贫困群众培训全覆盖,让贫困劳动力真正掌握本领,提升就业能力。

孙丽是新县泗店乡陆湾村贫困户,今年48岁,由于丈夫有病,小孩上学,家庭生活困难。经过简单培训后,孙丽就到当地扶贫车间泗店乡和美服装厂上班,每月能挣1600元。泗店乡乡长杨祯告诉记者,贫困户经过免费技能培训后被安排到扶贫车间上班,多劳多得,既不耽误农活,还能增收脱贫,他们正加大扶贫车间建设力度,争取转移更多的贫困群众就业。

落实就业有保障

9月25日,记者见到浒湾乡徐湾村贫困户徐帮芝时,她刚从新县人民医院做完护工回来。徐帮芝是因为供养两个孩子上大学导致贫困的。成了贫困戶后,当地政府送她到位于新县的信阳涉外职业技术学院免费培训,她先后考取了高级催乳师证、保育员证、家政服务员证(月嫂),从农民变成了职业技术人员,现在平均每月收入6000元。发家致富的她不忘党恩,对于护理的弱势群体,她免收护理费,还自发照顾村里孤寡老人,送钱送物。

作为全国唯一国际就业扶贫教育示范基地,信阳涉外职业技术学院通过“职业培训+国外就业+回国创业”模式,推动劳务输出和返乡创业双向流动,帮助325名贫困群众转移到国外就业,人均年增收9.5万元。

新县还举办了“互联网+就业”人才招聘会,帮助7109名贫困群众实现县内就业,人均月收入2000元。建立“人力资源网上超市”,开通企业招工、群众务工直通车,发放交通补贴,帮助10772名贫困群众实现县外就业,人均月收入3000元以上。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安排符合岗位需要且外出就业困难的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就地将2255名贫困群众转化为乡村保洁员、护林员、县城环卫工人,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发展产业带动强

新县吴陈河镇是河南省委农办帮扶的乡镇,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都走在了全县前列。该镇有一家茅屋冲家庭农场,业务范围包括农业种植、畜禽及淡水养殖、生态旅游等。该农场的开办改变了48岁贫困户郑春霞的命运。郑春霞在这里当厨师每月能拿到4200元的工资,不仅摆脱了贫困,还把自己的儿子培养成了研究生。

像郑春霞这样的人在新县还有很多。据统计,新县75%的贫困人口与130家龙头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了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稳定获得就业薪金、入股股金、资产租金收入,每户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

“立足丰富的红色历史、绿色生态、古色乡村资源,全力推动旅游扶贫扩大就业渠道,围绕建设‘大别山旅游公园的目标,打造了‘一城三线精品旅游线路,通过发展旅游产业带动农业、文化、体育、教育培训等多种业态深度融合发展,形成了完整的大旅游产业链条,搭建了广泛的创业就业平台,在旅游及相关产业的带动下,全县84.34%的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在旅游发展各环节受益。”新县县委书记吕旅高兴地说。

通过转移就业各项措施,新县2万余名贫困群众实现就业,人均增收2000余元,吃不愁、穿不愁,收入得到明显提升,有的贫困群众通过外界帮扶和自身努力,甚至住上了小洋楼、开上了小汽车、办起了小产业,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猜你喜欢
新县贫困户攻坚
杜造海:从贫困户到脱贫致富带头人
全域旅游背景下乡村旅游问题研究以河南新县为例
红色旅游背景下“农户—企业”扶贫模式探讨
红色新县秋意浓 文、图
新县全域旅游发展模式、问题与对策分析
重视“非贫困户”的满意度
攻坚脱贫
播州区委离退局开展春节走访慰问挂帮贫困户
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