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驱动为引擎 加快突破农业关键核心技术

2019-11-22 11:47张煜婕
中国集体经济 2019年31期
关键词:核心技术袁隆平关键

张煜婕

摘要:自工业革命以来,农业被强行推入了落后的时代里,从此便给人一种“传统”、“守旧”的形象。但事实不然,在大数据、物联网的“新农业”概念中,农业出现了跳跃式的发展契机,如何抓住这个契机,让“落后”的农业打一个翻身仗,加强科技创新,突破核心技术是关键。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了《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文章聚焦中央一号文件,在改革创新的大背景下,谈一谈如何实施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行动。

关键词:科技创新;关键核心技术

在数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中,农耕是最重要的篇章。农业耕作从最开始的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再到近代的机械化耕作,到今天的数字农业、智慧农业,经过了一条漫长的发展道路。牛耕、拖拉机到数字农业,这不仅是技术的进步,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历史变迁。

一、回望过去,肯定成绩,正视不足

(一)肯定成绩

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过去那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手工劳动已经成为历史,农业科技水平持续攀升,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不断提高,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过去的农业生产主要依靠施化肥、用水浇等传统方式,投入的主要是人力和畜力,而现在则主要依靠科技投入,依靠机械动力甚至是人工智能。正是基于这种转变,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才不断涌现。

其中有一项重要的创新成果不得不提,就是袁隆平老先生的海水稻。在海边滩涂盐碱地里长水稻,想必在很多人看来,这简直是白日做梦!可偏偏这样不可能的事情,就奇迹般的发生了!说起袁隆平老先生,大家都知道,但是说起“海水稻”,相信很多人都不太了解。其实,海水稻是长在海边滩涂等盐碱地的一种特殊水稻,是耐盐碱水稻的一种形象化称呼。袁隆平先生领导的海水稻团队,于2017年9月28日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取得海水稻测产成功,在世界引起广泛关注。习近平主席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将其作为重要的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加以点赞。但这样的创新成果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是很大的。

(二)正视不足

农业不是快销品,也不是新业态,它是扎根土地,用成果说话的行业,因此这么多年过去了,不管是网易的丁磊猪、柳传志的猕猴桃、潘石屹的苹果,还是褚时健的橙子,一个个新的农产品品牌在我们面前崛起,但是突破中国农业困境的创新却少有耳闻。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农业科技水平还不高,对农业发展的贡献率仍然比较低。我国农业竞争力不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乏关键核心技术,缺乏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告诫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

进入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夯实农业基础,需要坚持创新驱动、科技强农;抓好粮食生产,优化农业结构,也需要科技创新来提供支撑。我们必须准确把握農业科技发展方向,实施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行动,以农业科技创新推动我国农业转型升级,给农业发展插上科技创新的翅膀。

二、展望未来,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增强农业竞争力

(一)明确农业关键核心技术的范畴

要想加快突破农业关键核心技术,首先就要明确哪些是关键核心技术。1号文件指出:推动生物种业、重型农机、智慧农业、绿色投入品等领域自主创新,这四类技术就是关键核心技术。比如,前期的优质种子技术,近年来粮食增产的重要因素就是种子技术不断突破,像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产中的生物防治病虫害技术、有机肥个性配方技术、增产护理技术、智能监控技术等;后期的深加工技术、收储技术等;贯穿始终的联合大型农机具技术等,都是关键核心技术。

比如说高平市的老黄梨,非常有名。高平市针对铁炉贡梨的种植,探索创新出了“梨树五芽嫁接法”、“当地草种果园生草法”和“省力化虫害诱杀技术”等,大大提升了老黄梨树的产量。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当前老黄梨品种老化,并且没法长期保存,只能保存到第二年的春天,这就需要进一步研究黄梨品种的提质技术还有收储技术。

只有找准了农业科技创新的发力点,集合精锐力量,作出战略安排,才能加快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

(二)把握农业科技发展方向,加强技术交叉融合

应加快促进农业技术与现代信息技术等的协同创新,加强技术交叉融合,力争在智慧农业、数字农业等方面形成一批原创性、颠覆性的科技成果,从而拓展农业发展领域、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

多年来专注于有机蓝莓种植的青岛杰诚食品有限公司,他们通过创新与大胆尝试,充分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成功创立了自己的蓝宝实品牌。为什么超市里,蓝宝实的有机蓝莓卖49.8元,旁边同样规格的佳沃只卖29.8元,而超市门口小摊的草莓只有5元钱。蓝宝实的有机蓝莓不仅是靠有机本身来做溢价,而是靠其它一些技术的配套。蓝宝实是把大棚种植和露天种植这种错季种植的技术融合在一块。同样的时间点,露天的还在开花,大棚的已经上市了。这就是一种技术的融合。

成立于2008年的北京科百宏业科技有限公司,10年来一直在数字农业领域摸索创新。2017年5月,发布了首套自主研发的无线智能灌溉控制系统;2019年1月17日,又推出了农作物精准栽培信物融合操作系统。这是一个怎样的系统呢?比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茶叶,病虫害、霜冻、过高的农残一直是当下最严重的问题。针对霜冻,之前一直是通过点烟法来防治的,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天气预报不可能精准的预测出具体什么时间上冻,哪块区域上冻,需要什么时候放烟,放多少烟?而科百农业物联网系统就通过精准的数据来对茶叶的叶面温度进行及时监测,一旦低于冻害阈值就会触发控制设备对茶叶进行自动喷雾,通过覆盖于叶面的冰水混合物使得茶叶的叶面温度始终保持在0度以上,这样就可以成功的躲避冻害。这套系统去年已经在浙江实现了规模化推广。

(三)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

发展农业科技,既要有深入研究的硬功夫,也要有机制改善的软环境。要做到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比如,要促进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引导科研人员把论文写在农业生产的田间地头上。这里“产学研”合作的一个成功案例是广东的温氏集团。温氏集团与华南农大等几所高校合作,为其实现信息化提供了技术保证,提高了其科技创新力,不仅实现了温氏企业由传统养殖向规模化养殖的飞跃,还成就了温氏集团的生物制药业。

同时,要深化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积极主动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发挥我国旱区农业科技优势,与“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开展农业科技合作。就像之前提到的袁隆平先生的海水稻。他所研发的海水稻正成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一个新内容。就在去年,中国的研究人员已经利用“一带一路”基金在迪拜郊区的沙漠中建起了一块试验田。在沙漠地区种植水稻存在多个方面的挑战,而袁隆平团队就采用了一种被称之为“四维改良法”的技术,将沙漠变成了人造绿洲。据说,四维改良法技术还将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平台技术,通过对沙漠土地的数字化改造,帮助当地建立先进的智慧农业体系,为迪拜发展数字农业作出贡献。可以说这是中国的水稻奇迹,中国创新已经为世界的科技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人民日报就发表评论文章评袁隆平海水稻:中国创新温暖世界。

以创新驱动为引擎突破农业关键核心技术势在必行。当然,对我们高平市的农业发展现状来讲也是如此。我们知道,高平发展最大的短板就是创新不足,不靠创新增加动能,短板补不起来,高平也跑不起来。那么,针对我市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比如农业推广体系不健全,科技支撑能力弱,品牌意识不强等等,我们就必须破除因循守旧,着力解决创新精神不足的问题,以创新驱动为引擎,激发活力,加快突破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提升农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韩长斌.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三农”问题[M].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外文出版社,2017.

[3]郭玮.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推进农业现代化[M].中国言实出版社,2014.

(作者单位:中共高平市委党校)

猜你喜欢
核心技术袁隆平关键
核心技术是厚积薄发的过程
袁隆平:我从“80后”成为“90后”了
袁隆平贪心水稻,我们又贪心什么呢
袁隆平“贪心”水稻, 我们又贪心什么呢?
掌握核心技术 赢在精益制造
不忘科创板的初衷
核心技术,造船强国第一要素
清淡健康的饮食是预防橘皮纹的关键!
袁隆平戒烟
鹏鹏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