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模式下特色小镇建设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

2019-11-22 11:47盛赛赛朱雨昕张艺译
中国集体经济 2019年31期
关键词:收入差距特色小镇PPP模式

盛赛赛 朱雨昕 张艺译

摘要:十九大报告指出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是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而PPP模式则是小镇建设吸引投资的一种形式。文章分析了特色小镇应用PPP 模式的可行性、PPP模式下建设的特色小镇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以及建设特色小镇可能存在的不足之处,以期进一步了解建设特色小镇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以及为如何建设特色小镇提供建议。

关键词:PPP模式;特色小镇;收入差距

一、引言

自2003年中共中央正式将“三农”问题写入全党的工作报告,至今已为第17个年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报告强调不仅要优先发展农业和农村,更要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现代化农村,此外,习近平总书记还表示,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发展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上都为新时代发展特色小镇,建设美丽乡村指明发展方向。特色小镇项目在进行产业选择和整体规划建设时应秉承“小而美”的战略,但是由于中国已经提前进入城市化和逆城市化并举的阶段,并且特色小镇在我国兴起的时间较短,建设特色小镇面临诸多问题。综合当前经济形势,我们不难发现特色小镇已经成为未来新风口,投资建设新蓝海。在PPP模式逐渐走向成熟的情况下,将其应用到特色小镇建设上又会成就怎样的未来,这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国内研究背景

統计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超过0.4,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较大。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2017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36396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13432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71,比上年缩小0.01,不过我国仍为世界上城乡收入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

在此情形下,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振兴乡村这一长久以来制定的目标,成为解决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推动力。乡村振兴战略与城乡一体化在发展理念、目标以及方式上都有着相互融合贯通之处,可以借鉴以往城市化经验,从城市化的发展路径中寻振兴乡村的具体路径。同时特色小镇的兴起与发展也是振兴乡村的一种方式,为缩小城乡差距,实现乡民生活富裕提供了可能。

从当前江苏省已经建设完成的特色小镇,如高淳桠溪、宜兴丁蜀等小镇的发展状况来看,已经明显能够看到这项建设给乡村经济带来的改变,特色小镇不仅带动了周边农村经济的发展,并且解决部分农民就业问题、提高了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城乡收入差距也逐渐缩小。

目前我国针对特色小镇的研究主要集中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创建路径研究;闵学勤(2017)指出正在我国兴起的建设特色小镇这一运动处于我国建设新型城市化期间,坚持以产业经济为导向建设特色小镇的这一创建路径可能会导致特色小镇缺乏文化创新、发展的产业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吸引不到消费者等问题,因此特色小镇的创建可采取多元化和智库化的治理主体、平台化和网络化的运行机制、本土化的特色文化创新以及精细化和全球化的小镇绩效评估等来确定特色小镇的创建路径,从而实现精准创建;二是发展水平评估;对于特色小镇的发展主要从地理位置,生态环境,创新引入PPP等综合开发模式,与大城市之间的沟通,交通便利情况,以及是否具有鲜明的特色等方面评价;三是预测建设特色小镇带来的社会效益;建设特色小镇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得到经济效益,成功的特色小镇带来的也不止经济效益,在建设特色小镇时,不仅要考虑到创新还要兼顾小镇的交通环境及其发展的可持续性,是否在将来可以形成产业文化和本土文化的融合并在社会产生独特的影响力,要取得这样的社会效益需要长达二十年的时间来沉淀和检验,因此在建设特色小镇时我们会分析预测特色小镇将产生的社会效益。

(二)研究意义

1978年以来,经济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也严重暴露,收入差距问题日益凸显,城乡发展不平衡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近些年来,在国家推动乡村振兴、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发挥地方优势的政策号召下,特色小镇数量大量增加。2014年由杭州云栖小镇提及概念,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特色小镇对经济转型升级以及新型城镇化建设意义非凡。十九大指出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是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特色小镇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如前文提到的浙江云栖小镇,从2014年起云栖小镇的产值成倍增长,引进企业数也逐年增加,交通实现大范围覆盖,居民收入水平、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江苏省在借鉴浙江建设特色小镇的经验下,对开展建设特色小镇持积极态度。通过江苏盐城汽车小镇,具体讨论特色小镇的建立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以及分析PPP模式对建设特色小镇的作用。

二、PPP模式下特色小镇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PPP模式是在公共基础设施中,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运作项目模式的简称,PPP模式运作成功需要以下三个条件:一是相关政府部门的支持;二是有保障的法律法规制度;三是具备专业能力的机构和人才的支持。

盐城汽车小镇是江苏省首批创建的25个省级特色小镇之一,也是全省唯一将汽车作为主题的特色小镇,交通便利,其地理位置北临松江路,南临长江路,西临嵩山北路,东临峨眉山路。小镇以汽车为核心将汽车智慧产业、汽车后服务业、汽车文化产业、汽车旅游产业作为小镇发展的重点,遵循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求,将生产、生态、生活进行有机融合,致力打造在全国知名的汽车产业特色小镇、江苏汽车智慧产业发展集聚区,努力成为国家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

针对国内特色小镇的发展现状以及 PPP 模式的特点,我们从三个方面阐述盐城汽车小镇建设在PPP模式下的可行性。

(一)政府政策

2016年10月,国家发改委提出将 PPP 模式应用到特色小镇项目建设,在推进政策性金融支持小城镇建设的通知中鼓励政企合作,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投资强度,鼓励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调动社会资本积极加入特色小镇项目的建设中。同时,政府对采用 PPP 模式建设开发的特色小镇项目给予税收等优惠政策,吸引私有资本投入。2018年5月底,江苏省财政厅、江苏省发改委印发对江苏省省级特色小镇实行奖补相关管理办法,省财政将对经考核合格的省级特色小镇,在创建期间及验收命名后给予每年200万元,三年累计600万的奖补。

(二)资金支持

盐城智尚汽车小镇于2017年建设,拟用三年时间建设完成汽车产业及配套设施两大类项目,共耗资约52亿元。第一年市开发区拟开工建成汽车博物馆、汽车科创研发中心、国际汽配MALL等汽车产业类项目5个,建设凤依湖公园、F&F休闲水街、公共配套基础设施等项目5个,总计投资15.85亿元,而后续的建设仍然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这给当地政府财政带来不小的压力,因此需要社会资本的介入带来强大的资金支持。

2018中国特色小镇博览会暨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发展高层论坛上,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PPP研究所理事会副理事长兼所长彭程指出,可将PPP模式引入特色小镇投资建设过程中,有效解决建设特色小镇过程中动辄几十亿的巨大资金耗用问题,这也是特色小镇建设需要引入PPP模式的一个必要性所在。

社会资本通过 PPP 模式参与投资特色小镇,除可获得基本利润外,还可获得其他经济收入。闲置的民间资本、社会资本与政府合作参与特色小镇项目,通过 PPP 模式来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既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又能保证民生的基本需求,从而使政府以有限的资金满足民生,提升社会民众幸福感和认同感。

(三)专业机构和人才支持

在PPP模式运作中,可以广泛采用项目特许经营方法来实现结构融资,这需要引入具备金融、法律和财务等知识的人力资源。在制定PPP交易流程时,政府部门须确保交易流程的规范化、标准化,对项目运作提供技术指导、相关政策支持,促成专业化的机构合作以便获得具体专业化的服务。特色小镇是通过小镇的发展来解决当地居民的就业问题,吸引中小企业和相关的特色产业入驻,以小镇为中心向外辐射,带动经济增长,使得小镇能够稳定成长,产生稳定收益,回报建设期注入的社会资本和政府财政。

盐城汽车小镇承载着盐城汽车工业未来发展的重任,小镇现有三家整车制造厂,分别是奥新新能源汽车、东风悦达起亚汽车和悦达专用车,此外小镇还汇聚了300多家汽车零部件制造商。作为江苏省最大的乘用车制造基地,盐城汽车小镇的产业格局在江苏省内独一无二。这些核心企业是汽车小镇发展的重要基石,专业机构为汽车小镇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与此同时,盐城汽车小镇的发展也离不开各路人才的鼎力相助。

聚集几十个品牌店并形成大型城市汽车服务综合体的本土企业森风集团,其董事长沈峰从最初创办森风汽车城,到如今大力支持汽车小镇建设,为盐城的汽车名城之路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江苏世纪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峰,作为汽车小镇较早的原住民,他也时刻关注着汽车小镇的发展;江苏奥新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史践对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的展望与创新,也在为汽车小镇多维发展开辟道路;艾客玛特盐城公司总经理黄荣三是韩国人,在小镇2017年孵化的18个拟转企业项目中,黄荣三至少会从韩国带来五个汽车后市场的合作伙伴;丁磊现从事新能源车的战略投资运营,丁磊和他的公司与盐城互动频繁,从区位和产业诉求来看,他是盐城和上海汽车产业战略合作的最佳大使。此外,还有如小镇名誉镇长谷靖雯、车联网教父刘南杰等,他们以及背后的科研创新团队都在用自己的才能为汽车小镇的发展保驾护航。

三、PPP模式下特色小镇建设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有效性分析

据住建部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3月,我国首批投入建设的127个特色小镇发展成效显著,平均每个小镇增加约800个岗位,总计解决约10万人口就业,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0%以上,促进了农村产业发展。在基建方面自來水普及率高于90%的小镇超过90%,生活垃圾处理率超过90%的小镇约占总数的80%,基本处于县城平均水平。

可见,特色小镇的建立给农村地区带来的好处是多方面的,对缩小城乡差距有明显促进作用。下面我们从三个角度讨论特色小镇的建立对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意义。

(一)带动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一直以来城市作为人口、经济资源、教育资源集聚地,其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是政府关注的重点,因此各个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都相对完备并且政府部门还一直在改善和优化。相对于城市,农村发展水平落后、发展速度慢,农村居民享受到的基础设施建设也远落后于城市居民。特色小镇建设可以拉动周围一大批村镇的经济发展,完善各村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盐城汽车小镇除已建成的展馆、休闲街,还规划建设北师大附属幼儿园、北师大附属学校,引进国际先进的教育、医疗、金融资源,为小镇居民以及周边居民提供高品质的生活服务。

(二)促进农民思想意识转变,寻求自身发展

汽车小镇融合产、城、人、文,将产业功能、城市功能、人才集聚功能以及文化旅游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在面向更先进的思想和技术时,当地居民不仅能够切身体会到先进技术带来的改变,还能接受先进思想的熏陶,改变以往对乡村的既定意识,寻求突破,实现个人发展,提高民众素质。

无论是小镇特色产业的发展还是相关旅游业的发展,特色小镇建设以及特色小镇运营必定会带来经济快速发展,居民会不断认识新事物,接收新知识、新技术,接触形形色色的人,从而会使他们的思想意识发生变化,他们会随着特色小镇的发展,不断发现新的机会,寻求自身发展,追求更好的生活方式,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缩小和城市居民的差距。

(三)带动当地农村和农业的发展,提高农村居民收入

特色小镇在概念上强调非镇非区,坚持以产业建镇为基础,实现多元、开放、特色、融合、共享和市场化运作,但从我国公布的特色小镇名单看,这些特色小镇都是在建制镇基础上发展来的。我国约有建制镇19000个,这些镇下面又有许多村,可以选择在农业上具有特色的建制镇和农村,以特色农业为产业基础,建设农业特色小镇,如江苏省计划在三至五年内建设一百个农业特色小镇,涵盖了农业历史经典产业、非物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农耕文化、农家乐、创意休闲农业等多种特色产业。

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高精尖技术在农村地区的应用,发展技术就是要惠及民众,而借助先进科技显然可以为乡村地区发展注入新活力,盐城汽车小镇的智能化理念则体现了这一点。让更多当地居民接触到高新技术,并且在一定时间内参与到产业建设中,虽然智能汽车行业门槛很高,但收益也高,如果当地居民积极投身于汽车小镇建设,我们可以预见这会给当地民众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对缩小城乡差距大有裨益。

四、结论

虽然我国特色小镇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与国外成功特色小镇譬如美国硅谷、法国戛纳无法相提并论,但是特色小镇未来光明,在建设特色小镇过程中政府要紧抓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制定合适的发展策略,吸引优秀人才进驻小镇,提升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改善当地人民生活质量,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在建设特色小镇时仍要关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PPP模式是特色小镇在建设时吸引投资的一种形式,它可以帮助政府解决资金问题,但又不能完全解决,其一是PPP模式并不适用所有类型项目;二是社会资本介入的前提是小镇可以产生源源不断的收益,如果小镇因面积较小,产业不能吸引到消费导致存续时间不确定,会给特色小镇是否引入PPP模式带来困惑。由于许多特色小镇建设尚属于初期阶段,运用PPP模式是否存在上述问题有待其正式运营后方知,但在确立建设特色小镇时,政府和社会资本都应充分考虑这些问题,尽量避免因决策失误造成资源浪费。不过从现如今全国各地特色小镇发展状况看,大部分特色小镇在PPP模式下都能够实现最初创立时的目标。第二、我们要关注特色小鎮是否会被“假小镇真地产”,国家为了扶持特色小镇项目,土地是不需要招拍挂的,很多地产商会钻空子发展地产,忽略了发展核心产业,这样是否会把特色小镇的特色排挤出去,使特色小镇变成“空镇”引发了我们的思考。此外,一味强调PPP模式,会使得投资人在可以自己解决投资项目时也去寻求政府的帮助,本质上是对政府资源的浪费。

参考文献:

[1]李亚卿.以小微古村镇为产业集聚地的苏南新型城镇化路径分析[J].贵州社会科学,2014(02).

[2]邓丽娟.“特色小镇+PPP”模式探索[N].中国联合商报,2016-12-26.

[3]卫龙宝,史新杰.浙江特色小镇建设的若千思考与建议[J].浙江社会科学,2016(03).

[4]闵学勤.精准治理视角下的特色小镇及其创建路径[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5).

[5]谭荣华,杜坤伦.特色小镇“产业+金融”发展模式研究[J].西南金融,2018(03).

[6]徐可,马光德,李朋飞.PPP 模式在特色小镇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09).

[7]Martha M. Lauzen. Image repair: A case study of Thierry Frémaux and the Cannes Film Festival[J].Public Relations Review,2016(421).

[8]K.C. Fung,NathalieAminian. Silicon Valley, France and China:a comparative study of innovation systems and policies[J].Journal of Chinese Economic and Foreign Trade Studies,2017(103).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

猜你喜欢
收入差距特色小镇PPP模式
论特色小镇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创新
“特色小镇”切莫成为“房地产小镇”
发展“特色小镇”,核心在哪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研究
与特色小镇文化共建: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新途径
浅谈兰州市基础设施建设引入PPP模式的紧迫性和可行性
PPP模式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外商直接投资、地区异质性与居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