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农场主职业认同分析

2019-11-22 16:50路幸福梅晶哲杜凤
安徽农业科学 2019年20期
关键词:职业认同职业技能

路幸福 梅晶哲 杜凤

摘要 家庭农场是我国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和依托,农场主的职业认同是影响家庭农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问卷调查,运用描述统计、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描述家庭农场主职业认同状况,并概括主要问题。结果表明,农场主年龄结构老化、职业能力虽有提升但总体较低、职业认同逐渐形成但仍然脆弱、合作意识有待提高等问题。为此,提出加大职业能力培训、促使农场主年龄结构年轻化、提高农场主的职业获得感、建立合作激励机制,以提升职业认同。

关键词 家庭农场主;职业认同;职业技能

中图分类号 C912.8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9)20-0261-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19.20.07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 Study on Family Farmers Professional Identity

LU Xing fu1, MEI Jing zhe2, DU Feng3

(1.School of History and Sociology,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Anhui 241002; 2.School of Social Development,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141; 3.Scientific Research Department,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Anhui 241002)

Abstract Family farm is an important force and support for Chinas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the farmers professional identity is one of the key factors affect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family farm. Through questionnaire survey, descriptive statistics, correlation analysis,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data, the status of family farmers professional identity was described and the main problems were summarized.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most of the family farmers are male, with an average age of 45, and more than 60% of them have junior middle school education or below. The professionalism of the family farmers has been improved, their professional skills have been gradually improved, and their professional identity has been gradually formed. The study also found that the family farm has such problems as older farmers, lower professional ability, still fragile professional identity, and low sense of cooperation. Therefore, it is proposed to increase vocational competence training, promote younger age structure of farmers, improve farmers sense of professional acquisition, and establish a cooperative incentive mechanism to improve professional identity.

Key words Family farmer;Professional identity;Professional ability

家庭農场是以家庭成员为劳动力、以农业收入为主要来源的农业经营单位[1],是符合我国农村生产经营方式和未来农业现代化发展趋势的重要经营主体,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力量和依托。

家庭农场在欧美发达国家起步早、发展过程平稳,是产业分工细致化、农业转型升级的结果,遵循农业自身逐渐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的现代化发展逻辑[2-3],属于先发国家的家庭农场模式。而我国家庭农场正处于起步阶段[4],发展缺乏自我积累,经营者素质较弱,缺乏现代农业发展知识和管理能力与专业技能[5]。朱启臻[6]认为家庭农场是新型职业农民的载体,其经营主体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并以农业为业的新型“职业农民”;具有高度的稳定性、社会责任感和现代观念,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7]。实质上强调了家庭农场经营主体的职业认同的重要性。职业认同是衡量我国新型农民职业化一般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8],在新型职业农民职业素质模型中所占权重最高[9]。由此可认为,农场主的职业认同是影响家庭农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笔者以安徽省家庭农场为例开展调查,研判家庭农场主的职业认同。安徽省是我国率先出台指导家庭农场发展文件的9省之一[10],截至2018年11月,家庭农场数量全国第一[11],发展具有一定典型性。此次调查采取立意抽样法,选取芜湖县、南陵县、郎溪县、广德县、阜南县等县区130个家庭农场(其中83个示范家庭农场),运用自填式问卷和结构式访谈法,于2018年9月前完成对家庭农场主的问卷调查。

1 家庭农场主基本情况及其职业认同

1.1 家庭农场主基本情况

农场主是家庭农场发展的主体,其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培训、职业技能等对家庭农场发展具有关键性的作用。调查显示,家庭农场主以男性为主,114人,占87.7%。从年龄分布看,35岁以下占6.2%,35~44岁占31.5%,45~59岁占61.5%,60岁及以上占0.8%,平均年龄为45岁。从受教育程度分布看,大专及以上学历占9.2%,初中及以下学历占66.2%(表1)。

1.2 职业技能逐步提升

家庭农场主的职业化状况有所改善,97.2%的家庭农场主参加过农业部门组织的职业培训,仅2017年参加各类职业培训的次数平均6.5次,66.9%的农场主平均每次接受培训时长为2~3 d。从农场主职业经历看,44.6%的人一直务农,42.3%的人曾经有非农经历,13.1%的人现在务农并兼有务农经历。大多数农场主的职业能力较高,其中认为自己掌握绝大部分或完全掌握农业技能的占82.0%,但仍有18.0%的人认为自己农业技能较低。由此表明,家庭农场主重视自身农业技能水平的提升,大多数能积极参加政府组织的职业农民培训,农民有提高农业技能的迫切要求。

为促进传统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的转变,政府有关部门积极组织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近年来取得不错效果,多数家庭农场主对此类教育活动持认同态度(94.0%);农场主职业认同和农业技能具有显著相关性(r=0.286,P<0.01),即家庭农场主的农业技能越高,其职业认同感就越强。

1.3 职业认同逐渐形成

农民的职业认同对农业投资会产生显著正向影响[12],农场主的职业认同对于家庭农场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调查表明,家庭农场主的职业认同均分为4.55(5级评分)。为进一步分析家庭农场主的职业认同,此次调查设计了一个关于家庭农场主职业认同的里克特量表,经过试调查后筛选了其中17个观测项,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归纳职业认同的5个公因子,分别为职业归属感、职业满足感、职业投入意愿、带动作用、知识投入意愿,方差贡献率分别为19.532、15.18、12.17、10.907、10.244(KMO:0.826;Bartlett检验:912.561;df:136;sig:0.000)。从公因子看,农场主职业归属感较为强烈,一方面,对当前所从事的家庭农场工作有归属感,另一方面认为“适合”“希望”从事家庭农场主职业,并“希望事业有成”或“对未来发展有信心”,此外,也感受到了社会对家庭农场社会地位或职业的尊重,农场主愿意投入该职业。因此,至少可以认为部分农场主已成为职业农民,或者是职业农民的潜在主体,是未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稳定的基础。

此外,家庭农场主的职业认同与其家人支持相关度较高(r=0.313,P<0.01)。家人对于经营家庭农场的支持度越高,农场主的职业认同感越强。

2 家庭农场主职业认同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年龄结构老化且职业能力偏低

目前我国家庭农场处于起步阶段,农场主普遍年龄偏大、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相比较,法国经营家庭农场对农场主的要求比较高。要想成为家庭农场类农业组织的负责人,1973年的条件是必须具备农业专业技能证书,相当于我国农学类专业专科毕业证,且年龄不超过35岁,1981年规定还得具有40 h的预备实习,1992年增加了6个月的实习,2009年又增加了个性化的专业计划,2012年对年龄适当放宽至不超过40岁[13]。法國对家庭农场主的年龄、学识、技能等资格都有较严格的要求,而我国只在户籍、法人资格等方面作了一般性规定,或者将职业农民纳入基本条件。这符合我国家庭农场起步发展的实际情况,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家庭农场的准入门槛。调查表明(表1),家庭农场主多为传统农民,年龄偏大(45岁及以上占62.3%),受教育程度偏低(初中及以下占66.2%),农业技能有限,现代经营管理水平不高,与新型职业农民还有较大差距,且农场主的职业社会地位认同感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职业认同,进而严重影响家庭农场的可持续发展。

2.2 职业认同比较脆弱

“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是当前我国“三农”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家庭农场主理应是从事体面劳动[14]、率先成为体面职业农民的重要群体。然而调查统计表明,家庭农场主对职业地位的认同得分较低,为3.79(标准差为1.345、5级评分)。影响家庭农场主职业选择的因素固然有传统的乡土情结,更有来自政策的大力推动和经济补贴的激励。随着职业农民观念渐入人心,以及在现代农业政策的持续支持下,家庭农场主的职业认同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强化。然而,一旦出现诸如经营成本(包括人力资源成本、土地流转成本、机械化成本等)提高、不可抗拒的农业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补贴政策逐渐减少等情况,出于理性选择,农场主刚刚建立起来的职业认同将会受挫。说明尽管家庭农场主已产生一定职业认同,但仍是比较脆弱的认同。

2.3 合作化意识有待提高

家庭农场是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家庭为单位是其核心特点之一。要想获得良好的发展前景、增强抵御发展风险的能力、提高职业认同,单体化的家庭农场模式显然存在很多无法克服的困难,而合作化或联合体模式是解决这种问题的重要路径[15-16]。有学者也曾指出,过低的农业收入、综合素质低、组织化程度弱等是影响农民成为体面职业的障碍因素[17]。目前,家庭农场主的合作意识不强、规模较小,合作成本较大,另外,新型农民合作社、农业骨干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亦处于起步阶段,带动能力较弱,在合作生产、经营指导、技术革新、市场拓展等方面尚未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需要进一步探索合作机制和制度保障。

3 提升家庭农场主职业认同的建议

我国家庭农场的发展已初具规模,经营结构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农场主在职业农民培训等措施的推动下已初显职业化,由传统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迈进了一步,职业认同感也在逐步提升,但仍然较低并且脆弱。为提升家庭农场主职业认同,提出以下建议。

3.1 加大职业能力培训,夯实职业认同基础

家庭农场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之一是现代农业科技投入,而家庭农场主和从业人员是关键,他们渴望提升农业科技能力、提升农业风险意识。首先,农业部门及农业社会化服务部门要加大对家庭农场主和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提供菜单式的农业科技服务项目,特别是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经营类型,要满足大多数家庭农场的经营需要。充分动员各类农民教育培训机构,开展现代农业培训,如各级农业科技教育培训中心、高等农业院校、民间的各类农业培训服务机构、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和农业改良普及系统等。培训内容以提高农业技能和知识水平以及现代农业经营管理能力,在市场营销、品牌建设等方面开展培训。其次,吸引城市高素质人才和具有较高文化程度的返乡农民工经营家庭农场。可以说,农业科技水平是做大做强家庭农场的根本,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农业现代化,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3.2 促使农场主年龄结构年轻化

针对家庭农场主年龄老化问题,各级政府部门可以进一步加大家庭农场发展相关信息的宣传工作,鼓励年轻人创办家庭农场,落实家庭农场发展优惠政策,同时发挥乡镇中农业致富模范的带头作用,吸引本地有志和有智青年,调整家庭农场主的年龄结构,进而优化职业农民队伍的文化结构,培养一支稳定的职业农民队伍,为家庭农场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3.3 提高农场主的职业获得感

传统观念对农业经营产生的不利影响使得家庭农场主对自身农民身份的社会地位缺乏自信。提高其职业认同感,一是必须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农业重要、农民体面的尊农重农氛围;二是引导人们对“农民”职业重新认识,使农民认识到务农是重要且体面的职业;三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通过获得感提升农场主职业认同感。提高家庭农场主的职业认同根本上是要提高其职业获得感,即提高家庭农场的经济收益,通过与农业合作社、农业公司及其他产品加工、销售渠道的合作,确保家庭农场产品的销售,以经济收益保障职业获得感,进而带动周边村民的参与及经济收益,将进一步提升家庭农场主的职业认同和社会地位。

3.4 建立合作激励机制

鼓励家庭农场之间的合作与联合,鼓励家庭农场与种养大户、农业专业合作社、农业骨干企业等其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合作与联合[18],进一步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一方面由家庭农场联合体或农业专业合作社来对接政府、市场等,降低风险,获取支持;另一方面,在合作与联合的基础上,降低延长产业链的成本,实现产品深加工,提高利润。特别是要挖掘家庭农场在打造品牌、培育市场和参与农业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治理的潜能,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和创新发展,发挥家庭农场对普通农户的引领和带动能力。依托家庭农场连接小农户与其他农业经营主体的优势,培育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之间的利益共同体意识,建立合作农户之间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构建互惠、合作、共赢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共同体。

参考文献

[1] 朱启臻,胡鹏辉,许汉泽.论家庭农场:优势、条件与规模[J].农业经济问题,2014(7):11-17,110.

[2] MORENO P REZ O M,ARNALTE ALEGRE E,ORTIZ MIRANDA D.Breaking down the growth of family farms:A case study of an intensive Mediterranean agriculture[J].Agricultural systems,2011,104(6):500-511.

[3]BARBIERI C,VALDIVIA C.Recreation and agroforestry:Examining new dimensions of multifunctionality in family farms[J].Journal of rural studies,2010,26(4):465-473.

[4] 魏琪嘉.稳步发展家庭农场推进农业经营组织化建设[J].宏观经济管理,2013(6):53-54.

[5] 何劲,熊学萍,宋金田.国外家庭农场模式比较与我国发展路径选择[J].经济纵横,2014(8):103-106.

[6] 朱启臻.新型职业农民与家庭农场[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0(2):157-159.

[7] 朱启臻,胡方萌.新型职业农民生成环境的几个问题[J].中国农村经济,2016(10):61-69.

[8] 童洁,李宏伟,屈锡华.我国新型职业农民职业化一般发展指数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8(5):75-81.

[9] 王乐杰,沈蕾.城镇化视阈下的新型职业农民素质模型构建[J].西北人口,2014,35(3):90-95,101.

[10] 农业部:安徽等9省市已下发指导家庭农场发展文件[EB/OL].(2014-02-27)[2019-01-21].http://www.chinanews.com/gn/2014/02-27/5889463.shtml.

[11] 程茂枝.我省全面深化改革亮點纷呈8.5万个家庭农场居全国第一[N].安徽日报(农村版),2018-11-22(2).

[12] 安海燕,洪名勇.民族地区农民的职业认同及其对农业投资的影响分析[J].贵州民族研究,2017,38(9):55-58.

[13] 汪发元.中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比较及政策建议[J].农业经济问题,2014(10):26-32,110.

[14] 丛胜美,张正河.粮作农民“体面劳动”指标体系建设:基于河南省1803份问卷[J].农业经济问题,2016(7):90-97,112.

[15] 蔡荣,汪紫钰,钱龙,等.加入合作社促进了家庭农场选择环境友好型生产方式吗?——以化肥、农药减量施用为例[J].中国农村观察,2019(1):51-65.

[16] 李瑾,曹冰雪,阮荣平.社会带动作用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盈利能力的影响研究:基于对全国3360个家庭农场与种养大户的调查[J].经济纵横,2019(2):68-78.

[17] 毛冠凤,宋鸿,刘伟.让农民成为体面职业:理念、障碍和路径[J].学习与实践,2014(3):108-123.

[18] 涂洪波,鄢康.家庭农场的纵向协作模式选择[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7(6):22-30.

猜你喜欢
职业认同职业技能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提升的策略研究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
大学英语教师职业认同实证研究回顾2010—2015
职业技能竞赛推进高职教学改革研究
职业技能大赛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职业技能竞赛国内外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