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田间调查的凉山州核桃主要病害分析及综合防治

2019-11-22 16:50罗帮州涂勇蒋朝瑛赵金刚
安徽农业科学 2019年20期
关键词:综合防治凉山州

罗帮州 涂勇 蒋朝瑛 赵金刚

摘要 对凉山州核桃主要产区冕宁县、越西县、会理县、德昌县4个地区的核桃病害进行田间调查,结果发现核桃黑斑病、核桃炭疽病、核桃褐斑病是凉山州核桃栽植中危害较重、发生率较高的主要病害,其中以核桃炭疽病感病情况最严重。根据主要病害的发病规律总结了有针对性的综合防治方法。

关键词 田间调查;凉山州;核桃病害;综合防治

中图分类号 S436.6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9)20-0162-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19.20.04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Comprehensive Control and Analysis of Walnut Main Diseases in Liangshan Prefecture Based on Field Investigation

LUO Bang zhou1,TU Yong JIANG Chao ying2 et al (1.Xichang University,Xichang,Sichuan615000;2.Xichang National Preschool Educators College, Xichang,Sichuan 615000)

Abstract The walnut diseases in Mianning , Yuexi , Huiliand Dechangwere investigated.It was found that walnut black spot disease, walnut anthracnose disease and walnut brown spot disease were the main diseases with serious damage and high incidence in walnut planting in Liangshan Prefecture.Among them, walnut anthracnose was the most severe.According to the pathogenesis of main diseases in field investigation, the integrated control methods were summarized.

Key words Field investigation;Liangshan Prefecture;Walnut diseases;Comprehensive control

核桃(Juglans regia)是重要的經济树种,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巨大的开发潜力。由于具有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凉山州已逐步发展为四川省核桃主要产区,凉山州全境核桃栽种面积达24万hm2以上,年产量达9万t以上,核桃产量位居四川省首位。根据《凉山州核桃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4-2025年)》,凉山州在未来10年将加大投入继续打造核桃发展产业。预计到2025年,凉山州将栽种约66.67万hm2核桃树,约产生100亿元产值。目前在核桃种植中还存在管理粗放、病害严重、单株产量低等问题,核桃病害对核桃的危害可使核桃大幅度减产[1]。随着凉山州核桃栽种面积的日益扩展,病害必将随之增加[2],为减少损失,必须及时做好核桃病虫害防治工作。笔者采用田间调查方法对凉山州核桃主要种植区冕宁、越西、会理、德昌4县的核桃病害进行调查,并就这些病害的病原、症状及发病规律和其综合防治方法进行综述,为凉山州今后更大面积的核桃种植奠定基础。

1 病害调查

1.1 病害调查方法

选择高温、高湿时节,即核桃树发病高峰期到核桃林区开展核桃病害调查及采样工作。调查人员在同一树种林木间行走观察植株,记载病害发生的种类、严重程度,采集带有典型病症的枝条、果实、叶片等样本,对采样标本立即拍照存档、标号,记录采样地信息、采样时间、主要病害发生情况和重要的环境因子并归类存放。病害发生严重程度调查依据同一树种地块形状选择棋盘式取样、对角线取样或随机取样等调查方法。病害严重度分级标准采用方中达[3]的方法。

1.2 病害调查结果 选取会理、冕宁、越西、德昌4个凉山州核桃主要种植县共计9个乡镇作为病害调查区域,调查结果见表1。调查发现核桃黑斑病、炭疽病、褐斑病是凉山核桃栽种中危害较重、发病率较高的主要病种。同时,4个县的调查结果中除冕宁县,其余3个县核桃炭疽病是目前发病最严重的核桃病害(图1),部分地区发病率超过70%。这与农民在核桃种植过程中的管理简单粗放、防治措施单一有较大关系。

2 主要病害病原及发病规律

2.1 核桃黑斑病

2.1.1 病原。目前对各地核桃黑斑病病原微生物的鉴定结果中普遍认可其病原微生物是单一的核桃黄单孢杆菌[4-6](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Juglandis(pierce) Dye),肖波等[7]研究表明引起云南核桃主产区核桃黑斑病的病原微生物为核桃黄单孢杆菌和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王瀚等[8]研究表明从甘肃省陇南市核桃树的感病叶片上分离到的黑斑病致病菌是成团泛菌。曲文文等[9]从山东省核桃感病枝条、患病叶片上的黑斑病斑点中分离得到核桃黄单孢杆菌,从核桃患病果实上的黑斑病斑点中分离得到成团泛菌。这表明不同区域引发核桃黑斑病的病原物存在一定差异。

2.1.2 发病症状及发病规律。核桃黑斑病以侵害核桃果实为主,其次是侵害叶片和枝干。核桃绿色幼果被侵染后,初期果实呈黑褐色小点,后逐渐延展成无明显边缘的近圆形或无固定形态的黑色病斑,周围布有水渍样模糊小圈,病重时病部斑点向内凹,可深至内果皮。果实逐渐腐烂。叶片被病原菌侵入后,首先在叶脉生出黑色小斑,后扩展为近圆形或不规则形褐黑色病斑,病斑直径2~5 mm,背面为油浸状。病情严重时病斑相互连片扩大,叶片明显褶皱、焦枯状、质脆,病部中部为灰白色,少数病叶在后期出现穿孔现象,并提前掉落。若幼年枝条感病,会出现褐色、椭圆形略微内凹病斑,病斑扩大并绕枝一圈时枝条发生干枯坏死。新病斑边沿病健相交区域出现细菌溢脓情况,是核桃黑斑病的最主要特点。核桃黑斑病病原物在染病枝梢、芽或茎的顽固病域上过冬,第2年春季借助风媒、雨媒、虫媒再次侵染健康植株。核桃黑斑病病原菌可以侵入花粉,因此可以随着花粉散播侵染。每年4—8月发病,可反复侵染多次。病原菌自树体表面各种创口或气孔入侵,潜育期通常为 10~15 d,在果实上常为5~34 d,在叶片上常为8~18 d[9]。核桃黑斑病发病轻重与湿度有关,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生重,一般在多雨年份和季节(春、夏季雨水多)发病较早、病情较重。

2.2 核桃炭疽病

2.2.1 病原。

核桃炭疽病病原物属于真菌,其病原菌为胶孢炭疽菌(C.gloeosporioides)[10-11]。该菌可在PDA培养基上生长,菌丝初始表现为白色,后变成灰黑色或黑色,培养基颜色反面比正面深。培养至后期菌丝表面出现橘红色点状孢子堆,后孢子堆颜色变深变黑,孢子溢出后极易萌发。胶孢炭疽菌是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的植物重要病原菌,也是我国核桃树的重要病原菌。

2.2.2 发病症状及发病规律。核桃炭疽病主要侵害果实,在叶、芽及嫩枝条上也有发病。果体感染初期,果皮上产生近环形褐色至褐黑色病斑,有时呈同心圆年轮状排布,空气湿度增加时,病斑上的黑小点会产生浅红色的分生孢子团。一个病果上一般有一至多个病斑,病斑扩展连片后核桃全果将变为黑色并腐烂。叶片染病,产生不规则形状的病斑,病斑在叶脉两侧一般是长条形、干枯发黄,叶沿四周生出直径约1 cm的枯黄色病斑,后期中间变为灰白色并造成穿孔,病情较重时整个叶片干枯变黄逐渐脱落。潮湿时叶上生黑色小点。芽及幼嫩枝梢染病,一般从顶部向下发生枯萎,造成芽梢干枯,叶片表现为焦黑状并逐渐脱落。核桃炭疽病病原菌主要在染病的果实、叶、枝和芽上过冬,第2年春季借助风媒、雨媒、虫媒再次侵染,从树体和枝干创口侵入,潜育期为4~9 d,通常幼果容易被感染,4月开始发病,7—8月病情较重,病原菌可多次反复侵染。核桃炭疽病发生的时间、严重度与降水量有紧密关联,在雨季发生提前、降水量大的年份病情发生时间较早、病情较重,在核桃全部生长周期内,核桃炭疽病呈持续急增和易暴发性的特征[12]。

2.3 核桃褐斑病

2.3.1 病原。核桃褐斑病重要真菌病害,由核桃日规壳(Gnomonia leptostyla)侵染引发[13],其无性世代为真菌类半知菌亚门腔孢纲黑盘孢目盘二孢属核桃盘二孢(Marssonina juglandis(Lib) Magn)[14]。其分生孢子盘呈暗褐色,垫状,分生孢子梗短小,密集于盘内,无色,分生孢子镰刀形或纺锤状,微弯,无色,双孢,上面孢子较小,下面孢子较大,新月形。

2.3.2 发病症状及发病规律。核桃褐斑病通常主要侵染叶片,其次侵染果体和嫩枝。叶片感菌后,初时在叶表面产生灰褐色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斑点,直径5~7 mm,病斑中间呈茶色,四周常伴有环状病环,边沿暗黄绿色或紫褐色,不清晰,病斑多时互相连接成大片枯黄块斑,病情严重时叶片整体变焦枯,并引发落叶。病果上的病斑与叶片上的病斑相比较小,略微内陷,病斑延展连片后,果实变黑成腐烂状,引起果实提早脱落、果实欠饱满,降低产量和质量。枝梢感病后病斑呈茶色长圆形或不规则形,略内凹,病斑中央带少量纵横纹,边沿棕褐色。核桃褐斑病病原菌常在被侵染幼嫩枝梢、病叶上过冬,第2年春季以风媒、雨媒、虫媒再次侵染,开始从皮孔或直接侵入叶片、嫩梢和果实,发病后病部可形成分生孢子通过雨水等在叶片与叶片直径进行多次重复侵染。核桃褐斑病在5月开始发生,7—8月为发病最终,一般夏季降雨量大的年份,温湿度大的情况下,褐斑病发展扩散较为快速,一般会引起较多病叶初期脱落,影响树势,降低果实产量和品质。

3 综合防治

3.1 抗病品种筛选 研究表明,不同核桃品种对病害的反应差异很大,即使在最适宜生长环境,不同品系对感病和抗病的表现差异也非常大[13]。因此很有必要根据凉山州各县市不同的地理条件和气候特征,引进和选用高抗病、丰产、早实的优良品种。目前凉山州内主要种植推广种植的盐源早”“冕漾”“大凉山紫衣核桃”“早熟1号”“康乌1号”等品种抗病性较强。

3.2 化学防治 国内研究者在核桃病害的化学防治层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孙阳[15]在花期适量施用混合后的波尔多液和可杀得,高效预防了核桃黑斑病发生。董贝等[16]研究发现用15%络氨铜水剂能有效预防黑桃黑斑病发生并能提高核桃产量,其防效为78.35%,增产幅度达73.90%。王琳莹[4]研究发现用咪鲜胺1 000倍+甲基硫菌灵1 000倍能对核桃黑斑病和炭疽病起到高效的防治作用。卢宏林[17]研究发现百菌清、甲基托布津和杜邦福星乳油3种药剂均对核桃褐斑病有显著抑制作用,喷药后的病株率均降至6.7%以下。刘霞等[18]研究显示,在胶孢炭疽菌(C.gloeosporioides)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下,咪鲜胺和戊唑醇及三唑酮能有效抑制该致病菌菌丝生长。王凡等[19]研究发现40%咪鲜胺水乳剂对胶胞炭疽菌有较强抑制作用。

3.3 农业防治

规范管理核桃园区,注重培壮树体,降低种植区温湿度,提高园区通风性和透光率可抑制病菌侵入传染。另外,发芽前把树体周围枯枝败叶、落果、野草、病果和病枝全部清扫,在田间空地挖50 cm 左右深坑集中填埋销毁,降低病原菌的侵染。7—8月将已感病果实及时清除,防治病菌再次传播。此外,合理施肥、整枝和修剪能有效保證树体健康生长,降低果园的郁闭度,降低核桃感病率并减轻病害的发生。

3.4 生物防治

从植物中筛选提取能杀灭或抑制病菌生长的活性物质能有效减少化学农药的滥用和较好地保护环境。研究者利用琼脂稀释法将山茱萸、黑桑、月桂樱等植物叶片和果实的提取物对核桃日规壳(Gnomonia leptostyla)进行抗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山茱萸和黑桑2种植物叶片的提取物抗菌活性最高,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达 67.95%和60.04%[20]。王清海等[21]通过对土壤微生物的分离、筛选,得到4株能明显抑制核桃炭疽病菌活性的拮抗细菌,抑菌率均超过 83% 。隋韵静[22]筛选发现黑附球菌(Epicoccum nigrum)对胶孢炭疽菌(C. gloeosporioides)的菌丝生长能产生抑制作用,抑制率达72.39%。

参考文献

[1] 赵四新,张金业,韩建超,等.核桃黑斑病和枝枯病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村科技,2013(1):28-29.

[2] 巨云为,赵盼盼,黄麟,等.薄壳山核桃主要病害发生规律及防控[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9(4):31-36.

[3] 方中达.植病研究方法[M].3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4] 王琳莹.石棉县核桃黑斑病与炭疽病病原鉴定及其防治技术研究[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 2015.

[5] 宋加录,张玉芹.天水核桃常见病害的防治[J].中国林副特产,2005(3):57-58.

[6] 陈善义,陶万强,王合,等.北京地区核桃黑斑病病原菌的分离、致病性测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J].果树学报,2011,28(3):469-473.

[7] 肖波,卢世栋,杨斌,等.云南核桃细菌性黑斑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J].贵州农业科学, 2017,45(12):55-58,63.

[8] 王瀚,王让军,田凤鸣,等.陇南核桃致病性成团泛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致病性研究[J].福建农业学报,2016,31(10):1086-1090.

[9] 曲文文,杨克强,刘会香,等.山东省核桃主要病害及其综合防治[J].植物保护, 2011,37(2):136-140.

[10] 董贝,王建东,袁园园,等.核桃黑斑病研究进展[J].植物医生,2016(8):67-70.

[11] 汪筱雪,韦继光,杨振德,等.广西西北部核桃真菌性病害调查及核桃炭疽病防治试验[J].南方农业学报,2018,49(8):1531-1540.

[12] 陈茜,覃伟,代华.核桃炭疽病研究进展[J].四川林勘设计, 2015(2):52-55.

[13] 朱英芝,廖旺姣,邹东霞,等.核桃褐斑病研究进展[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學,2014,33(1):222-227.

[14]POLLEGIONI P,VAN DER LINDEN G,BELISARIO A,et al.Mechanisms governing the responses to anthracnose pathogen in Juglans spp.[J].Journal of biotechnology,2012,159(4):251-264.

[15] 孙阳.不同药剂防治核桃细菌性黑斑病田间药效试验[J].山东农业科学,2012,44(1):93-94.

[16] 董贝,王建东,李月岺,等.不同类型药剂对核桃黑斑病的防治效果及增产效果[J].安徽农业科学, 2016,44(2):196-197.

[17] 卢宏林.核桃褐斑病发病原因及防治技术研究[J].陕西林业科技, 2013(3):54-56.

[18] 刘霞,杨克强,朱玉凤,等.8种杀菌剂对核桃炭疽病病原菌胶孢炭疽菌的室内毒力[J].农药学学报,2013,15(4):412-420.

[19] 王凡,胡奎,江慧,等.9种杀菌剂对核桃炭疽病菌的抑制作用及联合毒力[J].江苏农业科学,2015,43(6):127-129.

[20] KALKISIM O.In vitro antifungal evaluation of various plant extracts against walnut anthracnose(Gnomonia leptostyla(Fr.)Ces at de Not.)[J].Journalof food,agriculture& environment,2012,10(3/4):309-313.

[21] 王清海,牛赡光,刘幸红,等.核桃炭疽病高效生防菌株鉴定及抑菌活性[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2(3):335-337.

[22] 隋韵静.“核桃黑”病原研究及拮抗菌筛选[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

猜你喜欢
综合防治凉山州
凉山州创新生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两次西行台风登陆对凉山州影响对比分析
综采工作面水害分析及防治水实践探析
凉山州闪电活动特征分析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