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观察

2019-11-23 03:22刘兴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28期

刘兴华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98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 研究组在常规西医基础上加用中医方剂口服及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1.84%,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51%;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头晕、头痛、呃逆反酸、恶心嗳气及纳差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效果显著。

【关键词】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中医方剂;中药保留灌肠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28.051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 发病后患者将表现出腹痛、腹泻、血便、腹胀、黏液便、乏力等症状[1]。现阶段临床主要采用西医药物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但部分患者单纯使用西医药物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随着祖国中医理论逐渐受到各界学者认可, 有研究认为利用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此类患者或可获得更优疗效[2]。基于此, 本文将选取本院2015年9月~2018年12月收治的98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探讨中西医结合用药方案应用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价值, 以期为今后接诊此类患者制定用药方案提供有力参考, 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9月~2018年12月收治的98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52例, 女46例;年龄19~67岁, 平均年龄(42.15±8.63)岁;病程7个月~16年, 平均病程(4.12±4.00)年。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每组49例。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医治疗, 柳氮磺吡啶肠溶片(上海福达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31020840 )4次/d、1 g/次口服, 连续治疗30 d后改为2次/d、1 g/次口服, 连续治疗30 d;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地奥集团成都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51023598)3次/d、2~3粒/次口服, 连续治疗60 d。

1. 2. 2 研究组在常规西医基础上加用中医方剂口服及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口服药中医方剂:马齿苋30 g、伏龙肝15 g、黄连15 g、白头翁20 g、葛根30 g、香附15 g、诃子肉15 g、三七粉(冲)3 g、苍白术15 g、赤石脂15 g、赤白芍各15 g、甘草10 g、黄柏15 g、茯苓20 g;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予以方剂加减, 如腹胀痛者或情志失调甚者加川栋子10 g、郁金10 g、元胡15 g;畏寒肢冷者加干姜10 g、肉桂6 g;大便次数较多者加罂粟壳10 g;里急后重者加槟榔10 g、木香10 g;食少纳呆者加鸡内金15 g、砂仁6 g;1剂/d, 以水煎后分2次温服, 连续治疗60 d。保留灌肠中药方剂:白头翁20 g、地榆9 g、槐花9 g、木香9 g、黄连12 g、马齿苋30 g、厚朴24 g、枳实15 g为主要组方药物, 随症加减, 上述药方煎剂100~200 ml/次保留灌肠, 1~2次/d, 治疗2周为1个疗程, 一般灌肠治疗1~2个疗程。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疗效判断标准[3]:治愈:治疗后各项症状均消失, 肠镜检查结果正常, 随访6个月疾病无复发;显效:各症状经治疗后均消失或改善较为明显, 内镜(结肠镜)检查可见溃疡面积较之前缩小且幅度≥50%;有效:各症状经治疗后均改善但未消失, 结肠镜检查可见溃疡面积较之前缩小但幅度<50%;无效:各症状治疗后并未得到改善甚至有加重表现, 结肠镜检查溃疡面积较之前未见缩小甚至有所增加。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不良反应包括头晕、头痛、呃逆反酸、恶心嗳气及纳差。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头晕、头痛、呃逆反酸、恶心嗳气及纳差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即结直肠黏膜、黏膜下层弥漫性炎症, 目前临床尚未明确此病发生原因, 分析可能与环境、免疫、感染、遗传、精神状态等因素有关。由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病程长、病情易反复发作, 因此为临床治疗工作造成一定困难, 对患者生活质量也造成相应影响[4]。目前西医主要采用免疫抑制剂、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但由于个体差异客观存在, 部分患者仅予以单纯西医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若增加西药给药量、延长给药时间则可能显著提高药物所致毒副反应发生率[5]。

中医将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归为“痢疾”、“泄泻”等范畴, 认为发生原因与饮食不节、湿邪浸淫、劳倦过度、情志失调等相关, 因脾胃损伤使脾失运化, 清气不升, 浊气不降, 水湿不化, 郁而化热并最终导致肠中热毒滞结, 因此提示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中医病机在于湿热瘀积, 而治疗应以健脾解毒、清热祛湿为主。本文自拟方剂中白头翁及马齿苋清热凉血、解毒止血;赤白芍及甘草活血止痛、缓急合营;香附止痛、疏肝、理气;黄柏及黄连清热、解毒、化湿;地榆止泻凉血;葛根生宣清阳;苍白术、茯苓健脾利湿;赤石脂及诃子肉补涩固脱、暖脾温肾;川栋子疏肝活血、理气止痛;伏龙肝温肝燥湿;诸药合用可达补血活血、凉血止血、清热解毒、化湿止痛、缓急止泻、补脾益肾之功效[6-8]。中药灌肠所用方剂中药物均以凉血清热、补血止痛为原则, 将温热药液直接送达腹腔内局部能够加快药效发挥时间, 同时可通过升高腹腔局部温度达到改善血液循环状态、利于药物吸收等目的[9]。此外, 本文中自拟口服方剂、灌肠方剂均由纯天然中草药组成, 加之中药灌肠避免口服全身给药, 与西医药物联合使用对药物所致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并未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更有利于保障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治疗有效性、安全性。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头晕、头痛、呃逆反酸、恶心嗳气及纳差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均無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与国内相关研究结果相符[5]。

综上所述, 应用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效果显著, 值得今后实际工作中参考使用。

参考文献

[1] 王琼, 朱晗婷, 吴国荣, 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对凝血和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9, 25(1):5-8.

[2] 赵旭升. 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脾胃虚弱型的临床对比观察. 海峡药学, 2018, 30(7):139-140.

[3] 李军祥, 陈誩. 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7年).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2018, 26(2):105-111, 120.

[4] 唐红霞.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对凝血功能、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双足与保健, 2018, 27(3):191-192.

[5] 李雷军. 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结肠炎26例疗效观察.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7, 18(5):55-56.

[6] 刘方荣. 健脾化湿汤联合中药清肠栓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 5(20):157-158.

[7] 常为伟. 健脾化湿汤联合清肠栓对脾虚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北方药学, 2018, 15(7):16-17.

[8] 谢建寰, 廖春华.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52例疗效观察.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4, 14(1):42-43.

[9] 张金贵.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2例疗效观察.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8, 5(69):37.

[收稿日期:2019-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