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新论断的重大意义

2019-11-23 11:45杨丽红王蕾孙丽红
理论观察 2019年9期
关键词:重大意义社会主要矛盾十九大

杨丽红 王蕾 孙丽红

关键词:十九大;社会主要矛盾;重大意义

中图分类号:D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9)09 — 0014 — 03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了新论断,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在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重要论断36年后,我党根据变化的国情和实现更高的奋斗目标做出的及时的、准确的、科学的判断,具有重大的政治、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新论断的政治意义

我党历来十分重视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而对主要矛盾的准确把握就成为正确制定基本路线的重要依据。党的基本路线在革命战争年代和建国初期被称之为总路线,比如: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过渡时期总路线,后来被称之为基本路线,如: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无论是基本路线还是总路线,亦被称为政治路线。

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就十分重视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探索。1939年,他在延安写下了《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这就为我党制定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提供了依据。经过多年的反复探索和理论思考,1948年,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全面、系统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总政策,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依据此指引,我党在很短的时间里领导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这一社会的过渡性质规定了此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由于帝国主义侵略者已经被赶出中国,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已经不再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因此,这一时期要解决的社会主要矛盾是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在建国后的头三年国民经济恢复的过程中,我党领导广大人民进行了大规模土地改革,农民土地问题得到解决,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得到大大缓解。

但是,在剥削阶级尚未消失的前提下,现实的发展使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凸显。一方面,在物资匮乏的背景下,工业化的迫切发展需要集中力量办大事。另一方面,农村土改后出现的新的两极分化和城市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暴露出来的唯利是图现象引起了毛泽东的警觉。1952年6月,毛泽东经过慎重思考,重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1953年6月,他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即在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同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在其指引下,不仅通过“一五”计划使我国初步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而且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胜利完成,公有制经济占绝对优势,剥削阶级在中国大陆已经消失,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已经得到彻底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既然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质的变化,1956年召开的党的八大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做出了新的判断,即“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这个判断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当时的国情。

但是,遗憾的是,由于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后,我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出现了偏差,甚至错误地把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重新判定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后来,据此制定了“左”的路线,以致最后酿成“文化大革命”这样的严重失误,党和国家为此付出了沉痛代价。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党对主要矛盾进行了重新的正确的判断,这成为制定基本路线的依据。1987年,十三大确立了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其核心内容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由当时的主要矛盾决定的。改革开放4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每一步成绩,集中到一点,就是毫不动摇地坚持了这个基本路线。因此,从十四大到十八大党的报告中,我党一再强调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十九大报告在阐述主要矛盾时强调“两个没有改变,三个牢牢把握”。而其中的一个牢牢把握就是“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可见,把握好主要矛盾的转化,在此基础上制定正确的基本路线并在实践中贯彻落实好党的基本路线,党和国家的建设事业就会顺利推进;反之,就会停滞甚至受到损害。因此,我们说,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它关系到我党能不能长期执政、能不能执好政?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件大事,因此,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必须放到政治的高度去理解和把握。

     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新论断的理论意义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长期过程。及时、准确地抓住主要矛盾的变化并在实践中发挥好理论的指导作用,是我党的成功经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39年,毛泽东同志抓住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人民站了起来。在改革开放新时期,1981年,邓小平同志抓住主要矛盾,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并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義理论体系。现在,我国正处于由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关键时刻,能否实现这一伟大转变关键看能不能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进行及时的、正确的判断?

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国各项建设在多年积累的基础上呈现出井喷式发展,在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生产资料积累等方面有了更多量的积累,我国虽然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国家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已经进入到了新时代。我国虽然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但随着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已经开始大踏步走向世界舞台中心。这些变化,对于一个有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来说是一件了不起的成就。但另一方面,发展还存在一些明显的弱项和短板。以习近平为首的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放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百年征程的最后征途,及时抓住了中国社会变化的特点,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如:“五位一体”、“一带一路”、“四个全面”和新的发展理念等。与这些重大理论创新相比较,原有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已经远远落后于实践和理论的发展,如果再不予以突破,不仅不能发挥理论论述原点的作用,反而会成为理论进一步发展的桎梏。

于是,在坚持原有论述36年后,十九大报告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了新的准确的判断。新论断既坚持了原有论述坚持发展的精神实质,又准确抓住了发展在今天所具有的阶段性特征,体现了“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

所谓“不变”,是因为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任务还没有完成。我国的社会主义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还没有完成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任务,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只要现代化任务没有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没有结束,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就不会改变。

所谓“变”,是因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不断变化的。或者说,是分阶段的。包括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初“一穷二白”的时期、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时期、解决了温饱问题后“奔小康”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期等。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主要矛盾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形式。矛盾的主要方面表现为落后的社会生产时,实现高速度增长成为当务之急。而表现为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时,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执政之要。

“变”说明了初级阶段的阶段性特征。如果看不到“变”,就认识不到新论断的巨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不变”说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同时期的矛盾不是对立的,而是一脉相承的。“变”与“不变”是辩证统一关系。这种对于主要矛盾阶段性规律的揭示,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发展马克思主义做出的原创性贡献,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运用中的方法论的一次重大突破,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出的重大发展。

如果说我们党对坚持社会主要矛盾原有判断长达36年,就是为了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估计充足,从而告诫全党谦虚谨慎、戒骄戒躁。那么,今天提出新论断,就是要更准确地反映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有利于更好解决我国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有利于更好实现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有利于更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因而,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三、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新论断的实践意义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化发展遇到挫折。为了寻求自身利益的更大化,西方国家不断挤压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空间,尤其是作为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从上世纪70-90年代,拉美、东南亚、西亚北非不少国家跨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是,几十年过去了,除了日本、韩国、新加坡外,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国家不但没有成功实现经济转型,而且社会问题叠加,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援引这些事实,国际社会唱衰中国之声不绝于耳,扬言中国必将陷入中等收入陷阱。面对这样的残酷现实,我们党中央以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勇气和担当,不断践行新的治国理政思想。十九大报告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做出的新论断,是党中央在丰富实践经验基础上得出的正确结论,也是我党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适应绿色发展需要所作出的实事求是、與时俱进、不忘初心的科学判断。

伟大的实践创造伟大的理论,伟大的理论引领伟大的实践。集中力量解决社会主要矛盾,是我们党展示中国特色、发挥制度优势的科学工作方法。我们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抓住主要矛盾,确立工作重心,明确主攻方向,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集中力量办好了一系列大事要事难事。

十九大报告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做出了新的论断。要想解决新的社会主要矛盾,关键是抓住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而新的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就是“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紧紧抓住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就必须把发展的重点放在怎样发展上。为了适应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党中央进一步明确“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活力,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这就为我国未来发展主攻方向确立了突破口,指明国家由富到强的前进路径。

事实上,十八大以来,我党在领导各项工作的过程中已经在逐步解决这一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成就显著。主要包括:

推动经济发展更有质量更有效率。十八大以来我党在这方面采取了许多举措。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强创新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实施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活力。

推动“五位一体”建设协调发展。目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绝大多数指标均已实现,但在单位能耗,污染防治,废物再利用等方面任务还很艰巨。另外,在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在教育、医疗、就业、养老、住房等问题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着眼于改善人民生活的社会环境,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任务是艰巨的。但是,我们一定要相信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必将在科学理论的指引下,对准主要矛盾,确定中心任务和重大战略,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胜利,进而为解决人类共同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参 考 文 献〕

〔1〕《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何家华,余岩松.法治发展的中国经验——基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分析〔J〕.深圳社会科学,2019,(02):144-155.

〔4〕陈浏.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再认识——基于供给和需求变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02):4-6.

〔5〕郝阿龙,原博,刘静.准确把握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来龙去脉〔J〕.理论观察,2019,(01):23-25.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重大意义社会主要矛盾十九大
十月革命,有什么重大意义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
宪法修改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和原则
我国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体现在何处
正确认识中国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
“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三重价值
认识新时代 创造新辉煌
“十九大”行情拉开序幕
为十九大召开 做好三个准备
“十九大”火爆朋友圈的深意(焦点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