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脑中风恢复期60例体会

2019-11-23 03:22罗瑞钦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28期
关键词:恢复期

罗瑞钦

【摘要】 目的 研究中医治疗脑中风恢复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脑中风恢复期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联合针灸按摩治疗, 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中药方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 并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 试验组患者的NIHSS评分、Fugl-meyer评分及ADL评分分别为(9.76±2.18)、(79.65±4.29)、(87.25±5.92)分优于对照组的(15.62±3.44)、(70.18±4.96)、(76.25±6.74)分,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 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治疗脑中风恢复期患者的效果较好, 能有效促使患者病情改善, 临床价值较高。

【关键词】 中醫;脑中风;恢复期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28.050

脑中风是一组以脑部缺血或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 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脑中风患者起病通常较急且病情变化较快, 患者发病后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均很高, 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影响极大[1]。根据脑中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进展情况, 临床上通常将其分为急性期和恢复期, 其中急性期患者病情持续进展, 而恢复期患者的病情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60例脑中风恢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各30例。试验组男17例, 女13例;年龄42~77岁, 平均年龄(62.15±7.74)岁;病程2~10周, 平均病程(6.33±1.56)周。对照组男18例, 女12例;年龄43~78岁, 平均年龄(62.49±7.87)岁;病程3~10周, 平均病程(6.24±1.52)周。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使用常规西药联合针灸按摩治疗, 主要是给予患者降压药物、降脂药物、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和营养脑神经组织药物等, 同时对患者的膳食进行合理调节, 并为患者制定康复训练计划。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病情给予其针灸按摩治疗, 其中针灸选取的穴位以太冲穴、风池穴、水沟穴、三阴交穴、大椎穴、内关穴、曲池穴、合谷穴、天柱穴和阿是穴为主, 采用提插捻转等手法完成对患者的治疗。按摩以按揉拔擦等手法完成, 对患者的四肢、肩部和头颈的相应穴位进行按摩推拿。针灸和按摩治疗1~2次/d, 持续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 3个疗程后结束。

1. 2. 2 试验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中药方剂治疗, 主要是采用自拟补阳逐瘀汤完成, 方药基本组成为:黄芪50 g, 钩藤15 g, 赤芍、川牛膝、红花、天麻、地龙、归尾和川芎各10 g, 甘草5 g,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同给予其药物加减, 其中患者血压较高时加生牡蛎20 g和夏枯草15 g;患者血脂较高时加山楂和决明子各10 g;患者头晕严重时加丹参12 g和葛根10 g;患者口眼歪斜时加僵蚕6 g和全蝎3 g;患者偏瘫时加大黄10 g和玄明粉6 g;患者烦躁不安时加生龙骨20 g和白芍10 g;患者夜不能寐时加夜交藤12 g;患者痰浊时加半夏10 g和胆南星6 g。1剂/d, 加水煎煮后取汁, 分早晚2次用药, 持续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 3个疗程后结束。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HISS评分、Fugl-Meyer评分、ADL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不良反应包括纳差、腹部不适、恶心呕吐。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NIHSS进行评分, 分数越高表示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肢体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进行评分, 分数越高表示肢体运动功能越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ADL量表进行评分, 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能力越好。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Fugl-meyer评分及ADL评分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Fugl-meyer评分及ADL评分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Fugl-meyer评分及ADL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有所改善, 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脑中风恢复期患者的病情相对稳定, 但患者多伴有各种后遗症, 其中肢体功能障碍和偏瘫比较常见, 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临床上对脑中风恢复期患者的治疗以综合治疗为主, 通过对患者日常饮食的干预并指导患者开展康复锻炼, 结合降压药物、降脂药物和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等一般能让患者的病情得到改善[2]。相关研究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联合中医针灸按摩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 结果显示其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但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升有限, 不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3]。中医上认为脑中风属于本虚标实之证, 其主要是因为中气不足、肝肾亏虚及情志内伤等导致气机不通、血行不畅及血瘀内阻, 从而引发相应的临床症状[4]。根据中医理论, 脑中风恢复期患者的辨证分型为气虚血瘀证, 因此应采用活血祛瘀、补气养血和通络止痛的方式进行治疗[5]。本研究中自拟补阳逐瘀汤以补阳还五汤为基础衍变而来, 方药中黄芪祛瘀通络, 钩藤清热平肝、息风止痉, 赤芍清热凉血、活血祛瘀, 红花活血通经、散瘀止痛, 川芎行气活血, 地龙利尿平喘、通经活络, 归尾活血祛瘀、通经止痛, 天麻定惊止痛、熄风平肝, 甘草调和诸药, 诸药合用起到补气养血、活血祛瘀和通经止痛的功效[6]。

综上所述, 中医治疗脑中风恢复期的效果显著, 能有效促使患者病情改善,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长伟. 缺血性中风恢复期中医综合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评估探讨. 中医临床研究, 2016, 8(27):31-32.

[2] 安美花. 疏血通联合针刺法对缺血性脑中风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效果分析.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 6(35):168.

[3] 赵欣. 加味温胆汤治疗痰瘀阻络型中风恢复期的临床效果.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8, 3(35):130-131.

[4] 张福磊, 李立华. 育阴通络汤联合针灸治疗中风恢复期阴虚血瘀型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 世界中医药, 2018, 13(8):1944-1948.

[5] 张燕平. 疏血通联合针刺治疗中风恢复期疗效观察.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7, 26(12):93-95.

[6] 李敏, 苏利梅, 周莉, 等. 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的中医量化疗效评价分析.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2018, 7(4):95-96.

[收稿日期:2019-01-24]

猜你喜欢
恢复期
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生活质量与护理干预
自拟益气活血方联合西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45例
中西医结合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的效果观察
补阳还五汤配合针刺治疗中风病恢复期的规范化研究
安全护理对于全身麻醉患者恢复期的应用效果
咪达唑仑与盐酸右美托咪定对子宫切除术患者全身麻醉恢复期影响
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观察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的护理干预效果
针药结合应用于脑血管疾病恢复期的效果分析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恢复期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