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针对性护理对提高产妇产后盆底肌康复治疗依从性的效果

2019-11-23 03:22李小红李晓谷艳娟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28期
关键词:针对性护理

李小红 李晓 谷艳娟

【摘要】 目的 探讨针对性护理对提高产妇产后盆底肌康复治疗依从性的效果。方法 80例初产妇,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0例。对照组产妇采取常规护理模式, 观察组产妇采取针对性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护理前后康复锻炼依从性及康复信念。结果 护理前, 两组产妇康复锻炼依从性及康复信念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观察组产妇康复锻炼依从性评分(87.25±2.86)分及康复信念评分(90.69±2.32)分均高于对照组的(78.21±2.36)、(78.21±2.36)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针对性护理用于产妇产后盆底肌康复治疗中, 其可提高产妇产后盆底肌康复治疗依从性, 丰富了产妇对自身病情的认识理解, 还减少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临床上值得推广。

【关键词】 盆底肌康复;针对性护理;产妇依从性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28.094

盆底肌功能性障碍是产妇产后常见的一类病症[1], 病因明确, 与产妇妊娠、分娩密切相关, 妊娠分娩产生的巨大撕扯力会造成盆底肌肉的损伤, 盆底肌肉与尿道、膀胱、阴道、子宫等女性重要器官紧密相连[2], 盆底肌损伤会造成产妇盆底肌肌力下降, 脏器脱垂、腹压异常、尿失禁、性交痛等后果的产生, 严重影响产妇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当盆底肌发生功能性障碍, 及时的康复治疗必不可少。本文对针对性护理提高产妇产后盆底肌康复治疗依从性的效果进行着重探讨,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80例初产妇, 均伴随盆底肌损伤。两组初产妇均顺产分娩, 两组初产妇及家属均知晓并同意配合本院进行治疗研究, 均无治疗禁忌证;排除有严重心血管疾病、妊娠合并症、慢性感染性疾病以及严重精神疾病的初产妇[3]。将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0例。对照组产妇年龄23~35岁, 平均年龄(29.00±2.23)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0例, 高中10例, 大专及以上20例。观察组产妇年龄22~34岁, 平均年龄(28±2.99)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1例, 高中10例, 大专及以上19例。两组产妇年龄、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产妇采取常规护理模式, 给予产妇常护理指导和康复锻炼, 定时检测产妇盆底康复情况。观察组产妇采用针对性护理模式, 具体内容如下。①健康教育宣传:对产妇讲解产生盆底肌功能性障碍的病理原因, 讲解盆底肌功能性障碍产生的影响因素以及发生尿失禁、性交痛、腹压异常的原因, 医护人员需告知产妇如何预防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4]。不同产妇有其不同的特性, 因人而异, 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告知产妇治疗方案, 使产妇充分认识自身的病情, 正确看待病情, 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②心理护理:针对性护理模式以“以患者为中心”, 护理人员要重视与产妇之间的沟通。在日常护理工作中, 护理人员需积极主动关心产妇心理, 面对有疑问的产妇需要耐心讲解, 部分产妇对盆底功能障碍持有恐惧心理, 针对心理上有压力及伴随恐惧、焦虑的产妇, 医护人员应及时为其疏解、沟通。医护人员多向产妇讲解成功盆底治疗康复案例, 安抚产妇紧张心理。个别产妇由于尿失禁以及腹压异常等感到抑郁, 产生暴躁心理, 医护人员及其家属应联合帮助初产妇摆脱心理上的压力, 帮助初产妇正确的认识病情, 促进恢复。③日常功能训练护理:护理人员帮助产妇保持舒适的体位, 进行缩肛锻炼, 增强盆底肌的肌力, 具体方法:分娩后第2天, 排空膀胱, 做缩紧肛门阴道的动作, 收紧3 s/次后放松, 锻炼1~2次/d, 时间保持在15~20 min/次[5]。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护理前后康复锻炼依从性及康复信念。康复锻炼依从性评分与康复信念评分满分为100分, 分数越高表明产妇依从性越高、配合度越高, 分数越低表明产妇依从性越低、配合度越差[6]。不良反应包括尿失禁、腹压异常、性交痛。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产妇护理前后康复锻炼依从性及康复信念比较   护理前, 两组产妇康复锻炼依从性及康复信念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观察组产妇康复锻炼依从性评分(87.25±2.86)分及康复信念评分(90.69±2.32)分均高于对照组的(78.21±2.36)、(78.21±2.36)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产妇护理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盆底肌功能性障碍在临床上较为常见, 由于盆底肌肉功能出现异常会导致功能障碍的产生, 严重影响到产妇的生活质量。

本文针对盆底肌功能異常的产妇采用针对性护理模式, 采用一对一的模式帮助产妇进行缩肛锻炼, 为产妇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 针对因为盆底功能障碍而产生不良心理的产妇, 创建个性化沟通机制, 医护人员尽最大的能力帮助产妇解决困扰, 排除疑虑, 增加产妇对自身病情的正确认识,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治疗, 提高治疗的有效率[7]。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护理前, 两组产妇康复锻炼依从性及康复信念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观察组产妇康复锻炼依从性评分(87.25±2.86)分及康复信念评分(90.69±2.32)分均高于对照组的(78.21±2.36)、(78.21±2.36)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促进产妇对医护人员的依从性增加, 认可医护人员的治疗方法才能使治疗结果达到理想的效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证明针对性护理对于盆底肌功能异常的初产妇的作用效果确切。

综上所述, 将针对性护理用于产妇产后盆底肌康复治疗中, 其可提高产妇产后盆底肌康复治疗依从性, 丰富了产妇对自身病情的认识理解, 还减少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临床上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蒋惠瑜, 王莉, 陈娟. 康复理疗联合盆底肌训练对女性盆底器官脱垂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 河北医学, 2019, 25(1):162-166.

[2] 郑雪峰, 刘小慧. 盆底肌训练和盆底电刺激在产后盆底肌肌力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吉林医学, 2019, 40(1):70-72.

[3] 徐晓慧. 针对性护理对孕妇产后盆底肌康复治疗依从性及恢复效果.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8, 29(10):1279-1281.

[4] 李勇勇. 针对性护理对孕妇产后盆底肌康复治疗依从性及恢复效果的影响.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7(4):87-88.

[5] 吴兰. 针对性护理对孕妇产后盆底肌康复治疗依从性及恢复效果的影响.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6, 11(5):145-147.

[6] 吕晓霞. 针对性护理对产妇产后盆底肌康复治疗依从性及恢复效果的影响. 河南医学研究, 2017(23):4399-4400.

[7] 杨丽清. 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对患者依从性的影响分析.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 9(6):215-216.

[收稿日期:2019-03-19]

猜你喜欢
针对性护理
针对性护理用于慢性胃溃疡患者护理的效果分析
输尿管撕脱的针对性护理措施及效果研究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初步研究
43例车祸致脑部外伤患者的临床特点与护理体会
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体会
针对性护理措施对难治性情感障碍患者的影响
针对性护理对慢性胃溃疡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慢性胃溃疡患者痊愈进程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中药灌肠对大肠湿热型UC患者血浆MMP—1及TIMP—1的影响
针对性护理对胃癌化疗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