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妈妈课堂在产后盆底肌康复治疗中的作用分析

2019-11-23 03:22黎莲娜黄晓霞陆素维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28期
关键词:产后

黎莲娜 黄晓霞 陆素维

【摘要】 目的 探讨准妈妈课堂在产后盆底肌康复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240例产后盆底肌康复产妇,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每组120例。对照组产妇不进行准妈妈课堂教育, 研究组产妇进行准妈妈课堂教育。比较两组产妇对产后盆底肌康复治疗认知情况、康复行为。结果 研究组产妇对产后盆底肌康复治疗认知正确108例、部分认知正确8例, 认知不正确4例;对照组产妇对产后盆底肌康复治疗认知正确1例, 部分认知正确29例, 认知不正确90例, 研究组产妇对产后盆底肌康复治疗认知情况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缩肛运动率、盆底肌力检查率、康复检查率分别为92.5%、96.7%、71.7%, 均高于对照组的5.0%、25.0%、5.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产后盆底肌康复治疗中, 准妈妈课堂的康复效果显著, 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 准妈妈课堂;产后;盆底肌康复;康复行为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28.095

女性发生盆底功能障碍与多种因素有关, 症状一般为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等[1]。女性妊娠与分娩是导致盆底功能发生障碍的主要原因。对女性产后进行盆底肌康复锻炼是当前临床上预防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的主要措施。在我国, 已婚女性中大约有50%的人患有盆底功能障碍疾病, 由于人们对该疾病的认识不够充分, 认为产后出现现象是正常的, 同时由于传统卫生保健知识、思想等的影响, 人们对盆底肌康复锻炼的知识了解较少, 使得该治疗方式受到很大限制[2]。本院在产后盆底肌康复治疗中, 使用准妈妈课堂进行康复治疗, 效果显著,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240例产后盆底肌康复产妇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组120例。对照组产妇年龄20~35岁, 平均年龄(32.2±4.3)岁;孕周36~43周, 平均孕周(40.5±1.3)周。研究组产妇年龄20~34岁, 平均年龄(32.1±4.1)岁;孕周36~42周, 平均孕周(40.2±1.8)周。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研究得到了本院伦理委员会一致同意。纳入标准:①均为在本院进行分娩的产妇;②年龄20~35岁;③均知晓同意此次研究。排除标准:①精神失常产妇;②不同意本次研究的产妇。

1. 2 方法 对照组产妇不进行准妈妈课堂教育, 研究组产妇进行准妈妈课堂教育。准妈妈课堂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孕期保健、如何选择分娩方式、头位为何难产、产褥期保健与处理、乳房护理、母乳喂养知识、婴儿护理、婴儿游泳与抚触等。开展该课堂教育的目的与要求:医护人员尽早对高危因素的发生与发展进行正确的识别, 有效降低产妇围生期并发症的发生率, 使产妇得到优质、高效的保健服务[3]。采取讲课与随时咨询相结合的方式为准妈妈服务, 可以使产妇尽快了解并掌握孕产期保健、分娩时如何配合、新生儿护理、婴幼儿喂养等全方面的知识, 医院不仅可以为产妇提供优质的保健服务, 而且可以为准妈妈提供随时的咨询服务, 是准妈妈与医护人员沟通的桥梁。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产妇对产后盆底肌康复治疗认知情况、康复行为。

1. 3. 1 产后盆底肌康复认知情况 ①认知正确:女性妊娠、分娩会对盆底肌造成损伤, 产后需要进行盆底肌检查与康复训练;②部分认知正确:妊娠、分娩可能会对盆底肌造成损伤, 如果出现性生活质量降低、子宫脱垂、阴道松弛、尿失禁等问题, 才需要进行盆底肌检查与康复训练[3];③认知不正确:认为产后出现性生活质量降低、子宫脱垂、阴道松弛、尿失禁等问题会随着产龄的增加而出现, 这属于正常现象, 康复锻炼是无效的, 严重的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1. 3. 2 康复行为 对患者康复行为进行调查, 包括缩肛运动、盆底肌力检查、康复检查。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檢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等级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产妇对产后盆底肌康复治疗认知情况对比 研究组产妇对产后盆底肌康复治疗认知情况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产妇康复行为对比 研究组产妇缩肛运动率、盆底肌力检查率、康复检查率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导致盆底功能障碍疾病发生的原因有很多, 且该疾病的发生会导致盆腔功能异常、盆腔器官移位、盆底肌肉组织松弛等。女性妊娠、分娩是导致盆底肌损伤的直接原因, 妊娠期子宫重量不断增加, 胎儿不断变大, 会使盆底肌肉的力量逐渐增大, 各种压迫和牵拉会导致软组织受到损伤[4]。分娩时会由于胎儿头长时间对产道造成压迫与扩张, 使盆底筋膜、肌肉过度扩张而使弹性下降, 且在分娩时助产器械、难产、产道损伤等都会对膀胱颈位置、尿道周围组织、盆底组织造成损伤, 使尿道闭合压降低, 对生理功能造成影响, 导致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等[5]。因此, 产后对产妇的盆底组织以及器官进行恢复是非常重要的, 产后尽早进行盆底康复训练对于提高产妇产后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大部分产妇对盆底肌锻炼的认知较差, 不管是初次妊娠还是多次妊娠, 单纯靠孕妇的自我认知与生活经验是不够的, 应该临床上为其提供更加专业盆底肌锻炼方法[6]。研究显示, 研究组产妇对产后盆底肌康复治疗认知情况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这说明, 在产后盆底肌康复治疗中, 对产妇进行准妈妈课堂教育, 可以有效提高产妇对盆底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 且产妇在了解了盆底肌损伤以及康复相关知识后, 会促使康复行为发生改变, 促使产妇不断的坚持锻炼, 这也是可以有效改善盆底肌收缩力的关键点。

本研究结果显示, 研究组产妇缩肛运动率、盆底肌力检查率、康复检查率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在产后盆底肌康复治疗中, 对产妇进行准妈妈课堂教育, 可以有效提高产妇对产后康复行为的重视程度, 产前对产妇进行教育是较好的知识传播途径。通过产前教育, 产后会积极地进行锻炼与训练, 进而会加快盆底肌的恢复。当前我国的孕产妇对盆底肌锻炼的行为认知水平较差, 缺乏相关知识是当前最主要的问题, 在产前对其进行盆底肌康复教育, 可以达到较好的预防作用[6-8]。临床上通过积极开展准妈妈课堂, 可以慢慢的将盆底肌锻炼知识传授给产妇, 提高产妇的产后锻炼意识。准妈妈课堂是一种具有针对性、多层次、定期的健康教育课堂, 通过多次强化盆底肌锻炼的观念, 可以有效提高产妇的认知程度、行为水平, 最终有利于改善产妇的生活質量。为产后的产妇进行多次锻炼与训练, 很好的达到了进行产前准妈妈课堂的教育目的, 临床利用价值较高。

综上所述, 在产后盆底肌康复治疗中, 准妈妈课堂的康复效果显著, 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丽华, 常晓红, 范亚丽, 等. 产后早期行盆底肌功能锻炼对治疗产后尿失禁有促进作用.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7, 36(5):1858-1863.

[2] 王红燕, 冯素文, 谢臻蔚, 等. 孕产妇盆底功能康复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构建及应用. 中华护理杂志, 2018, 53(7):801-802.

[3] 孙利, 魏兆莲. 针灸与康复理疗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 辽宁中医杂志, 2017, 44(4):828-830.

[4] 裘轶超, 张珂, 邱丽倩. 再生育妇女产后盆底肌康复状况观察与分析. 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7, 33(2):101-104.

[5] 梁茂连, 孙智晶, 朱兰. 盆底康复治疗产后重度压力性尿失禁1例. 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7, 33(6):470-472.

[6] 张丽华, 常晓红, 范亚丽, 等. 综合护理方案对PFD患者的盆底肌肉功能恢复的影响.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7, 36(9):3572-3576.

[7] 高霞, 岳艳, 张毅, 等. 准妈妈课堂在产后盆底肌康复治疗中的作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5, 40(2):205-207.

[8] 黄慧, 海莎, 洪霞. 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在产后盆底肌力减退中的临床意义. 四川医学, 2017, 38(1):29-32.

[收稿日期:2019-03-11]

猜你喜欢
产后
产后会阴如何护理
优质护理干预对产后出血患者止血效果及产后康复的影响
宫缩乏力性产后大出血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观察
优质护理在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
产后大出血患者不同输血治疗方案的相关研究
妈妈们产后的生理烦恼
性格不好才会得产后抑郁症?
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130例疗效观察
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对策
产后重症治验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