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护理干预对行CT/MRI检查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

2019-11-23 03:22王丽萍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28期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护理质量影响

王丽萍

【摘要】 目的 观察规范化护理干预对行CT/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128例行CT/MRI检查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各64例。对照组检查中实施常规护理, 研究组检查中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规范化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血压波动情况、心率波动情况;护理质量评分;造影剂渗漏与重复扫描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血压波动率12.50%及心率波动率17.19%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13%、35.9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质量评分为(90.28±5.35)分, 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为(84.58±5.93)分;研究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造影剂渗漏与重复扫描发生率分别为1.56%、3.13%, 均低于对照组的10.94%、14.0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6.8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9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MRI检查中实施规范化护理干预措施, 临床效果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规范化护理干预;CT;磁共振成像;护理质量;影响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28.102

近年来, 社会不断发展, 医疗技术不断进步, MRI与CT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成为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 大大提高了疾病诊断效率[1]。CT/MRI增强扫描是在基于平扫的前提下静脉注射碘影像造影剂, 对比正常组织的密度, 明确分析病变组织的范围与性质, 准确诊断, 提高检出率[2]。本文选择128例行CT/MRI检查患者且分成两组进行研究, 取得了满意效果, 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3月~2019年2月本院收诊的128例行CT/MRI检查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各64例。对照组中男33例, 女31例;年龄最小23岁, 最大57岁, 平均年龄(42.91±5.63)岁;疾病类型:腹腔脏器病变19例, 颅脑病变16例, 甲状腺病变14例, 肺部病变15例。研究组中男35例, 女29例;年龄最小20岁, 最大59岁, 平均年龄(41.28±5.91)岁;疾病类型:腹腔脏器病变21例, 颅脑病变15例, 甲状腺病变12例, 肺部病变1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CT或MRI增强扫描。对照组患者检查中实施常规护理, 研究组患者检查中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规范化护理干预, 具体如下。①健全规范化护理制度, 规范护理流程, 根据科室护理人员专业水平, 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培训, 要求护理人员熟练掌握CT/MRI增强扫描的相关知识点, 如适应证、造影剂性能以及可能出現的不良反应、并发症等, 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 更好地开展护理工作。同时, 加强职业道德培训, 强化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 秉承着严谨、认真、负责的态度, 以饱满的热情开展日常工作, 提高工作效率。②扫描前, 护理人员加强护理训练, 向患者介绍CT/MRI检查的目的、意义及优势, 告知检查时注意事项, 叮嘱患者积极配合检查, 保证图像质量。同时, 对于检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护理人员提前做好解释, 消除患者后顾之忧, 使其保持乐观心态。③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 尽量选择等渗、非离子型碘对比剂作为造影剂, 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保存, 静脉注射前, 需要加热, 一般保持37℃。④规范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及操作, 防止发生外渗部位穿刺, 注射时速率及造影剂剂量需严格控制, 在患者接受的前提条件下应用套管针, 提高效率。⑤注射中, 观察患者有无出现不良反应, 若是出现碘过敏、造影剂外渗等不良反应, 注射需立即停止, 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对症措施进行干预, 以免造成不良后果。⑥完成检查后, 持续观察30 min, 确认未发生异常情况后方可让患者离开, 并详细说明注意事项。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血压波动与心率波动情况:a.收缩压>160 mm Hg(1 mm Hg=0.133 kPa)或<90 mm Hg, 舒张压>95 mm Hg或<60 mm Hg, 表示血压波动;b.心率>100次/min或<60次/min, 表示心率波动[3]。②采用本院自制的问卷表, 根据护理态度、护理操作及健康宣教等指标分析评价护理质量, 总分100分, 得分越高表示护理质量越高。③统计两组患者造影剂渗漏与重复扫描发生情况。④采用本院自行设计的问卷表, 调查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 实行百分制, 90~100分说明非常满意, 60~89分说明满意, 0~59分说明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血压波动与心率波动情况比较 研究组血压波动率及心率波动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研究组护理质量评分为(90.28±5.35)分, 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为(84.58±5.93)分;研究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3 两组造影剂渗漏与重复扫描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造影剂渗漏与重复扫描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规范化护理干预模式是一种新型护理方式, 强调护理操作的规范性, 护理内容的全面性与针对性, 遵循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 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规范化护理计划, 指导护理实践, 提高护理质量[4-6]。CT/MRI检查中实施规范化护理干预措施, 健全规范性护理制度, 规范护理流程, 并组织护理人员进行系统性培训, 要求其熟练掌握高压注射、静脉穿刺以及造影剂应用等操作技术与注意事项, 以检查前、检查中和检查后三个阶段患者的身心状态及护理需求为依据, 提供规范化护理服务, 引导患者积极配合检查, 缓解其负性情绪, 提高护理质量, 减少不良反应, 保证检查准确性[7, 8]。

综上所述, CT/MRI检查中实施规范化护理干预措施, 临床效果满意,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明英. CT/MRI检查中规范化护理干预对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继续医学教育, 2018, 32(1):117-119.

[2] 文叶雪, 李玉凤, 林焕杰, 等. 护理干预对老年患者腹部MRI檢查质量的影响. 临床医学工程, 2012, 19(8):1358-1359.

[3] 宁亚梅, 陈琳, 骆春柳, 等. PET/CT-MRI多模式分子影像学检查的护理配合. 广东医学, 2015(1):164-165.

[4] 杜娟. 护理干预对增强CT检查中造影剂外漏及护理满意率的影响研究.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6, 1(11):182-183.

[5] 肖学群. 护理干预在CT增强检查中的影响分析. 医学信息, 2014(24):227.

[6] 娄彦平. 增强CT检查中系统化护理干预对造影剂外漏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1):170-172.

[7] 杨顺碧, 袁红梅, 黄显龙, 等. 系统化护理干预对增强CT 检查中造影剂外漏发生率及满意度的影响. 重庆医学, 2014(27):3682-3683.

[8] 陈义, 邱凯凯, 敬茜. 临床护理路径对CT增强扫描造影剂渗漏及满意度的影响.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14):136-138.

[收稿日期:2019-03-22]

猜你喜欢
磁共振成像护理质量影响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弥漫性轴索损伤CT、MR动态观察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磁共振成像分析
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脑内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应用
氙同位素应用及生产综述
前列腺增生患者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意义探析
2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循证护理效果研究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