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图书馆特征及建设路径

2019-11-24 06:55郑微波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10期
关键词:主要特征智慧图书馆建设路径

郑微波

摘要:简要论述智慧图书馆的功能特征,并分析智慧图书馆建设的政策制度、信息资源、技术支持及队伍建设等难题。基于规范性、开放性、共享性及智慧性的基本原则,提出智慧图书馆的建设路径,旨在促进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发展。

关键词:智慧图书馆;主要特征;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G25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 7836(2019)10 0151 03

引言

随着网络技术及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海量资源将以各种形式在网络平台进行传播,且依靠互联网技术及智能感知技术等,方便人们查找资源及使用资源。随着智慧城市、智慧社区及智慧校园的不断提出,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经济及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确保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保障,人们的生活需求逐渐向精神世界层面转移,对于精神层面的需求日益加大。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将有效地满足人们对于阅读的需求,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阅读服务,并促进我国社会早日进入全民阅读的时代。

一、智慧图书馆的功能特征

1.全方位、立体化

智慧图书馆具有全方位、立体化的特点,资源具有较强的整合性,智慧图书馆员借助信息处理技术及信息管理平台,可以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为用户提供交互式、一站式的信息服务平台。全方位及立体化的图书信息资源管理,用户可以在众多信息数据之中找到需要的信息资源,并且借助智能信息技术对图书资源进行保护。全方位及立体化的信息资源保护工作,可以有效降低图书馆管理者的工作难度,提高工作效率及管理质量,促进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有效化及规范化变革。

2.智能化、防护化

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具有智能化及防护化的特点,主要运用智能定位及侦测防护功能,即运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红外感应技术及全球定位技术等,帮助图书馆管理者及用户及时找到需要的图书内容,明确需要的文献资料具体位置[1]。与此同时,借助智能定位及侦测防护技术,图书馆的管理者可对图书内容进行实时定位及监控,确保对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及设备设施等进行保护,有效降低图书馆内文献资源失窃、设备物品损害等问题出现的几率。智慧图书馆的行为侦测之中,主要使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针对图书馆内的文献资源实施个性化及针对性的导读,以及计算借阅的统计率等,提供有效的阅读导读服务。

3.个性化、人性化

智慧图书馆的建立具有个性化及人性化的特点,传统图书馆的资源使用之中,信息资源的服务存在众多局限性,智慧图书馆可为用户提供丰富大量的图书资源,且运用智能化的管理体系,为阅读者提供个性化的阅读服务,给予阅读者自主互动的平台。智慧图书馆的个性化特点主要为信息定制服务、信息定向推送服务及信息推送服务等,用户在平台中输入相关的指令,后台系统可根据服务指令推送专题信息,满足用户在内容及服务形式上的个性化需求。人性化的服务主要包含自助及人工两种形式,可以使用电脑及手机完成,用户不再受时间及空间的限制,为用户提供了灵活多样且定向的服务方式及手段。

二、智慧图书馆的建设难题

1.相关政策制度缺失

现阶段,我国智慧图书馆的建设中存在相关配套政策缺失的问题。全方位、立体化的智慧图书馆感知体系构建,其中涉及大量的信息交换环节,在信息交换的过程中,采用何种标准及规范完成信息的交互,以及保障信息内容的安全,是当下智慧图书馆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智慧图书馆的建设中,针对文献资料的处理及管理能力待提升,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不完善,读者的信息及隐私安全问题尚未解决。例如,读者的身份、借阅信息及个人喜好等属于隐私内容及敏感信息,需要图书馆进行严密的保护。缺少合理化及规范化的管理标准,将会导致智慧图书馆的信息联系性较低,读者的隐私安全问题不能得到保障,需要相关的配套政策给予支持[2]。

2.信息资源使用不力

當前,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滞后,信息资源使用不力问题亟待解决,文献资源检索标准及存储方式的不一致,使得智慧图书馆的信息管理职能尚未有效发挥;在全国范围内及区域范围内数字图书馆的网络服务体系建设不足,文献资源呈分散发展的趋势,各地之间的文献资源分配不均,并未实现资源的共享;资源建设的失衡将导致图书资源信息供需的脱节,用户的个性化及多样化的阅读需求无法有效地满足,且服务的质量较低。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及服务模式推广,信息资源的使用能力问题的解决成为了重点内容。

3.支撑技术运用不足

现代化智慧图书馆的建设,需要基于智慧平台及技术的基础之上,针对图书馆的布局及建设进行创新,确保图书馆内具备物力设备等硬件设施、信息管理系统及信息服务系统等。其中虚拟现实技术、物联网技术及数据挖掘技术等的运用,是有效整合智慧图书馆资源的基础[3]。但当下智慧图书馆的建设中,对于现代化的技术使用力度不足,例如条码技术与磁条技术整合为自动化集成系统(ILAS)、RFID标签技术设置为RFID系统等。

4.管理队伍建设不佳

在智慧图书馆的工作中,图书馆馆员是图书馆人文精神的代表,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旨在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资源服务,主要以智慧化的物力设备为基础,运用无线网络、数据资源等内容来支撑。智慧图书馆的管理者不仅是图书馆的“看管者”,同时需要具备高素质及使用现代化技术的能力。现阶段,智慧图书馆的建设中,图书馆馆员的信息技术使用能力有待提升,馆员的能力及素质并未充分达到智慧图书馆的建设需求,继而导致我国智慧图书馆的发展较为滞缓。

三、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原则

1.规范性原则

智慧图书馆建设背景下,针对图书馆的信息收集及处理,需要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及平台。运用网络技术构建智慧图书馆,形成全国范围整体的图书馆体系,亟须统一的建设规范及使用标准。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应坚持规范性及标准化的原则,例如数据格式的规范化、标准的网络通信协议、满足行业标准要求的设备运用等。统一的标准、规范及协议,可确保在资源系统建设及技术平台构建的过程中,智慧图书馆服务功能更好地实现,并规范化及统一化地发展。

2.开放性原则

在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发展之中,可为读者提供智慧化及个性化的服务,且读者可选择互动或自主地参与图书馆服务与管理之中。使用移动互联网对图书资源的信息进行处理及收集,速度及效率较高,而图书馆馆员将不再是唯一的信息制造者及发布者,也为信息数据的创造者,确保信息资源可以更快地进行扩散。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应坚持开放性及继承性的原则,确保用户可借助微信、微博及网站等方式进行知识导航,确保管理者与读者之间可以相互协作、共同管理,直接或间接地发挥读者的管理作用。

3.共享性原则

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活动开展,需要整合全国范围内的图书资源,通过整合全国范围内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及信息资源,确保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最大程度满足用户的阅读需求。因此,个体智慧图书馆的建设,需要与其他图书馆进行合作,确保在资源共享的基础上,获得更多可以利用的建设资源[4]。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实现信息资源的共建及共享,可打造图书馆联盟,以联盟的形式采购图书资源,确保图书资源采购的价值最低,并有效地节约图书资源,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各个图书馆之间可共享技术、平台及资源等,确保在数字化建设过程中,资源避免重复开发及运用,有效节约建设的成本,将节约的资源运用在别的建设环节中,促进智慧图书馆的智慧化建设发展。

4.智慧性原则

我国智慧图书馆的建设,需要坚持智慧化及泛在化的原则。首先,在服务空间与时间层面上,借助无线网络技术推动自动化服务体系的构建,确保在网络覆盖的区域内,读者可以接受7×24的阅读服务。读者借助移动终端设备,阅讀活动将不再受时间及空间的限制,最大程度上享受数字资源服务。其次,智慧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与对象变化,移动通信技术的运用,将确保智慧图书馆的内容可推送至读者群体中,智慧化服务将不再局限于到馆用户之中。确保每个用户可以公平使用智慧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最后,智慧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及手段,主要采取整合不同平台之中的资源内容,如共享平台及开放性知识库等,提高数字资源的使用效率。

四、智慧图书馆的建设路径

1.健全相关规章制度

智慧图书馆的建设需要健全相关的制度及法律政策,首先,应不断完善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法律法规,确保在泛在的网络环境之下,图书馆内海量的信息资源可以开放性存储,并且具有信息安全、网络安全及知识产权安全保障。在开放性的网络环境之下,针对用户的隐私资源进行保护,应健全相关的政策制度,确保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具有良好的社会环境及政策环境。完善的法律法规,可使图书馆建设与基金会、公益组织的合作有所保障,打破传统仅依靠政府经费支持的模式,为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及管理提供政策支持及资金支持。其次,推进智慧化图书馆资源的标准化建设,在智慧图书馆的内部管理机制及程序流程等方面,应确保具有统一化的标准及流程,在公众参与、宣传推广及信息公开等方面充分借鉴西方先进的经验,提高我国图书馆工作开展的标准化制定能力。与此同时,标准化的图书馆建设,将提高我国智慧图书馆在国际环境中的话语权及影响力,促进智慧图书馆标准建设工作中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2.打造资源共享平台

智慧图书馆建设中,资源共享是图书馆运行的重要基础,其中智慧化管理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即资源海量化及存储信息化。首先,随着资源信息的不断丰富发展,其中网络信息资源、数据库资源及馆藏印刷资源较为丰富。图书馆智慧化的管理,主要是将每种资源输入智能芯片之中,在芯片之上写入资源的属性及其本质特征,确保信息资源可以成为被独立识别的个体,并借助网络泛在环境,实时反馈出资源的信息状态。在海量信息资源背景下,智慧图书馆主要依托云服务方式,将云平台作为信息支持系统及资源服务系统,确保资源的存储无界化发展。与此同时,各个图书馆中建立起信息资源的共享机制,通过各个图书馆之间的合作互动,增加每个图书馆的资源储备,满足读者们的需求。 其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以打造本地特色图书馆及丰富本地资源为主,各个图书馆应充分了解自身的建设需求及目标,并掌握本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使用情况,继而制定出个性化的用户服务策略,发展特色资源及特色服务,提高数字资源的使用效率,为其提供优质的服务资源。考虑到图书馆资源建设的成本及存储空间限制,以及资源对于智慧图书馆的重要性,打造资源共享平台具有重要的价值及意义。

3.创新支撑技术应用

基于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及发展进程分析,智慧图书馆需要充分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实现自动化管理模式向自助化服务模式转变,有效解放图书馆管理员的体力付出,并打破时间及空间对于图书馆的管理限制,例如,学科读物、空间服务及多媒体读物等方式,并促进图书馆馆员的脑力劳动开展,实现智慧化图书馆的泛在化管理。图书馆作为为社会服务的知识型机构,并非技术研发型机构,缺少足够的资源进行技术研发。因此,智慧图书馆并非信息技术的创造者,也非信息技术的使用者。智慧化图书馆的建设,需要充分运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及数字化技术,例如,智能传感器技术、RFID技术等。现阶段,已有部分图书馆开始投入使用智能机器人,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例如,科沃斯公共服务机器人,具有较强的基础交互能力,通过自主SLAM算法,可运用于大型场景之中,并配置摄像头,可深度识别公共环境,并匹配成年人的语言习惯。

4.完善管理队伍建设

智慧图书馆的队伍建设过程中,具有经验及技能的图书馆馆员为管理工作中战略性资产。首先,应完善图书馆馆员的招聘选拔制度,按照国家的智慧馆员相关标准统一组织考试。其次,充分盘活图书馆内人力资源的存量,针对现有的馆员进行分类使用,并根据智慧图书馆的岗位不同需求对人员进行分配。具有智慧图书馆管理潜力的人员,集中安排培训活动,培养馆员的综合能力及服务意识。最后,应培养出学习型馆员,在图书馆内组织开展学习沙龙、经验交流会等,提高智慧馆员的学习能力,帮助其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与习惯。

結束语

信息化社会背景下,人们对于资源的需求大幅增长,智慧图书馆的建立将有效满足人们对于资源的需求。智慧图书馆的建设主要借助云计算技术及物联网等技术,实现不同文献组织及不同类别文献之间的应用集成,并打造跨部门资源共享、跨媒体融合的集群管理模式,依靠新技术实现服务创新管理。因此,应不断提高馆员的素质及能力,提高技术的运用能力,并打造资源共享平台。

参考文献:

[1]黄静芹.大数据时代广州市中小学智慧图书馆建设路径分析[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8(Z2):137—139.

[2]尹克勤,张立新.基于智慧图书馆的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模式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7(9):109—113.

[3]孟华.国外图书馆协助智慧城市发展理论及实践研究——基于ALIA图书馆协助智慧城市发展10大路径的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7(10):5—10.

[4]徐锐,靳国艳,刘伟.面向应用型地方高校学科需求的智慧图书馆建设研究[J].绥化学院学报,2015,35(5):144—146.

Wisdom Library Features and Construction Path

ZHENG Wei bo

(Library, MianYang Teacher s College, Mianyang 621000,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briefly discusses the 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smart libraries, and analyzes the problems of policy systems, information resources, technical support and team build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mart libraries. Based on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standardization, openness, sharing and intelligence, the path of building a smart library is proposed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mart libraries.

Key words:smart library; main features; construction path

猜你喜欢
主要特征智慧图书馆建设路径
从依法行政浅谈法治政府的建设路径
试论《弟子规》与校园文化建设路径
浅谈高校后勤管理的制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