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大学新生辅导员工作对策

2019-11-25 08:30刘畅
教育界·中旬 2019年9期
关键词:班委入学新生

刘畅

【摘要】“00后”正成为高校新生主体,表现出一系列时代特征和心理特征,对高校辅导员工作提出了新挑战。文章结合高校辅导员工作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00后”大学新生;高校辅导员;特征;对策

一、“00后”大学新生普遍特征

(一)理性务实,自主意识强

“00后”大学新生理性务实,更注重当下,他们对自己所上大学、所学专业了解得更加全面、具体,对未来发展方向也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他们中绝大多数人认为考入大学的目的就是提升自我,以便将来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宏观抽象的远大理想不如老老实实在现实中奋斗。在人生规划中,绝大多数考虑的还是自己的成长和未来,在此基础上考虑国家、社会和他人,他们是典型的“现实主义者”。“00后”大学新生不论在物质消费还是精神消费(如追星、听演唱会等)上,更理性化、实用化、多样化,相比“90后”大学生,抵御外界宣传诱导能力提高,但理性有余、朝气不足也是“00后”大学新生普遍存在的弱点。“00后”大学新生自主意识强,追求个性化,对话语权要求高,他们的表达方式更加直接,他们要“雁过留声”。在新生入学关于“个人与集体关系”调查中发现,有28.4%的新生认为,集体之所以存在,是因为集体能够帮助个人实现价值,集体能够拓展个人的个性,集体可以包容,否则集体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性,这反映出他们追求个性价值实现的程度,也反映出他们集体主义精神的缺乏。

(二)学习方式自主化、体验化、网络化

“00后”在从小到大的学习过程中大多数经历了父母身体力行的陪伴教育,以及参加各种兴趣班、辅导班,这也间接推动了他们学习方式的改变。“00后”大学新生更看重实践学习和体验学习,他们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社团、各种比赛、各种兴趣小组以及义工站的积极性要高于“90后”大学生。他们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和社会主流的认知存在明显的反差,他们能在老师授课中离堂,还理直气壮地认为授课不好的老師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自己的时间是宝贵的,时间不能浪费在无用的地方,而并不认为这种行为是对授课老师的不尊重。“00后”大学生出生、成长在互联网时代,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接触、使用网络的程度要远远高于“90后”,这使得他们形成了互联网思维,QQ空间、动漫、网络手游等都是他们喜欢并且聚集的地方。他们并不认为打游戏只是一种娱乐行为,而是认为在打游戏的过程中可以学习到新的知识和技能,可以激发自己的灵感,可以增强自己的创造力,可以接触和认识到新的朋友。总之,和“90后”大学生相比,“00后”大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自主化,更加体验化,也更加网络化。

(三)心理普遍较脆弱,耐挫力差

“00后”大学生常被称为“幸福的一代”,他们的成长过程简单,成长道路平坦,进入大学后,由于强烈的自主意识和自我肯定,不能面对生活和学习上遇到的挫折,心理普遍较脆弱。在新生入学关于“遇到挫折后怎么办?”的调查中发现,有34.2%的学生心态差,不知所措,没有积极解决问题的信心,并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有的新生入学后面对人才济济的新环境,自身原有的优越感消失,导致内心产生挫败感;有的新生以虚拟代替现实,过分依赖网络,缺乏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孤独感特别强;有的新生对自身的认知严重不足,遇到问题往往习惯性地归咎于外部原因,而不承认是自己的问题,逃避责任。总之,大部分“00后”大学新生心理素质偏弱,抗挫折能力不足,更容易引发心理问题。

二、“00后”新生辅导员工作对策

针对“00后”大学新生普遍存在的思想行为、心理性格、学习生活等特点,结合新生辅导员工作实际,提出以下几点新生辅导员工作具体措施。

(一)做好新生入学前沟通、筹备工作

“00后”大学生高考信息相对全面,当录取结束后,辅导员就应根据录取信息上提供的联系方式,依次和所带新生进行电话沟通,并尽快分班级建立起“新生微信群”,同时也要建立相应的“新生家长微信群”,以便及时解答新生及家长提出的问题。同时,要根据新生是否是预备党员、是否是学生干部、有何文体特长、获奖情况等进行分类梳理,对所带新生有一个粗略了解。特别是对少数民族学生、特殊困难家庭学生要做到心中有数,重点关注。要制订出迎新流程、服务手册、办事指南等,发到微信群,让自信、个性的“00后”大学新生在入学前就能感受到来自学校和辅导员的温暖。

(二)抓好新生入学后“三个关键时间点”

大学生新生教育不等同于入学教育,新生入学后过于集中的活动安排可能反而无法把有效信息传递给新生。辅导员要抓住“00后”大学新生心理变化和重塑认知的关键时期——入学后的第一周、第一个月和第一个学期这三个关键时间点,有针对性地采取“建立线上互动平台”和“线下实践体验”相结合的方式,给予新生系统化、专业化的指导,助力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督促新生“21天养成良好习惯”,帮助新生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三个方面顺利度过过渡期,帮助新生完成从被动学习到主动求索,从关注学业成功到追求人格完善的转变。

(三)树立辅导员威信,采用情智交融工作方法管理学生

“00后”大学生追求个性,自主思想强烈,思维发散、形象、直观,传统的因果、逻辑思维较少存在,给辅导员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也促使辅导员必须树立较高的威信,才能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行政管理工作。辅导员要树立威信,必须具有人格魅力,要用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感染学生;要有正能量,要为人正直,一视同仁,要重点关注困难家庭学生,消除他们的孤独感,鼓励他们自立自强,给他们面对生活和学习的信心和动力;要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讲话要通俗易懂,幽默诙谐;要注重管理方法,制定严格的制度,但严中要有爱;要与时代接轨,与学生接轨,坚持学生工作无小事原则,使学生工作更精细化;要充分运用“自媒体”时代的手机与学生每时每刻进行交流,引领大学生健康成长,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这样才能在学生中树立起较高的威信。

在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意义已经不再仅仅是强化对学生的管理,更多的是在辅导员与学生在互动互促中,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特别是对自主意识较强的“00后”大学生,更要采用情智交融的工作方法来进行管理和教育。辅导员要把琐碎的学生工作变成欣喜和感动,要把对大学文化的认识、对人生的感悟、对学生的要求和期待及时传递给学生,以引起学生的关注。要聚焦大学新生“最关心的问题”“大学梦想”“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等,针对不同的学生对症下药,耐心细致地一一解答。为了尽快熟悉和了解学生,辅导员可以按照学生的来源地,每天请十个八个学生在食堂吃饭。辅导员要和所带学生互加微信,充分利用闲暇时间和学生沟通,对学生进行理论教育、价值观引导,并要在聊天结尾处加上“有事就找我”“天冷,注意天气变化”“祝好”等温暖的结束语。要经常到食堂、教室、图书馆、宿舍进行“微服私访”,每一次家访不能只是走形式,要确实走进学生和家长的心中,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辅导员就是他们的一位“代理家长”。

(四)激励班委,资源共享,打造优良学风

“00后”大学生普遍缺乏集体主义精神,因而组建强有力的班委十分重要,它能增强“00后”新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但辅导员对班委成员要严格要求,要对班委实行考试作弊、考试挂科和品行不端的三个“零容忍”,约束班委行为,督促班委工作、学习兼顾,规范班委品行作风,激励他们成为学生的榜样。同时,要组织学习经验和资源共享,多维度丰富学生思维,要开展“论学”之类的主题学风建设系列活动,以班级为单位计算积分,并按照积分高低进行排名和给予奖励,使互助、勤学、乐学的学习之风常驻在学生的大学生活中。

(五)抓社团建设,发挥学生潜质

“00后”大学生更看重实践学习和体验学习。学生社团具有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趣味性、多样性,“00后”大学生60%以上愿意参加社团。辅导员要打造好社团,抓社团建设要以社团之风、学习之风、读书之风“三风建设”为主线,社团活动要具有创新意识、规范意识、合作意识和平等意识,要鼓励创新,奖励创新,使社团真正能提供给学生多元化成长平台,塑造学生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抗挫能力、沟通能力、责任心和感恩心。

(六)利用朋辈效应,增加榜样力量

发挥优秀学长的“传帮带”作用,开展新老生经验交流会,使朋辈效果更生动、直观、有效;建立学长引导制度,对新生生活、学习进行长期指导,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利用微信平台、学院传媒,宣传优秀学长、优秀学生的事迹,增强榜样力量。这样,让新生看到大学生活更多的可能性,看到选择权就在自己的手中,看到在当下看起来没有意义的事情在日后一定会串联起过去,变成现在和将来。

三、结语

综上所述,“00后”新生辅导员工作,一方面要准确把握“00后”新生这个群体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另一方面要科学引领,对“00后”大学生进行思想引领、价值引导和人生指导,使他们逐步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成就自我,最终成为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的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谢超峰.手机媒体在辅导员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4(02):9.

[2]冯裕国.大学生视角中的高校輔导员[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4(03):33.

猜你喜欢
班委入学新生
换位思考·民主协商·和谐发展
——“班服风波”折射出的带班理念
入学面试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入学第一天
“终极班委”诞生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