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构“010”分类 妙用“轨迹法”解题

2019-11-25 12:31郭源源
中学数学杂志(初中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两圆等腰三角交点

郭源源

分类讨论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它能使复杂问题条理化,繁琐问题简单化,是培养学生思维严谨性和缜密性的关键,同时也是提升学生问题探究能力的重要方式.一直以来,几何中等腰三角形的分类,因其图形的直观性和其边角特征的常用性,成为了经典分类问题,也是历届中考的热点问题之一.

笔者通过自己在教学中的实践发现,学生在解决等腰三角形分类问题时是有分类意识的,也知道从边角两个维度去分析讨论,但面对中考中的此类题,或因为图形复杂,或因为结果偏多,出现漏解、错解的情况甚是严重.本文针对两个顶点固定的等腰三角形分类问题,以近些年的中考题为例,借助“轨迹法”构图分析,谈谈此类问题的解法策略,与同仁交流、分享.

1 “010”轨迹的介绍

已知两个定点A和B,若平面内再找一点C,使得△ABC是等腰三角形,则点C的轨迹是:分别以点A、B为圆心AB长为半径的两个圆和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不包括A、B、C三点共线的位置)

原理分析 △ABC是等腰三角形,但不明确腰底情况,故需分类讨论:①以C为顶角顶点,即CA=CB,则点C在AB垂直平分线上;②以A为顶角顶点,即AC=AB,则点C在以A为圆心AB为半径的⊙A上;③以B为顶角顶点,即BC=BA,则点C在以B为圆心BA为半径的⊙B上.所以点C的所有位置形成了类似“两圆一线”的轨迹,如图1,因形状和数字010相像,故又名等腰“010”轨迹.

2 “010”轨迹的应用

2.1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010”

例1 (2016年湖北武汉)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2,2),B(4,0).若在坐标轴上取点C,使△ABC为等腰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C有个.

解析 本题只知晓△ABC为等腰三角形,对于腰底情况并不明确,故需分类讨论.已知等腰三角形ABC中,A和B两个顶点是固定的,第三个顶点C可以按CA=CB、AC=AB、BC=BA分类逐个画图;同时也可以 图2直接运用“010”模型快速分析:点C的轨迹在如图2所示的“010”虚线上,构图后发现AB垂直平分线与坐标轴交点有2个,即C1、C2;⊙A和⊙B与坐标轴交点有5个,即C3、C4、B、C5、C6,其中C3和B的位置不能构成三角形.所以满足条件的点C有5个.

点评 运用“010”轨迹解题,其中构图的细节也是影响正确率的一方面.本题中⊙A和⊙B的画法需根据数据的特征,推理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结合数据和关系可以较准确地画出圆的位置.只有准确的构图才能跳出题目的陷阱,发现图形位置的特殊性.

例2 (2019年山东泰安)如图3,已知一次函数y=kx+b的图像与反比例函数y=m x的图像交于点A,与x轴交于点B(5,0),若OB=AB,且S△OAB=15 2.

(1)求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2)若点P为x轴上一点,△ABP是等腰三角形,求点P的坐标.

解析 限于篇幅,笔者这里只探讨第(2)问.由(1)问可求,点A坐标(9,3),点B坐标(5,0).等腰三角形ABP固定两个顶点A和B,由“010”模型知点P的轨迹在如图3所示的“010”虚线上,构图后发现符合要求的x轴交点有4个,即P1、P2、P3、P4.

由两腰相等易求出P2坐标为(0,0)、P3坐标为(10,0);由对称性可求出P4坐标为(13,0);而求P1坐标的方法较多,勾股定理、三角形相似或三角函数都可以.如设AB中点为C,易证出△CBP1也是一个3∶4∶5的直角三角形,则BP1=5 4BC=5 8BA=5 8×5=25 8,所以P1坐标为(65 8,0).

点评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坐标的求法,方法多样,难度不大.这类题学生扣分的重点,不在于求法,而在于系统全面地画出所有点的位置.学生学会有条理地列出每种类型再逐个研究,是解此类题的关键所在.等腰“010”模型恰恰可以用整体的构图、系统的布局,达到最直观的效果,是解决此类等腰问题最有效的策略.

2.2 图形运动中的“010”

例3 (2017年浙江义乌)如图4,∠AOB=45°,点M、N在边OA上,OM=x,ON=x+4,点P是边OB上的点.若使点P、M、N构成等腰三角形的点P恰好有三个,则x的值是.

分析 由题意可知,随着x值的变化,点M、N的位置发生变化,但线段MN的长度不变.由“010”模型可得等腰三角形PMN的顶点P轨迹在两圆一线的“010”虚线上,而本题中M点的运动,会带动着整个“010”也在运动,过程如图5—9.

结合整个的运动过程,筛选出点P恰好有三个的位置,画图求解即可.但为了更加系统全面地探究整个过程中,点P个数变化的情况,笔者在解析中给出更细致的分类研究.

解析 根据OM从小到大的运动过程,找到运动中的临界位置:(1)当点M和O重合时,如图4.求得x=0,此时OB边上点P的位置有3个.(2)当两圆的交点位于OB边上时,如图5.求得x=23-2,此时OB边上点P的位置有2个.(3)当⊙N与OB相切时,如图6.求得x=42-4,此时OB边上点P的位置有3个.(4)当⊙M经过点O时,如图7.求得x=4,此时OB边上点P的位置有2个.(5)当⊙M与OB相切时,如图8.求得x=42,此时OB边上点P的位置有2个.

根据临界位置可将整个运动过程分成以下几部分:(1)当x=0时,点P有3个.(2)当042时,点P有1个.

将上述部分,按点P的个数进行分类整合如下:(1)当042时,点P有1个.

综上所述,点P恰好有三个时,x的值为:x=0或x=42-4或4

例4 (2019年黑龙江绥化)如图10,在正方形ABCD中,E、F是对角线AC上的两个动点,P是正方形四边上任意一点,且AB=4,EF=2,设AE=x.当△PEF是等腰三角形时,下列关于P点个数的说法中,一定正确的是().

①当x=0(即E、A两点重合)时,P点有6个;

②当0

③当P点有8个时,x=22-2;

④当△PEF是等边三角形时,P点有4个;

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

解析 本题只是将例3中的45°换成了正方形对角线的情境,本质上都是运动中的“010”题型.易知等腰三角形PEF的顶点P轨迹在两圆一线的“010”虚线上,构图分析如下:(1)当E、A两点重合时,如图11,此时符合要求的交点有6个,故①正确.(2)当点E刚离开点A时,如图12,此时符合要求的交点有8个,故②、③均错.(3)当△PEF是等边三角形时,即两圆交点位于正方形边上如图13,此时符合要求的交点有4个,故④正确.所以答案选当然本题还可以像例3一样,着眼于整个运动的动态过程,抓住临界位置.探究整个运动过程中,点P个数变化的情况.

点评 第一类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个定点的等腰三角形也许不用“010”轨迹,逐个分类也能解决;但第二类运动中的等腰三角形存在性问题,若是逐个画图,凌乱且复杂,错误率很高,而“010”轨迹法则能呈现整体的轨迹图,有助于直观判断,达到化隐为显、化繁为简的效果.

2.3 一图中的多个“010”图14

例5 (2017年湖北武汉)如图14,在Rt△ABC中,∠C=90°,以△ABC的一边为边画等腰三角形,使得它的第三个顶点在△ABC的其他边上,则可以画出的不同的等腰三角形的个数最多为个.

解析 本题“以△ABC的一边为边画等腰三角形”是分类信号之一,可以分成三大类:以BC为边画等腰、以AC为边画等腰、以AB为边画等腰.其中每一类都是固定两个顶点的等腰“010”模型.图15 图16 图17

(1)以BC为边画等腰,如图15,通过“010”轨迹直观分析,符合题意得有4个等腰三角形,即△P1BC、△CP2B、△CP3B、△BCP4.

(2)以AC为边画等腰,如图16,通过“010”轨迹直观分析,符合题意得有2个等腰三角形,即△P5AC、△ACP6.

(3)以AB为边画等腰,如图17,通过“010”轨迹直观分析,符合题意得有1个等腰三角形,即△P7AB.

综上所述,可以画出7个不同的等腰三角形.

点评 本题为二级分类题,既不明确哪条边为边画等腰,也不清楚所画等腰的腰底情况,故解题时,若只凭感觉去逐个罗列,遗漏是必然的.但有了“轨迹法”的解题策略,3个“010”就可轻轻松松、一目了然地解决此题.本题还可以变式为当∠A=30°,写出此时不同的等腰的个数.3 写在最后

一个好的解题方法,应以学生的理解为基础,以解题的高效为动力,以帮助学生全面地、系统地研究问题为根本,从而达到“练一题,学一法,会一类,通一片”的目标[1].解题中,只有看透问题的实质,抛开琐碎的技巧,着眼于整体的概况,才能挖掘到方法的本质.如简单图形中的等腰分类,学生没问题,而为什么本文中的这些等腰分类问题,学生错误的情形非常严重?究其根本原因,是没有理解等腰分类的方法本质,故在简单图形中尚可罗列凑合,一旦图形复杂或运动就稀里糊涂、无从下手.等腰在不确定腰底情况下的分类,本质就是三条轨迹,“轨迹法”是解决此类问题最全面、最系统的方法[2].所以笔者认为解题中,不应以解出答案为终点,而应注重解题过程的通性通法,方法是否合理,是否成体系,是否可以一以贯之.只有这样,解题才会有章法、成体系,数学也才会越学越简单.

日本教育家米山国藏认为:“成功的数学教学,应当是数学精神,思想方法深深地、永远地、铭刻在学生的头脑里,长久地活跃于他们日常的业务中,虽然那时数学的知识已经淡忘”.可见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才是可持续、可发展的数学教学,只有在实践中锤炼出的数学思想方法才是学生真正能留得住、带得走并受用一生的数学财富.

参考文献

[1]沈岳夫.点动图变思構图分类探求寻突破[J].中国数学教育(初中版),2016(12):54-57.

[2]马学斌.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解题策略[J].中小学数学(中旬),2015(10):25-27.

猜你喜欢
两圆等腰三角交点
怎样构造等腰三角形
“两圆一线”巧算等腰三角形
阅读理解
如何构造等腰三角形
一个两圆相交的基本结论的应用
含有两圆相交结构的问题初探
一道两圆相切问题的探究
借助函数图像讨论含参数方程解的情况
这里常有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中讨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