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水平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

2019-11-25 17:30严治涛
中外医疗 2019年26期
关键词:血脂水平心力衰竭冠心病

严治涛

[摘要] 目的 研究并分析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其機体血脂水平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2015年1—12月,方便收集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共280例,通过心功能标准将其分为对照组(170例,心功能轻度衰竭)和观察组(110例,心功能重度衰竭),将两组血脂水平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 观察组的甘油三酯(1.50±0.54)mmol/L低于对照组(1.77±0.62)mmol/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40,P<0.05)。观察组的总胆固醇(4.12±1.12)mmol/L低于对照组(4.65±1.33)mmol/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60,P<0.05)。观察组的高密度脂蛋白(0.80±0.23)mmol/L低于对照组(0.99±0.29)mmol/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92,P<0.05)。观察组的低密度脂蛋白(2.78±0.87)mmol/L高于对照组(2.73±0.79)mmol/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497,P<0.05)。经2年随访,42例患者死亡,其中对照组15例,观察组27例(χ2=12.948,P=0.001)。结论 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血脂水平对其预后具有显著影响,应在干预过程中强化调脂。

[关键词] 冠心病;心力衰竭;血脂水平;预后

[中图分类号] R5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9)09(b)-0028-03

Effect of Blood Lipid Level on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Heart Failure

YAN Zhi-tao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hihezi University, Shihezi, Xinjiang 832008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serum lipid levels on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heart failure. Methods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5, convenient select a total of 280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ere enrolled. The heart function criteria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170 cases, mild heart failure) and observation group (110 cases, heart functional severe failure), the blood lipid level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Results The triglyceride (1.50±0.54) mmol/L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1.77±0.62) mmol/L, and there wer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groups,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t=3.740, P<0.05). The total cholesterol (4.12±1.12) mmol/L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4.65±1.33) mmol/L, and there was a difference significant(t=3.460, P<0.05). The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0.80±0.23) mmol/L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0.99±0.29) mmol/L, and there was a difference significant(t=5.792, P<0.05). The low-density lipoprotein (2.78±0.87) mmol/L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2.73±0.79) mmol/L, and there was a differenc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t=0.497, P<0.05). After 2 years of follow-up, 42 patients died, including 15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27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χ2=12.948, P=0.001). Conclusion The blood lipid level of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its prognosis, and it should be strengthened during the intervention.

[Key words] Coronary heart disease; Heart failure; Blood lipid levels; Prognosis

研究证实,冠心病心力衰竭属于较为严重的心脏病,多由纤维增生导致,由于心肌供血长期处于不足状态,因此患者的心肌组织会出现营养障碍,患者的预后较差[1]。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其血脂水平也存在异常,而此异常是否会对患者预后造成影响还存在争议[2]。在该次研究中,方便选择2015年1月—12月280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血脂水平进行了细致对比和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共280例,通过心功能标准将其分为对照组(170例,心功能轻度衰竭)和观察组(110例,心功能重度衰竭),其中,对照组男女比例为97:73;年龄在52~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6.0±5.8)岁。观察组男女比例为68∶42;年龄在53~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6.1±5.7)岁。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次研究中入选的所有患者均系自愿参与,完整研究方案已经获取该院伦理学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基于抗血小板、他汀类、利尿剂、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抗凝等对症治疗,详细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以及并发症,协助其进行各项检查。监测患者的血脂水平,并在其出院后进行为期2年随访。

1.3  评价指标

①患者的血脂水平;②随访2年中患者的死亡结果。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血脂水平指标比较

观察组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2年随访死亡率比较

经由实施连续2年随访,观察组的2年随访死亡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冠心病的发病基础为脂质代谢紊乱,该异常会使患者的动脉血管中出现粥样的脂质物质堆积,随着病程推移,患者的血管会出现供血不足,进而导致心脏缺血等症状[3]。通过该次研究发现,冠心病重度心力衰竭患者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以及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冠心病轻度心力衰竭患者,因此提示心力衰竭的程度与患者的血脂水平有着较大的相关性。有研究认为,由于重度心力衰竭会导致患者的心肌受到严重损伤,进而降低心肌功能,导致中心静脉压的异常升高,并出现胃肠道淤血,进而降低脂质的合成、摄入和吸收。

该次研究中获取的相关数据测算结果,充分揭示了重度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与轻度冠心病心力衰竭在血脂生理指标方面存在的差异,该项数据与我国学者晏国锋[4]测算的数据结果相近似,具备充分临床参考借鉴价值。在晏国锋测算的数据中,轻度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甘油三酯指标为(1.74±0.59)mmol/L,总胆固醇指标为(4.63±1.31)mmol/L,高密度脂蛋白指标为(0.97±0.27)mmol/L,低密度脂蛋白指标为(2.70±0.76)mmol/L。重度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甘油三酯指标为(1.47±0.51)mmol/L,总胆固醇指标为(4.11±1.13)mmol/L,高密度脂蛋白指标为(0.79±0.21)mmol/L,低密度脂蛋白指标为(2.75±0.84)mmol/L。

通过2年随访,观察组的死亡例数(27例)显著高于对照组(15例),因此提示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率会随着其血脂水平的异常程度而升高。这是因为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以及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下降时,会同时降低合成性激素、细胞膜以及皮质激素的功能,进而引发患者免疫功能的异常,同时加快器官的衰竭,并提升死亡率,给患者自身的综合性生存体验状态造成极其严重的不良影响和威胁,与陈莹[5]测算的数据相近似(其报告的重度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两年死亡率为22.15%,轻度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两年死亡率为8381%),适宜推广运用。

最近几年以来,伴随着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发展趋势的日趋深入,以冠心病心力衰竭為代表的严重心血管系统疾病在我国民众中的发病率展示出了逐渐提升的变化趋势,且在年龄因素和患者自身具备的基本生理机能条件因素的共同影响制约之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在临床中较难获取到良好治疗干预效果,其5年生存率长期处于较低水平。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发病和临床病程发生发展演化过程,与高血压因素、血脂异常因素、肥胖因素等均具备密切相关性[6]。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患者在冠状动脉血管组织发生粥样硬化病变条件下,极易发生冠状动脉血管组织管腔结构狭窄性病变,或者是冠状动脉血管组织管腔结构阻塞性病变,继而导致患者发生心肌组织结构缺血症状、心肌组织缺氧症状,以及心肌组织结构坏死症状,继而诱导患者发生心脏器官的多样化疾病。基于现有的临床医学实践经验,诱导冠心病发病的主客观因素,主要包含:高血压因素,血脂生理指标异常因素(总胆固醇物质含量过高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物质含量过高、甘油三酯物质含量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物质含量过低)、超重或者是肥胖因素、高血糖或者是糖尿病,不良生活方式形如吸烟行为、不合理膳食行为(高脂肪饮食、高胆固醇饮食、高热量饮食等)、缺少体力活动因素、过量饮酒因素,以及社会心理因素[7]。

从现代病理学基本理论的角度展开阐释分析,冠心病是诱导心力衰竭发生的重要诱因,且调查数据显示,约占总数65.00%以上的冠心病患者在临床病程的发展演化过程中,会逐渐形成和展示出心力衰竭症状。在这一真实存在的临床实践背景之下,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作为心肌损伤性病变的常见临床结果表现类型,是我国民众在参与开展日常化生产生活实践活动过程中,需要共同面对和处理的基本性公共卫生问题。在现阶段心脏内科临床中针对冠心病患者开展的防治干预工作过程中,他汀类药物获取了广泛且充分的临床应用空间,客观上诱导临床医生逐步提升了对血脂水平与冠心病心力衰竭发生和预后结果关联性的关注,以及研究分析力度,相关临床研究报告结果显示,在世界各国心脏内科临床医学研究工作实践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8]。

从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发病机制和病程发展演化过程的角度展开阐释,在冠心病患者机体内部的脂类物质代谢生理机制发生异常问题条件下,通常会逐渐诱导患者的动脉血管组织结构之中发生粥样脂质物质堆积现象,并且伴随着此类物质的累计堆积数量的逐渐增多,患者动脉血管组织结构之中实际发生的供血缺乏症状将会持续加剧,最终诱导患者发生较为严重的心脏缺血症状和其他的类型多样的临床并发症,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存质量造成较为严重的不良影响和威胁。有研究人员针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和健康体检志愿者的血脂生理指标项目展开了测定和对比,其研究数据结果显示,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TG指标、TC指标、HDL-C指标均低于健康体检志愿者,揭示了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在临床病程发展演化过程中所出现的血脂生理指标异常变化现象,相关研究课题待临床深入研究[9]。

在心脏内科临床医生针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在展开治疗干预过程中,医生应当针对患者的血脂生理指标数据测算结果给予充分关注,并且制定和运用适当方案对其开展治疗干预。遵照我国部分学者开展的临床医学研究分析工作,针对高血压冠心病患者运用降血脂药物制剂展开治疗干预,在终点时刻患者罹患冠心病的可能性和危险性会伴随其血脂生理指标的逐渐下降而降低,因此可知针对冠心病患者的血脂生理指标展开药物性干预处置,能控制和减缓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病程发展进度[10]。

有研究资料显示,在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机体内部的TG物质含量水平和HDL-C物质含量水平均发生降低变化条件下,通常会诱导患者机体对细胞膜结构、皮质激素类物质,以及性激素类物质的生理合成能力显著减弱,继而诱导患者的机体免疫能力显著减弱,诱导患者出现多器官基本生理功能紊乱病理表现,甚至是器官功能衰竭临床结果,给患者的综合性治疗预后效果和生存质量状态造成極其严重的不良影响和威胁。也有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在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机体内部的HDL-C物质含量水平发生降低变化条件下,通常会显著减弱患者机体实际具备的抗氧化和抗炎症能力,继而显著提升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症状的可能性[11-12]。

综上所述,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血脂水平对其预后具有显著影响,应在干预过程中强化调脂。从具体化的临床实践经验角度展开分析,在针对冠心病患者展开治疗处置过程中,选择和运用适当种类的血脂调节类药物制剂为患者开展治疗干预,或者是针对患者的日常饮食行为习惯展开调整干预,对于控制和减缓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病程发展进度具备重要意义。临床医生在针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展开治疗干预过程中,选择运用适当种类的血脂调节药物制剂,能够保障患者得到最佳临床结果。

[参考文献]

[1]  吴婷婷,张赛丹,黄桂琼,等.血脂水平与冠心病并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24):6069-6071.

[2]  陈洁.血脂水平与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及血脂干预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0):76-77.

[3]  孟晓虹,丁庆学.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血脂水平与预后相关性及干预效果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11):1501-1502.

[4]  晏国锋.老年冠心病患者心力衰竭预后同血脂水平相关性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4,14(5):7-8.

[5]  陈莹.血脂水平与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J].医药前沿,2017,7(2):146-147.

[6]  李俊,俞章平,张云姣.麝香保心丸对老年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细胞炎性因子和血脂水平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38(23):5658-5660.

[7]  史红革.用瑞舒伐他汀钙与阿托伐他汀钙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对其血脂及hs-CRP、Hcy水平的影响[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22):2-3.

[8]  赵晓雁.阿托伐他汀调脂治疗对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血脂水平及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分析[J].药品评价,2018,15(21):14-16,20.

[9]  杨生平,杨立波.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血管内皮和血脂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8,24(30):34-37.

[10]  陈楠楠,王依倩,王加红,等.依折麦布联合脉血康胶囊对老年血脂正常冠心病患者炎症因子、心功能及心血管事件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7(31):3444-3446, 3450.

[11]  栾彤,鲍荣琦.盐酸贝那普利联合比索洛尔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及对血脂、血管内皮功能和炎症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8,39(20):3115-3118.

[12]  郭洁,张玉,孙耀东,等.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心功能的影响[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8,10(10):1220-1223.

(收稿日期:2019-06-17)

猜你喜欢
血脂水平心力衰竭冠心病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茶、汁、饮治疗冠心病
警惕冠心病
三种他汀类药物对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
中药汤剂联合中药足浴及耳穴压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冠心病心力衰竭应用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的疗效分析
血脂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冠心病患者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围术期血脂水平的护理改善效果
瑞舒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hs—CRP及血脂水平的影响
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医治疗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