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式中心负压吸引在治疗肠漏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2019-11-25 18:25张艳花
中外医疗 2019年26期
关键词:肠瘘临床应用价值

张艳花

[摘要] 目的 分析肠瘘患者应用墙式中心负压吸引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2016年6月—2018年12月该院收治的28例肠瘘患者,入选研究对象均经随机抽签法分为参考组(n=14)与观察组(n=14),参考组患者应用电动吸痰器吸引,观察组患者应用墙式中心负压吸引,对比两组患者每日被服更换次数、渗出液量、肠瘘愈合时间以及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 观察组患者每日被服更换次数(3.2±0.3)次少于参考组患者(4.5±0.4)次,渗出液量(234.3±82.2)mL明显少于参考组患者(296.4±79.5)mL,肠瘘愈合时间(41.5±6.3)d明显短于参考组患者(52.4±6.7)d,两组患者:每日被服更换次数、渗出液量以及肠瘘愈合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434、27.278、14.916、 P<0.05)。参考组出现不良反应患者共计4例,总发生率为28.57%,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患者共计1例,总发生率为7.14%,兩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72、P<0.05)。 结论 肠瘘患者应用墙式中心负压吸引以及针对性干预措施有助于加快肠瘘愈合并可降低各类并发症发生率,可有效缓解患者生理以及心理痛苦并提高其身心舒适度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 墙式中心负压吸引;肠瘘;临床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 R65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9)09(b)-0160-03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Wall-type Central Vacuum Suction in Patients with Intestinal Leakage

ZHANG Yan-hua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Qujing, Qujing, Yunnan Province, 655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wall-type central vacuum suction in patients with intestinal fistula. Methods 28 patients with intestinal fistula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6 to December 2018 were randomly selected. The selected subjects were divided into reference group (n=14) and observation group (n=14) by cluster random sampling. Patients in the reference group were attracted by an electric suction device.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ubjected to wall-type central vacuum suction, and the number of daily replacements, the amount of exudate, the time of intestinal hemorrhage, and adverse reac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number of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changed by (3.2±0.3) times per day (4.5±0.4) times, and the amount of exudate (234.3±82.2)mL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at of the reference group (296.4±79.5)mL. The healing time of intestinal fistula (41.5±6.3) d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reference group (52.4±6.7) 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number of daily service changes, the amount of exudate and the healing time of intestinal fistula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8.434,27.278, 14.916, P<0.05). There were 4 cases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reference group, the total incidence was 28.57%, and 1 cas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total incidence was 7.14%. There w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χ2=11.272, 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wall-type central vacuum suction and targeted interventions in patients with intestinal fistula can accelerate the healing of intestinal fistula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various complications, which can effectively alleviate the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pain of patients and improve their physical and mental comfort and quality of life.

[Key words] Wall-type central vacuum suction; Intestinal fistula;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消化道手术患者术后出现肠瘘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较高,进而会加大感染以及炎症等发生率,而且临床治疗难度较大。一旦出现肠瘘,瘘口流出大量肠液,会造成敷料以及切口等受到污染,此外,受大便以及肠液侵蚀,瘘口周围皮肤容易出现感染、疼痛甚至糜烂等不良反应,会加重患者的身心痛苦以及经济负担。为了使外漏肠液获得有效排出并取得理想的腹腔感染控制效果,必须为患者采取有效的病情干预措施,以促进其预后改善。墙式中心负压吸引有助于加快肠瘘愈合,可减轻病痛给患者身心带来的不适感,临床应用价值较高[1]。此次研究旨在探讨2016年6月—2018年12月该院收治的28例肠瘘患者应用墙式中心负压吸引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資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8例该院收治的肠瘘患者,排除重度精神异常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严重全身合并症患者、伤口有血管或者脏器暴露患者、严重出血性疾病患者、感染性休克患者、严重听力或者语言功能障碍患者、全身多脏器功能障碍患者。入选研究对象均经整群随机抽签法分为参考组(n=14)与观察组(n=14),其中,参考组纳入男性患者8例,女性患者6例,年龄45~87周岁,平均(68.3±6.5)岁;观察组男性患者8例,女性患者6例,年龄:46~86周岁,平均(67.5±7.1)岁。入选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经分组后其临床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参考组患者应用电动吸痰器吸引,使用蘸有生理盐水的棉球将瘘口周围皮肤擦拭干净并将护肤粉涂抹于患者瘘口周围皮肤糜烂或者红肿部位,将水胶体敷料贴敷于溃烂部位,有助于加快溃烂愈合并可使患者疼痛感得到缓解。依照患者瘘口大小裁剪造口袋收集渗液,应用一次性吸痰管或者一次性硅胶胃管,在瘘口部位放置引流管并自造口袋小圆孔部位将引流管末端穿出,应用防水胶布粘贴好引流管以及造口袋,避免出现渗漏现象,然后连接电动吸痰器,负压吸引力应低于0.02 kPa,每班观察并记录吸出液颜色、性状、量,每天更换储液瓶,同时为患者提供常规护理干预,及时更换术口污染纱布,加强病情观察,同时为患者提供饮食护理 以及活动指导等护理干预。

观察组患者应用墙式中心负压吸引,将患者肠瘘创面开放后进行持续负压吸引,将墙式中心负压装置与吸引管相连接,将负压调节至-120~-80 mmHg,取患者半卧位并采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若瞬间引出较多稠厚粪便,可将冲洗速度适当加快,确保腹腔引流的充分性,及时应用温水清洗外露肠液,减少漏出肠液对患者皮肤造成的损伤,同时还能够使炎症扩散得到有效控制。外用造口护肤粉、皮肤保护膜保护皮肤。此外,还需定期更换造口袋,对瘘口加强清洁并经常更换敷料,可有效降低感染率[2]。加强瘘口周围皮肤护理,将生理盐水倒入一次性换药碗中,应用无菌棉球对会阴皮肤浸渍部位以及瘘口周围渗出液进行清理,然后喷洒造口护肤粉,待充分吸收后喷洒生物流体敷料以形成保护膜,有助于缓解患者疼痛感,应用红外线烤灯照射腹部以及会阴部位皮肤,确保瘘口周围皮肤保持干燥。待患者生命体征以及内环境恢复稳定后,即可为其实施全胃肠外营养支持干预,同时应用生长抑素以及质子泵抑制剂,待患者每日引流量<100 mL时即可将生长抑素改为应用生长激素,持续用药时间以10 d左右为宜,然后根据患者肠道恢复情况逐渐向肠内营养过渡[3]。患者需要接受持续负压吸引,不但承受着病痛带来的痛苦,同时还会导致活动受限,容易出现情绪不稳定现象,护理人员必须安抚给予患者安抚,及时告知患者最新治疗进展,使患者看到康复希望,根据病情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护理方案,鼓励患者家属多安慰和鼓励患者,强化其战胜疾病的信念[4]。

1.3  观察项目

记录和对比两组患者每日被服更换次数、渗出液量、肠瘘愈合时间以及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方法

所用数据资料分析软件为SPSS 21.0统计学软件,[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差异通过χ2检验,(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渗出液量以及肠瘘愈合时间

观察组患者每日被服更换次数明显少于参考组患者,渗出液量明显少于参考组患者,肠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参考组患者,两组患者渗出液量以及肠瘘愈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

参考组出现不良反应患者共计4例,总发生率为28.57%,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患者共计1例,总发生率为7.14%,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肠瘘患者局部创面处理难度较大,肠瘘会产生大量刺激性脓液、消化液,因此,必须及时进行引流,防止漏口周围出现皮肤破溃、浸渍以及红肿等不良反应。对患者病情进行准确评估后为其实施墙式中心负压吸引治疗,能够使瘘液渗出量得到明显减少,从而取得有效的感染控制效果,同时为患者提供营养支持,有助于满足机体所需营养成分并可加快创面愈合。

于患者发病早期及时进行清创引流,对伤口情况进行评估以及检查后,应用蘸有生理盐水或者安尔碘等对伤口与周围部位皮肤进行消毒杀菌,使伤口表异物以及坏死组织得到彻底清除。若可见较多脓性分泌物,应该立即应用生理盐水进行清创并将水分擦干,根据创面实际渗液情况以及大小为患者准备引流管并进行适当固定。将无菌纱布敷盖于引流管外创面部位,保证引流管接通负压引流后各个创面均能够均匀受压。使用酒精将创面周围皮肤擦拭干净并使用无菌纱布擦拭干净,在创面贴敷透明手术贴,将负压引流瓶与引流管末端相连接。在持续负压作用下保持创面为真空状态,确保负压力在合理范围内,避免吸引效果受到不良影响。对持续负压引流部位进行密切观察,经常帮助患者变换体位,将软垫、软枕等放置于患者容易受压的部位,同时需要避免出现引流管折叠或者受压迫现象,依照患者渗液情况及时更换引流管以及敷料,同时对创面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将坏死组织清除干净[5]。

为了加快伤口愈合,防止出现伤口裂开以及脂肪液化等不良反应,需要为患者实施感染预防、血糖控制以及营养支持等多方面护理,指导患者合理饮食,适量活动,有助于加快肠胃功能恢复。换药过程中必须保证在无菌状态下进行,密切观察伤口渗液情况以及引流液情况,根据患者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应用抗生素,适时进行药敏试验以及细菌培养,为患者选择敏感度较高的抗生素以取得理想的伤口感染控制效果[6]。

于患者发病早期为其提供肠外营养支持,同时对静脉穿刺部位加强护理,同时进行电解质以及血糖检测,及早采取有效的代谢紊乱预防措施。治疗后期为患者提供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补充机体消耗营养成分。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腹胀、吸入性肺炎、呕吐以及恶心等不良反应,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增多渗出液。对患者病情进行准确评估并根据其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可使瘘液渗出量得到明显减少并可取得理想的感染控制效果。同时对患者加强心理护理,能够平复其紧张情绪,使患者正视自身病情并以乐观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7]。

该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渗出液量明显少于参考组患者,肠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参考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患者, 两组患者渗出液量、及肠瘘愈合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万里云等人[8]研究表明,应用负压吸引联合造口护理技术的患者瘘口愈合时间为(45.7±8.2)d,应用纱块覆盖以及常规护理干预的患者瘘口愈合时间为(56.8±10.8)d,与该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

综上所述,肠瘘患者应用墙式中心负压吸引以及针对性干预措施能够使换药频率得到有效控制,可减轻患者的身心不适感,有助于缩短肠瘘愈合时间,同时还可减少皮肤感染等并发症,加快其病情好转并提升其生活品质,具有操作简单以及疗效确切等特点,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林御文,裴广华,诸葛晋.改良式封闭式负压吸引在手术后消化道瘘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6,6(19):215-217.

[2]  王明军,李霞.双套管持续冲洗负压吸引法治疗术后急性肠瘘患者的临床分析[J].医疗装备,2016,29(10):75.

[3]  吴芸芸,罗秀丽,梁成芳,蔡海晶,等.简易负压吸引在肠瘘修补术后难愈性伤口护理中的应用[J].当代临床医刊,2017, 30(3):3145-3146.

[4]  杨萍.改良式腹腔冲洗吸引管在肠外瘘患者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6,37(5):1268-1269.

[5]  何文.半潜式持续生理盐水冲洗加负压吸引在腸瘘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7,36(18):45-47.

[6]  何其英,范冬萍,杨玉仙,等.新型结直肠灌洗引流管在肠漏合并伤口感染中的应用[J].华西医学,2015,30(6):1152-1153.

[7]  张保建.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联合开放植骨治疗胫骨创伤性骨髓炎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8,37(4):50-51,57.

[8]  万里云,余发珍,刘海佳.造口护理技术联合负压吸引在小肠瘘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13):68-69.

(收稿日期:2019-06-17)

猜你喜欢
肠瘘临床应用价值
中心静脉置管在肿瘤内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锥形束CT在口腔科的临床应用价值
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突变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及意义
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姑息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评析
粪石性阑尾炎合并回盲部穿孔手术方式探讨分析
结肠癌术后并发肠瘘致腹腔感染患者的主要致病菌及护理观察
中西医结合疗法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疾病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
瑞舒伐他汀的药理分析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应用价值
改良双套管持续冲洗负压吸引在肠瘘治疗中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