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动态

2019-11-26 07:18
汽车维护与修理 2019年16期
关键词:技工职教职业院校

★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再加一把劲

“我支持你们!”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考察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培黎学校时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指明了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和广阔前景,给广大职业院校师生带来了信心和力量。

当前,我国正处在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关键时期,实体经济发展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需要大批大国工匠,发展职业教育正当其时、大有前途。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重磅政策,特别是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这标志着我国职业教育迎来了黄金发展期。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职业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也将为国人实现梦想提供更加宽广的舞台。

然而,在迎来机遇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总体来看,我国职业教育办学目标层次还不够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还不够强;一些地方的职业教育规模还偏小,职业院校特别是中职学校理念相对陈旧、校园文化缺乏定位、人才培养特色不够鲜明;虽然国家有职业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方面的指导意见,但各地在制定细化措施方面的进度偏慢,导致国家政策的落地落实存在现实困难;企业参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和技能人才培养的积极性还不够,地方政府还缺乏有力的激励措施;同时,相比于普通院校,职业院校及其教师的薪资待遇和自信心还偏低;此外,社会各界特别是考生及其家长对职业院校的重要性和认可度还不够高,还存在“职业院校低人一等”“职教学生矮人一头”的偏见。

不可否认,这些现实问题制约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客观而言,问题的产生,既有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因素,但更多的还是人们对于职业教育的认识还不够深、理解还不到位。从这个角度上说,要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不仅需要党和国家的顶层设计,也需要各地政府部门的奋力推动和广大职业院校的自身努力,更需要全体民众的了解、关心、参与和支持。

职业教育不仅能满足个人就业需求的客观需要,还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加快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转型。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既是解决经济发展问题的当务之急,又是促进国家发展的长远大计。对于普通民众而言,促进职业教育发展,不需要做惊天动地的大事,事实上,对职业教育少一点偏见、对职业院校多一分关心、对职教学生多一层关爱,就是对职业教育最为坚实的支持。唯有社会各界都愿意了解、主动关心和支持职业教育,立足自己的行业和岗位为职业教育发展再加一把劲、多呐喊几次,职业教育才可能获得更好的发展氛围,进而实现高质量发展,人们也才更有可能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共享更多的成果。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习近平于7月24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全面深化改革是我们党守初心、担使命的重要体现。改革越到深处,越要担当作为、蹄疾步稳、奋勇前进,不能有任何停一停、歇一歇的懈怠。要紧密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提高改革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激活力、抓落实,坚定不移破除利益固化的藩篱、破除妨碍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

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及其他改革方案。会议指出,深化产教融合,是推动教育优先发展、人才引领发展、产业创新发展的战略性举措。要坚持问题导向,试点先行,充分发挥城市承载、行业聚合、企业主体作用,尊重教育规律和经济规律,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和政府统筹推动作用,统筹部署、协调推进。

会议强调,要围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推出一些更有针对性、开创性的改革举措。要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鼓励并引导基层探索更多原创性、差异化改革,及时总结和推广基层探索创新的好经验好做法。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和干部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到行动上,弘扬真抓实干作风,推进工作要实打实、硬碰硬,解决问题要雷厉风行、见底见效,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攻坚难度大、影响面广、同老百姓关系密切的改革任务。要宽容在改革创新、先行先试中出现的失误,最大限度地调动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坚决克服改革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

★职教教师教育协同创新实验区成立 多元协同打造“新职师”

7月30日,由江苏理工学院与常州市教育局共建的职教教师教育协同创新实验区在常州启动。全国职教领域的专家学者、领导嘉宾齐聚龙城,以“新时代·新职教·新职师”为主题,聚焦职教教师教育,共同把脉职教教师教育发展大势,探讨职教教师教育前沿问题,分享职教教师教育研究成果。

“目前,我国职教教师教育还存在教师准入标准偏低、培养培训模式滞后、‘双师型’能力素质不足等问题。创新职教教师培养培训模式,培养满足新职教发展需求的职教教师,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命题。”江苏理工学院校长朱林生说:“对此,学校首次提出‘新职师’的倡议。‘新职师’是一种融合教育的新范式,其目标是培养具有高尚师德、国际视野、产教融合服务能力、智能化时代专业知识体系、紧跟科技与产业发展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终身成长的教育教学能力的新职教教师。”

职教教师教育协同创新实验区的创建,正是打造“新职师”的生动实践。实验区明确了到2022年全面完成“五个一”的建设目标,即一套基本完善的职教师资管理制度,一套行之有效的职教教师教育模式,一批产教融合的职教教师教育平台,一支高素质的职教教师教育师资队伍,一批高水平的职教教师教育研究成果。朱林生说:“要把实验区建设成为全省职教教师教育的政策特区、职教教师教育模式的创新区、职教教师教育产教融合的示范区、卓越职教师资的高效产出区和职教教师教育研究的高端智库区。”

探索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三元协同”培养模式,是职教教师教育协同创新实验区的亮点。一方面是培养主体三元协同,即遴选实验区试点企业和中高等职业学校,与江苏理工学院组建“三元协同”职教师范生培养联合体,基于三方需求,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培养课程,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共同担任指导教师(培养院校专业教师、试点企业实践指导教师和职业学校教学指导教师)等。另一方面是培养过程三元协同,即针对本科层次职教教师,试行“三明治式”培养模式,前两学年专业基础教育,第3学年以企业实践实训为主,第4学年进行职教教师专业教育和职业院校实习;针对硕士层次职教教师,试行两年制职业教育硕士培养和6年本硕贯通培养模式。

此外,职教教师教育协同创新实验区还将在试行职教师资1+X证书制度、创新职教师资招录及就业制度、建立高水平“双师型”职教师资培养基地、建立集研究和咨询于一体的智库、组建“三位一体”师资共同体等方面展开探索。

★江苏:奋力做好职业教育的“领跑者”

当前,职业教育已上升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迎来了发展机遇。近日,李克强总理在黑龙江哈尔滨主持召开部分省份稳就业工作座谈会时指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高职院校大规模扩招100万人,要抓紧做好今年高职院校扩招工作,还要发挥全国2 000多所技工院校的作用,扩大招生规模,并纳入各地统一的招生平台。

江苏作为经济大省,又是职业教育发展强省,就要奋力做好“领跑者”,不断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全国提供借鉴和服务。

(1)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办好教育的“半壁江山”。长期以来,江苏坚持把职业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职教办学模式,拓展招生规模,努力探索建立产教深度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积累了有益经验。

(2)出台改革政策,释放新政“红利”。近年来,江苏部署开展了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目前支持建设了103个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建成了510门中高职衔接核心课程标准和310门校本教材。经过多年的努力,全省现代职教体系已从“独木桥”转变为“立交桥”,稳步推进对口单招、五年制高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项目试点,中职与高职、中职与本科、高职与本科等多种形式的培养模式日渐成熟。

(3)改革持续深化,激发职业院校办学活力。江苏基于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特点,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已成为全省职业院校的突出亮点。同时,为建设高水平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江苏实施职业教育领军人才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已遴选建设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120多个。针对“双师型”教师,各职业院校还制订了专门的考核与激励机制,鼓励教师从课堂走进厂房,与企业开展课题研究和项目合作。

江苏的职业教育始终保持创新实践的激情,将不断发挥企业、社会和政府的作用,加快培养更多“大国工匠”,全力促进制造业、服务业迈上中高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全国发展贡献力量。

★江西:全面拓宽高职院校招生渠道

日前,从江西省教育厅获悉,今年江西全面拓宽高职院校招生渠道,省教育考试院加大对高职(专科)招生宣传力度,积极鼓励未被录取考生填报征集志愿,填报高职院校。

今年7月,江西省高职院校和职业本科试点院校,面向普通高中、中职学校(含技工学校)应届和往届毕业生增加一次高职扩招专项考试,由高职院校自主组织“文化素质+职业技能测试”考试,录取后不再参加高考统招录取。10月~11月,面向符合条件(含同等学力)的江西省户籍或在赣工作的企事业单位在职职工、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村两委干部、新型职业农民、残疾人等社会人员开展一次高职扩招专项考试,免予文化素质测试,采取“职业技能测试或职业适应性测试”的考试方式,由高职院校自主录取。

据了解,近5年,江西累计投入达460亿元用于持续推动职业教育整体水平提升,让更多人通过接受职业教育,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所有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占比超过50%。同时,大力引进企业资源,拓展校企合作内涵。全省高职院校每年订单培养学生近3万人,真正实现了“入学即上岗,毕业即就业”的无缝衔接,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超过90%。

★广西:全力构建具有广西特色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印发《广西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要求经过5年~10年的努力,形成具有广西特色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实现全区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

《方案》提出,到2022年,全区职业院校教学条件基本达标,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建设10所左右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30个左右高水平高等职业专业群和100所自治区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50个品牌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100个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超过一半。

《方案》还提出,广西将在职业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引导职业院校根据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将证书培训内容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推进“学历证书”和“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有机衔接,深化教师、教材、教法改革。

广西还将实施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高水平高等职业专业群建设计划,鼓励高职学校与企业共建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教师工作站、大师工作站等,为学校人才培养和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提供支撑。另外,还要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建设,有序开展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体现的学习成果认定、积累和转换。

★浙江: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

近日,从浙江省人社厅获悉,浙江制定出台了《浙江省企业新型学徒制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鼓励企业大规模开展技能人才培养,增强技能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针对一些职工特别是老职工反映没有机会提升技能的问题,《方案》将学徒的对象从“新招用职工”扩大到“与企业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技能岗位职工”。培养目标以中、高级技术工人为主,职工学徒培养期限为1年~2年,特殊情况可延长到3年;学生学徒培养期限为1年。

《方案》通过建立企业导师和培训机构老师的“双师制”,实现培训内容与企业生产实际的无缝对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通过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减低企业成本,提升企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通过建立职工学徒的违约责任制,解除企业因职工培训后流失的后顾之忧。

《方案》明确,学徒在学习培训期间还可获得一定的劳动报酬。属于职工学徒的,应当支付不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工资;针对学生学徒,企业支付实习津贴,通过政策引导激励劳动者学习技能。方案还规定,当地政府对职工学徒和学生学徒分别按每人每年不低于4 000元、3 000元的标准补贴企业。

★陕西:激发企业参与职业技能提升的积极性

陕西省日前印发了《陕西省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其中提出要增加培训供给,激发企业参与职业技能提升的积极性。

(1)着力鼓励企业参与的积极性。鼓励各类企业尤其是就业人数较多的企业设立职工培训中心。职工培训中心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认定后,按规定享受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和转岗转业培训补贴。产教融合型企业向所举办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下同)投入的经费,符合规定的可按30%冲抵其当年应缴纳的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全面启动企业新型学徒制、现代学徒制培训,鼓励企业和院校通过共组师资队伍、共建实训基地、共创培养模式等方式,培养企业后备技能人才,3年培训2万名新型学徒。

(2)新体制保障就业重点群体职业技能培训。实行目录清单制度,制定政府补贴培训工种(项目)、培训机构、评价机构等目录,向社会及时公布并进行动态调整。深化职业培训工作“放管服”改革,各市在省级目录清单基础上,针对当地急需紧缺工种(项目)培训,自主确定补充清单,适当调整补贴标准。

(3)统一规范全省政府补贴性培训。建设全省统一的职业培训管理信息系统,与就业、社保等信息联通共享,将政府补贴性技能培训项目全部纳入系统,实行实名制管理。实行职业培训服务和补贴申领告知承诺制,依托社保卡等信息化手段开展审核。

(4)统一规划全省高技能人才基础能力建设。按照陕北、关中、陕南地域特色不同,统筹建设40个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每个基地每年补助资金200万元,以企业优秀高技能人才为主建设120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通过就业资金给予补助。鼓励开发针对性、实用性强的“职业培训包”、校本课程等,对推广使用的,给予资金补助。对职业院校专职教师能力提升给予资金支持。

★山东:10条措施确保“质量型扩招”

近日,山东省教育厅专门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高职院校扩招和学生培养管理的通知》,按照“标准不降、模式多元、学制灵活”原则,提出10项措施,确保高职扩招入学有基础、教学有标准、培养有质量、就业有优势、发展有前途。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将扩招作为招生院校“一把手”工程,建立健全相关政策、制度、标准,统筹做好招生录取、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后勤保障、就业指导服务等,学校纪检监察部门全程参与和监督。

(2)严格考试录取标准。完善工作流程,加强试题试卷安全管理,完善考试场所、监控、安保等设备设施,科学制订测试方案,严格选拔标准,确保程序规范、设施完备、录取公平公正和信息公开,确保选拔质量。

(3)严格执行收费和资助政策。严格执行《山东省高等学校收费管理办法》,不得擅自加收多收相关费用。实行学分制收费管理的院校须严格执行审批标准。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按有关规定执行。招收退役军人的院校须严格落实国家和省退役士兵教育资助政策。相关院校按规定从事业收入中足额提取奖助学金,扩大资助覆盖面。

(4)科学制订人才培养方案。针对生源多样化特点,分类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确保总学时不低于国家规定的2 500学时,公共基础课程学时不少于总学时的1/4,实践性教学学时原则上占总学时数50%以上。实行学分制的,明确必修学分和选修学分数量,一般以16学时~18学时计为1个学分。B类、C类学生每学年集中学习时间不少于400学时。

(5)合理确定教学计划。实施分类教学,对录取的B类、C类学生,坚持集中教学和分散教学相结合,学校学习和教学点学习、社区学习、企业学习相结合,可送教进社区、送教入企业,线上教学、学习与线下教学、学习相结合,确保课程不少、学时不减、标准不降、质量不低。教学计划和内容、教学形式、课程课时安排、实习实训地点、评价考核标准、纪律要求等,通过学校官网发布。

(6)实施学生分类管理。实施分类管理,对录取的B类、C类学生,实行学年全日制和分段全日制相结合的弹性学制、弹性学期、弹性学时,学生的学业年限既可是2年~3年,也可放宽至3年~6年。学生达到最长修学年限尚未达到毕业要求的,颁发肄业证或结业证。严格纪律管理,如实记录学生学习和日常表现并作为考核评价依据。

(7)深化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加快建设符合项目式、模块化教学需要的教学创新团队。健全教材选用制度,组建学校教材选用委员会,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资源。坚持分类施教、因材施教,普及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教学方式,促进自主泛在个性化学习。

(8)创新考核评价方式。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考核方式,学校、社区、企业、家庭协同配合,以过程性和日常学习考核评价为主。严格执行全日制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标准,将平时学习、参加学习讨论、作业情况等纳入考核,加大技能考核权重,其中,考试均采用集中考试方式。不以全部的企业工作内容和时间替代必要的在校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不以任何原因和形式降低毕业门槛。

(9)努力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实施办学条件改善计划,重点做好教室、教学点、实习实训基地、餐厅、宿舍、教职工、教材与教学资源的充实完善。加强智慧校园建设,为分类教学、分类管理服务提供便捷灵活的数字化基础条件。

(10)加强人才培养过程监管。山东省教育厅将建立抽查制度,对相关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公开、实施情况,特别是课堂教学、实习实训等,开展检查,并公布检查结果,检查结果将作为考核评价学校和专业、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和民办高校基础能力建设项目安排、招生计划安排等的重要依据。

★人社部将举办首届全国技工院校学生创业创新大赛

近日,人社部印发《关于开展第一届全国技工院校学生创业创新大赛的通知》(人社部函〔2019〕114号),决定于2019年8月~11月组织开展第一届全国技工院校学生创业创新大赛(以下简称“大赛”)。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负责人对大赛的组织形式及大家关心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解答。

1 举办大赛的背景

本次大赛是人社部首次组织举办的全国技工院校学生创业创新大赛,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一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创业创新工作,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业优先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为贯彻落实好“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要求,把创业创新政策覆盖到技工院校,人社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技工院校学生创业创新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举办全国技工院校创业创新大赛。

二是开展大赛有较好的工作基础。近年来,各地广泛地开展各级各类创业创新竞赛,各技工院校积极组织师生参与。例如黑龙江省人社厅举办了全省技工院校创新创业大赛,带动全省80余所技工院校近万名师生参与比赛。全国技工院校不断普及创业创新教育。例如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了《创新思维》《创业基础》等通识课程,提高学生创新意识与创业精神,建设了创新工坊、众创空间等实训场所,为学生优化创新作品营造创业环境。

三是技工院校学生创业创新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技工院校是培养生产和服务一线技术工人的专门学校。截至2018年底,全国共有技工院校2 379所,在校学生约341.6万人,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7%以上。通过接受技工教育,技工院校学生普遍掌握扎实的职业技能,其中高级工、预备技师(技师)在校生达到38.1%以上。他们当中有的学习了数控加工、机电一体化、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3D打印等先进制造技术,有的学习了网络系统管理、商务软件开发、网站设计等新兴产业技能,有的学习了时装技术、3D数字游戏、平面设计技术等时尚创意类专业,有的学习了烘焙、烹饪、美容美发、酒店管理、餐厅服务、健康照护等服务类技能,这些技能务实、接地气、市场紧缺、需求旺盛,学生完全可以独自或联合创业,开个小门店,当个小老板,凭一技之长打拼出一番新天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2 大赛的目的

通过举办大赛深入推进技工院校创业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提高技工院校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引导学生学习职业技能实现创业创新,带动更多学生根据所学技能投身创业。通过大赛搭建的平台优化创业创新发展环境,发掘技工院校优秀的创业创新技能人才和创业创新项目,在资源整合、技术支持和政策保障等方面创造更好的条件,提升技工院校学生创业创新的成功率,扶持创业创新技能人才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同时,大赛将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邀请媒体记者对大赛选手进行采访报道,依托人社部媒体及微信公众号从不同角度对大赛进行宣传报道,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努力扩大宣传覆盖面和大赛影响力,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创业创新氛围,激发技工院校师生创业创新的热情,引导更广泛的社会资源支持技工院校学生创业创新。

3 大赛的组织、评审

大赛由人社部主办,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出版集团、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承办。本次大赛按初赛、复赛、全国赛三个阶段进行。8月~9月为初赛、复赛阶段,初赛由各技工院校组织,复赛由各省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主办。10月~11月为全国赛阶段,全国赛的现场评选定于11月在安徽省合肥市举行。

为加强对大赛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通过制订大赛方案、成立大赛组委会、召开工作部署会、组织评审专家培训等各项工作明确大赛各阶段主要任务,确保大赛工作有序地开展。大赛设评审委员会和仲裁委员会,负责制订大赛相关管理办法和各类技术文件、大赛评审仲裁工作等,确保大赛更公开、更公平、更高效。

4 大赛的报名渠道

本次大赛参赛人员须是全国技工院校在校生(注册技工院校学籍的学生),由所在学校出具证明。参赛人员以团队形式参赛,每个团队参赛人员为3人~5人,设指导教师为1人~2人。大赛不接受个人单独报名,由各省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指定专人负责审核并提交各项申报材料,全国赛项目申报截止时间为10月12日。

5 大赛对参赛项目的要求

参赛项目须是已经创业或计划创业的项目,同时应体现出创新性,重点考察参赛选手的创业创新意识、市场分析和项目转化能力。参赛项目的选题和构思设计、项目申报书的撰写均由参赛人员自主完成。曾在2018年底前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创业比赛奖项的作品不可参加本次大赛。

专家团队将对各省份申报参加全国赛的项目进行初审,每省份成绩排名第一的项目自动晋级全国赛,其余申报项目根据评分结果择优选取前31名参加全国赛,合计60个项目入围全国赛。全国赛包括现场演示和答辩两部分,现场演示由项目团队结合PPT(视频、实物)进行项目展示,时间限定6分钟。答辩环节由项目团队根据项目实际,对评审专家现场提出的问题进行答辩,时间限定4 min。

6 大赛的奖励政策

大赛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颁发证书,全国赛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组织奖各10个。各地人社部门要将大赛评选结果与创业扶持政策的落实相结合,获奖项目可免反担保获得创业担保贷款;所有参加全国赛的项目在入驻园区、贴息贷款、培训辅导、资金扶持等方面享受优先推荐支持。一等奖获奖项目指导教师可作为在评优评先、职称评审等方面的依据。

猜你喜欢
技工职教职业院校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从技工到英雄
依法推进河南职教工作再上新台阶
健康中国背景下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国际输出是职教自信的具体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技工与专家
浅谈技工院校UG/NX4.0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