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寓言教学策略的研究

2019-11-26 15:48江苏省南通师范第三附属小学曹伟伟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9年6期
关键词:寓言情景教学策略

江苏省南通师范第三附属小学 曹伟伟

寓言是一种运用故事寄寓道理的文学体裁,其特点是短小精悍,通过各种假托的故事和拟人化的手法,将各种道理与知识融入其中。在小学语文寓言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寓言故事的帮助下,能够快速学习到各种知识,领悟更多的人生道理。本文针对小学语文寓言教学展开研究,在多种教学策略的辅助下,为学生创造优质的教学模式。

一、引导学生设疑和质疑,从寓言中创新思维

学习是努力探索和求证的过程,在小学语文寓言教学过程中,寓言故事中所蕴含的知识仿佛就像一根看不见的线,需要学生在抽丝剥茧中层层深入。教师可以采取质疑问难的教学策略,积极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提出疑问,并帮助学生展开解疑。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把握好教学的难度,指导学生去探索具有思考性的问题,在逐步解疑的过程中实现思维的全面创新。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寓言故事《揠苗助长》时,在学生阅读课本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逐步向学生提问,引导学生展开质疑和思考。如:禾苗的生长过程需要多长时间?如何才能做到帮助禾苗快速生长?农夫的做法为什么会导致禾苗都枯死?如果你是农夫,应该怎么办?教师可以在班级中进行科学分组,鼓励学生相互之间展开合作与交流。针对这些问题,学生们共同思考与讨论,还可以进行小组之间的比赛,比一比哪一个小组回答问题更加精准和到位,并在最后评比出优秀小组进行奖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十分高涨。

教师通过设疑和质疑的教学策略,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中求知欲望不断增强,并在小组成员的带动下积极展开探索,促使学生在相互合作中实现对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知识,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将得到充分的激发。

二、寓言情景导入,促进学生的探究感悟

应试教育的影响让很多学生机械式地进行学习,教学过程严重缺乏乐趣。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更加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悟,寓言是具有一定讽刺性的文学样式,很多故事中的情景都比较滑稽和可笑,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进行寓言情景导入,学生可以自由组合展开角色扮演,充分利用故事中生动有趣的情节展开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状态下,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语文《鹬蚌相争》寓言故事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播放寓言故事的动画视频。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对动画方面的兴趣度非常高,很容易被寓言故事中人物可笑的外形、夸张的动作、幽默的语言所吸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寓言情景导入,寓言故事中共有三个角色,分别是河蚌、鹬和渔夫,教师引导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分别饰演寓言中的三个角色,并让学生自由发挥,根据人物特点进行故事情节拓展和延伸,可以借助各种道具、声音和灯光,增强学生的情景体验。

学生通过情景式教学,对寓言故事中人物的动作、神态和语调都会有深刻的体会,无形中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在具体直观的情景中,学生展开观察、体验和思考,增强了对所学知识的探究和感悟。

三、结合实际生活,发挥寓言的教育作用

小学阶段的寓言故事比较生动,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并且能够通过寓言反映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还能够帮助学生净化心灵。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注重结合小学生的实际生活,运用寓言的特点,对教学资源展开充分挖掘,让小学生在学习寓言的过程中思考生活,明确分辨是非、善恶和美丑,并将寓言中的事例引入现实生活中,让寓言发挥出教育的真正作用。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语文《牧童和狼》寓言故事的教学时,教师先让学生细细品读课文,读懂和读通课文,理解寓言的真正寓意。寓言中牧童总是说谎话,骗大家说是狼来了,后来狼真的来了,人们却再也不相信他了。教师让学生通过寓言故事与自己身边的实际生活相互联系,反思自己或者他人日常中有没有和牧童一样的举动,应该如何改正,如:抄袭他人作业不承认,和家长说谎在认真学习,但是却在玩手机等实例。

学生在理解寓言主题思想的基础上,都能够举出十分贴切的例子,并且能够勇敢地揭露自己和他人错误之处,还能够在真实的案例中加深对寓意更深层次的领会,努力改正,让寓言的教育意义发挥到极致。

总之,教师在语文教学过中要引导学生设疑和质疑,从寓言中创新思维,促使学生更深入的理解知识重点。同时,教师要以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生活经验为依据,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思考,从而有效增强对语文知识的感悟和理解。

猜你喜欢
寓言情景教学策略
情景交际
寓言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成长的寓言
时装寓言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石化企业情景构建的应用
楼梯间 要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