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西藏高校专业教学的改革应用措施
——以西藏农牧学院生态环境类专业为例

2019-11-26 16:33
读与写 2019年3期
关键词:适用性藏族西藏

侯 磊

(西藏农牧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西藏 林芝 860000)

西藏最具有生态环境类专业优势的高校是西藏农牧学院,该校以藏族学生为主,学生的主流就业选项是西藏公务员及事业单位人员。针对气候变化对西藏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增强的情势,如何更好地培养为西藏经济社会服务、建设和保护西藏生态安全屏障的专业人才,是一个值得不断讨论的话题。本文对此提出了一些建议和设想。

教育部明确指出:“教材的质量直接体现着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发展水平,也直接影响着本科教学的质量”,要“大力提倡编写、引进和使用先进教材”[1]。西藏高校生态环境类专业引进内地高校的教材,特点是文字专业性强。西藏高校的学生主体是藏族,数理基础薄弱,汉语水平较差[2],普遍反映阅读教材困难大。此外,教材不能与学生的认知环境联系,脱离感强,学生普遍对专业课的学习不感兴趣。教材选用的基本原则是“先进性”和“适用性”。“先进性”不言自明,“适用性”指的是所选用教材要符合不同区域特点的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做到取材合适、深度适宜、分量恰当、符合认知规律、适应素质教育等要求[3]。针对以藏族学生为对象的专业教材,“适用性”要摆在首位,但目前适用性教材急缺,建议组织编写联系西藏生产生活实际、简单易懂、符合藏族学生认知特点的专业教材,以《环境管理学》为例,内容上可着重于西藏自然资源的管理,编写符合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教材,以使学生学到较多有利于今后工作的专业知识。

教授法可用较少时间传输较多知识,但简单的教授法不能有效集中学生注意力,教学效果差[4]。单人教授知识使学生在一段时间后丧失对教师的新鲜感,而移动终端设备的日益发展更使学生的注意力大幅度失焦,严重削弱教学效果。针对藏族大学生的性格和学习特点,建议采用多人授课方式,由不同专长的教师来讲授不同章节,以保持学生的新鲜感,相对高效地接收课程内容。采取互教互学的方式,让每位学生在课后查阅专题资料,走上讲台作专题汇报,再由其他学生讨论、点评、提问、发现并解决问题。这样不仅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其自学能力,而且有益于对专业的认识,可为撰写毕业论文和今后工作提供一定的经验技能。另外,此方式还有利于教师掌握更多专业资料,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任何学科最终都要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中去,对于西藏农牧学院各专业来说尤其如此。生态环境类专业的实践是管理生态环境以及人群行为的实践。通常情况下,学生对专业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只能通过阅读和上课,多数学生对上课的理解只是简单的考试,较少通过实践性的内容来理解专业的应用性。为了加深学生对生态环境类专业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可布置社会实践作业,由学生在寒暑假到家乡附近的自然保护区、环保局、农牧局、乡镇村等单位和部门了解生态环境管理的基本情况,撰写相应的实践报告,形成一定的经验认识。其次,联系学生环保社团,组织环境生态类学生设计、组织、参加相应的环保活动,比如对消费者到超市购买商品后使用塑料袋的监测统计、校园环境问题调查[5]等。通过以上实证案例的调查研究,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实践、思考能力,从而更加今后日趋紧张的西藏就业形势[6],做到不仅能就业还要能依托专业背景创业[7]。

建设适用性的乡土教材、采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授课方式和充分发挥专业书面知识与实践的结合等设想,是针对特殊区域主要人群的专业教学方案的设想,有助于培养合格的专业藏族人才,对促进西藏高校毕业生就业和西藏长期稳定有积极意义。

猜你喜欢
适用性藏族西藏
都是西藏的“错”
占豫虹
The Light Inside
童装常用领型及其适用性分析
强调简洁和适用性 MICHI by Rotel X5/X3合并功放
无人潜航器作战保障适用性评估方法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藏族度量衡起源探讨
环保技术在土木工程领域的适用性探讨
神奇瑰丽的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