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困生转化策略探究

2019-11-26 20:10林德娇
读与写 2019年21期
关键词:全体学生积极性学困生

林德娇

(广东省云浮市云安区石城镇石城中学 广东 云浮 527300)

近些年来素质教育在初中教学中不断的推行,学困生也开始被大家所关注和重视,为了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要求,在初中教学中教师也要加强对学困生的转化,根据学困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分析,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进行对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激发学困生的学习欲望,促使学困生积极进行学习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初中学困生的有效转化,实现对全体学生的教育培养。

1.初中学困生转化教学的重要性

在初中教学中针对课堂的学困生转化,是学校教育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措施,有利于促进全体学生的教育培养,提高学校课堂教学的效率,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受到良好的教育,实现对学生的高效教学。

1.1 有利于促进全体学生的教学培养。学困生在初中教学中属于非常特殊的一部分,在初中教学中进行对学困生的转化,就是要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通过对学困生实际情况的分析研究,实施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引导学困生进行知识学习,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困生的学习自信心,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素质能力,实现对全体学生的教育培养。

1.2 有利于促进初中教学的不断发展。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在初中课程教学中也在不断的进行对学生的教育改革,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对各种教学方法的创新,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各种知识的学习和利用,实现对学困生的转化,也是课程改革的教学要求,促进了初中教学的全面素质教育,促进学生们的全面发展。

2.初中学困生转化教学的现状问题

在初中课程中进行对学困生的转化,不仅需要加强教师的重视,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不同的教学策略,具体问题具体实施,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从而有效的实现对学困生的转化。但是在转化过程中依然有不少的问题出现,阻碍了学困生的有效转化,不利于实现对全体学生的有效教学。

2.1 在初中课程中教师不重视对学困生的转化。学困生是我们学校教育一直以来都存在的教学问题,学困生的转化也是很多教师都感到困难的教学任务,再加上有其他优等生存在,更多的教师习惯对优等生进行照顾和帮助,对于学困生来说,不少教师都不重视学困生转化,受这种思想影响,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冷落学困生,优待优等生,甚至有些教师会挖苦学困生,打击了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学困生对学习产生消极和抵触的心理,影响了学困生的转化,不利于学生的素质教育发展。

2.2 在初中课程中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在初中课程中开展对学困生的转化,最大的问题就是学困生本身,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核心,只有学困生自己愿意进行学习,有足够的积极性开展知识探究,才能够有效的实现对学困生的转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在如今的初中教育中很多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都不高,一方面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很多学生觉得课堂教学过于枯燥无聊,没有参与课堂的兴趣,再加上有部分教师对学困生的学习不够关心,打击了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不愿意进行学习,另一方面就是学生本身的知识基础薄弱,在一开始学习还有足够的兴趣,但是自身缺乏自主性和独立性,一旦遇到困难,就会受挫,丧失积极性。

2.3 在初中课程中学困生受家庭不良影响较大。在初中课堂中很多学困生产生的原因都是来自家庭影响,一些学生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如父母离异、再婚,或者父母外出打工,这些情况都使得学生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在学校学习中很多学生都会产生自卑、妒忌、敏感的心理,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极大的影响,从而使得学困生出现。

3.初中学困生转化教学的策略探究

3.1 转变教师课堂观念,加强对学困生转化的重视。在初中教学中教师进行对学困生的转化,就需要教师及时转变自身的课堂观念,认识到学困生转化的重要意义,树立一视同仁的教学观念,改革传统教学中以成绩划分学生档次的情况,积极进行对学生的平等教育,加强对学困生的转化,根据学困生的具体情况,创造各种教学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实现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在初中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丰富自身的教学经验,积极进行对教学方法的创新改革,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深入理解学困生的学习困难,积极转变过去的教学模式,通过各种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激发学困生的学习欲望,教师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组织学生开展课堂教学讨论,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促使学困生积极融入课堂氛围,促进学困生转化工作的有效进行。

3.2 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提高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初中学困生的转化教学,不仅需要教师的重视,还需要积极进行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对各种教学手段的应用,形成多样化的教学情境,提高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可以自主开展学习活动,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推动学生之间的互动互助,让一些优等生与学困生加强沟通,学习各自的学习经验,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学生们的共同进步。

例如,在学习地理课程中关于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对微课的制作,让学生可以通过视频图片的方式了解我国主要有哪些自然灾害,以及这些灾害发生的特点及具体情况。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合作,让学困生们相互帮助一起进行对课程中地理知识的总结,还可以引导学困生进行自主的探究,在小组讨论,课外查询资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学生自主地学习活动建构知识为主,教师起帮助、指导的作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让学困生自己就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对知识的学习和探索,培养学生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的精神和意志品质,这样的教学方法不断的应用,可以促使学困生的逐渐转化,有效端正学困生的学习态度,促进学困生的自我提高。

3.3 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形成良好的家校合作氛围。在初中教学中学困生的产生不仅仅有学生、学校方面的关系,还有部分学生受到家庭方面的不良影响,因此教师要进行对学困生的转化,就需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与学生的父母进行良好的沟通,形成有效的家校合作氛围,从而引导学困生进行知识的学习,提高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教师与学生家庭的沟通,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利用电话、微信、QQ等方式可以有效的加强教师与家长的联系,即使有些学生父母不在当地,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沟通,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各种情况向家长进行汇报,然后指导学生一些学习的方式方法,与学生家长一起为学困生的学习建构良好的环境,实现对学困生的有效转化。

猜你喜欢
全体学生积极性学困生
玉米市场主体售粮积极性提高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合作学习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提高大学生学习24式简化太极拳积极性的研究
小学英语课堂再创新
当前学校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探析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发挥学生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