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初探

2019-11-26 20:10胡俊红
读与写 2019年21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数字小学生

胡俊红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眉山师范附属小学 四川 眉山 620000)

小学阶段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关键阶段,也是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阶段。在我国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过于呆板,往往追求一种方法、一条思路,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提升。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应该积极打破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向出发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促进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不断提升。文章基于此,主要介绍了几点关于在我国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具体实施策略。

1.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小学生由于受年龄和成长环境、学习环境等因素的限制,学习能力、认知能力、理解能力等方面均不成熟,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存在着好奇心,他们就像一张白纸等待着教师来填充。但是如果小学生的求知欲被彻底的激发,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还可以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思维的积极性是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激发和培养的,培养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知识的渴求,从而使小学生积极主动地融入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活动中。例如:在学习西师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时,教师可以先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有关10以内数的小视频,如“数字王国”,在数字王国有10个兄弟,分别是1、2、3……10,教师可让小学生通过观看动漫认识这10个兄弟,再通过小学生喜欢的方式对他们引入加减法,如:把力量较小的两个兄弟“3”和“4”的力量何在一起有多大?诸如此类的问题,这样既可以激发小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思维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发散思维,促进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

2.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变换角度思考,进而锻炼其思维求异性

在小学数学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小学生由于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较少的缘故,思考问题的角度往往比较单一,且在思维活动中很难摆脱思维定势的限制,容易产生思维上的错觉,小学数学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变换角度思考问题,不断锻炼小学生的思维求异性,进而多角度的去解决问题,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数学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西师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钟表”这一知识内容时,小学生在生活中都会接触到钟表,有的钟表会是12个数字分别排开,对于这类钟表小学生很好记忆,但是当12个数字全部换成点的时候,小学生就很难辨认,所以教师不能单纯的教学生看中表上数字的位置,应该教给学生这12个数字分布的背后原理,进而促进小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的提升,最终达到促进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提升的目的。

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一题多问和多解,进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在小学数学的学习实践过程中,有很多问题是可以应用多种方法进行解决的,然后教师和学生都容易往往受到课本例题的影响,只采用一种,久而久之,完全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式。所以,教师要做的应该是把握机会对学生的思维活动进行训练,引导学生学会变换角度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会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创造性解决问题,这才能真正地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提高。例如:举个最简单的例子2乘以3既可以使用乘法直接运算,也可以让三个2相加,进而得出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就会被完全的激发,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4.结语

在我国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必须对自己传统的不合时宜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和创新,不仅能够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融入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中,还能使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在根本上得到提升,发散思维能力是小学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所必须具备的能力,教师必须积极采取各种做法促进对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以及更好的立足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数字小学生
培养思维能力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答数字
数字看G20
我是小学生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
非常小学生